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心血管内科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常规【定义】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心脏内膜面微生物的感染状态,伴赘生物的形成。
【临床特征】1.临床类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1)中毒症状明显。
(2)病情进展迅速。
(3)感染迁移多见。
(4)病原体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1)中毒症状轻。
(2)病程数周或数月。
(3)感染迁移少见。
(4)病原体常是草绿色链球菌。
4.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1)3/4患者有基础心脏病(瓣膜病、先心病等)。
(2)2/3患者为亚急性心内膜炎。
(3)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39℃,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
(4)80-85%患者可闻及器质性心脏杂音,是由于基础心脏病和/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瓣膜损害所致;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
(5)出现微血管炎和微栓塞的周围体征:瘀点、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斑、Osler 结节、Janeway损害等。
(6)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动脉栓塞;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或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出现肺栓塞。
(7)非特异性全身症状:脾肿大、贫血、杵状指(趾)等。
(8)并发症: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肌脓肿、心肌炎、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等。
5.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发生人工瓣膜置换术后60天内为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60天以后发生者为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2)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链球菌多见。
(3)表现为术后发热、出现新的杂音、脾大或周围栓塞征。
6.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1)多见于男性。
(2)急性发病多见。
(3)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多见,常有迁移感染灶。
【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尿常规有镜下血尿和蛋白尿提示肾小球肾炎,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血常规示正常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升高。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7期副主任医师周芳(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⒈血液常规和生化检查。
继发性贫血是本病的特点。
几乎所有患者血沉加快,常有白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上升。
⒉血培养。
这是诊断IE的重要方法,也是药敏试验和抗生素选择应用的基础。
血样本应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采集。
如血培养阴性,IE的发生率为2.5%~31%,因此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并对预后造成重大影响。
最常见原因是血培养前应用抗生素,建议停用抗生素并复查血培养;另一类常见的原因是病原体为非典型病原体,易见于人工瓣膜、留置静脉导管、置入起搏器、肾功能衰竭或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
血培养阴性时应调整检测方法。
为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此项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未用过抗生素者于第1日至少每间隔1小时采不同部位的静脉血3次做血培养;次日未见病原微生物生长而临床仍被疑为IE,应再取2次以上静脉血和1次动脉血做培养,而后应用抗生素;②已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如非急性起病且病情允许,应在停药后1周内取3次以上静脉血做培养,培养基应作相应处理;③病情急重者,应立即每隔30~60分钟采4~6次静脉血做培养,而后开始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治疗;④取血要充足,每次抽血10~20毫升,同时做需氧、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培养基至少保留3周,并定期做革兰染色和次代培养;疑为少见微生物感染时,应确定培养基内是否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
⒊尿液分析。
约半数患者有蛋白尿和镜检血尿,系肾脏微栓塞所致;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和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
⒋心电图。
可检出各种心律失常。
如心肌受累发生心肌炎,心电图上可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
⒌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对IE的早期诊断、明确并发症、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价值。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IE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40%~63%和90%~100%,主要诊断依据为赘生物、脓肿及新出现的瓣膜损害、人工瓣膜周漏等。
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47例临床分析
皮肤 区域的蜈蚣样改变 ,患者 更易接受 。 手术时采用40 工合成多股编织 可吸收缝线 ,进行 甲状 腺残 留腺 . 人 体及 颈白线 、颈阔肌皮 下组织的缝合 。颈部皮 内缝合 ,选用 可拆除 的
不可 吸收缝 线缝 合 ,这便 于术后拆 除 ,减少 可吸收缝线 的存 留期 间局
部反应 。
・
临床研究 ・ 2 4 1
剖 ,不损伤任何 肌组织 ,对 颈前浅静脉不做任 何处理 ,保证 了颈部浅 层组 织的血循环 ,利于术后恢 复。运用该入路 具有不需切 断颈前浅静 脉 、不用切断舌骨 下肌群 、相 对较少的 出血量 、充分暴露术 野、术后
颈 前皮肤肿胀和 疼痛较轻 、切 1平坦等优 点 ,对于再 次手术 的患者易 2 1 于寻 找到正常或相对 正常 的解 剖层 次 ,且 能同时兼顾处理两 侧 甲状腺
露主动脉瓣,仔细清除炎性赘生物和毁损的瓣膜至正常瓣环处,切除
瓣环邻 近的坏死组织 ,清除瓣周 的脓肿。二尖瓣感染 者 ,仔细清 除炎
使感染性心 内膜炎的病死率有 所降低 。20年 1 】 0 1 月至2 1年 1月 ,我 00 2 院采用手术 治疗感染性 心 内膜炎4 例 ,疗 效满意 ,现将 临床经验 报道 7
[】 孔 凡 民, 声 . 腺 良性病 变 术 中损伤 喉返 神经 的原 因及 预 3 王春 甲状 防[. J 中国实 用外 科杂 志, 0,63: 920 ] 2 6 () 0 —1. 0 2 2
[】 秦新裕, 4 刘凤林 . 科手术方式的创立和演变[ . 夕 J 中国实用外科 ]
杂志 , 0 , () 01. 2 6 61: —1 0 2 1
道 的形成 。
7例 患者均获 随访 ,随访 时间为术后 6 0 个月~ 年 。在术 后1 内, 5 年
3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3 讨
论
I 发生 于心 内膜 和 ( ) 脏瓣 膜 的炎 症病 变 , E是 或 心
其诊 断 仍 肿 。左 心 室 舒 张 末 直 径 为 4 —7 mm, 均 ( 14 常发 生于 有先 天 性 心 脏 病 及 瓣 膜 病 的 患者 , 6 8 平 5 - 1 . 5 m 左 心 室容 积 为 8 2 2 l平 均 ( 5 . 34 0 7 ) m; 0~ 6 m , 1 5 2 -
mo a t o . % .C n ls n A por t t n foe t n .xe ecd sr clt hiu n dq a eipaa v r i f 8 t y 2 l o c i p rp ae i go p r i epr n e ug a e nqead aeut pr ert e uo i mi ao i i c e o i
【 中图分类号 】 R 64 2 5 .
L z o dc lC l g , u h u Me i o l e a e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5 1 2 1 )4 5 8 3 0 40 0 (0 2 0 - 9 - 0 0
S ria itret no 3 ae net ee d c risL i, IO Bn W N J —i t 1TeA l t o i lf u gclnevn o f 5 cs ifci n o dt . /Xn LA i , A uy,e a. h f i e H s t i s v a i i f a d pa o
・5 9 ・ 9
(86 ) 者 白 细 胞 增 高 (> 1 ×1 L , l例 生 素 1d~ 6 .% 患 0 0/ ) 2 0 4周抗 感染 治疗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50例报告)
第 2 7卷 第 1 期 1
20 年 l 07 1月
南 京 医科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AC A UN V T I ERS T SME C N I I n~ I DI I AL SNANJNG( trlS in e I Naua ce c )
例 ;室 间隔 缺 损 修 补 加 主 动 脉 窦 瘤 破 裂 修 补 术 3 例 ;室 间隔 缺损 修 补 加右 室 流 出道 疏 通术 1 ; 例 单
1 , 动脉 瓣及 右 室流 出道 狭 窄 1 , 洛 四联症 例 肺 例 法
(O ) 例 。 T F1
术 前血 培 养 阳性 3 3例 (6 ,其 中葡 萄球 菌 6 %) 1 2例 , 球 菌 1 链 8例 , 菌 3例 。术 中赘 生 物培 养 阳 霉 性 4例 (%) 其 中葡萄 球菌 2例 , 8 , 链球 菌 2例 。 前 术
二维 心 超 检 出心 内赘 生 物 3 9例 ( 8 。术 前 左 室 7 %) 舒 张 末 内径 ( V d ( 2± l ) L D )6 1 mm, 血 分 数 ( F 射 E) (52±65 % , 室 缩 短 分 数 ( s (51±41 %。 4. .) 左 F )2 . .)
1 资料 和方 法
11 资 料 .
出血 病史 3例 , 中 1例行 开颅 手术 。 其
12 方 法 .
手 术 均在 气 管插 管 静 脉 复合 麻 醉 下 进行 , 用 使
美 国 S rs8 0 an 0 0型 人工 心 肺 机 ,进 口膜 式 氧合 器 , 采 用 中度 低温 ( 3 2 o) 中度血液 稀释 , 2 ~ 6C , 中高流量 下
本组 5 0例 , 3 男 2例 , 1 女 8例 ; 年龄 1 ~ 9岁 , 55 平 均 (2 3. 3±1 .) 。病程 中有不 同程 度发 热史 4 2 岁 4 5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36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36例【摘要】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治疗策略。
方法:2002年3月至2010年10月,外科手术治疗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
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53岁,平均(38.6±13.6)岁。
合并原有风湿性心脏疾病22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风心病人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mvr+avr)1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除予以动脉导管未闭(pda)缝合,房、室间隔缺损(a,vsd)修补外,同期行二尖瓣置换4例,二尖瓣成形(mvp)3例。
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前心功能iv级,全身状况极差,感染难以控制并伴有消瘦及恶病质,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症及呼吸功能衰竭。
术后随访18例,随访时间6个月~48个月,随访期内无复发,心功能恢复至i级9例,ii级5例,iii级4例。
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合理矫治原有病变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06-02surgical treat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36 patients*lijie1 wang qiang2 zhou qing2 et al.【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results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y. methods:from march 2002 to october 2010, 36 patients of ie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there were 21 males and 15 female patients. the age ranged from 21 to 53 years old with a mean of (38.6±13.6) years old. there were 22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14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per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cardiopulmonary bypass, 8 rheumatic heart patients with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 14 with mitral valve,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mvr+av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ith 4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3 mitral valve plasty(mvp) ,in addition to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atri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 (a,vsd). results:one patient (2.7%, 1/36) died in hosptial due to sever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failure.this patient was preoperative with grade iv cardiac function, poor general condition, difficult to control infection and cachexia associated with weight loss.1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48 months, norecurrence during follow-up, 9 cardiac function recovered to i, 5 recovered to ii, 4 recovered to iii. conclusion:the early dia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the right choice surgical time, intraoperative and complete removal of disease, a reasonable correction of the original lesion and good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s the key of improve the efficacy.【key words】cardiac surgery; infective endocarditis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由细菌等微生物感染自体心脏瓣膜、心内膜及血管内皮层所致,容易形成赘生物,是心血管疾病致死或致残的一个重要原因。
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新 疆 医科 大 学 学报
J UR O NAL O N I FXI JANG ME I AIUN VE STY 2 1 g ,3 8 DC I R I 0 0Au . 3 ( )
9 2例感 染 性 心 内膜 炎 的外 科 治 疗
郑 峰 , 乔 峻 ,木 拉 提 ・阿布 都 热 合 曼 ,霍 强。 马 松 峰
phy ( CG ) r v a e e e a i nsi c s sa d v l e pe f r ton i ic U e e l d v g t to n 6 a e n a v r o a i n 3 c s s 9 l a e d prm r a d a
Fis fl t d Ho pt l fXij n e ia i est .Th r r 6maea d3 e aep t n s rtAfia e s ia n i g M dc lUnv r i i o a y e ewe e5 l n 6fm l ai t ,wi e t h
C C U s f nd i a e ,St e o oc usi a e n he c e i n 7 c s s O C S wa ou n 1 c s s 5 r pt c c n 1 c s sa d ot rba t ra i a e .U lr s ni a d o r — 3 t a o cc r i g a
Ab ta t Obe tv Tos mma iet eci ia e t r n u g c l r a me t x e in e fif ciee d — sr c : j cie u rz h l c l a u ea ds r ia e t n p re c so n e tv n o n f t e
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75例临床分析
链球菌为主感染可常规联合应用 p内酰胺 类和氨基糖苷类 , 一 临床实践亦证实这一方 案对 大多 数心 内膜炎 的患者是 极为
Ⅲ度 房室传导阻滞 2例 , 给予安装 临 时起搏器 , 给予激 素 并
如甲基强的松 龙减 少水 肿 , 给 予异丙 肾上腺 素提 高心率 , 并 两位 患者 均于 2个 月 内恢 复窦性 心 律。急性 肾功 能不全 1 例, 给予血液透析 后好转 。二 次开 胸止 血 2例。术后 7 2例
9 . 0mm, 均 (0 4 ± 1. ) 30 平 6. 0 3 mm, 心 房 内 径 :4 0 — 左 3 .0 7 . 0mm, 均 ( 55-97 m 80 平 4 . - . ) m。 l -
例为主动脉瓣 置换术后心内膜炎 , 主动脉瓣 十二尖瓣 置换 行
术 +感染灶清除 +左心室右心房通道修补 , 术后 因感 染性休 克和心功能不全死亡 ; 例为 主动脉瓣及 二尖瓣 置换术后 低 1 心排出量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而死亡 ; 为主动脉瓣 置 1例 换患者术后死于顽 固性 室性 心律失常 。术后 主要并发症有 :
置换 。
3 .术 后处 理 : 术后 常 规给 予糖肽 类抗 生 素或 头孢类 抗 生素联合其他抗生 素抗 感染治疗 , 然后根据 药敏结 果调整抗 生素 , 抗生 素应用时 间一般为 4— 6周。注意 维持水 、 电解 质 和酸碱平衡 , 特别注意补充钾 、 镁以预 防心律失 常 , 术后根据
下进行 。心肌 保 护方 法 采用 冷 血停 搏 液顺 行 灌 注 , 后 每 然 2 3 i 0~ 0rn行顺行 灌 注及 心脏局 部低 温保 护心 肌 。全 组体 a
外循环转流时 间 4 2 9 m n 平 均 ( 0 0~ 5 i, 1 8±3 )r n 升 主 动 9 a , i 脉阻断时间 2 5~14 rn 平 均 ( 1士3 )m n 9 i, a 8 3 i 。术 中完 整切 除受 损瓣 膜及赘生 物 , 稀释 的碘 尔康 溶液 冲洗 心 内膜 , 并用 碘尔康纱 布摩擦赘生物附着 面 , 主动脉 根部脓 肿穿透 主动脉 壁者 行脓 肿清除 , 涤纶 片或 心包 片修 补主动 脉壁 , 行瓣 膜 再
1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分析
本研 究仅仅 只是针 对常见 的 4个位 点设计 探针 , 法 无 检测 出所有 突变位 点 , 这在 一定程 度上也 说 明基 因芯
片 技 术 的不 足 。
பைடு நூலகம்
4 景奉 香 , 忠 义 , 悦 , 用 D A芯 片快 速 检 测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对 胡 孙 等. N 利福 平 的 耐 药性 中华 结 核 和 呼 吸杂 志 ,0 1 2 ( ) 5 1— 5 2 0 ,4 9 ,5 5 4 5 张万 江 , 朗 , 晓樱 , . 鲍 王 等 利用 基 因芯 片 技 术快 速 检测 结 核 杆 菌 耐 药性 的 初 步 研究 . 国病 理 生 理杂 志 , 0 3 1 ( ) 7 2— 6 中 2 0 ,9 6 :6 7 4
gn t eeo mu i r g — r ssa t M y o a t r m u ec lss io ae rm hd u e itn c b ce i u tb ruoi sltsf o
BrzlJCi co il 0 0,3 ( a i tnMirbo ,2 0 . 8 8): 1 3l 9—3 2 12
超 可 以提 高 其诊 断率 , 生物 栓 塞 患 者 早 期 手术 有 利 于提 高 治 愈 率 , 前左 前 分 支 传 导 阻滞 术 后 易 发 恶 性 心律 失常 。 赘 术 关 键 词 感 染 性 心 内膜 炎 诊 断 治疗 回顾 性 分 析
素 、 胺 丁 醇 4 种 药 物 耐 药 菌 株 设 计 基 因 芯 片 并 检 乙
r ssa tM y o a tru t b r u o i sr i s b y r z t n, P e itn c b e ei m u e c lss t n y h b i a i a di o CR ,
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详解
疾病名:感染性心内膜炎英文名:infective endocarditis缩写:IE别名:传染性心内膜炎疾病代码:ICD:I33.0概述:心内膜炎(endocarditis)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内膜炎症病变,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可累及室间隔缺损处、心内壁内膜或未闭动脉导管、动静脉瘘等处,按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包括:风湿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内膜炎、新生儿急性症状性心内膜炎等,此处主要阐述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在过去常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个类型。
急性者多发生于原无心脏病的患儿,侵入细菌毒力较强,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程在6 周以内。
亚急性者多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感染毒力较弱的细菌,起病潜隐,进展相对缓慢,病程超过6 周。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本病的病程已延长,临床急性和亚急性难以截然划分,致病微生物除了最常见的细菌外,尚有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及病毒等。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出现,外科手术的进步,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由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的广泛开展,长期静脉插管输液的增多等因素,本病的发病率并无显著下降。
流行病学: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为每年 1.7/10 万~4.2/10 万。
国外报道,20 世纪30 年代感染性心内膜炎占住院患儿的1/4500,80 年代占1/1280,其他报道为1/500~1/1000。
国内,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1964~1999 年共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 72 例,年收治2 例,其中前20 年年收治1.7 例,后16 年年收治2.3 例。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总结1957~1966 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占同期住院患儿的 1/1133,1967~1976 年为1/568,1977~1986 年为1/225,提示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规范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规范【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者发生的右侧心内膜炎也多为急性发病。
表现为:(1)突起高热、寒战、贫血和肌肉关节痛,全身毒血症症状明显。
(2)心脏短期内出现高调杂音或原有杂音的强度和性质迅速改变。
血液反流明显,迅速发生心力衰竭。
(3)在受累的心内膜上,尤其是真菌性感染,可附着大而脆的赘生物,脱落的带菌栓子引起多发性栓塞和转移性化脓灶;来自右心的栓子可引起肺炎、肺脓肿或肺动脉栓塞。
(4)心肌脓肿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葡萄球菌感染时常并发脑脓肿或脑膜炎,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5)皮肤可有多型性淤斑和紫癜样出血性损害,Roth点和Janeway损害发生率较高。
(6)23%的患者有脾肿大。
(7)血培养多阳性。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症状多数患者起病隐袭,只有低热、疲倦、全身不适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有的患者以其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如动脉栓塞、脑卒中、心力衰竭等。
①全身感染症状:发热最常见,多为不规则热型,伴有畏寒和出汗。
部分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心力衰竭、休克、脑出血和尿毒症的患者体温可正常;在诊断前已经用过抗生素、激素或退热药者,可在短期内不发热。
②70%~90%的患者有进行性的贫血,有时可达严重程度,也可为首发症状。
③病程长者可因毒血症或各部位栓塞而引起全身疼痛,肌肉关节疼痛在起病时较常见,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骨痛。
④约60%左右患者脾脏肿大,质软有轻压痛,少数患者肿大显著可达脐水平。
⑤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多变,常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心脏杂音被误认为是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有些则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并发症。
2.体征(1)心脏变化:可闻及原有心脏病变所致的杂音或原来正常的心脏出现杂音。
约有16%的病例乐性杂音。
约有15%的患者起病时没有心脏杂音,以后逐渐出现杂音,个别病例始终未能闻及杂音。
(2)心力衰竭:瓣膜及其支持组织受损严重时,以及感染引起心肌炎或局部脓肿,或大量微血栓进入心肌血管,甚至较大的栓子进入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死,均可促发严重的心力衰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
感染 性心 内膜炎 的外科 手术 治 疗探讨
陈定 柱 张 奕 郭 志 坚 林益 民 刘 近 平
漳州 3 30 6 00 福建 医科大 学附属漳州市 医院心胸外科 。 福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E 的临床特点 , I) 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 回顾性分析 自20 03年 7月~20 09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 1 8 倒I E患者的 临床 资料 。所有 患者均经 外科手 术清除 感染病灶及 赘生 物, 纠治瓣膜 病变和 心脏畸 形 , 并 术前术后 应用 大刺量 敏 感抗生 素。结果 : 元术后 早期 死亡病人。所有患者疗效满意, 心功能均恢复到 I一Ⅱ级。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I 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它降低 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选择 I E的手术 时机 , 完善的手 术矫 治以及 围手术期 的正确处理 是提 高疗效 的关键。 【 关键词 】 内膜 炎 ; 心 细菌性 ; 外科 治疗 ; 回顾 性分析 di1.99 jin 10 15.000 .7 o:036/.s .06— 99 21.900 s 文章编号 : 0 1 6—15 (o0 0 26 0 0 99 2l )一 9— 31— 2
病因 。 腹痛、 呕吐为 闭孔疝 的主要 临 床表 现 。 由于突 人 闭孔 的小 肠 发生 嵌 顿 后, 可造成完全 性或不 完全 性肠 梗 阻【J 因此 闭孔疝 患 者临 床 常表 现为 不 2。 同程度 的腹痛 、 、 心和呕 吐 , 腹胀 恶 临床 反复 发 作 , 床对 症 治疗 效 果欠 佳 。 临 本 组 3 %患者 出现典 型的f 孔疝 体 征程 H  ̄( osi 0 j j r H wnp—Rm e i )此 S o br Sg : g n 体征是 闭孔神经受 压而发 生放 射 性疼 痛 , 现为 患者 大 腿 内侧 和膝 关 节 内 表 侧局部刺痛 、 麻木和异常感觉, 在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加剧, 但当 参考文 献 患侧髋 关节 处于屈 曲、 内收 、 内旋位 置时 , 疼痛 减轻 , 时可 消失 。尽 管 H S 有 R [ ] 孙雨良. 1 闭孔疝[]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0 (0 :0 . J. 2 32 ) 10—1 0 具 有特异病 征的诊 断意义 , 其阳性率 仅为 2 % 一 0 【 。C 但 5 5% 3 T检查 的特征 J [ ] 郁解非, 2 吴阶平, 裘法祖. 闭孔疝 [ . M] 黄家驷外科学. 中卷. 6版. 北 性表现是闭孔肌与耻骨之间的低密度肿块影 , 若骨盆扫描见肠管影从闭孔 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 。99 13 :6 29 . 人 19 ( 1)26— 6 . 内侧入闭孔, 且该闭孔内肠影以上之肠管有梗阻征即可诊断闭孔疝[ 。 [] 董雨亭, 3 段志泉. 腹部外科诊疗借鉴[ , 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闭孔疝多见于老年患者, 早期症状不典型, 临床误诊率较高 , 常发生嵌 18 6 9 9: 3—6 . 5 顿和较 窄 , 这与老 年患者 的身 体状 态有 密切 关 系 。闭 孔壁 由骨 质 和坚 韧 腱 [] 钟国英, 4 古光成. 绞窄性闭孔疝9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J. 膜组成 , 缺少 弹性易发 生嵌 顿 ; 年人 机体 应 激 能力 较 差 , 痛觉 敏感 疵环 老 对 20 2 (2 :4 . 00, 1 )7 3 O 性下降 , 顿至 手术间隔 时间延长 而导 致疝 内容 物绞 窄 , 出现绞 窄后腹 使嵌 且 [] 刘 云 峰, 静. 孔 疝 误 诊 1例 分 析 [ ] 5 张 闭 J .中 国 医 药 导 报 ,08 5 20 , 膜刺激征 不明显 , 造成 临床误诊 和延 误治疗 的 主要原 因 , 引起足 够重 这是 应 ( )16 2 :1. 视, 以提高闭孔疝的早期诊断率。本组两例患者因就诊不及时造成小肠坏 [ ] 沈魁, 6 何三光. 实用 普通外科手术学 [ . M] 沈阳: 辽宁教育 出版社, 死穿孔 , 弥漫性腹膜 炎 , 继发 术后仍 死于多 器官 功能衰竭 。刘 云峰等 认 为 l 8 I 2. 9 9. 6 早 期采取 手术治疗 是保证 闭孔 疝 治疗 效果 的关键 。手 术 入路 有 经腹 入路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25例报告)
2 0 0 5 , 9 5 ( 4 ) : 4 7 4 — 4 7 8 .
[ 3] An a n d I ,L a t i n i R,Ma s s o n S , e t a 1 . T h e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o f
感染 性心 内膜 炎是 临床常见 和难治 的心脏病 。近年来 , 感染 性心 内膜炎 的患病 率呈升高趋势 。外科治疗 的地位受 到 越来越 多的重视 。郑 州市第 七人 民医院 2 0 0 0年 1 月至 2 0 1 0 年1 2月 , 对2 5例感染性心 内膜炎患者施行 了外科手术治疗 ,
c o mb i n a t i o n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 o f BNP a nd NE i n t h e v a l —He F T
年慢性心衰管理模式具 备优 势 , 值得 临床推 广。
参 考 文 献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 , 总结外科治疗经验 。结果
效果 。
术后早期死亡 2 例, 术后随访 6 个月到 1 O 年, 出院
I E经外科手术 治疗 能取得较好 的治疗
患者 死亡 3例 , 生存 患者中心功能 Ⅱ级 1 8例 、Ⅲ级 4例 。结论
【 关键词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细菌 ; 外科手术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至l 0年 , 出院患 者死 亡 2例 , 死 亡 率为 8 %, 1例术后 1 年 死于脑 梗死 , 1 例术 后 5年死 于肺部感染 。生存 患者 中心 功 能 Ⅱ级 1 8 例 、 Ⅲ级 4例 。
3 讨 论
感染性 心 内膜炎是一种严 重的心脏病 , 单纯 内科 治疗 死 亡率高 , 在抗感染 治疗 同时 , 积极外 科干预可使 死亡率下 降 本组患 者共 2 5例 , 男1 3例 , 女1 2 例 : 年 到8 . 3 %一 1 4 % …。血培养是 诊断感染性 心内膜炎 的特异性 指 标, 对能 否成功 治疗 I E至关重要 。血培 养及 心脏超 声检查 阳性表现 , 诊断 I E并不困难 , I E并 发瓣膜损 害致 充血性心力 衰竭是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 早期手术是唯 一的有效 治疗 方法 ,
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p s ntee p t ns a s o h s ai t.Re u t T r ec s sw r e t o n atro e ain h i y n n a e e e a he e o d r s l n t e e s ls h e a e e e d a h s o f p r t .T r — ie c s sw r c iv d g e u t o h e o t s
好 , 明显 降低 病 死 率 。 而 正 确把 握 手 术 时机 、 术 方 式 以及 围 术期 的 正 确 处 理是 提 高感 染 性 心 内膜 炎治 愈 率 的 关键 。 能 手
【 关键词 l 感染性心 内膜炎 ; 外科手 术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524 4.
【 文献标识码】 A
cris I adt , E).Meh d T e a 4 ae fEt a db ugr eeaa zdr rset e o na 0 1 o au r i to s h t o 2css et ysre w r n ye t pci l f m J ur 2 0 n a d af oI r e y l eo v yr a y tJ -
s r ey o E a in s t sv r o tn o g a p t e t n f u g r o r cl n o s lc h u gc la p o c swela u g r n I p t t .I wa .e y i e mp r t r s h mi g o r e c re t a d t ee tt es r ia p r a h a l s a t i s y y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
[8] 王斌,严灿.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5,37(8):15216.[9] 吴智兵,彭胜权,舒彤,等.湿热环境在湿温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2):45246.[10] 刘立,杨运高,吴仕九,等.湿热证微量元素变化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03,35(2):77278.[11] 王丽华,董宏生,李颖辰,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血中胃肠激素水平初探[J].中医药学刊,2005,23(9):161821619.(收稿日期:200820521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王忠明,高 洁,张宇兵(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陕西西安710002) [关键词]感染;心内膜炎;手术 [中图分类号]R5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2323155202 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我科为9例心内膜炎患者施行外科治疗,现将外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40岁。
其中风湿性二尖瓣病变6例,主动脉病变2例,先天性心脏病房缺1例,累及肺动脉。
症状为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加重伴发热。
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高热不退,体温39℃以上。
术前心功能(NY2 H A)分级: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2例。
贫血5例,血沉增快4例,胸部平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0.61。
术前超声发现瓣膜有赘生物,为中-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其中2例二尖瓣瓣膜穿孔。
术前血培养阳性3例。
病原菌分布示草绿色链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
术前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5d ~7d,发热不退或反复发作。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阻断升主动脉后,再从右上肺静脉置左心引流管,避免栓子脱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西医治疗:1.抗生素治疗(1)一般原则:①应用要早,于24~48小时中采血培养3~5次后即可根据可能入侵途径选用抗生素,先按经验用量给药,三天后视病情作调整。
②用杀菌药,并可长时间或大量使用而无严重毒性者,还可加用有协同作用的药物。
③剂量要足,应取决于用试管法测定的药物敏感试验得出的最低抑菌浓度及用病人血清稀释8倍后仍具杀菌能力的最低杀菌浓度。
④疗程要长,一般应为4~6周,有严重栓塞或转移性脓肿者疗程应延长,人工瓣心内膜炎者疗程应更长。
(2)药物选择:一般首选青霉素,本药毒性较小,属杀菌抗生素,剂量可适当调整,本病的大多数致病菌对其敏感,亦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
①致病菌未明:常用青霉素,480万~800万U/日,分3~4次静注,链霉素1g/日,肌肉注射。
如用药后三天热不退者,青霉素可加至2000万~4000万U/日,静滴。
②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主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常见有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或变形杆菌感染,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每日6g,分次静注,加用卡那霉素每日1~1.5g,分次肌注,或庆大霉素每日3~5mg/kg,分次肌注或静滴。
产碱杆菌选用链霉素或氯霉素2g/日静滴。
厌氧杆菌可用林可霉素8g/日,或红霉素和氯霉素联合应用。
③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多见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
均可选用青霉素,剂量为1000万~2000万U/日,分次静滴,链霉素或庆大霉素12万~24万U/日,静滴或肌注。
肠球菌感染亦可用氨苄青霉素6~129静滴,或万古霉素2~3g,分次静注和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合用。
④葡萄球菌耐药菌株:许多葡萄菌对青霉素耐药。
对此可选用新型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6~10g/日,或二氧萘青霉素8~12g/日,分次静注。
亦可用先锋霉素Ⅴ号或先锋霉素Ⅵ号4~8g/日,分次静滴。
⑤对青霉素反应或过敏者:选用万古霉素每日2~3g,分次静注,或先锋霉素、先锋必素、菌必治等治疗。
⑥真菌和立克次体感染:前者选用二性霉素B,首剂为0.1mg/kg,逐步增量,最大不超过每日1mg/kg,总量2~3g,或与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每日以50一150mg/kg,缓慢静滴。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
方法:随机将1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则转外科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并行常规血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等药物耐药率低。
结论: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对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在临床上,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指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心内膜引起的感染。
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疾病患者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不仅能够引起瓣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破坏,还严重破坏了心脏的正常功能。
为提高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选择1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发现临床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将1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则转外科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并行常规血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其中观察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3.56±7.68)岁;观察组男53例,女17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4.01±8.63)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心脏有杂音、血尿、肝脾肿大、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病变等症状。
1. 3 诊断标准:(1)通过病理学确认,赘生物或心内脓肿内有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心内膜活动性炎症变化;(2)经过2次血培养,发现结果为阳性,并证实为同一病原菌引起;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心内膜受累数据。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及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但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抽取足够的血培养,根据病情的轻重推迟抗生素治疗几小时乃至1〜2天,并不影响本病的治愈率和预后。
而明确病原体,采用最有效的抗生素是治愈本病的最根本的因素。
(一)药物治疗一般认为应选择较大剂量的青霉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杀菌剂,它们能穿透血小板-纤维素的赘生物基质,杀灭细菌,达到根治瓣膜的感染、减少复发的危险。
抑菌剂和杀菌剂的联合应用,有时亦获得良好的疗效。
疗效取决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若血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敏选择药物。
由于细菌深埋在赘生物中为纤维蛋白和血栓等掩盖,需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并维持血中有效杀菌浓度。
有条件时可在试管内测定患者血清中抗生素的最小杀菌浓度,一般在给药后1小时抽取,然后按照杀菌剂的血清稀释水平至少1 : 8时测定的最小杀菌浓度给予抗生素。
疗程亦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
对疑患本病的患者,在连续送血培养后,立即用静脉给予青霉素G 每日600万〜1200万u,并与链霉素合用,每日1〜2g肌注。
若治疗3天发热不退,应加大青霉素G剂量至2000 万u静脉滴注,如疗效良好,可维持6周。
当应用较大剂量青霉素G时,应注意脑脊液中的浓度,过高时可发生神经毒性表现,如肌阵挛、反射亢进、惊厥和昏迷。
此时需注意与本病的神经系统表现相鉴别,以免误诊为本病的进一步发展而增加抗生素剂量,造成死亡。
如疗效欠佳宜改用其他抗生素,如半合成青霉素。
苯唑青霉素( oxacillin ),阿莫西林(Aspoxicillin ),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等,每日6〜12g ,静脉给予;头孢噻吩(cephalothin) 6〜12g/d 或万古霉素(vacomycin), 2〜3g/d等。
以后若血培养获得阳性,可根据细菌的药敏适当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为了提高治愈的百分率,一般主张静脉或肌肉内间歇注射,后者引起局部疼痛,常使患者不能接受。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
[ 关键词 ] 内膜 炎; 心 心脏外科 ; 手术 ; 护理
20 年 l 00 2月至 2 0 年 1 08 2月我 院手术治疗原发性感
Ⅲ级 4例 , Ⅳ级 3 4例。心 电图检测显示房颤 2 6例 , 窦性心 律5 4例 , 左心室肥大劳损 5 例 , 0 双室肥大劳损 2 6例, 传导
缩毛细血管 。它可减少渗 出、 减少骨骼肌肉系统创伤后遗
症。患者 由于疼痛与肿胀的减轻, 可以减少麻醉剂用量 , 同 时能增加患者的力量和活动范 围、 复过程 中的耐受 性以 康 及负重能力。 冷疗也具有风险, 可能造成表面或深层冻伤与神经麻
注 : 1 与 对 照 组 比较 P< .5 () 00 。
出血 量 可达 10~ 0 L 严 重 的 需 输 血 处 理 。 而 血 肿 是 0 20m ,
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 一旦感染常引起灾难性的后 果 。冰
敷疗法是应用 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而达到降 温、 止痛 、 止血 、 轻炎性水 肿及渗 出 目的 的一 种物理 疗 减
法 。局部冰敷可使 局部皮肤 、 皮下 、 肉组织 的温 度下 肌 降, 还可通过刺激皮温感受器 , 经局部交感性反应引起血管 收缩 , 减少外周血流量 , 降低耗氧量 , 有助于减 少渗血 出血 和炎症 因子释放 、 减轻 或抑制水肿等 , 还有 延长组织休
克期、 延长疼痛时间作用 63—15 (0 0 0 — 04— 2 17 57 2 1) 1 07 0 [ 中图分类号] 4 36 R 7.
[ 文献标志码 ] A
感染 性 心 内膜 炎 患者 外 科治 疗 的术后 护 理
王 珏
( 阳市第 三人 民 医院 , I 德 阳 680 ) 德 9) 1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发表时间:2009-08-11T11:09:23.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1期供稿作者:周青云1 邵国丰2 张志梁2 史信宝2 [导读]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
(1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2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 315041)
【中图分类号】R5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070-02
【摘要】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1999年4月至2009年6月,我院120例IE患者在接受内科抗感染治疗同时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远期IE复发死亡2例,其余患者经随访,心功能均恢复至I~级。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
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脏外科手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心脏瓣膜,常导致心脏功能明显损害。
我院1999年4月~2009年6月共手术120例IE患者,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男性83例,女性37例;年龄13~70岁。
术前均有畏寒、发热病史,并有不同程度贫血及血沉加快现象。
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内赘生物88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0例,二尖瓣病变45例,肺动脉瓣病变10例,三尖瓣病变5例;室间隔缺损28例,房间隔缺损1例,乏氏窦瘤破裂15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左心房粘液瘤1例。
术前心功能(NYHA)I级6例,II级32例,III级61例,IV级21例。
本组病例患者在找到病原菌前常规应用青霉素及庆大霉素静脉注射,在血培养或赘生物培养找到病原菌后,可改用敏感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疗程:静脉用药从术前、术中一直到术后4~6周。
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准备手术治疗。
其中24例在感染或心力衰竭未能控制下行急诊手术,44例在未完全控制下行亚急性手术,52例行择期手术。
手术均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打开心腔后先清理赘生物、被感染的瓣膜组织及瓣周脓肿等,用电凝逐一电灼,再用浓碘伏液涂擦瓣环及赘生物附着点,并用冰盐水反复冲洗,但应避免用稀释碘伏液直接冲洗心腔。
2 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0.83%),患者因严重心内膜炎,术前发生细菌性脑栓塞,急诊行四个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恢复良好,术后6d 死于大面积脑出血。
1例出院后1个月IE 复发死亡。
另有1例于术后1年6个月IE复发在外院手术时死亡。
其余患者经随访,心功能均恢复至I~II级。
3 讨论
有效治疗IE的目的是要彻底清除致病菌,矫治侵入性、破坏性病灶及原有心脏疾病。
近年临床实践证明,单纯内科治疗死亡率高达50%~90%,在抗感染的同时采用积极的外科干预治疗可使死亡率降低至8.3%~14%。
与手术死亡率相关独立危险因子包括年龄、女性患者、二次手术(置换瓣膜感染)以及中风病史。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IE 多发生于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变者,最多累及主动脉瓣,其次累及二尖瓣。
根据患者原有心脏病病史,有明确的感染表现,血培养阳性,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内赘生物,IE 诊断并不困难。
但是临床上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心脏彩超诊断价值优于血培养。
若心脏彩超发现心内赘生物或瓣膜穿孔,即可诊断为IE。
对于原无心脏疾病史者,短期内出现主动脉瓣明显返流,左心衰难以控制且有贫血表现者,应高度怀疑IE 存在。
本组有3例紧急手术者,均无心脏病病史,也无明显感染病史,术中证实IE 引起主动脉瓣穿孔。
IE的外科治疗主要取决于感染的部位,目标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正常功能;修复心脏畸形。
其中,彻底清除病灶是避免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重要原则,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左心系统心内膜炎病情发展快,瓣膜受损严重,手术以瓣膜置换为主,右心瓣膜内膜炎较左心瓣膜为轻,采用瓣叶修补,多可矫正关闭不全。
瓣膜替换手术后IE复发是引起死亡的高危因素,本组2例远期死亡均死于IE复发。
本组全部采用机械瓣替换,术中注意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对散在细小赘生物用电灼处理,浓碘伏反复涂擦及冰盐水冲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认为IE病人只要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组织,采用机械瓣行瓣膜替换术是合适的,如果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严重的心内膜炎,再次行瓣膜置换时宜用生物瓣以减少术后再次心内膜炎感染。
作者强调术中不用稀释碘伏溶液直接冲洗心腔,避免碘伏溶液进入肺循环系统引起肺损伤。
本组有2例因碘伏溶液直接冲洗心腔造成术后肺损伤,呼吸机支持3d才脱机。
IE瓣膜替换术后大剂量敏感抗生素联合应用,且疗程足够也极为重要,我们术后常规应用4周。
本组有1例因故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2周停药出院,2个月后IE复发导致死亡。
参考文献
[1]张希,孙培吾,童萃文,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6:330-331.
[2]董超,孙立忠,王水云,等.活动期感染性自然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5,03:35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