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电图检查

合集下载

诊断学整理——心电图

诊断学整理——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步骤1.确定节律,测量心率2.依次分析P、测量PR间期、QRS波、观察ST段、T波、测量QT间期3.测量电轴4.报告的形式:确定者,写出结论不完全确定,先描述,后结论完全不确定,描述现象心电图测量每小格,0.04s,0.1mV心率=60/RR间期或PP间期波段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12导联中最早到最晚PR间期:最早P波起点到最早QRS波起点QT间期:最早QRS波起点到最晚T波终点心电轴判断:以QRS波群Ⅰ+,Ⅲ+,电轴不偏(-30˚~90˚)Ⅰ-,Ⅲ+,电轴右偏(-30˚~-90˚)右心室肥厚、左后分支阻滞Ⅰ+,Ⅲ-,电轴左偏(90˚~180˚);左心室肥厚、左前分支阻滞不确定电轴(-90˚~-180˚);正常人变异、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的偱长轴转位(常人亦可见到)心尖向心底;正常V3或V4导联R/S大致相等顺钟向转位:V3V4导联转向左心室方向,出现在V5V6,R/S<1;右心室肥厚逆钟向转位:V3V4导联转向右心室方向,出现在V1V2,R/S>1;左心室肥厚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波形的形态、时间、电压)1.P波(心房除极):<0.12s;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2.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0.12~0.20s;和年龄相关;>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3.QRS波群(心室除极):QRS时间<0.11s,0.06~0.10s;肢导联:R I<1.5mV,R I+S III<2.5mV胸导联:R V1<1.0mV,R V5<2.5mVR V5+S V1<4.0mV(M)、3.5mV(F)R V1+S V5<1.2mV左室高电压:R V5+S V1>4.0mV(M)、3.5mV(F),或R V5>2.5mVQRS低电压:I+II+III综合电压<1.5mV4.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5.ST段(心室缓慢复极):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s,6.T波(心室复极):1/10R<T<1/2R7.QT间期:心率快,QT短;0.36-0.44s;延长,药物影响(奎尼丁)、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8.μ波:胸导联出现,<1/2T;增高,高血钾;倒置,高血压、冠心病右心房肥大:P波尖而高耸,>=0.25mV,“肺型P波”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0.12s,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二尖瓣型P波”心室肥厚双心室肥大1.大致正常心电图2.一侧心室肥大(另一侧被掩盖)3.双心室肥大的表现:左心室肥大+电轴右偏或V1高R波右心室肥大+RV5高电压心肌缺血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局部缺血→影响心室复极→心电图ST段、T波的改变缺血型心电图改变(T波),损伤型心电图改变(ST段)正常,心外膜完成复极早于心内膜,可看做是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推进。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课件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课件

3 波形分析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通过分析这些波形可以判断心脏的节律和功能状 态。
心电图检查的步骤和流程
1
准备
为患者贴上心电图电极,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并遵循正确的仪器操作流程。
2
记录数据
启动心电图仪器进行数据记录,同时观察患者心电图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
3
分析和诊断
对记录的心电图数据进行波形分析和诊断,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存在的异常。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 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心电图检查的原理、步骤和诊断意义,探讨心电图检查的 错误和干扰因素,并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心电图的定义和原理
1 电信号记录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来识别心脏功能异常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2 电极和导联
心电图由多个电极和导联组成,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差异来绘制脉搏和心脏活动的图 形。
心电图的常见异常和诊断意义
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 等,以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风险。
心肌梗死
心电图上的Q波和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 是急诊评估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心肌缺血
心电图上的ST段变化和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缺 血,帮助早期发现冠心病。
心室肥大
心电图上的QRS波群增宽和深倒可以提示心室肥 大,有助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现代心电图仪器
未来心电图仪器
现代心电图仪器小巧便携,操作 简单,具备自动分析和报告功能,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未来的心电图仪器将集成更多的 无线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 自动诊断和远程监测。
总结和展望
心电图检查是一项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心脏功能信息,为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 疗提供支持,也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诊断学心电图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心电图的定义、作 用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探索心电图的奥秘,理解心脏电信号的生成和传导过程。了解心电图的采集技术和电极贴附原则。
心电图仪器
了解现代心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 心电图采集设备。
导联选择
选择合适的导联组合以获得 行准确的心电图测量和计 算。
心电图的限制和局限性
了解心电图的局限性和常见误诊情况,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 心电图无法直接观察心肌异常的细微变化。 • 部分心脏病情况下心电图表现正常可能导致漏诊。 •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心电图进行解读和诊断。
1
心律失常
认识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心肌梗死
学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了解不同导联对诊断的贡献。
3
心脏肥大
探索心脏肥大在心电图中的特征,如左室肥厚和右室肥厚。
心电图常见异常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了解心电图常见异常和它们与心脏疾病的关联。
QT间期延长
探索QT间期延长在心脏电生理异常和遗传性 心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电解质紊乱
学习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和钙离子异常对心 电图的影响。
药物影响
了解常见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如抗心律失 常药物和心脏毒性药物。
起搏器功能
掌握起搏器的心电图表现和不同类型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
心电图的临床操作技巧
分享心电图采集的实用技巧,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准备患者
了解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 沟通,放松患者,并解决可 能的干扰因素。

诊断学教案及讲稿(心电图)

诊断学教案及讲稿(心电图)
2、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X年2月,第六版
3、陈文彬主编:《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X年7月,第五版
4、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X年2月,第六版
5、Lawrence M.Tierney,Jr.,MD等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Treatment人民卫生出版社,202X
3、房室肥大〔60分钟〕。
4、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90分钟〕。
5、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及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150分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肢体导联、胸前导联的连接方法。
2、难点: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教学方法与手段:
X医学院课时教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授课章节
心电图
教师姓名
黄丽红
职称
副教授
所属各部〔系、院〕
临床学院
教研室
诊断学
教学层次
□研究生√□本科生 □专科生 成教〔□本科生 □专科生〕
学时
9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
二、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
四、掌握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一〕左、右房、室肥大
〔二〕过早搏动
〔三〕心房发抖
〔四〕房室传导阻滞
〔五〕异位性心动过速
〔六〕心肌缺血、心肌堵塞的特征
五、掌握心电图仪的正确操作
六、掌握肢体导联、胸前导联的连接方法
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诊断学-心电图

诊断学-心电图
• 左心房肥大 • 右心房肥大 • 双心房肥大
中1/3 左、右房同时除极
前1/3 右房除极
后1/3 左房除极
左、右心房除极过程形成P波
正常P波
1. 2. 3. 4. 5. Ⅰ、Ⅱ、V4-V6 向上 aVR 向下 V1 P波可双向,但1>2 时限<0.12sec 振幅<0.25mV
V1
1 ( 1) (2) 2
P
PtfV1 : V1 导联 P 波终末 电势(V1导联负向P波)
(二)P-R间期
正常:0.12-0.20s 老年人略长,不超过 0.22s
P-R间期
(三)QRS波
形态: 肢体导联: Ⅰ 、 Ⅱ 、 aVF 主波向上, AVR 主 波向下 胸前导联:V1-V6导联 R 波渐增高, S 波渐变 浅
S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直立
V2 V5
V3 V6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四)双心室肥大
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 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一侧室肥大的图形而掩 盖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存在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三、心肌缺血
三、心肌缺血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电图改变
(四)心电轴的测量
3、临床意义 正常电轴:- 30°~ +90° 电轴右偏:+90°~ +180°常见于右室肥厚RBBB、LPFB、肺心病 电轴左偏:- 30°~ -90°常见左室肥厚、LBBB、LAFB 极度右偏:- 90°~ -180°
(四)心电轴的测量
正常心电轴与其偏移
(五)钟向转位
心脏沿其长轴(从心尖部向 心底部观察)发生顺钟向或 逆钟向转动 通过胸前导联过渡区波形 (R/S≈1的波形)出现的位 置判断 正常:V3、V4 导联R/S ≈1 顺钟向:V5、V6 导联出 现,见于右室肥厚 逆钟向:V1、V2 导联出 现,见于左室肥厚

心电图检查是检查什么的

心电图检查是检查什么的

心电图检查是检查什么的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并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心电图检查的内容。

一、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1.1 心脏电活动的产生: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成的肌肉器官,通过心脏电活动来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电活动是由心脏起搏细胞和传导细胞产生的。

1.2 心电图的记录原理:心电图记录仪通过电极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测量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这些变化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反映了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1.3 心电图的波形解读:心电图记录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等波形,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波形的形态、幅度和时间间隔等来判断心脏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二、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2.1 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和节律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并进一步确定具体类型。

2.2 心肌缺血的评估: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心肌缺血时,心肌的电活动会发生改变,通过分析心电图的ST段变化和T波形态,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存在缺血。

2.3 心脏肥大的判断: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肥大。

心脏肥大时,心脏的电活动会发生改变,通过分析心电图的QRS波群和ST段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肥大。

三、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步骤3.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以便贴上心电图电极。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3.2 心电图电极的贴附:医生会在患者胸部和四肢上贴附电极,保证电极与皮肤的良好接触,以减少信号干扰。

3.3 心电图记录:心电图记录仪会自动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患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挪移干扰记录结果。

记录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四、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4.1 心电图检查无创伤:心电图检查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疼痛或者不适。

诊断学心电图学习纲要

诊断学心电图学习纲要

心电图学习纲要心电——心电向量(强度、方向) 机械收缩1、 心电图测量(方格.分规)2、 平均心电轴:①左偏卜30~+90]右偏[I 、III 】②循长轴转位(顺、逆)【VsR/SQl 】3、 心电图波形组成和正常数摇各波特点及正常值P 波(心房除极):0.25mV. 0.2 mV. <0.12MPR 间期(心房复极、房室结、希氏束、朿支):0.12” ~0.20”QRS 波群(心室除极):0.06”~0.10”(<0A2"\ 1.0 mV. 0.5 mV. 1.5 mV. 1.2 mV 、2.0 mV. 2.5 mVmV 、0.8 mVST-T (心室缓慢、快速复极)QT 间期(心室除极、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0.32”~0.44”U 波:T 波后0.02”~0.04”的振幅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泵 Ifll 电极.导联线体表 ---------- ►心电图机心电综合向M ------------------------------------------ 1[导联体系一一常规12导联]心电图 基本图形肢体导联:I 、II > Ilk avR. avLx avF 胸导联:VI 、V2、V3、V4. V5、V6 /0.5宀间期Q-T 间期V3~V4易见,增髙一低血钾。

"\丿电图牛寺点:快、短、右室优、T变大房室肥大右房大:p波髙尖,>0.25 mV,“肺型p波”,VI导联p波直立,^0.15 mV,如p双向,振幅和N0・20mV°(图5-1-21)左房大:p波增宽,M0.12”,双峰型,P0.04”,Ptfvi(绝对值)M0・04mm・S, “二尖瓣型p波”(图5-1-22)左室肥大:左室优势:面向左室的导联(I、avL、V5、V6)R振幅增加;而面向右室的导联(VI orV2)—深S波诊断标准:QRS波群电压增髙胸导联:R V5 or Rv6>2.5mV; R V5+S VI >4.0mV (M) >3.5mV (F)肢体导联:R I >1.5mV; RavL>1.2mV; RavF>2.0mV;R I +SIII>2.5mVCornell 标准:RavL +Sv3>2.8mV(M),2.0(F)心电轴左偏:(图5-1-25 )右室肥大:右室优势:面向右室的导联(VI. avR) R振幅增加:而而向左室的导联(I、avL、V5)—深S波诊断标准:QRS波群电压增高VI R/S 1, R 型or Rs 型:V5 R/S W1 or S波加深;avR以R为主Rvl+Sv5 >1.05mV (重症>1.2mV)RavR > 0.5mV心电轴右偏$+90。

诊断学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01.
RR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PR(PQ)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QT(QTc)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P波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QRS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
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三.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
秒 四.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心率的检 测
常用两种方法:
○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 数目乘以10
○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 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心脏解剖位置
一.横位心电轴可左偏, <-30°
二.垂位心电轴可右偏, >+120°
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平均心电轴 的临床意义 2
一.心室内除极顺序
○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 激动起源于心室 ○ 室性心动过速 ○ 心室起搏心律 ○ 室内传导阻滞 ○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所 有 肢
所 有 导
偏 移
导 联 及
ST

段 下
正 常 范
移围
导:
无.
明 显 偏 移
段 一 般 位



≤0.5mV

诊断学心电图总结

诊断学心电图总结

诊断学心电图1.心电向量:心脏在电激动过程中产生的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

2.平均心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是空间性的,但心电图学中通常指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

3.病理性Q波:在心梗坏死型改变时出现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的异常Q波(时间≥0.04s,振幅≥1/4R)。

4.代偿间歇: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长的间歇。

代偿间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当代偿间歇时间长短等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时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当代偿间歇时间长短小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时称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5.肺性P波: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常见于右房肥大。

6.二尖瓣P波: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Ⅰ、Ⅱ、aVL导联明显。

常见于左房肥大。

7.干扰: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8.偶联间期:又称联律间期、配对间期;指异位搏动的起点与其前一个基本心律的起点之间的时距。

9.逸搏: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或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或其他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仅发生1—2个称为逸搏。

连续3个以上称为逸搏心律。

10.折返激动:由于环状通路处单向阻滞且传导减慢时造成的激动信号再次回到激动产生处的现象。

11.易损期:在T波峰值到达前30ms时的激动易引发心室颤动,故其称为易损期。

12.原发性ST—T改变: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炎、脑血管意外。

13.继发性ST—T改变:见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症。

心电图检查_检体诊断学电子教材

心电图检查_检体诊断学电子教材

第六篇器械检查第一章心电图检查第一节心电图基本知识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

心肌的电激动传布全身,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发生电位差。

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即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表面变动的电位记录下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

心电产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一、心电产生原理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和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在兴奋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即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分为去极化的0相和复极化的1、2和3相。

4相为静息期。

1.0相(去极化期):心肌细胞受刺激时钠通道开放,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急骤升高,使细胞外液中的大量Na+渗入细胞内,膜内电位从静息状态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0相,0相非常短暂,仅点1-2ms。

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depolarization)。

相当于心电图QRS波群的前半。

2.1 相(早期快速复极相):心肌细胞经过除极后,又逐渐恢复负电位称为复极,动作电位到达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在复极开始到达零电位形成1相。

因为此时Na+的内流已锐减,细胞膜对K+和Cl-的通透性增大,引起K+的外流和Cl-的内流,其中K+外流是主要的,使膜内电痊快速自+20mV下降至0线形成1相。

约占10ms。

相当心电图QRS波群的后半部。

3.2相(平台期):为缓慢复极化阶段。

表现为膜内电位下降速度大减,停滞于接近零电位的等电位状态,形成平台。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约占100~150ms,在膜电位低于-55~-40mV时,膜上的钙通道激活,使细胞外Ca++缓慢内流,同时又有少量K+外流,致使膜内电位保持在零电位附近不变。

相当于心电图的S-T段。

4.3 相(快速复极末相):此期复极过程加速,膜内电位较快下降至原来的膜电位水平,主要由于膜对K+的通透性大大增高,细胞外K+浓度较低促使K+快速外流。

诊断学心电图总结

诊断学心电图总结

诊断学心电图心电图名词解释1.心电向量:心脏在电激动过程中产生的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

2.代偿间歇: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长的间歇。

代偿间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当代偿间歇时间长短等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时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当代偿间歇时间长短小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时称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3.肺性P波: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常见于右房肥大。

4.二尖瓣P波: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Ⅰ、Ⅱ、aVL导联明显。

常见于左房肥大。

5.干扰: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6.偶联间期:又称联律间期、配对间期;指异位搏动的起点与其前一个基本心律的起点之间的时距。

7.折返激动:由于环状通路处单向阻滞且传导减慢时造成的激动信号再次回到激动产生处的现象。

8.易损期:在T波峰值到达前30ms时的激动易引发心室颤动,故其称为易损期。

9.室内传导阻滞:发生在希低束以下的各种阻滞,均称室内传导阻滞,它包括右束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包括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

10.双分支传导阻滞: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多数情况下系指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侧两个分支之一的传导阻滞。

11.三分支传导阻滞: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左侧两上分支中一支完全阻滞,一支传导时间延长或由此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2.单分支传导阻滞:指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在多数情况下,此名词是指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3.隐匿性传导:是指电激动进入心脏传导系统后,在传导途径中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继续传递,但它途经的传导系统却因而产生不应期影响看下一次激动的传导时间,使之延长或使其P-QRS形态改变,这种不完全传导本身在心电图上没有直接表现但却陷匿地影响下一个激动,故名隐匿性传导,它可以发生在传导系统的不同水平和部位,隐匿性传导见于各种单纯或复杂的心律失常之中,并且以各种形式表现于心电图中其基本形式可分为六种:①传导延缓;②传导阻滞;③房室交界区激动推迟;④房室异位节律加速;⑤促成传导加速;⑥促成折返激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RS波群命名
R波:QRS波群在等电位线上的第一个向上的波。 Q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 S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 Rˊ波:S波之后出现再向上的波。 Sˊ波:Rˊ波之后再有向下的波叫做。 QS波:整个QRS波群均向下时。 书写表示法:振幅(波形)较大者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较小者用小写英文 字母表示,如:qRs、qR、qRsrˊ;特殊情况如:QS等。
(二)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点。P-R间期 与心率快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 钟,P-R间期为0.12~0.20s。
(三)QRS波群
•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小于0.12s,多数为0.06~ 0.10s。 • 波形与振幅(电压) 胸导联:一般规律是RV1~RV5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小。V1、V2 导联多呈rS形,R/S<1,RV1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 可以呈qR、qRs、Rs或R形,R/S>1,RV5不超过2.5mV。V3或V4导 联多呈RS形,R/S大致等于1。 肢体导联:标准导联一般主波向上,Ⅰ导联的R波不超过1.5mV。 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形,aVR导 联的R波一般不超过0.5mV。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 Rs、R形,也可呈rS形,aVL导联的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 的R波不超过2.0mV。 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一般小于0.04s,振幅小于同 导联R波的1/4。
二、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1.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通过导线与体 表相连,记录心脏在每一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的 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 心电图导联:是将电极放臵于人体表面任何两 点,并通过导线分别与心电图机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心电图导联。 3. 常用心电图导联:12个。 标准肢体导联3个: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3个:aVR、aVL、aVF 胸导联6个:V1、V2、V3、V4、V5、V6
第2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一)心电图记录纸 横向代表时间,每小格等于0.04s; 纵向代表电压(振幅),每小格相当于 0.1mV。(见下图)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二)心率计算 心律规则时:心率=60/R-R(或P-P)间 期,如:R-R间期为0.8s,则心率为60/0.8 =75次/分。 心律不规则:则需测量同一导联5个以上 R-R(或P-P)间期,取其平均值,代入上 述公式,计算出心率。
心电轴偏移的意义
电轴左偏见于横 位心(肥胖、妊娠 晚期、大量腹水等) 及左室肥大,左前 分支阻滞等; 电轴右偏见于正 常垂位心,右室肥 厚等及左后分支阻 滞等。
二、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一)P波
• 形态:正常P波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呈圆钝形,有时可有 轻度切迹。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 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臵或低平。 • 时间:一般小于0.12s。 • 电压: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二)左心房肥大
心电图:P波增宽且常呈双峰型,又称为“二尖瓣型P 波”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 ≥0.12s,P波顶端常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三)左心室肥大
1. QRS波群高电压 胸导联:RV5>2.5 mV;RV5+SV1>4.0mV(男) 或>3.5mV(女)。 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 mV; RaVF>2.0mV;RⅠ+RⅢ>2.5 mV。 2. 心电轴左偏。 3. QRS波群时间延长:0.10~0.11s,一般仍<0.12s。 4. ST- 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可呈下斜型 压低达0.05 mV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 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则可见直立的T波。 当QRS波群电压增高且伴有ST-T改变时,称为左 心室肥大伴劳损。
三、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 分析方法:
全面的一般性阅读; 计算心率; 判定心电轴方向; 观察和测量波形、波段; 做出诊断。
• 临床应用:确定诊断,协助诊断。
四、实际心电图读图:
• •
结果记录: 1. 心率: 2. 心电轴: 3. p波:形态、时间、电压 4. P-P间隔之差: 5. P-R间期: 6. QRS波群:形态、时间 7. S-T段:
诊断学《心电图检查》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系
临床教研室 金梅(副教授)
学习目标
1.熟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2.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3.熟悉心电图各波形成,命名和测量方法;正 常值和临床意义 4.学会心电图描记 5.熟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表现。
第1节 心电图基础
一、概述
• (一)哪些人需要做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超出了心血管疾 病的范畴。哪些人应该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 呢?
1.对于那些年龄较大、体格较胖、血压长期较高, 以及血清胆固醇、血脂增高的人,即使无任何症状, 也需进行心电图检查。 2.老年人因激动或饱餐等引起上腹部一过性疼痛时, 应考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可描记心电图确定诊断。 3.对常表现为胸部烧灼感、闷胀感、压迫感、窒息 感、沉重感、呼吸停顿感、刺痛、钝痛以及胸部有 说不出的难受或表现为上肢无力、麻木、有蚁感等 疼痛性质不典型的人,也应该及时去做心电图检 4.常感觉心悸、心慌、自觉心脏有停搏感的人,以 及近期内患过较严重感染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心 电图。 5.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即使无心脏病症状,也 要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日后一旦发病时对照。
左心室肥大ECG
(四)右心室肥大
1. 右心室高电压:V1导联中R/S≥1,V5导联 中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中 R/S或R/Q≥1。RV1+SV5>1.05mV(重 症>1.2mV);RaVR >0.5mV。 2. 心电轴右偏≥90°。 3. ST- T改变:右胸导联(V1,V2)ST段压 低,T波倒置,称右心室肥大伴劳损。
标准导联正负电极的位臵
标准导联 Ⅰ Ⅱ 正电极位臵 左上肢 左下肢 负电极位臵 右上肢 右上肢

左下肢Biblioteka 左上肢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正负电极的位臵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正电极位臵 右上肢 左上肢 左下肢 负电极位臵
左上肢+左下肢 右上肢+左下肢
左上肢+右上肢
胸导联正负电极位臵
胸导联 正电极位臵 负电极位臵
(二)心电图能解决的问题有
①各种心律失常 绝大多数心律失常只有依靠心电图才能做出 正确的诊断 ②冠心病、心肌梗塞 心电图不但能诊断心肌梗塞,而且能确 定是急性心肌梗塞或陈旧性心肌梗塞; ③心肌炎及心肌病; ④心包炎; ⑤心房及心室肥大,心电图能诊断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 心室肥大; ⑥诊断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低钙血症等; ⑦其他疾病对心脏的影响; ⑧药物中毒,有些药物容易中毒,而其中毒表现主要在心脏,可 用心电图发现,如洋地黄、奎尼丁等; ⑨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术时易发生心律失常,可用心电图监测 发现,以得到及时处理;有些严重心脏病可随时发生严重心律 失常而危及生命,用心电图监测可得到及时抢救性的治疗。
(四)S-T段
• 正常S-T段为一等电位线,可以有轻微的向上或向下移位。 • S-T段下移: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 • S-T段抬高:在V1、V2导联不应超过0.3mV,V3导联不应超过 0.5mV,V4~V6导联和肢体导联均不应超过0.1mV。
(五)T波
正常时T波圆钝,两支不对称。T波正向时,升支长于降支,T波负向时, 降支长于升支。 • 方向:正常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V4~V6导联T 波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T波可以向上、向下 或双向。如果V1导联T波向上,V2~V6导联T波均不应向下。 • 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胸 导联T波可达1.2~1.5mV。
右心室肥大ECG
二、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 (1)P波为窦性,即在Ⅱ、Ⅲ、avF.V3~V6直立, 在aVR倒置. (2)P-R间期>0.12秒. (3)P波频率为60~100秒/分,P波规律出现. (4)同一导联中P—P间距之差<0.12秒
1、正常ECG
一、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三)平均心电轴的测量
电轴不偏移:Ⅰ、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为正 向波。 电轴右偏(尖对尖向右偏):Ⅰ导联较深的 负向波,Ⅲ导联主波为正向波。 电轴左偏(口对口向左走):Ⅰ导联主波为正 向波,III导联较深的负向波。 心电轴重度右偏: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均向下。
一、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五)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
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所描记的心电图包括: 四个波 :P波、QRS综合波、T波、U波; 两个间期 :PR间期、QT间期; 一个段:ST段。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意义
• P波:心房除极波,反映心房除极时的电位、时间 和方向的变化。 • 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 间。 • QRS波群:心室除极波,反映心室肌除极的电位、 时间和方向的变化。 • ST段:反应心室除极刚刚结束后尚处在缓慢复极 的一段时间。 •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 QT间期:反映心室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六)Q-T间期及U波
• Q-T间期:其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 心率慢时,Q-T间期延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范围 在0.32~0.44s。为了避免受心率影响,常用校正的Q-T间期,即QTc=Q-T/√R-R。Q-Tc就是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 正常Q-Tc不超过0.44s,一般女性的Q-Tc间期较男性略长。 • U波:是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与T波相 同。以V3~V4导联较明显。U波过高者见于低血钾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