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
1.2 教学内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和数据。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空气组成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空气成分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总结并强调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第二章:氧气的性质2.1 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2 教学内容氧气的颜色、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实验和观察来介绍氧气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和总结氧气的性质。
2.4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氧气的物理性质实验,如氧气瓶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
第三章:气体的制备3.1 教学目标学习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实验室中常用的制氧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
制氧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和实验操作技巧。
3.3 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介绍制氧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4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制氧实验的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制氧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制氧实验的体验和观察结果。
第四章:空气的污染4.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4.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
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数据。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空气污染的理解。
2.1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 实验技能: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空气组成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科学思维: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逻辑推理和证据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空气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空气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空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空气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空气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2.1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2.1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紧扣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空气这一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空气的组成,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必要性。本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有待加强。
3. 课后作业反馈不够及时,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
(三)改进措施
1.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的组成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2. 空气的性质3.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4. 环境保护与空气污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空气的性质,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2. 难点: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观察、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空气的组成、性质和污染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气体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体积分数。
3. 空气的性质:讲解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氧化性等。
4.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介绍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5. 环境保护与空气污染: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的意义。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空气组成、性质和环保方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的溶解性,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气体在实验中的表现。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七、学习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性质和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等;2. 教学课件;3. 实验药品: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对空气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15分钟)1. 教师介绍实验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空气的组成。
三、了解空气的性质(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实验,展示空气的性质;2. 学生通过实验或思考,总结空气的性质;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四、空气资源的保护(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资源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保护空气资源的实际行动;3. 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空气资源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空气的成分与比例(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实验室用具,展示空气的成分;2. 学生通过实验或思考,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3.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七、空气的污染途径(15分钟)1. 教师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2. 学生分享对空气污染的了解,教师总结并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
初中化学身边的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身边的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了解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3. 掌握一些处理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空气的重要性;
3. 处理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及作用;
2. 掌握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些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空气测试仪等。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空气质量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空气的重要性。
2. 导入:
介绍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各种气体的含量及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
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3. 探究活动:
让学生利用空气测试仪等实验器材对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测试,了解空气的成分及质量。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善和保护空气质量。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空气质量的资料,并描述一些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六、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七、拓展:
可邀请专业人员或相关机构到校开展有关空气质量的讲座或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和观察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和理解。
2. 空气中各成分性质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澄清石灰水、碘酒、红磷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周围的空气。
2.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地球周围的空气》。
二、探究空气的成分(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三、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15分钟)1. 教师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数据,引起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关注。
2. 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3. 教师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如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发展清洁能源等。
4. 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成分、性质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进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分享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成分、性质和作用,以及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空气质量。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成分。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4. 采用案例分析法,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师出示课题《地球周围的空气》,让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探究结果。
3. 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
三、学习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 教师核对答案,并进行讲解。
四、了解空气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中各成分有哪些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探究结果。
3. 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五、案例分析,提高环保意识(5分钟)1. 教师出示污染空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污染空气的方法。
3. 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的成分及作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
2. 探究空气的成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3. 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教师讲解,学生互动提问,深入理解空气成分的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空气中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成分、性质和作用。
6.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地球周围的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性质与作用氮气78% 无色无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气21% 无色无味,支持燃烧和呼吸稀有气体0.94% 无色无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0.03% 无色无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水蒸气和杂质0.03% 无色无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注意事项:1.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3.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活动:1. 气体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空气的成分,例如用火柴测试氧气的存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和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体积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澄清石灰水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周围的空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性质和作用。
重点讲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含量、性质和作用。
3. 实验演示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演示如何利用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澄清石灰水等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体积分数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书写实验报告。
8. 板书设计空气的组成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六、教学拓展1. 空气中其他成分的介绍讲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含量、性质和作用,如氩气、氦气、氖气等稀有气体,以及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2.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2.1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案02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策略《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节不仅是学生接触化学世界的起点之一,也是理解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本内容从空气的宏观组成入手,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引导学生理解混合物的概念及测定其成分的方法。
同时,教材还巧妙融入了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和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设计思路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指导和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并了解各成分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该实验的原理、装置、现象和结论,学生能够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生活中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科学探究】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四、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五、教学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晨公园里人们晨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自由呼吸,享受这清新的空气?”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空气这一课题的兴趣。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关于物质分类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化合物等,为引入空气的成分做铺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培养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的性质;3.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落实。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酚酞试液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周围的空气,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2. 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和感受。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验证空气的组成;2.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空气的组成成分。
三、了解空气的性质(10分钟)1. 教师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性质;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性质;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性质。
四、认识空气污染(10分钟)1. 教师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2. 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五、实践保护空气(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提出保护空气的措施;2. 学生分组制定保护空气的计划;3. 教师对学生的计划进行点评,总结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了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保护空气的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深入探讨空气的成分(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验和课件,详细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深入了解空气的成分;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空气组成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知道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实验方法研究空气组成。
三、教学难点:1. 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胶塞、导管、酒精灯、澄清石灰水等。
2. 教学课件。
3. 学生实验手册。
4. 空气成分图片、空气污染图片等。
第一节:空气的组成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成分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二、探究空气的组成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水会倒流入瓶内。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四、课堂小结第二节:空气的性质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有哪些性质?二、探究空气的性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对燃烧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第三节:空气污染及防治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二、探究空气污染的来源2. 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答案: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秸秆焚烧等。
三、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空气污染危害的图片,了解空气污染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四、讨论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空气污染?五、课堂小结第四节: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监测空气质量?二、探究空气质量的监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原理和作用。
2.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 核心素养要求1.通过探究空气中气体的成分、含量,掌握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使学生理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且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通过分组互助、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和反思提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假设和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实验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化学。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课题1介绍了空气成分、用途、污染及防治,并借助空气的组成引出物质分类知识中的纯净物、混合物。
2.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习主题“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物质的多样性”“常见的物质”。
课标要求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单元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地学习、研究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
其三个课题的学习内容: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等知识。
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
本课题是初步认识身边的常见物质,学生感性认知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能直接观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
在充分了解实验所使用的试剂、装置及原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并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要想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
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氧气已有了常识性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仪器,学习了试剂的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洗涤等实验基本操作,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思维方式。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化学原理。
2. 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周围的空气。
2. 学生分享对空气的认识和感受。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组成比例。
三、空气的性质(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性质,如氮气的惰性、氧气的助燃性等。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和视频介绍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学生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五、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绿化等。
2. 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对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的创意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组成、性质、污染原因和危害、保护方法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周围的空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教学内容:六、空气污染的化学原理(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空气污染的化学原理,如燃烧排放、化学反应等。
2. 学生理解空气污染的化学过程,并记录关键信息。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地球周围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地球周围的空气景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空气的特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地球周围的空气景象,如天空、云层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形态等。
3. 提问学生对空气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空气特性的描述和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思考。
第二章:空气的组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
2.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气体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1. 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介绍常见气体及其性质,如氮气的稳定性、氧气的助燃性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空气的成分和比例。
2. 进行实验或演示,观察不同气体的性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气体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比例的掌握程度。
2. 记录学生对不同气体性质的描述和理解。
第三章:空气的污染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学生能够提出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建议。
教学内容:1. 介绍空气污染的原因,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介绍空气污染的危害,如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等。
3. 讨论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建议。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空气污染的实例和危害。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空气污染原因和危害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对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建议的提出。
第四章:空气的利用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利用。
教学内容:1. 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呼吸、农业、工业等。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实验方法研究物质性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记忆。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性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实验桌等。
2. 实验试剂:澄清石灰水、碘酒、水等。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4.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用具。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地球周围的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空气究竟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呢?2. 学生分享已知的相关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
2. 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掌握情况。
三、实验研究空气的组成(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验任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2.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四、空气的性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有哪些性质?2. 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空气的性质,如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等。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2.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片、澄清石灰水、滴定管等。
2. 课件:空气成分示意图、实验过程动画等。
3. 小组讨论问题: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2. 总结:空气是地球周围的一种重要资源,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二、探究空气的成分:1. 实验一:用滴定管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2. 实验二: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加热烧杯,观察现象。
3. 实验三:用滴定管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再加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4. 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三、了解空气成分的作用:1. 氮气:保护气、灭火、制造氮肥等。
2. 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制造氧气等。
3. 稀有气体:做光源、做保护气等。
4. 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碳酸饮料等。
四、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总结:空气污染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等。
3.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呢?4. 总结: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减少工业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环保意识等。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2.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身边做起,为净化空气贡献力量。
2.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2024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开篇课题,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如空气的收集、性质的观察等。
-学生能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成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空气污染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自然风光,特别是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山川、森林等,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美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2. 展示实验:教师预先准备一个装有空气的透明塑料瓶,简单演示“燃烧的蜡烛在密闭的空气瓶中逐渐熄灭”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二)、新知探究1. 空气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科学知识,定义什么是空气,包括其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成分:通过PPT或实验,详细解释和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如通过电解水实验介绍氧气,通过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介绍二氧化碳。
3. 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生物生存、气候、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空气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实践操作1. 空气质量检测:分组进行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如观察放置在不同环境(如教室、操场、花园)的空气质量指示卡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回顾所复习的知识点
表述本节课所学知识。
回顾总结
学习检测
课堂总结
订正答案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思考回答
巩固所学,目标检测
进行环保教育。
作业布置;
复习指导P9习题2-1
指导学生完成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指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归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指导学生对比两种气体的性质
填写知识树。
书写化学方程式
总结表述两种气体的化学性质
表格对比两种气体的化学性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认识鉴别物质的方法依据
复习与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学会分类法,对比法认识物质化学性质。
回忆空气的成分,回答问题。
用问题来复习知识,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便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联系应用能力。
引: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能否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的说明理由。请结合实验装置总结测定氧气含量时选择的药品的条件。
指导学生总结测定氧气含量药品选择的条件。
思考、回答
知识点三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的制法
问: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呢?
展示表格,学生对比填写两种气体的制法有关内容。
点评学生填写的内容,并展示比较内容。
问两种气体制取需要什么装置?
指导学生选择仪器组装制取两种气体的装置
总结气体制取的装置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
填写表格。
动手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表述理由。
复习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表达知识的能力。培养知识归纳总结能力
2、学生通过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学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加强人文气息的熏陶,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知识联系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归纳知识能力。
知识巩固:
挑战自我
展示巩固练习,指导评价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知识认识
思考,回答
巩固对所空气成分的认识
知识点二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出问题:空气中与动植物生命活动联系最密切的是哪些成分?为什么?
思考,说明理由。
认识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同时引出复习容。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二瓶气体。说出知识依据。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实验设计、对比、归纳等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
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看图体验自然风光。
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知识点一
空气的成分
展示生活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各种气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你能说出图片中都涉及到了哪些气体?它们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吗?
倾听学生回答,及时进行点评。
指导学生认识两种气体的性质。
思考、交流、讨论,整理、表述
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上述两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依据它们各自的性质,根据明显不同的反应现象将它们区分开来的。与这两种气体反应物质还有哪些呢?
请同学有化学式填写知识树。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地球周围的空气》
课题
地球周围的空气
课型
复习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空气的成分,认识空气对生活的重要性。
2、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方法加深对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