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评析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理论突破了传统译论的束缚,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对功能派理论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着重分析了功能派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标签:功能派;目的论;优势;不足
1 德国功能派理论的形成
20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翻译界盛行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
奈达的“动态对等”概念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便是这种研究的代表。
该理论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
能。
2 德国功能派的主要理论
德国功能派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雷斯(Katharina Reiss)、贾斯塔·赫滋·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汉斯·威密尔(Hans J.Vermeer)和克里斯蒂
安·诺德(Christiane Nord)。
2.1 凯瑟琳娜·雷斯(Katharina Reiss)
作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雷斯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划分为:信息型、表情型、操作型和视听类,并总结出了各种文本类型的特点,认为不同类型的文本,语言功能不同,翻译策略也有差异。
简言之,雷斯提出应根据文本类型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理想的翻译。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译文的目的或功能都与原文的相同,当译文和原文的功能或目的相冲突时,雷斯认为应优先考虑翻译
的功能。
2.2 贾斯塔·赫滋·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
曼塔利的贡献主要在于她提出了翻译行为的概念。
她认为“翻译行为”是一种有目的,重结果的人类行为,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信息转换,更注重跨文化交际。
换句话说,翻译行为指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可做的工作认为,翻译指译者转换文本时所
做的工作。
此外,曼塔利还细化了翻译过程的参与者,认为翻译过程除原文作者,译者,译
文接受者外,还有发起者,译文使用者和收受者等其他参与方。
2.3 汉斯·威密尔(Hans J.Vermeer)
威密尔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
功能派目的论的核心内容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功能目的论包含三大法则: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目的性法则是指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目的,结果决定方法;连贯性法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
忠实性法则从
属于连贯性法则,而这两大法则最终取决于目的性法則。
2.4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
诺德,作为第二代目的论的代表,认同威密尔关于目的论的观点,但同时发现目的论也有其自身的缺陷。
目的论过分强调文本目的(skopos),没有进一步探讨原文与翻译目的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译者因为翻译目的而无限制得脱离原文进行翻译。
诺德对此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作为对目的论的补充。
忠诚法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翻译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负责,力协调好各方关系,当发起者、目的语读者和原作者三方有利益上的冲突时,译者必须介入
协调,求三方的共识。
3 德国功能派的优势与不足
德国功能派因其理论的革新性自诞生后就对国际译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笔者将对功能派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
(1)德国功能派的优势:①功能派理论重视译者的作用。
不同于别的翻译理论家,功能派理论家认为译者和原作者,编辑等人的地位平等;②功能派理论突破了原文中心论的束缚。
功能派之前的翻译理论中,着重强调译文要与原文对等。
功能派突破这一局限,转而面向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突出了翻译目的或功能的重要性。
③功能派理论提出了发起者,委托者的概念,扩大了翻译过程中的参与者数目。
这一观点真实再现了实际的翻译行为和操作流程,使我们注意到译者身份的职业化特点及其对翻译的影响;④功能派理论提高了非文学翻译的地位。
文学翻译只是翻译活动的一部分,但在功能派之前的研究中多以文学翻译为主,功能派扩大翻
译研究的视野,将非文学翻译纳入到翻译研究领域中来。
(2)德国功能派的不足:①功能派某些理论本身并不完善。
如雷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其划分是否科学仍值得商榷;②翻译并非都有目的。
对于文学翻译,有学者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确定的目的,同时很多学者包括中国的翻译研究者通过实例证明功能理论也适用于文学翻译;③功能理论导致惟利是图译者的产生。
译者在翻译目的主导翻译过程的思想下,为了获取酬金,有可能不顾原文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Gentzler,Edwin.当代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and Applications [M].Taylor & Francis Group,2001:7.
[3]陈小慰.简评“译文功能理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5,(4).
[4]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