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者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白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佚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

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选自《明吏·马永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

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C.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D.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

(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

1, 【答案】

1. B

2. B

3. D

4.(1)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求赐予宽待,让他回镇任职。

(2)马永担任将领,厚待间谍,知晓敌人的虚实,所以每次战斗总是取得胜利。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

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句子的主语是“马永仁”,抓住这个主语,初步断句,然后抓住关键主语“军民”,关键词“且”,结合动宾结构断句。本句翻译为“马永仁厚体恤军队,清廉并自律,巩固边防,击退强敌,军民安居乐业,把他比做国家的长城。边民听说马永要调离,拦住道路请他留下,并且携带子女想逃到他乡”。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

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B项,“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应是有关官员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点睛:弹劾,主要是指立法机关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失职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此制度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效仿。

3.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D 项,“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错,由原文“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可以知道,李时只是认为马永勇敢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知”,赏识;“效”,报效;“俾”,让;(2)“抚”,厚待;“情伪”,虚实;“辄”,总是。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