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 ppt课件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 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 ‚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 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路径
器 物 地主阶级 改革派 科学技术 制 度
鸦片战 争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改 良 派 革 命 派 维新 运动
“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资 产 阶 级
君主立 宪制
资产阶 级民主 共和制
辛亥 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文化 (观念形 态的革命)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 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 时,也开始领导中国农民运 动。
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1927年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3位代表: 李 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 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 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7
一、新文化运动
(一)、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 放。 B、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 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 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
一、新文化运动
“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 主义上之革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
一、新文化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李大钊
胡适
20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的背景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 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的政党 成为历史的要求。
导 火 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4
二、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发展的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中心是 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 第四章
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转 到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15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阶段
时
口
间 5月4号-----6月初 运动中心 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五章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嘉兴南湖游船
参 会 代 表:
上海 李达、李汉俊
北京 长沙 武汉 济南 广州 旅日
张国焘、刘仁静 毛泽东、何叔衡 董必武、陈潭秋 王尽美、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共产国际 马林、尼科尔斯基 (包惠僧,受陈独秀 派遣出席了会议 )
会议通过了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以无 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 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 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的条 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 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2.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把握中国先进分 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特点,掌握中 国共产党成立的意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本章的重点、难点:
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历史特点以及历史 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以及大革命 失败的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上海 北京 武汉 长沙 广州 济南 巴黎 东京
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陈独秀、李汉俊、李达 1920、8 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 1920、10 董必武、陈潭秋 1920秋 毛泽东、何叔衡 1920秋 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 1920秋 王尽美、邓恩铭 1921春 周恩来、赵世炎 1921、3 周佛海、施存统 1921、3
5月4日—6月3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 被捕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07
•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 旧文化的斗争。
• 新文化 运动时 期的陈 独秀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 陈独秀《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 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后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 为主要撰稿人。提倡“破除迷信”的口号。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后果: •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 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对资本主 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进一步暴露。 •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 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 更大的怀疑。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 否定正规的全部传统文化。 • 指出: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定孔 学的历史作用,更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 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重点 •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 思主义? • (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 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 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难点 •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
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首的大小军阀为 维护自己的通知祭天祀孔, 尊孔读经,竭力推崇作为 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 的孔孟之道。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些先进人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 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 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 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 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 1、兴起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赵图雅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变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军阀割据的原因 军阀统治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
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 暗性。 军阀的特点: 一支军队 一个地盘 一个靠山
孙中山:“
夫去一满洲 之专制,转 生出无数强 盗之专制, 其为毒之烈 ,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 愈不聊生矣 !”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 10到12岁的童工,在晚 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 他白天操作机器之下的 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 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 以明白:为什么《共产 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 的人民奉为圣经。此外 ,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 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 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 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 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 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 究,便可以明白:为什 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 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 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的 抨击。”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 通过宣传、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的 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 提高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外界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0年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等来中国,先 后与革命派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1
41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 《劳动音》和《工人月刊》、 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 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
42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 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 上海宣告成立。 其后,北京、天津、武汉、长沙 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
确信“试看 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 世界!”、
19
1919年9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 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 动的学说”
20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 长、壮大 。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 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 国的影响。
16
2. 十月革命的影响
如何推动中国的先进分 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 向社会主义。(教材101-102页
1-3点)
17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 程,由国人最初的不甚了 解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李大钊同志功不可没。
18
个案分析: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
是如何成长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 主义者的?
64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 和教训
(1)大革命的失败
65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进 驻 上 海 的 法 国 铁 甲 部 队 开 进 上 海 的 日 本 军 队 进 驻 上 海 的 美 国 军 队。
英帝 国主 义在 上海 增兵。 图为 英国 机关 枪队。
66
蒋 介 石
67
蒋介石已完全成为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 他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 领导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 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先进分子历史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蔡和森: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命 的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可见它 要死亡了,故此次运动中的一般 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意,这 有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革命 需要组织各派力量以反对帝国主 义而引导革命的党了。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 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三大选择:
• 选择马克思主义 • 选择中国共产党 • 选择社会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孕 育马克思主义的新选择
学习西方的艰难探索与失败
器物救国
制度救国
思想救国
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的心路历程: 崇拜——反思——怀疑——新选择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都 提倡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陈独秀提倡马克思主 义和社会主义,胡适、张东荪反对马克思主 义和社会主义。
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
李大钊
焦点:中国要不要马克思 主义,要不要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 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毛泽东: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 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恨终 身。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概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PPT课件
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 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 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阶级斗争》 (考茨基著)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1920年 冬,他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 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播。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 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有“南陈北李”之说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周恩来、 蔡和森等;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 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如董必武等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一,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第二,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 纷涌现。 第三是若干进步刊物的创办。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第一,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第二,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到民间 去,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第二,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 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 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示 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三,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 的偏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幻灯片 第四章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 国 早 期 信 仰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 国 早 期 信 仰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毛泽东 周恩来 蔡和森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 国 早 期 信 仰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15年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 敬告青年》 陈独秀《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当时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 为什么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方案出产生了怀疑? 为什么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方案出产生了怀疑?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 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 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基本规律: 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基本规律: 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的产物,两者缺一不可。 的产物,两者缺一不可。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 武器去认识中国
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很难改造社会环境产生 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
许多领导人物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批判方法
事实上,当时的先进分子中,就已经对资 本主义有所怀疑了——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 分地暴露出来
其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
再次,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 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
第一、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 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 结合的思想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 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 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的 领导核心。
第 一
大 型 文 献 专
影 视 片 段 :
部题
分片
《《
选使
择命
》》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济 南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旧 址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 际组织工作
《上
一 九 二 〇 年 十 一 月
中海 国共 共产 产主 党义 宣小 言组 》起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以后,中国又陷 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 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量继续存在。
代替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 民国国民政府”。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 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 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 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 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 封建势力的联合。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 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 播。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 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 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 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过,在开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 种朦胧的向往。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 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 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 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中国人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 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第一 次提到马克思 梁启超
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介绍马克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四章(精)
(二)国民革命的目标 打到列强,除军阀!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1.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 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 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 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 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3.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 产党人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 、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发生在 动 四1 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的范畴 2、从领导力量看,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 五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上看,以马克思 四主义为指导,奔向社会主义。 4、从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说,它促进了马克思 运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 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上海: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 北京:李大钊、张国焘。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包慧僧。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济南: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谭平山、谭植棠。 日本,法国留学生。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国二 工、 人马 运克 动思 的主 结义 合与 中
1.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三 次论战。
(四)国民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
1.大革命的失败
(1)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理论 的认识过程
二、 实 行 国 共 合 作
1、由一大盲目排外——二大要建立“民主联合战 线” 2、由主张“党外合作”——同意“党内合作” 3、由少数党员合作——全党确立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6年6月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情况 1. 建立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 政治基础 —— 新三民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袁世凯复辟帝制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黎元洪 总统
冯国璋 副总统
段祺瑞 内阁总理
——陈独秀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 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 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 技术、科学知识。
DEMOCRACY 民主
SCIENCE 科学
孤单怪可怜。也无
心上天,天上太孤
单。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反封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以前的 新文化运动把批 判的矛头封建主 义的正统思想— —孔学,因而排 孔、反孔成为观 念形态革命的起 点。
“民主”与“科学”与中 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 相容的境地。孔学提倡的是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 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提倡 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 家”的目标不相适应。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 方案产生了怀疑了呢?
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 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 3.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 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 问。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 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 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 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 造国民性。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进化论 主要阵地:《新青年》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EMOCRACY 民主
SCIENCE 科学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 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 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 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而绝无奴隶他人 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兴 起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志定名为《青年》,可以看出他 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大精神,乃在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殊。”
“人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因其理性特点和 对自我的认识而区别于自然界。正因为发扬了 理性自主的特点,古猿才得以进化为人。”
——鲁迅
胡
适 第一首白话诗
文 学
《朋友》后改为 《蝴蝶》
改
两个黄蝴蝶,
良 双双飞上天。不知
刍 为什么,一个忽飞 议 还。剩下那一个,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 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
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在 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 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在思 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动 政治武装集团,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 义。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 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孙中山目击身受, 他说:“夫去一满洲 之专制,特生出无数 强盗之专制,其为毒 之烈,较前尤甚。于 是而民愈不聊生 矣! ”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敬告青年》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蔡元培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 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
中国近现代史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
产党诞生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1.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 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 因此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规。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特点 1.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 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2.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 有的地盘,没有武军队和地盘的军阀。因此,军 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 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