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枯萎病镰刀菌种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枯萎病镰刀菌种类研究

刘一景

(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山西太原

030000

为了明确蔬菜枯萎病镰刀菌种类,为检疫、病害防治、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运用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来源于4个主

要蔬菜种植区的5种蔬菜上分离纯化得到的13个镰刀菌单孢菌株进行菌落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研究。最后,从镰刀菌的致病性、产生及防治、培养基类型与菌株生长的关系、研究方法的改进4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枯萎病镰刀菌;鉴定;蔬菜;致病

径,并取其平均值。③菌落质地及颜色测定:观察转接

到PSA 培养基上培养1周后的菌落质地,即气生菌丝是否茂盛,是否为棉絮状、羊毛状、绒状或毡状等,菌丝颜色,基物表面颜色,基物颜色(培养基有无变色,菌株有无分泌色素)。在Bilai ’s 培养基上接菌的方法同PSA 培养基,培养条件相同,1周后观察菌落颜色,是否疏松。米饭培养基上每试管接入2块菌,重复4次,25℃条件下恒温培养20d 后,观察颜色。1.2.2形态特征试验方法。①分生孢子特征的测定:待PSA 培养基上的菌株培养2周后,制作临时玻片。在显微镜10×40倍数下进行检测。分别观察小型分生孢子和大型分生孢子的数量状况、形状、着生方式、有无分隔及分隔数,大、小型分生孢子各随机选取30个,测量其长和宽,最后进行显微摄影并记录。②产孢细胞特征的测定:判断产孢细胞是属于单瓶梗还是复瓶梗,并且观察其长度,最后进行显微摄影。1.2.3综合鉴定方法。根据上述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测定结果按Booth (1971)、Nelson (1983)、Brayford (1993)和Leslie (2006)的分类系统,结合《常见镰刀菌鉴定指南》对镰刀菌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7]。首先利用镰刀菌组和种的检索表,初步查出供试菌株的分类地位,再和同一组中相类似的种类进行相对应项目的比较,最后根据综合性状鉴定出所得菌株的种名。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2.1.1菌株Fc01。①培养性状:平均生长速度为4.3cm 。在PSA 培养基上气生菌丝棉絮状,最初白色,后变浅驼色,基物表面浅黄色至驼色,基物不变色(A )。在Bilai ’s 培养基上菌丝稀疏,白色。在米饭培养基上呈黄色(B )。②形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多,椭圆形、肾形、瓜子形等,0~2隔,大小为5.8~20μm ×2.8~4μm (C )。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目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000万hm 2。枯萎病是影响蔬菜生产最

主要的病害之一[1]。特别是由于保护地的特殊环境条件和长期连作,土壤中的病原菌量积累越来越多,使枯萎病之类的土传病害发生逐年加重[2]。镰刀菌(Fusari-um)是引起枯萎病的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侵害多种农作物[3]。镰刀菌是植物维管束系统的寄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但破坏作物的输导组织维管束,而且在菌体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危害作物,造成作物萎蔫死亡,严重时影响产量和品质[4]。

由于镰刀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大,许多科学家不断地对镰刀菌的形态、生理、致病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因镰刀菌形态复杂,又易受到营养和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所以给镰刀菌的分类鉴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科学家提出了挑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5,6]。在我国,从谷类粮食、蔬菜中检测出镰刀菌的现象屡有报道,但对其有效防治和准确的鉴定还有欠缺,对镰刀菌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因此,研究和明确一个地区的镰刀菌种类,对于检疫、病害防治、资源利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主要蔬菜枯萎病镰刀菌种类进行鉴定,了解镰刀菌种类资源状况,丰富真菌资源,为由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株。镰刀菌(Fusarium )菌株根据来源不同作物分别标记为,黄瓜(Fc01、Fc02、Fc03、Fc04、Fc05、Fc06、Fc07、Fc08),西瓜(Fw09),茄子(Fe10、Fe11),番茄(Ft12),油菜(Fr13)。1.1.2供试培养基。PDA 培养基,PSA 培养基,Bilai ’s 培养基,米饭培养基。1.2试验方法

1.2.1培养性状试验方法。①菌株的活化:从储存的菌株中挑取菌丝,转接到PDA 培养基上于25℃条件下培养5d 。②菌落生长速度测定:PSA 培养基上接菌,每皿2块,重复2次,于25℃下培养4d 后,测量菌落直

A

B

C D E

图1菌株Fc01形态学

特性

1

3〇

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或稍弯成镰刀状,2~6隔,多数3隔,大小为15~44.2μm ×3~6μm (D )。产孢细胞复瓶梗,较长(E )(图1)。2.1.2菌株Fc02。①培养性状:平均生长速度为3.9cm 。在PSA 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绒状,米色、黄色、棕红,基物表面棕红、浅黄色,基物不变色,可形成桔黄色分生孢子座(A )。在Bilai ’s 培养基上菌丝稀疏,白色。米饭培养基上粉红色(B )。②形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多,卵形、椭圆形、肾形、纺锤形等,大小为6.2~17.3μm ×1.8~4.3μm (C )。大型分生孢子哑铃形、纺锤形,或稍弯成镰刀状,大小为16~34.7μm ×2.4~6.5μm (D )。产孢细胞单瓶梗和复瓶梗均有,较短(E )(图2)。

色,后变浅驼色,可长橘黄色分生孢子座,基物表面橙黄色至淡褐色,基物不变色(A )。Bilai ’s 培养基上气生

菌丝少,白色。米饭培养基上为浅咖啡色(B)。②形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极少。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弯曲,3~7隔,多数3~5隔,大小为16.5~42μm ×3~6μm (C 、D )。产孢细胞单瓶梗,较长(E )(图5)

A

B

C D E

图2菌株Fc02形态学特性

2.1.3菌株Fc03。①培养性状:平均生长速度为4.2cm 。在PSA 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绒状,白色、粉白色,基物表面粉红,基物不变色(A )。在Bilai ’s 培养基上菌丝少,白色。在米饭培养基上呈粉红色(B )。②形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多,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5.2~12.3μm ×2.8~4.6μm (C )。大型分生孢子月牙形,稍弯,多数3隔,大小为11.2~40μm ×2.8~5.4μm (D )。产孢细胞单瓶梗,短(E )(图3)

A

B

C D E

图3菌株Fc03形态学特性

2.1.4菌株Fc04。①培养性状:平均生长速度为

3.9cm 。在PSA 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绒状,白色、粉白色、深红棕色,基物表面深红棕色、浅黄色,基物不变色(A )。在Bilai ’s 培养基上菌丝少,白色。在米饭培养基上呈粉红色(B )。②形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多,卵圆形、肾形或椭圆形,大小为5~10.7μm ×2.4~3.4μm (C )。大型分生孢子美丽形、月牙形,稍弯,向两端比较均匀的逐渐变尖,多数3隔,大小为12~41μm ×2.7~

4.5μm (D )。产孢细胞单瓶梗,短(E )(图4)

A

B

C D E

图4菌株Fc04形态学特性

2.1.5菌株Fc05。①培养性状:平均生长速度为

3.8cm 。在PSA 培养基上气生菌丝棉絮状,培养初期白色至粉

A

B C D

E

图5菌株Fc05形态学特性

2.1.6菌株Fc06。①培养性状:平均生长速度为

3.9cm 。在PSA 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绒状,米色、黄色、棕红色,基物表面紫红色,浅黄色,基物不变色(A )。在Bilai ’s 培养基上菌丝稀疏,白色。米饭培养基上淡黄至紫色(B )。②形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多,卵形、椭圆形、肾形等,串生和假头生并存,大小为

4.4~20μm ×2.1~3.7μm (C )。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或稍弯成镰刀状,大小为16.8~33.7μm ×3.1~6.7μm (D )。产孢细胞单瓶梗(E )(图6)。

A B

C D

E

图6菌株Fc06形态学特性

2.1.7菌株Fc07。①培养性状:平均生长速度为

3.7cm 。在PSA 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绒状,白色、粉白色,基物表面粉红色,基物不变色(A )。在Bilai ’s 培养基上菌丝少,白色。在米饭培养基上呈粉红色(B )。②形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多,卵圆形或肾形,大小为6.2~12.4μm ×2.8~

4.4μm (C )。大型分生孢子美丽形,月牙形,稍弯,大小为15~47.2μm ×3~4.7μm (D )。产孢细胞单瓶梗,短(E )(图7)

A B C D

E

图7菌株Fc07形态学特性

2.1.8菌株Fc08。①培养性状:平均生长速度为

3.8cm 。在PSA 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绒状,白色,有黄色分生孢子座,基物表面橙色、浅黄色,基物不变色(A )。在Bi-lai ’s 培养基上菌丝稀疏,白色。米饭培养基上咖啡色(B )。②形态特征:小型分生孢子多,卵形、肾形,大小为7.1~15.5μm ×3.1~

4.2μm (C )。大型分生孢子马特形,顶胞稍尖,大小为1

5.1~35.2μm ×3.3~

6.4μm (D )。产孢细胞单瓶梗,长短不一(E )(图8)。

1

4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