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幼儿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其发展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和社会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旦将性别角色规范内化,就会自动按照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来思考和行动,从而造成性别角色心理差异,这种心理差异对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使其积极认同符合社会性别规范的性别角色,是教师在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承担的任务。
标签:幼儿;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发展;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
1.幼儿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
在影响幼儿性别角色发展水平的因素中,每个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同一年龄段,不同身心发展水平的幼儿,在看待同一事物时会表现出巨大差异性。
案例1
胡某某,男,4岁2个月,小班全托生。当我问他是男生是女生时,他回答说自己是女生。问其原因,他想了很久后说:“我想我就是女孩啊!”我指着小明(男孩)问他小明是男是女时,他则回答正确。一天老师教儿歌,让女孩站起来唱,他也站起来了。老师问胡某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啊?”他左右看了看,还是没有坐下。旁边有小孩叫道:“胡某某,你坐下来,你是男孩子。”他看看周围,才坐下。他在回答自己和小明(男孩)长大后是否会变成女孩时说:“我想我是能变成女孩的,小明也能变成女孩……”
在班里,老师认为胡某某是一个身心发展还没有达到班里平均水平的孩子。老师认为,胡某某比较专注自己的事,上课时会随意走动,不专心;吃饭时,饭会洒很多,还经常要老师喂;比较爱哭,攻击性特别强,常有同学来告他的状。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他能辨别别人的性别,却混淆自己的性别,性别角色模糊。而有些幼儿却能用社会性别衡量标准来判断性别。在笔者统计的数据中,老师和家长认为能干的幼儿,其答案基本与社会文化的要求一致。如有一名能干的男孩,认为自己是男孩子,是因为自己不穿裙子,头发还很短,并说爸爸妈妈说男孩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是男的。
2.同伴因素的影响
群体社会化理论专家认为,个体性别角色认知发展过程中,同伴群体起重要作用。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同伴的强化作用非常有效,其影响是直接的,具有
实时性与实效性,使幼儿能对同伴提供的信息进行行动调整,以符合群体的观点。
案例2
洋洋,男孩,6岁,大班。一天他在玩小汽车,看见小小(女孩)在玩芭比娃娃,洋洋就说:“给我玩一下好吗?” 小小说:“你们男孩子还玩这个啊,你不是有小汽车玩吗?”洋洋说:“那我跟你换好吧?”旁边有一女孩说:“小小别跟他换,我们女孩才玩芭比娃娃呢。”洋洋突然动手要抢。旁边的黄某某(男)说:“我们去赛车去,才不玩她们的娃娃呢!”洋洋于是跟黄某某赛车去了。
在这一案例中,男孩洋洋本来想玩布娃娃的,但是被小小拒绝。拒绝的理由是男孩子不玩布娃娃。洋洋就想通过交换的方式获得布娃娃。小小有一点心动,但是旁边的女孩替小小拒绝了他。洋洋生气了,想通过强抢的方式获得布娃娃,却被黄某某拉去玩赛车了。在这一过程中,三个孩子都拒绝洋洋玩布娃娃,而洋洋也无奈地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跟黄某某玩赛车去了。可见,幼儿在形成性别角色概念的过程中,同伴对他们的影响是直接、有效的。
3.家庭因素的影响
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运用社会结构理论来解释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原因,强调社会结构对人的行为和个性有直接影响。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基层组织。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性别角色认知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一般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父母的期望。即父母提出期望,使其子女朝着预期的性别角色方向发展,从而使孩子把这些期望同化为自己的性别角色。二是父母的态度和性别角色观念。研究表明:父母以性别角色认知观念为依据而形成的对儿童能力的看法,影响儿童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在家庭中,家长有时无意识表现出的性别角色观念,深深影响幼儿的性别角色认知。
案例3
黄某某,男,大班,6岁1个月。当我问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时,他很骄傲地告诉我:”我当然是男孩了,我是男子汉,怎么会是女孩呢!” 可当我问他为什么是男孩时,他犹豫了几分钟,用比较迷惑的眼神看着我,说:“我肯定是男的,我又不穿裙子,头发也不长,还不喜欢哭;再说妈妈也一直说我是男子汉,给我买了很多玩具汽车。不骗你,我真的有很多玩具汽车哦。我很喜欢汽车,我现在还学跆拳道呢,妈妈带我去的哦……”
家长来接园时,他因为和同伴抢玩具哭了,他妈妈看见后,说:“怎么哭鼻子了?你这个男子汉真没劲,动不动就哭!”黄某某说:“谁叫他们不和我玩啊!”他妈妈说:“不给玩就好好说嘛,男孩子哭鼻子多丢人啊。快走,等下我们去游泳啊……”易老师问他母亲:“怎么又开始学游泳了?”他妈妈说:“没办法,现在有空就让他学多一点东西,他在家实在是太顽皮了,想管他,又觉得男孩子顽皮一点没关系……”
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一直关注着黄某某。他活泼好动,喜欢捣蛋。他不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明自己是男孩,而是以他妈妈说他是男子汉来说明自己的性别。他与妈妈的关系如同朋友,他妈妈经常跟他开玩笑,让他自己思考处理自己的问题,但又无意识地用社会对男孩的标准要求他。
4.幼儿园教育因素的影响
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方式会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待幼儿是“男女有别”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男女幼儿的行为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在幼儿园,教师更多表扬男孩的创造性行为,更多表扬女孩的遵从性行为。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常常得到教师的宽容,认为“不淘气不是男孩”,但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则会受到教师的严肃批评。二是教师对男女的不同关注,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自身性别的判断。在幼儿园,教师给男生以更多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解决男孩的纪律和行为问题。
案例4
一天,我与李老师(大班老师)聊天,她说幼儿园的男孩很难教,他们活泼顽皮但又特别聪明,每天都要搞点小动作,不是打哭人就是摔伤手,每次户外活动都跑来跑去,让人提心吊胆。但也不能不让他们玩啊,男孩本来就应该多动,所以户外活动时她都很小心地看着他们。女孩子好一点,不喜欢乱来,说一下她们也听,好带多了,基本不要管太多……
在老师的观念里,男孩与女孩的差别就在于社会对男女孩的要求不一样,老师无意识地用社会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影响幼儿,从而影响了幼儿的性别角色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珍桃.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4.
[2]宫亚男.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特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姚伟,宫亚男.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
[4]杨溢.双性化视野下我国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