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中医骨伤科肩周炎的中医针灸疗法
![中医骨伤科肩周炎的中医针灸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2135b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中医骨伤科肩周炎的中医针灸疗法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肩部疾病,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医针灸疗法因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成为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与肩部劳损、外伤、外感风寒湿邪、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容易导致肩部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进而引发炎症。
而外感风寒湿邪则会阻碍肩部气血运行,导致经络阻滞,不通则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气血逐渐亏虚,肩部筋骨失于濡养,也容易发生肩周炎。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肩周炎时,常用的穴位包括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
肩髃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1 寸;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合谷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与肩部相连,针刺它们可以有效地缓解肩部疼痛和改善肩部活动功能。
除了针刺穴位,艾灸也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对于肩周炎患者,可以在肩部疼痛部位进行艾灸,常用的艾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温和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或疼痛部位,距离皮肤约 2-3 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雀啄灸则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艾条进行艾灸;回旋灸是将艾条在穴位或疼痛部位上方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
此外,电针疗法在肩周炎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电针是在针刺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以加强针刺的刺激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波形和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针灸的疗效。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原理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a395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6.png)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原理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病。
中医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外邪容易侵入肩部,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如果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肩周炎,可能会使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方剂,如独活寄生汤;如果是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引起的,可能会使用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的方剂,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中药治疗通过调理人体的内在环境,达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目的。
针灸治疗肩周炎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针刺肩部的穴位,如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合谷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针灸还能够刺激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
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专业的推拿按摩师会运用推、拿、揉、按、扳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在推拿按摩过程中,还可以对粘连的组织进行松解,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拔罐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吸出肩部的寒湿之气,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肿胀。
常见的拔罐方法有火罐和真空罐,可在肩部疼痛部位进行留罐或走罐治疗。
艾灸则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肩部穴位,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可以选择直接灸、间接灸或温针灸等方法。
艾灸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抵抗力。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患者自身的调养。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肩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受风;要适当进行肩部的运动锻炼,如爬墙、甩肩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肩周炎应舒畅肝气,散寒通络止痛为主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肩周炎应舒畅肝气,散寒通络止痛为主](https://img.taocdn.com/s3/m/0cbc849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d.png)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肩周炎应舒畅肝气,散寒通络止痛为主肩周炎还被称为漏风肩,因为他好发于50岁左右的男性和女性,也被叫做“五十肩”,外国人称之为“frozenshoulder”,翻译过来就是冻结肩。
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慢性的肌肉和关节的疾病,其实从根儿上说,它是连接肌肉和骨骼关节的筋出了问题,属于我们中医讲的筋病的范围。
这个病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疼痛,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还可以放射到脖子和胳膊上。
往往是晚上特别严重,甚至夜不能眠。
很多人采取一种“恶治”法,就是通过暴力,一下把这个人的肩膀抖开,把粘连撕裂、撕开,用这种方法治疗肩周炎。
这种方法非常霸道,非常疼痛,所以我不建议大家采用。
第二:肩周炎应该从肝上治疗,肝气的郁滞会在局部形成气滞,时间长了会导致瘀血!治疗肩周炎,我们还是从根上,从肝来论治,首先阴寒会导致凝滞,肝气、肝血、阳气的不足,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局部的温度降低,肝气的郁滞也会在局部形成气滞,时间长了会导致瘀血,这是它的根本的病理。
所以,一般从内治来讲,就用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帮助他通经活络。
藤类药一般用来治疗一些筋病,如鸡血藤、首乌藤、络石藤等。
严重的瘀血,我们还用一些血肉有情之品,活血化瘀的药,比如说穿山甲、地龙还有土鳖虫等。
还有一味中药叫伸筋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能把扭曲的筋伸直过来。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也不错。
【350集徐文兵视频全集007】徐文兵老师讲解肩周炎更多请见【350集徐文兵视频完整版】第三:肩周炎的治疗应该散寒通络止痛为主,采取按摩,推拿,针刺等个人锻炼的方法!在肩周炎表现为疼痛期的时候,我们的治疗一般以散寒通络止痛为主。
在冻结期,就是表现出来功能障碍为主的时候,我们的治疗采取按摩、推拿、针刺,包括个人锻炼的方法,希望能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达到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预防肩周炎,首先要预防颈椎病,建议大家经常做扬手臂的锻炼,比如引体向上,还可以做一些这种挥手的锻炼。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ef12d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5.png)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简介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中医在其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对肩周炎的诊疗方案。
诊断方法
中医针对肩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的症状:
肩疼痛:患者常常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
运动受限:肩周炎患者在日常动作中常常感觉到肩关节的运动受限。
压痛:肩周炎患者肩部常常存在压痛的情况。
肩部肌肉萎缩:在肩周炎患者中,有时会观察到肩部肌肉的萎缩现象。
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针对肩周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疗法:中医常用的中药内服外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等作用,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疼痛的缓解。
2.针灸疗法: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
循环,缓解肩疼痛和运动受限的症状。
3.推拿疗法: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肩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
肌肉的紧张和炎症,有助于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4.中外结合疗法: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
理疗法和中医疗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治疗肩周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于中医疗法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诊疗时间:治疗肩周炎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要保持足够的
耐心,按医嘱坚持治疗。
生活惯: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有助于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以上为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在使用中医疗法前咨询专业中医师,以获得更准确的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肩周炎经验
![中医治疗肩周炎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44cada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4.png)
中医治疗肩周炎经验介绍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肩周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经验,包括病因分析、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常用方剂等内容,希望对患者和医生们有所帮助。
病因分析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伤:如肩部受到剧烈撞击或摔伤,引起肩关节周围组织损伤,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2. 劳损:长期重复的肩部运动或姿势不良,会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从而导致肩周炎。
3. 风寒湿邪侵袭:寒湿邪气侵袭肩部,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肩周炎。
4. 情绪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状态,会导致气滞血瘀,从而诱发肩周炎。
诊断要点中医诊断肩周炎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1. 主要症状:肩关节周围疼痛,疼痛可放射到颈部、上臂和手部,活动受限,尤其是上举和外展受限。
2. 舌诊:舌苔多为白腻或黄腻,舌质可能出现淡红或暗红色。
3. 脉诊:脉象多为弦细或沉细。
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原则是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具体治疗原则如下: 1. 疏风散寒: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如艾灸、针灸和中药熏洗等,以温热的作用来疏通经络,驱散寒湿邪气。
2. 活血化瘀: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拔罐、刮痧和中药外敷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疼痛。
3. 理气止痛:采用理气止痛的方法,如针灸和按摩等,以调理气机,缓解疼痛。
常用方剂中医治疗肩周炎常用的方剂有以下几种: 1. 桂枝加芍药汤:适用于肩周炎病情较重,肩关节周围疼痛明显,活动受限的患者。
2. 红花活血颗粒:适用于肩周炎病情较轻,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3. 温通活血汤:适用于肩周炎病情较重,伴有寒湿症状的患者。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注意事项在中医治疗肩周炎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寒冷和潮湿环境,保持肩部的温暖和干燥。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药防治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药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5fa251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4a.png)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药防治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又名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属中医”肩痹”、“肩凝”范畴,《素问·痹论》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本病以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为慢性发病,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月,但也可长达2年。
【病因】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中医学认为年过五旬,肝肾渐衰、气血渐亏,加之肩部长期劳损,或肩部露卧当风,感受风寒湿邪,致使肩部气血凝涩筋失濡养,经脉拘急而引起本病。
风寒湿邪侵袭,劳损为其外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因。
西医学认为多与人体自身免疫异常有关,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颈椎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肩关节疼痛,夜间明显,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显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明显。
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大结节等处压痛,病程长者可见肩臂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明显。
x线检查多无阳性发现,有时可见骨质疏松。
【诊断】肩周炎发病缓慢,多数无外伤史,常见于中老年人,结合临床表现、x线检查诊断不困难。
本病需与肩部损伤、颈椎病、肩袖损伤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肩周炎主要是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治疗、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积极的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痊愈。
1.手法治疗。
初期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为主,中后期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可选用摆动类(㨰法、揉法)、挤压类(拿捏法)、振动类(抖法)及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扳法)。
手法治疗时要注意用力适度,切记简单粗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2.练功活动。
练功疗法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包括肩关节环绕练习、手指爬墙、手拉滑车等动作。
锻炼的时间、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直至达到目的。
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有损无益。
3.中药物治疗。
中药内服按照辨证施治原则分型治疗,风寒湿阻型以三痹汤加减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瘀血型以身痛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血亏虚型以当归鸡血藤汤加减益气养血、舒筋通络。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疗法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e9bfb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0b.png)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疗法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常常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如常见的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僵硬和力量减退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近年来,中医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肩周炎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五十肩”或“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肩周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气血不畅: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的经络受阻,从而引发肩周炎。
气血不畅可能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体内寒湿等因素引起的。
第二,风寒湿邪侵袭:中医强调外感风寒湿邪对人体的影响。
如果肩部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或者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就容易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第三,肝肾不足:肝肾为中医理论中重要的脏腑,肝肾不足会导致气血不足,影响肩关节的营养和活动,从而诱发肩周炎。
在中医理论中肩周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肌肉筋膜痹阻等。
此外,中医认为肩周炎还可能与人体经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寒湿瘀滞等因素有关。
总的来说,中医对肩周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解释主要包括气血不畅、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等方面。
对于肩周炎的病理变化,中医强调肩关节周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寒湿瘀滞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在肩周炎的诊断中也是需要的。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肩部外形、肌肉的萎缩情况、肩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是否有红肿等症状。
通过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时间等。
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可能的病因。
通过按摩患者的肩部,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判断肩周炎的病情和病机。
另外,中医舌诊、脉诊等方法在肩周炎诊断中的应用,中医舌诊和脉诊是中医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体颜色等,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在肩周炎的诊断中,舌苔可能会呈现黄腻或白腻的情况,舌体可能会有红点或淡红色。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8850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c.png)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多由于长期过度使用肩部肌肉、肌腱和韧带而引起。
患者常表现为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肩周炎的中医病因病机、针灸按摩联合中药的治疗原理、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肩周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肩周炎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引起,也可与“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等相关。
风寒湿邪易致肩部经络气血不畅,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出现肩胛骨下方疼痛、肩部僵硬等症状。
肝肾不足则影响了脏腑气血的生成调畅,致使营养物质不能正常滋养肩部肌肉、韧带,从而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在治疗肩周炎时,中医应采取针灸按摩联合中药的方式综合调理,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通脏腑、滋养气血的疗效。
二、针灸按摩联合中药的治疗原理1. 针灸治疗原理:肩周炎常伴有肩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等症状。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针刺穴位,调整经络气血,疏通经脉,恢复肩部血液循环,舒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肩部疼痛,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肩井、肩髎、肩中俞、肩外俞等。
2. 按摩治疗原理:按摩肩部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肩部关节的活动度。
通过适当的推拿、揉捏、拍打等手法,可以改善肌腱韧带的供血供氧情况,加速废物的排出,有利于肩周炎的康复。
3. 中药治疗原理:中药方剂常选用活血化瘀、养阴清热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熟地、黄芪、桂枝等。
这些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滋养气血、增强抵抗力,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
针灸按摩联合中药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解肌肉紧张、滋养气血,以达到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促进康复的目的。
1. 临床研究数据分析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已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一项采用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肩部疼痛感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明显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6b2a407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c.png)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或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气血瘀滞、经络不畅有关,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的处方:
1. 气血瘀滞型
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局部有压痛感,舌质紫暗,脉象涩滞。
处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川芎、赤芍、延胡索等。
2. 寒湿痹阻型
症状: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局部有冷感,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处方: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常用药物有桂枝、羌活、独活、细辛、秦艽等。
3. 肝肾亏虚型
症状:肩部酸痛,活动无力,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脉象细弱。
处方: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杜仲、牛膝等。
4. 气血两虚型
症状:肩部疼痛,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脉象细弱。
处方:补气养血,舒筋活络。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等。
5. 湿热内蕴型
症状:肩部疼痛,局部红肿热痛,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处方: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有黄柏、苍术、知母、泽泻、薏苡仁等。
治疗肩周炎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肩部受凉,适当进行肩部功能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预防病情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肩周炎症状中医治疗方案
![肩周炎症状中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9af7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d.png)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治疗肩周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以下是一篇关于肩周炎症状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肝肾亏损、气血瘀滞、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具体如下:1. 肝肾亏损: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
肝肾亏损,筋骨失养,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2. 气血瘀滞: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滞血瘀,筋脉不通,肩部疼痛加剧。
3. 风寒湿邪侵袭:外邪侵袭,导致肩部肌肉、筋骨受寒,血脉凝滞,引起肩周炎。
二、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内服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病机,可选用以下方剂:a. 活血化瘀方: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乳香、没药等。
适用于气血瘀滞型肩周炎。
b. 补肝肾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牛膝等。
适用于肝肾亏损型肩周炎。
c. 祛风湿方:羌活、独活、秦艽、防己、川牛膝、桑寄生等。
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型肩周炎。
(2)外敷中药:将中药煎煮后,用热毛巾敷于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2.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肩髃、肩贞、曲池、合谷、阿是穴等穴位,每次选取3-5个穴位,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选取肩、肝、肾、交感等穴位,采用压丸法,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3天更换一次。
3. 推拿按摩(1)局部按摩:采用揉、按、摩、擦等手法,重点按摩肩关节周围肌肉,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关节松动术:在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内,采用轻柔的关节松动手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4. 食疗(1)活血化瘀:食用丹参、红花、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木耳、香菇、黑豆等。
(2)补肝肾:食用枸杞子、山药、黑芝麻等具有补肝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桑椹等。
(3)祛风湿:食用生姜、葱、蒜等具有祛风湿作用的食物,如鸡肉、羊肉、狗肉等。
三、注意事项1. 适当锻炼:在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肩关节功能锻炼,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预防病情复发。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2ba349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f.png)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中医认为,肩周炎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邪、劳伤筋脉等因素引起。
肩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此外,长期姿势不良、肩部劳损、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二、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肩周炎的方法1、中药治疗内服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调理。
常用的方剂有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以达到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外用中药:如中药敷贴、熏洗等。
敷贴药物多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熏洗则通过温热的药液熏蒸和浸泡肩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针灸治疗针刺:选取肩部的穴位,如肩髃、肩髎、肩贞、曲池等,通过针刺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缓解疼痛和改善肩部功能。
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可在肩部穴位上进行艾灸,如肩井、天宗等,以增强疗效。
3、推拿按摩手法松解:通过揉、按、拿、捏、拨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关节活动: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肩部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如外展、内收、旋转等,以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粘连。
4、拔罐治疗留罐:在肩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可吸出局部的寒湿之气,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走罐:在肩部涂上润滑剂,然后用罐在肩部来回移动,以增强治疗效果。
5、小针刀治疗松解粘连:对于肩部有明显粘连、硬结的患者,可采用小针刀进行松解,以恢复肩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6、练功疗法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沿墙壁向上爬,尽量达到更高的高度,然后缓慢放下,重复多次。
甩手运动:站立位,双手自然下垂,前后甩动肩部,幅度由小到大。
画圈运动:站立位或坐位,以肩部为中心,缓慢画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肩周炎中医症治法(详解)
![肩周炎中医症治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e6fc0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0.png)
肩周炎中医症治法(详解)肩周炎民间也有叫五十背,冻肩背,表现为肩膀怕冷,疼痛,或左或右,抬举不利,或者抬不起来。
老人家女性偏多,影响睡眠,日渐消瘦。
一般都伴有痰饮,随着社会的进步,也有三四十岁就开始发的,初期一般都不是很疼,有时候疼有时候不疼,初期容易跟颈椎症状混淆。
去医院检查,七检八检也没查出个什么,有的就说气血不好。
开一点补气血和止痛剂。
嘱咐患者多做运动。
有的医生还叫人家多画圈圈。
花很多钱不说,还耽误了治疗。
严重者睡眠不好,又一阵一阵的疼。
案例一女、60岁、两年前发病,肩膀怕冷疼痛,时左时右(很怕冷的哪种)。
吃饭没味道,手抬不起来,舌苔薄白,舌头翘不起来。
这两年瘦了20多斤。
痰多,到处求医无果,偶遇小阳君。
辨症属痰阻经络,抬动不利,舌头翘不起来属心阳虚。
怕冷属肾阳虚。
方用苓桂术甘汤和术附汤加半夏7剂,7剂后痰少,手还疼痛,像有东西在里面走一样,睡眠见好,还有怕冷。
方用小青龙汤加附子、茯苓、半夏加大、减麻黄、加生白术、7剂。
回诊时回应个方面都好很多,以前有的东西,不能吃,吃了就拉肚子,现在不会。
效不更方,前方细辛减量、半夏减半7剂。
按语生痰之源在于脾胃(按四圣心源责于心),而生湿之源在于肾,痰饮阻遏心阳,表现就心阳虚,责以根来肾阳化气不利而生寒湿,脾气虚就生痰,方中桂枝通心阳和茯苓下达膀胱气化,以治生湿之源。
茯苓渗湿建脾和干姜白术麻黄走于肌面,桂枝干姜温经散寒,附子细辛助肾阳和半夏以调脾胃,芍药五味子酸甘敛阴,以防发散太过,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我是你们的小阳君。
中医治疗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肩痹冻结肩漏肩风
![中医治疗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肩痹冻结肩漏肩风](https://img.taocdn.com/s3/m/53c52f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5.png)
中医治疗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肩痹冻结肩漏肩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的炎症性病症。
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的右肩,故又称“五十肩”,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本病属于中医学“肩痹”、“冻结肩”、“漏肩风”的范畴。
常规治疗1.理筋手法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
术者先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做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
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
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
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药物治疗内服药:⑴气血虚型:治宜调补气血、舒筋活络。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2克,桂枝12克,芍药12克,生姜3片,大枣7枚)加减。
(2)风寒湿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方用蠲痹汤(羌活6克,姜黄6克,当归12克,赤芍9克,黄芪12克,防风6克,生姜5 片,炙甘草3克)加减。
⑶瘀滞型:治宜化瘀通络、蠲痹止痛。
方用身痛逐瘀汤(秦艽9 克,羌活9克,川芎9克,桃仁6克,红花6克,没药9克,五灵脂9克,香附9克,牛膝9克,地龙9克,当归15克,甘草3克)加减。
外用药:急性期疼痛、触痛敏感,肩关节活动障碍者,可选用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热敷熏洗或寒痛乐热熨,外贴伤湿止痛膏等。
3.物理疗法可采用超短波、磁疗、蜡疗、光疗、热疗等,以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对老年患者,不可长期电疗,以防软组织弹性更加减低,反而有碍恢复。
4.针灸治疗⑴气血虚型:取肩髃、肩髅、手三里、足三里等穴,均用补法。
(2)风寒湿型;取肩髃、肩髅、巨骨、合谷、曲池等穴,均用泻法。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https://img.taocdn.com/s3/m/d84fe3c06c175f0e7dd13796.png)
临床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为冻结肩、五十肩、肩凝症等,是一种多因素病变,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女性多见。
一、 诊断
1、诊断依据
(1)病史:肩部疼痛:开始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
(5)辅助检查资料:X线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于肩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其共同功能是在任何运动或静止状态使肱骨头与肩盂保持稳定,使盂肱关节成为运动的轴心和支点,维持上臂各种恣势和完成各种运动功能。如在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或扭伤时易引起本病。外力愈大,肩袖撕裂愈严重。肩袖完全断裂应与部分断裂区分开,部分冈上肌腱断裂者有60°~120°的外展疼痛弧,但仍可自动抬起上臂;而肩袖完全断裂者,则严重影响肩的外展功能,不能抬起上臂。
3、中医证候分型
(1)风寒湿阻证:肩关节冷痛,活动受限,患处沉重,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2)血虚寒凝证:肩关节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肩部活动受限,头晕眼花,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细。
(3)瘀血阻络证:肩关节刺痛固定,疼痛拒按,入夜尤甚,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
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
四、中医治疗难点及科室将来对策
肩周炎发病时间较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信心不足。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手法松解粘连,患者紧张疼痛,拒绝再次进行治疗。该病功能活动恢复时,疼痛仍然存在一定时期里存在。
肩周炎患者如何通过中医调理加速康复?
![肩周炎患者如何通过中医调理加速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b2ae2f4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0.png)
肩周炎患者如何通过中医调理加速康复?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患者往往面临着疼痛、肩关节功能受限等问题。
传统中医学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气血不畅、风湿侵袭有关,因此中医调理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肩周炎的患者如何通过中医调理加速康复,以及中医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一、肩周炎的中医诊断在中医诊断肩周炎时,辨证施治是关键的方法,其中病因辨析、病机分析和证候辨明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1.病因辨析中医将肩周炎的病因主要归结为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
这些病因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交织。
风寒湿邪侵袭,环境中的寒冷、湿气可能侵袭到肩部,导致肌肉和经络受到影响,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情绪不畅、久坐不动等因素导致气血不畅通,形成滞液、瘀血,从而引发肩周炎的症状;肝肾功能虚弱,使得经络失养,肩关节容易出现问题。
治疗时,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以达到病因辨析的针对性。
2.病机分析肩周炎的病机主要表现为经络阻滞和气血不畅通。
经络在中医理论中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若受阻,就会导致气血不通畅,肩部会出现疼痛和关节功能受限。
气血不通会导致局部的供养不足,影响肩关节的正常运作,加剧病情。
中医治疗的重点在于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方法,解除这些病机,从而缓解患者症状。
3.证候辨明常见的证候包括肩痛、活动受限、舌质发暗、脉象沉紧等。
这些证候反映了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对于中医医师来说,通过对这些证候的辨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肩痛和活动受限是肩周炎的主要症状,反映了病变的局部特征。
舌质发暗和脉象沉紧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整体气血运行的状态。
二、中医调理肩周炎的原理1.活血化瘀中医认为,肩周炎的疼痛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密切关系。
因此,活血化瘀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
通过激活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以改善供血情况,缓解疼痛感。
中医常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或者通过针灸手段,刺激相关穴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畅通。
肩周炎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肩周炎中医治疗难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3e3ae34693daef5ef73da0.png)
肩周炎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和临床观察,肩周炎发病时间较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信心不足。
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手法松解粘连,患者紧张疼痛,拒绝再次进行治疗。
该病功能活动恢复时,疼痛仍然存在一定时期里存在。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肩周炎中的作用,并使其得到患者的接受认可,本专科拟出以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要贯通治疗的始末,让患者安心治病,配合治疗,完成治疗康复的中心环节。
2、加强针灸麻醉作用,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3、重视康复作用,治疗结束后病人仍要跟踪回访,督促其进行功能锻炼。
优化诊疗方案:我科通过半年对诊疗方案的临床应用,针对不同病症,采用修订的诊疗方案辩证论治本病,中医治疗好转及痊愈率均比以往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所以本方案又加入肝肾阴虚证分型,治法:益肝肾,温经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临床应用远期效果更佳。
中药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案研究
![中药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f021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5.png)
中药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案研究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肩部功能障碍。
传统中医学认为,肩周炎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所致,因此中药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药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案研究。
一、中药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肩周炎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所致。
中药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促进经络畅通,从而缓解疼痛、消肿止痛,恢复肩部功能。
二、中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剂1. 桂枝汤:桂枝汤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剂之一。
它由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肩关节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2. 神曲颗粒:神曲颗粒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神曲、桑枝、红花等中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
3. 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川芎、当归、丹参等中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
三、中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肩周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桂枝汤治疗肩周炎患者,可以显著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
另一项研究发现,神曲颗粒治疗肩周炎患者,可以减轻疼痛和消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逍遥丸治疗肩周炎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
四、中药治疗肩周炎的注意事项在中药治疗肩周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中药治疗肩周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方剂和剂量。
2. 配合物理治疗:中药治疗肩周炎可以与物理治疗相结合,如针灸、推拿等,以加强疗效。
3. 注意副作用:中药治疗肩周炎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胃肠不适、过敏反应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语中药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中药治疗肩周炎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治疗肩周炎
![中医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f6972dc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0.png)
中医治疗肩周炎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
舌苔白,脉浮或紧。
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
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甘草6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
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和临床观察,肩周炎发病时间较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信心不足。
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手法松解粘连,患者紧张疼痛,拒绝再次进行治疗。
该病功能活动恢复时,疼痛仍然存在一定时期里存在。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肩周炎中的作用,并使其得到患者的接受认可,本专科拟出以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要贯通治疗的始末,让患者安心治病,配合治疗,完成治疗康复的中心环节。
2、加强针灸麻醉作用,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3、重视康复作用,治疗结束后病人仍要跟踪回访,督促其进行功能锻炼。
优化诊疗方案:我科通过半年对诊疗方案的临床应用,针对不同病症,采用修订的诊疗方案辩证论治本病,中医治疗好转及痊愈率均比以往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所以本方案又加入肝肾阴虚证分型,治法:益肝肾,温经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临床应用远期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