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泥人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冯骥才及其创作情况。
(2)、了解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见识他的“奇”;指导学生朗读,力求读得活灵活现,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4)、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风格。
(5)、探究思考,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2)、自主合作与探究法(3)、讨论点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教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思考,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再现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营造了一家人由梦中惊醒到渐入梦乡以及火场百象的纷繁情景。真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一位高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
二、了解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
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他的作品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50余种。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三、检查预习
给本文重点字词正音或释义。
四、朗读《泥人张》,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声调和语气,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风味。
2、体会课文情节之“奇”,人物之“奇”,语言之“奇”。
五、研读课文
(一)、领略课文情节之“奇”
本文以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品味。
1、思考: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
(1)、课文情节:“海张五”挑衅侮辱“泥人张”→“泥人张”捏“海张五”还击→“海张五”再次讥讽“泥人张”→“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2)、重重设置悬念,情节一波三折:《泥人张》是把泥人张放到与海张五的较量中来表现他的“神奇”。所以,写“泥人张”时,用单刀直入法切入正题,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却先写泥人张的沉稳,小作反击,而事后的反击更是令人叫绝。叙事中重重设置悬念,将简单的故事情节安排得曲折有致,生动地写出了“泥人张”超凡的技艺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2、思考:本文故事情节的高潮在哪里?
在泥人张贱卖“海张五”处。写出泥人张用“机智”斗败海张五。
3、思考:泥人张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技术上,泥人张是个超凡绝伦的人;在性格上,他是个镇定自若,机智,智高一筹的人。
(二)、见识人物之“奇”
1、思考:“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先在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或段落)
(1)、原文:第8段的“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第9段的“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2)、“泥人张”手艺奇,行事奇: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算,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他是一位沉稳干练、个性内敛、技艺精湛的奇人
2、有关泥人张的对联:
上联——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
下联——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横联——泥人张
(三)、品味语言之“奇”
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品析下列句子:
1、巧妙运用艺术表现手法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品析: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用词凝练
(1)、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你怎么理解句中划线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品析:“找”者,寻觅是也。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
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2)、“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怎样的心理?)品析: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真是无可更易的一个字眼。
3、浓郁的“天津风味”
在原文中找出具有“天津风味”的句子,做上你喜欢的记号:
(1)、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2)、一个泥团砍过去?
(3)、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4)、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六、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对待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怎么看?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七、小结
本文以手艺人(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