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师生互动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师生互动策略人教版新课标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更要教会学生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
然而目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独占意识等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承担母语教学重要任务的阅读教学更应挑起大梁,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价值取向是连结教师、教本、学生的桥梁,是连结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更是综合所有人文关怀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不仅要精心锤炼课堂上的文本教学,巧妙利用文本魅力进行价值取向,还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这种和谐是一种平凡而焕发着奇异的美,是一种宁静而充满韵律的美,但它必须依赖于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凭借其自然、真实、质朴和灵动之特性,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在和谐中生成,在和谐中飞扬。
一、前提──教师人格魅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道德表率,也是其他公民群体竞相效仿的典范。
“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
”(朱熹)作为教育别人的教师,只有自己有善行,然后才能帮助教育别人立善行;只有自己戒掉了恶习,然后才能帮助别人纠正恶习的资格;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只有立身为正,才能为人之师。
1.丰厚渊博的知识储备。
学生往往是先佩服教师的渊博知识,然后爱屋及乌,转而“亲其师,信其道”。
有作为的教师必定拥有丰厚渊博的知识储备,“腹有诗书语自华”。
而要做到这一切,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不仅勤于学习教育理论书籍,还应该广泛涉猎哲学、政治、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内涵,丰满形象。
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等科普课文,教师必须积累大量的关于天文、交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古诗三首》等文学性强的课文,教师必须阅读大量的有关古诗作品,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上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心得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心得
丁 锐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 个 性 化 阅 读 教 学,是 为 了 促 进 学 生 思 维,让 学 生 学 习 主 体 知 识,培 养 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 学 与 语 文 知 识 学 习 有 着 紧 密 的 联 系,本 文 主 要 对 实 际 教 学 中 个 性 化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更重 要 的 是 培 养 学 生 情 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理 解 课 本 中 的 人 物 形 象,这样能够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并且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性 思 维, 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性活动,充分激发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在 教 授《少年闰土》课文 中,教 师 引 导 学 生 对 文 中 含 义 深 刻、优 美 的语句进行体会、朗读,帮助学生感悟 课 文 的 中 心 思 想,在 教 学中还应该 按 照 课 文 的 发 展 ,帮 助 学 生 抓 住 课 文 中 人 物 语 言、动作以及外貌的特点,给学生展示 一 个 可 爱 健 康、勇 敢 机 智、能干聪明的少 年 形 象。 在 教 学 中,教 师 可 以 创 设 一 个 问 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少年闰 土 刻 画 一 个 形 象,以 此 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信和兴趣。 教 师 需 要 随 时 了 解 学 生情况和学习状态,这 样 便 于 调 整 教 学 的 方 向,这 样 既 维 护 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尊重了他们的个 体 差 异。 教 师 通 过 采 取 引导性教学,让学生 从 不 同 方 面 出 发,从 不 同 层 次 来 感 悟 教 学内容,让课文中少年闰土的形象刻 印 在 学 生 的 脑 海 中。 针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 句,教 师 应 该 让 学 生 自 主 探 究,让 他 们 自 己发现特点,通过阅 读 课 文 和 思 考 课 文 的 结 合,激 发 了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也 让 学 生 在 教 学 中 体 验 到 了 乐 趣 。 二 、培 养 学 生 情 感 观 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研究的强大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研究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研究《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图片、视频和音乐,营造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与优美。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枯燥的讲解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和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每篇文章都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背后还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智慧和心血,是作者对生活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想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研究方式,都有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绘本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
3.多元化教学,提高阅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5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5篇)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并且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达到课标规定的目标呢?本文对此作了浅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策略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重视阅读实践,并且能从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在新课改背景下,采取哪些策略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如下策略:一、以读为本,激发阅读兴趣二、以字为基,打好阅读基础文章的基本要素的基础是字、词、句,这也是阅读的根基。
如同学生通顺连贯的理解文章的字、词、句,他又如何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对小学生而言,字、词、句正像他们手中的积木。
要想把积木组装好,就首先需要能够认识一个个的零件。
相对于阅读来说,可能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
但是,这一环节无疑也是最必要的。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字词句的学习,都必须重视。
否则,一旦“忘本教学”,阅读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就都好像“空中阁楼”一样。
那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一)注重生字听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听写是传统的一个识字和积累字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
在阅读之前,在学习每课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字的听写,这可以尽快、有序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
而丰富的识字量,是阅读的必要基础。
(二)抓好词句训练掌握了字词,还要注意能够成了句子。
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有造句、解释等。
尤其是教材中的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很有利于帮助学做好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诗词,甚至如果他们能学会运用诗词,将会大大有利于他们的阅读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论文关键词:阅读阅读理解思想价值价值取向多元理解论文摘要:在小学教学中,除了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教学外,还要加强人文素养渗透,加强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思想价值取向与文本理解,本文笔者就课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和“多元解读”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于是,多元理解被老师们纷纷引入阅读教学实践。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不少偏差,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不和谐的现象。
一、“价值取向”的来源任何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客观的规定性。
这是因为作者创作一部作品,总有一定的大体明确的创作目的或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这就使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或艺术形象在诞生时就具有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属于它自身的属性,也就给读者的再创造提供了一定的规范性。
另外,文学作品一经选入课本,就有其特殊的客观规定性,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再开放型的教材也会有一个或严密或松散的体系,要做好这个工作,编者自己心中对作品有一个明确或基本明确的与作者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的结论。
例如,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匆匆》选取入六年级下册,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时间的匆忙,从而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
这种选编目的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教学中,要探求这种价值取向。
由此看,价值取向源于作品的客观性和编者对作品的认同性。
二、“多元理解”的产生任何人阅读文学作品,不是纯客观的、消极的、被动的,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论小学语文阅读的价值及应用策略
论小学语文阅读的价值及应用策略虽然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所开展的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例如,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发挥出阅读的重要价值。
因此,语文教师要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价值分析(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小学教育十分注重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而审美教育是重要的组成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在阅读不同的文章时,不仅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文章体裁,还可以从中领略不同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生在阅读自然景象相关的文章时,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也可以从中培养审美能力[1]。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关于文章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自然美景,使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领会自然之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的故事,并认识到不同的情感。
借助文章的启发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感恩生活、热爱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阅读关于亲情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描述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是否能够充分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并引导学生要树立关爱父母、关爱老人的情感态度。
(三)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做好阅读教学,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需要丰富的素材,还需要丰富的语言、丰富的情感。
学生在开展阅读学习时,不仅可以阅读到更多的素材,如包含自然景物、人物故事等,还有许多优秀的句子、词汇和更多的修辞手法值得学习,而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语文写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docx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后面盲目赶路的情况不见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且能够个性化地想象、个性化地感受以及个性化地理解。
但是,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在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并不能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 脱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避免形式主义,把握好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熏陶学生的情感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学生移情和人情,能够接受情感的感染及熏陶。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美好的情感,实现语文阅读的价值。
比如在讲解《天鹅的故事》过程屮,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提问:猎人一生以打猎为主,为什么面对这些天鹅,最终放下了他的猎枪,放弃了他赖以生存的职业?这个问题的答案开放性较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说猎人被天鹅的牺牲精神感动T;也有的说猎人看到了天鹅可爱的一面,再也不忍下手;有的说猎人以往在打猎中,从来不会仔细观察他的猎物,但是这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动物的灵魂。
还有的学生认为猎人并没有做什么决定,他的内心其实是充满着疑惑,在多年的猎人牛涯中,他第一次开始质疑自己的职业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也开始犹豫不决,不知道是不是应该重新投入到猎人的生涯中。
这个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文章的主人公进行对话的过程,通过如此的对话,学生和猎人的情感达到了某种统一的状态。
与此同时,学生也发展了自己的语文思维。
二、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屮,学生能够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并且认识其理、体味其情、领悟其神、感悟其形,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语感,并R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牛活中。
对于学牛来说,他们的个人经历和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着独特的生活背景,所以会带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去阅读,对于相同的句子或者词语,他们会产生不同的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处强调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倡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地阅读作品,得出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阅读感悟。
但受到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长期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仍然普遍存在教师解读一元化的现象,忽视甚至否定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观点,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理解思想价值价值取向多元理解引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综合学术界对于“多元解读”的主流看法,我认为多元解读重在“多”。
“多”是指主体对于文本的阅读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入手,在阅读中得出多样化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做到尊重文本的多元性存在,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合理的且富有创造性的理解。
一、“价值取向”的来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为了有更为丰富的积累,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阅读吸收。
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经,教师借助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拓宽眼界、获得情感陶冶,这样学生就能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丰富知识储备。
学生在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中了解教师拓展的相关内容,结合自身实践获得发展,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丰富知识储备。
二、“多元理解”的产生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现象严重,加之学生的学业压力繁重,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对文本进行细致地、多元化的解读。
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必定会受到影响,造成思考问题仅停留于简单的表象,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
另一方面,受到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影响,教师一言堂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仅强调自己解读文本的权威性。
再者,掌握阅读方法对于学生多元解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程的学时有限,部分教师仅在讲解单元导读时简单地点拨一下阅读方法,而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却没有深入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文化视角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文化视角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当积极引入多元文化视角,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认知,提升文化素养。
一、多元文化视角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交流日益密切。
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多元文化,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为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2、促进文化理解与包容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学生能够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减少文化偏见和误解,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他们的包容心态。
3、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多元文化的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多样的精神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不同文化中的智慧和情感。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接触多元文化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的语言,拓宽词汇量,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元文化视角的实施策略1、选择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涵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
可以包括经典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也可以选择现代的儿童文学作品。
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来自欧洲的经典童话,让学生感受西方的幻想世界;《一千零一夜》则展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神秘与魅力;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古老传说。
2、引导学生比较文化差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进行比较。
比如,对比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让学生探讨两者在庆祝方式、象征意义等方面的不同;或者比较中国古代的诗词与西方的诗歌,分析它们在韵律、意象运用上的差异。
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摘要: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研究其价值取向,根据三维目标,创设个性化阅读的时空,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和情感活动,从而理解语言、加深体验、促进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语言和精神的和谐提升的阅读。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一、以读促教,浸润心灵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起步时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在执教《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时,笔者提前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预习阅读课文。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笔者点名部分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不同的语气。
通过倾听学生的阅读,笔者深刻感受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在阅读完成后,对他们提出了表扬,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有所获的快乐,使他们对阅读更有信心了。
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们感受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伟大母爱,使他们萌发了好好学习、孝敬父母的思想,促进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笔者还注意引领学生多读课外阅读练习,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给予鼓励和帮助,在课堂上布置学生朗读的作业,朗读的课外读物包括国学经典、德育故事等,以读促教,让学生的心灵汲取美好的精神养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融合师师视域,融合生生视域在我国,小学语文教研室集体备课一直成为传统,并且小学语文老师集体备课是我国目前师师视域融合的主要形式。
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大家利用相近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集思广益,视域会不断地扩大;同时集体备课还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术”,把阅读材料解读得更深入、更透彻。
关于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与价值取向的思考
关于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与价值取向的思考作者:王晓芳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2年第12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又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立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向、多层面地去揣摩感受课文的内涵,通过感受、领会、体悟等形式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化的情意态度和价值观念体系。
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教师在解读文本和完成教学过程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好“多元解读”和“价值取向”的关系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度挖掘文本的内隐价值“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作者意义,即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主观意图;二是文本意义,即作者在作品中通过语言词句呈现出来的意义,而文本意义和作者意义又总是有差距的;三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意义,不同读者由于自身经验、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从同一文本中领悟到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就应当树立起尊重作者的意识,充分了解作者,掌握其创作意图。
“知人论世”是解读文本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不仅是解读文本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而且是我们为人的一条准则。
因为不顾作者所处环境,不管作者的创作意图,难免会断章取义,甚至自己所理解的会与作者的本意南辕北辙。
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大多是别有用心之徒故意断章取义、肆意曲解、搜罗构陷而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有责任把这种尊重作者的意识植入学生的心田,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为我们的民族不再重演历史的悲剧构筑起一道最有效的“防火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探析论文两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探析论文两篇(一)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而语文阅读又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在实际教学环节,善于发现阅读问题并理解阅读问题,以此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升阅读主体意识。
1、多元阅读教学,深度理解教材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阅读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单纯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内容,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度引导,久而久之,这种单纯的阅读模式会局限和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应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开展多元化阅读教学引导,鼓励学生深度理解教材内容。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多维层面对语文知识进行阅读。
再者,教师还应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代入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饰演的方式演绎课文内容。
这种绘声绘色的演绎模式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文章的内涵,也可以通过合作演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进而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阅读自主意识进行调动。
2、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阅读学习学生正处于第三启蒙阶段,自主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又与日常口语表达方式不同,这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通常单纯地通过讲述法,以照本宣科的模式,对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这与生活主题相去甚远,而且,也不易让学生找到阅读的切入点,因此拉低了阅读效率和质量。
再者,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与生活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这是由于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语文知识也运用于生活,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生活情境进行导人,这会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阅读自主意识。
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教材主题内容,对学生讲述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似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现象,并鼓励学生进行表达,这种真实性的师生共享,不仅调节了阅读氛围,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回忆和表达,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度理解。
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分析论文
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分析论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分析论文摘要:“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本质。
只有深入理解文本,充分发现和利用文本的语文价值,学透例子,注重实践,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实践;语文核心素养引言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烦琐的内容分析走向语言实践,二是从单纯的语文知识走向言语智慧。
在阅读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加强语言实践,实现文本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简化环节,加强读书,守住阅读教学的底线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要求也是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底线。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阅读教学听说读写,核心是读。
唯有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才能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学得透彻,才能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有所理解[1]。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在朗读中识写生字、理解词句、品味语言、培养语感,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
以于永正老师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为例,看“读味”十足的语文课。
于老师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然后于老师让学生听老师朗读,于老师读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学生自发地鼓掌。
于老师问为什么给我鼓掌?学生说,于老师读得真好,读得很投入,读得很有感情。
于老师引导:“是呀,这就叫感情朗读。
要把自己的感情和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要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读课文。
”接下来安排学生按要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还进行了随文识字写字,指导“妻”字要写得稳重大方,“庞”字要写得舒展又紧凑,指导规范书写。
并适时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姹紫嫣红”“镢头”等词语的意思,以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在充分练习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情朗读,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由充分读书到学习归纳主要内容,水到渠成。
第一课时完成了让学生学习感情朗读及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文本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文本策略人教版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变革是深刻且有价值的。
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以重智转为德智并重,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性状。
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应是单纯的思想涵养引领问题,也不是教师简单的传教达理,更不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原始叠加,而应该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的完美构建。
综观当前大量的阅读教学信息,其价值取向引导显得生硬没有活力,或声情并茂却游离了语文课程的本质,这样的价值取向有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阅读教学的长足发展实为不利。
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大声疾呼: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加强价值取向的引导。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源于文本,超越文本,文本才能物尽其用,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引导才不致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导之航。
阅读文本除了涵盖各项语文基础知识,还蕴藏着广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而价值取向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轨迹。
语文教师不仅要传业、解惑,更要授道。
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形成引导点,做大做好引导点,让学生在文本的研读中得到人文熏陶,享受人文关怀,获得个性发展。
一、直视直观点有些文本的价值取向引导点直白地浮现于文本上,一目了然,不需探究,能直接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
教师要予以重视,对于这些价值取向直观点要进行筛选排序以利于展开组织教学。
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文中写道: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行医的志愿。
笔者认为这句话较直观地显示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教育学生今后从业抉择要以人为本。
教学活动以这个引导点进行组织:读后,用“因为……所以……”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再说一说;展示课前采访老师、父母等长辈选择职业的原因;交流自己的伟大志愿是什么;再读句子体会李时珍立志行医的原由;联系上下文,从而感悟李时珍的伟大之处在于有一颗愿为人们服务而敢于献身的美好心灵。
浅谈多元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多元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化文明的基础。
通过阅读教学,小学生可以发展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对文学的审美能力。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本文针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一些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多元化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多元化一、引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1],拓展知识,提升文学审美素养。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应积极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寻求科学合理且适合小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提倡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创设符合教材主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学习,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基于课文的特点,合理地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创造出生动、直观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探索,积极地进行语言实践,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创设情境时,通常有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图画再现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花钟》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各种花类的了解很少,很难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花的图片并配上这些花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论小学语文阅读的价值及应用策略
论小学语文阅读的价值及应用策略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做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全方位综合型人才是当前时代对于素质教育制定的目标。
阅读在系统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加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的价值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前言: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分析学生阅读学习现状,结合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切实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优化其阅读能力,令其语文学习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1.小学语文阅读的价值1.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让学生与教师的备课全面融合,使学生认识到备课期间的内容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之间的相关性。
阅读教学侧重于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由此来看,教师需要把阅读中一些常见的阅读技巧整理处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与掌握。
例如:归纳、类比、推理、猜想等,在形成这一种阅读方法之后,则需要学生在后期训练中能够坚持阅读、重复阅读。
随后,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阅读技巧,例如:分析人物的外貌、观察人物的神态、总结其语言特征、评价其内心活动等,由此来让学生掌握品读的方法;将其中一些精彩的语段联系在一起,然后认真朗读,通过一些意境的描述展开想象,由此能够形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愫。
不过,在阅读期间,通过“讲故事”或者“阅读会”等方式进行课外训练,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其方法比较多,例如:教师讲、学生讲,也包括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竞赛,在此期间,讲述者能够说出自己对成功的一些体验与感受,听者通过讲述者的描绘能够真正地体验到群文魅力的独特之处,由此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形成。
对新时期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反思
对新时期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反思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需要不同的领域进行密切的协调和配合。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阅读方法,还要将听、说、写等与读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
本文针对如何在新时期有效的开展多元化阅读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前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学生需要多个感官的配合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文章,提升综合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单方面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读结合听读结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够使阅读教学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学生在阅读课的时候首先需要通过听的方式对语言信息进行接收,获得审美上的体验,最终做出价值上的判断。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听读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更好的把握,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有更好的感知,并且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捕捉的能力[1]。
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鲁迅散文的音频,用朗读者有磁性的声音和生动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鲁迅先生这个人产生更多的探究欲望。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聆听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广播,让学生在课后时间接触更多有趣的事物,提升其阅读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读结合说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延伸。
通过说的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验。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
倘若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输入知识,却不注重让学生通过说的方式进行输出,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的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
的阅读。
于是,多元理解被老师们纷纷引入阅读教学实践。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不少偏差,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不和谐的现象。
一、“价值取向”的来源
任何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客观的规定性。
这是因为作者创作一部作品,总有一定的大体明确的创作目的或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这就使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或艺术形象在诞生时就具有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属于它自身的属性,也就给读者的再创造提供了一定的规范性。
另外,文学作品一经选入课本,就有其特殊的客观规定性,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再开放型的教材也会有一个
或严密或松散的体系,要做好这个工作,编者自己心中对作品有一
个明确或基本明确的与作者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的结论。
二、“多元理解”的产生
任何人阅读文学作品,不是纯客观的、消极的、被动的,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每一个读者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往往与作家在创造形象时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一样。
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很大不同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从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
如《红楼梦》,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就是读者主观能动性造成的差异。
由此可见,“多元理解”源自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三、“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价值取向”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对话过程中得到的共识,具有共性。
“多元理解”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独到感受和体验,展示个性。
教学中,即要追求共性,又要张扬个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组织者,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得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而且作好引导者,要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文本所呈现的价值取向。
1.多元理解,切合文旨.切合文旨,是多元理解的灵魂。
多元理解,应当紧扣文章主旨,利于深化对文意文旨的认识,或使人物角色的形象更丰满,或使情感的体悟更深刻,或使思维的领域更宽广……多元理解不得远离文本,个性飞扬不得随心所欲,思维驰骋不是胡
思乱想。
一位老师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课末进行多元理解的拓展,“此时,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学生纷纷指责:“小鱼不应贪玩,以致被海浪冲上浅水洼;小鱼不应乱跑,要守纪律;小鱼不应离开妈妈独自乱闯;小鱼不应不听妈妈的话……”先且不说这种种“不应”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时代精神,是否利于学
生的成长。
更遗憾的是,课文的主人公是小男孩而非小鱼,课文的主旨是赞赏小男孩“富有爱心,珍爱生命”的举动与精神,而非小鱼的种种“不守规矩”。
这样的多元理解偏离了文旨,失去了意义。
2.多元理解,顺应文理。
顺应文理,是多元理解的命脉。
人有人脉人气,文有文理文气,文理要通达,文气要通畅。
多元理解必须整体把握文理文气,不悖文理文气。
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一位教师独具匠心,顺着“奚落”的线索,从角色的动作和神态入手,紧紧抓住表现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和表现铁罐的“谦虚、争辩”等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朗读,品味感悟角色形象。
至教学第七、八自然段时,富有创意地要求学生敞开思维多元理解,补全“陶罐( )说,铁罐( )说”。
然而,关于陶罐,当学生纷纷说出“温和、温柔、亲切、针锋相对、有点伤心、心平气和、冷静、平静、苦口婆心”等词时,教师高兴地一味加以肯定。
对于铁罐步步升级蛮横无理的奚落,无论从陶罐“谦虚——争辩——不再理会”的过程看,还是从陶罐说话口气中的反问句和感叹句
来看,陶罐一方面并非懦弱可欺和毫无原则,另一方面又是理性和
宽容的,“温柔、温和、亲切、针锋相对”等词显然不合文理文气,不合陶罐角色基调和情感发展变化。
若用上“提高声调、有些不悦、严肃、责怪、正色、据理力争、语重心长、好言相劝”等似乎更为合适。
3.多元理解,辨明主次。
辨明主次,是多元理解的指针,不少作品涉及的角色形象,涉及的人物品格虽然是立体的、多维的、丰富的,但毕竟有主有次,多元理解教学应当充分把握这一点。
应该说,学生的理解均没有错,学生能细读文本,从文本中抽象如此的品格特点,反映了学生相当强的语文能力和广阔、深刻、灵活的思维。
然而,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教学过程仅止于此是很不到位的。
试想,善调查、兴修水利等是西门豹的主要特点吗?是文章反映的主旨吗?显然,文章主要反映的是西门豹的不信迷信、驱邪除恶和过人谋略。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即使理解再多元,也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 黎煜.促进学生阅读先结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
[2]肖德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