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1401210009 陈嫚丽汉语言文学(师范)专升本班摘要: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格,而宝黛爱情则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宝黛二人
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
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无一不是与社会紧密相
连的,也与个人原因分不开,悲剧的意蕴与艺术感染力无一不渗透宝黛的爱情中。因此本
文就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从而阐述
其悲剧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价值。
关键字:宝黛爱情、悲剧、性格、社会意义、美学
一、宝黛爱情悲剧溯源
1.宝黛爱情的性格悲剧
1.1.孤傲敏感林黛玉
黛玉孤傲多才,敏感聪慧,但她的敏感尖刻确不为时代和环境所容,与龌龊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有“咏絮才”,确唯有“玉带林中挂”。
黛玉母死寄居在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面对府中众人,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见她是一个聪明善察的女子。
但生性孤傲,爱恨分明,使得她言行举止间并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好恶。对于贾府的统治者,她也从来不说奉承话故意讨好。出于孤苦的身世和强烈的自尊,黛玉对周围人的言行总是
分外的敏感,有时出语未免尖刻,有时也哭哭闹闹,给人留下“小性儿”的印象。贾府这
个复杂的大家庭中,这样的性格无疑会招致别人的侧目,使其显得更加的突兀,没有归属
感,以致冷月葬花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
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此的环境加之敏感的性格,越来越使她
伤心难受,孤苦的身世,孤傲的性格,孤独的处境加上多病的身体,让正值青春年华的黛
玉心里过早的产生了沉重的的悲苦意识和情结。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黛玉不可能不
明白,只要她向贾府的统治者低头多说些奉承讨好的话,就能改善自身的生存处境,但她
却不肯这样做。黛玉这样的性情显然是与封建家长的择偶标准是不统一的,封建家族择偶
看重的是性儿,像宝钗那样懂得圆滑处世,贤惠掌家的人而非她这样“绝尘埃,信天命,
不由其他”的小性子。因此她“质本洁来“,与周围的世俗环境人群所不相容,她惟一的
寄托就是与宝玉的爱情中,所以有研究者指出:“黛玉的真正痛苦并不是来自其自身的敏
感多疑,而是来源于压迫她自尊的社会环境。”总之黛玉是一个生于悲剧时代而又具有悲
剧性格的悲剧人物。
1.2.离经叛道贾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
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
状。”这是曹雪芹在书中对宝玉的描写,他赋予了宝玉最鲜明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叛逆。
宝玉生性叛逆,不热衷功名。他生活在封建社会的贵族圈子里,每日面对脂粉女儿家,锦衣玉食的生活,在第七十一回中他说:“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了主,行
动就有人知,不是这个拉,就是那个劝,能说不能行。”封建大家庭的圈养使他产生了强
烈的愤怒和不满,他渴望着能随心而动,在这种现实的刺激下宝玉想要挣脱束缚,导致他
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出来一些大观园中众人所无法理解的事情。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
他不读传统的经典,视读书人为“国贼禄蠹”,不愿意科考中第,只偏爱于“杂书”,看
些野史杂谈,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并说些奇谈怪论,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
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因此“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种思想显然与封
建社会的思想是相违背的,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宝玉和黛玉他们都一样地有叛逆的思想,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他们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宝玉虽然认识到了男性社会的黑暗与丑陋,但他却无力也无意去改变,而是选择了逃避。对宝玉来说,他和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显然是他对现实失望之后唯一向往和追求的。
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可以说是具有高度审美化的爱情。他们彼此心灵相通,在志趣上有着别
样的协调,黛玉不会认为宝玉的言行有什么不符合现实的,而以宝钗为代表的众姊妹会去
规劝和斥责他不要说些混账话,并搬出贾政这样一个封建大家长去让他“仔细你的皮”,
从而达到威吓的目的。然而,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作妻子,宝
玉自己是一点权力也没有的。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而宝玉性格中的逃避和软弱决定了他
不可能用实际行动去反抗贾府统治者的安排。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2.循循天命的命运悲剧
石头,有补天之才却不得实现补天之志,并且是唯一被丢弃于洪荒之中的一块,偏偏
又通了性灵,有了感觉,有了灵魂,而人世本就“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所以注定了他“无力回天”的悲剧。曹雪芹以石头的来历暗示顽石的幻象——贾宝玉是个不容于当世的人,是与当时社会中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人,因此贾宝玉的思想行为在世人看来是无法
理解的,贾宝玉人生的悲剧是冥冥中注定的。宝黛的木石前盟,始于还泪之说,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故而绛珠仙子言其“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还泪”
之说,明白地揭示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注定要以悲剧结尾的。“空对着山中高士
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是《红楼梦》为宝、黛、二人的爱情所写的最后结局。然而造成这一悲剧的还是封建社会性。在那种社会下他们都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
活方式,无力替自己作主。宝黛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同时他们又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
牺牲品。这个悲剧性的结局不是任何人能够把握或更改的,因而是命中注定的。
3.封建文化背景下造就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在封建社会的婚姻观里,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是男女双方成婚的基础,门不当户
不对的婚姻是不被封建家长礼法宗族所接受的,即使有也终将以悲剧收尾。
恩格斯说:“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
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意愿。在这种条件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怎能仅
属于爱情呢?”“金玉良缘”代表着功利的出于家世利益的世俗婚姻,“木石前盟”代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