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指引

合集下载

血管活性药物管理

血管活性药物管理

心输出量减少 急性肾损伤 免疫影响
苯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 α1受体激活、AVPR1a受体激活 素、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 CHF、IHD
、替加压素、选择加压素
苯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 慢性肾病(CKD)、 α1受体激活、AVPR1a受体激活 素、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 DM、高血压、ACE抑
、替加压素、选择加压素 制剂
• 此算法可用于指导血管扩张性休克的管理,但实际临床操作需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血管活性药物作用机制、剂量与预测生物标志物
血管活性药物
受体活性
附加作用
剂量(静脉给药)
可能的预测生 物标志物
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α1 > β1, β2
免疫调节作用
5–100 μg/min
可能的预测生物标 志物
LNPEP SNP, 血管加 压素/copeptin
LNPEP, 血管加压素 /copeptin LNPEP SNP, Angiopoietin 1/2
AGTRAP SNP
--
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副作用及机制
副作用类型 缺血(心脏、脑、脾、 肾、指端)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房颤
机制
相关血管活性药物
β2受体SNP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PI)
α1 > β1, β2 (β1作用强于NE 增强免疫调节作用 5–60 μg/kg/min )
β2受体SNP
苯肾上腺素( Phenylephrine, PE)
α1
免疫调节作用
50–100 μg静脉推注; 0.1–1.5 μg/kg/min
--
步骤 4:对不响应治疗患者的进一步评估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护理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护理
使用血管收缩药后,血压已达到预期水平而末梢循环仍不见改善时,可适当加用血管扩张药 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
再用肝素封管 用注射泵或输液泵给药,以确保剂量的精确控制和输入速率均一
整个用药过程全面的观察 9、 管路阻塞或打折后需释放压力后再与病人连接 因此对心脏 病患者应该特别小心。 停药反应
9、 管路阻塞或打折后需释放压力后再与病人连接 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停用过早或减量速度过快,易引起停药反应,导致不良后果。
血管 活性 药物
改善心脏排出量
改善微循环
血管活性药用药原则
一类 使血管收缩
抗休克
一类 使血管舒张
既要避免仅仅为了追求所谓正常血压水平而滥用血管收 缩药;又要防止不顾生命器官必须的灌注压,片面强调
使用血管扩张药,造成器官灌注不足。
常用血管活性药物
➢ 硝酸甘油 ➢ 硝普钠 ➢ 多巴胺 ➢ 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素
即每小时泵入1ml的话,实际泵入 在50ml的液体中的含量是 4.2mg/h×50ml=210mg 210(mg) ÷70(kg)=3
常用药物的常用剂量
药名
多巴胺 肾上腺素 硝普钠
硝酸甘油
配置浓度 数字显示
mg/50ml ml/h
1
体重 kg×3
1
体重(kg) ×0.03
体重(kg) 1
×1.5
降血压药物:硝酸甘油、硝普钠
物血 管 活 性 药
血管收缩剂 血 压
血管扩张剂
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肾上腺素
硝普纳 硝酸甘油 去甲肾上腺素
药物共同特点
起效快
半衰期短
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
血管 活性 药物
对血管紧张度的影响 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步骤(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步骤(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步骤(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护理步骤,根据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制定。

以下是该步骤的简要说明:步骤一: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核对患者的身份,并确保患者了解和同意该治疗措施。

3. 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配制方法,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准备所需的设备和药物,包括静脉输液器、注射器、消毒剂、止血带等。

步骤二:实施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1. 洗手并佩戴手套。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通常选择靠近患者手腕或前臂的静脉。

3. 用消毒剂擦拭静脉注射部位,保持无菌状态。

4. 戴上止血带,以帮助突出静脉。

5. 用一根适当大小的针头插入静脉,确保顺利插入。

6. 将输液器连接到针头上,并调整输液速度和压力。

7. 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8. 定期检查输液器和静脉通路的畅通性和安全性。

步骤三:结束和记录1. 输注完毕后,关闭输液器,并小心取出针头。

2. 用消毒剂清洁注射部位,并覆盖透明敷料。

3. 记录输注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和反应等重要信息。

4. 将记录准确地归档,并向医疗团队和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注意事项- 在整个过程中,护士应保持专注和耐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定期检查患者的反应和输液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 在任何不良反应或紧急情况下,立即联系医生或护理主管。

以上是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护理步骤,根据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制定的内容。

请在实施时遵循该标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性。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指引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指引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指引一、认真落实“医嘱执行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二、使用全过程必须有“防外渗”和“高危”标识。

三、做好巡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正确处理药物外渗。

四、根据每一种药物的特性观察病人用药后效果与反应,按医嘱减量和停用,做好记录和汇报。

五、保证用药安全。

接班后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安排时间计算、核实正在使用的药物剂量是否准确。

六、现配现用,瓶签必须有执行者签名、日期、时间。

七、新开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1、核实医嘱——请求发药——打印瓶签——配制药液。

2、根据剂量、浓度、体重准确计算输入速度(ml/h)。

3调整恒速泵正确输入药液。

4根据浓度、速度、体重复核并确认剂量是否准确。

5电脑签名。

八、持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1责任班护士(或当班护士)获知药物需要持续使用时,即计算当时至第二天9点内所需药量,提醒医师录入临时医嘱、以各药物。

2主班(或当班护士)核实医嘱——请求发药——打印瓶签。

(瓶签按规定放置好,跟进药物是否依时送回)3需要接加药物时,再次核对瓶签与医嘱相符——准确配制药液。

4按原速度调整恒速泵正确输入药液。

5根据浓度、速度、体重确认剂量是否准确——签名化疗工作指引一、化疗病人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指引1.处理化疗病人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时,护士必须戴有隔离作用的口罩、帽子、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2.化疗病人的尿液、粪便、呕吐物、分泌物及其他体液均应按污物处理。

化疗病人使用的水池、抽水马桶用后反复用水冲洗。

3.化疗病人用后的被服更换后用单独污衣袋装好后标志为化疗病人用后被服,由专人负责收集后送往洗衣房出洗。

4.清理时需戴手套、穿隔离衣,完毕后用肥皂彻底洗手。

二、化疗药物静脉给药的指引1.静脉给药时护士应做好个人防护并戴手套。

2.静脉滴注药液时,最好采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注射溶液以塑料袋包装为宜,以便防止操作时药液溢出,危害工作人员和污染空气,并且利于液体输入后污染物品处理。

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22-2021)一、目的确保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有效、规范进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对需要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

三、护理操作步骤1. 操作前准备- 确认医嘱:认真阅读医嘱,确认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信息。

-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血管情况、过敏史等,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准备药物和器材:准备所需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器、针头、止血带、棉签、消毒液等。

2. 操作中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 确保药物均匀滴注,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停止给药,并报告医生。

-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

3. 操作后评估与观察- 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局部反应。

- 观察患者有无全身性不良反应,如头晕、心悸、恶心等。

- 记录给药时间、剂量、患者反应等,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护理质量控制- 定期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 建立完善的护理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 加强护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五、护理记录与资料管理- 准确记录护理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医嘱、给药时间、剂量、患者反应等。

- 妥善保存护理记录和相关资料,便于查阅和追踪。

六、标准更新日期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变更,将及时更新。

---以上就是关于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标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九、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安全指引

九、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安全指引

九、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指引【概念】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安全【护理目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疗效好,无发生渗漏、不良反应。

【护理指引】1.血管活性药物尽量由深静脉置管中注入。

外周静脉置管容易因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2.时使用血管活性药必须有单独通路,不能跟静脉输液一条通路,以免影响血管活性药物注入恒定速度。

3.使用多种活性药物时选择双腔或三腔深静脉置管。

4.各种药物做好识别标志,防止更换、调节速度时浑淆。

5.及时观察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血管收缩药1)肾上腺素用药后应有专门护理人员陪在旁边,观察血压、脉搏、患者面色及情绪。

2)多巴胺注入速度宜从慢速开始逐渐增加,尽量使用稀释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头痛等不良反应。

在静滴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并监测血压及尿量。

在外周静脉使用中及时观察有无外渗,若发现水肿等可疑情况时应局部热敷或用酚妥拉明对抗。

3)去甲肾上腺素严格控制滴数,尿量<25ml/h时,须向医生报告。

外周静脉使用局部出现水肿、皮肤苍白,可立即热敷或用酚妥拉明对抗。

4)多巴酚丁胺用药期间监测血压及心率,血压明显波动或心率过快应减慢滴熟,必要时报告医生。

与缩宫素合用可导致血压升高。

5)阿拉明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压及心率。

血管扩张药1)硝普钠严格控制滴速,避光使用,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末梢循环及药物反应等。

现配现用,4-6小时更换,药物变色不可使用;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静滴,局部使用75%乙醇湿敷或湿热敷。

2)硝酸甘油平卧位时使用,并告知患者会出现搏动性头痛及颈面部皮肤潮红;避光使用;用药过程中准确测量血压、脉搏。

【护理评价】1.控制滴速准确,及时准确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尿量。

2.用药后无发生渗漏及不良反应。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常规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常规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常规目的指导护士规范使用特殊药物,保证输液安全;范围适用于使用经微量泵静脉泵入的特殊药物时,包括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胰岛素、其他类药物等等。

1.护理常规1.1 使用特殊药物时科室应组织护士学习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注意评估该药的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方法及其质量,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1.2 严格根据医生的医嘱配置特殊药物,配置时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抢救中使用时应大声复述一遍医生的口头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配置,抢救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1.3 使用中配置好药物后,在条码标签上,双人核对签名,药物配置好后 24h 内有效,超过 24h 应丢弃或更换。

1.4 使用特殊药物时,必须悬挂“高危药物”标识,15分钟巡视一次后每小时且每班巡视三次;1.4 血管活性药物建议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输入,紧急情况下可选择外周大静脉输注。

去甲肾上腺素、胺碘酮禁止外周注射,防止药物外渗,使用微量泵恒速注射。

1.5 血管活性药物尽量使用独立输液通路,禁止从该通路推注其他药物,剂量按公斤体重方式换算,严格控制药物最大剂量:如多巴胺 20ug/kg ·min、去甲肾上腺 1.5ug/kg ·min、肾上腺素 0.2~0.5 ug/kg ·min。

1.6 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时,必须使用双泵推注药物方法,交替更换,更换时先打开另一注射泵,再关闭已经应用完毕的微量静脉注射泵;其他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大时,也应使用双泵推注药物方法,如使用多巴胺>10ug/kg ·min 时使用。

1.7 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通过三通从同一种静脉输入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微量泵速度过慢< 1 mL/ h 时,极易引起静脉回血及阻塞,需与医生沟通使用生理盐水微泵冲管,总速度>10mL/ h 。

1.8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后应测量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用药初期设置 5~15min 监测一次(应用硝普钠时5min 测量血压一次)并及时记录,待血压稳定后宜每 1h 记录 1 次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末梢循环、尿量、药物不良反应等,病情变化随时测量并记录。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内容(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内容(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内容(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内容(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22-2021)一、概述血管活性药物是指能够影响血管舒缩状态,调节血压和改善组织灌注的药物。

此类药物的使用要求严格,护理过程中需遵循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22-2021,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二、护理内容2.1 药物认知1. 了解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适应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

2. 熟悉药物的配制方法、浓度、剂量及给药方式。

2.2 患者评估1. 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血压、心率、心律、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

2. 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及血管通路情况。

2.3 操作准备1. 准备药物及用物,包括血管活性药物、输液器具、急救药品等。

2. 检查输液器具是否完好,药物是否过期、变质。

2.4 静脉输注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尽量选择中心静脉置管。

2. 按照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3. 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处理。

2.5 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心律、呼吸、意识等。

2. 观察患者皮肤色泽、末梢循环、尿量等指标,评估组织灌注情况。

3. 记录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为医生提供有效信息。

2.6 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 指导患者正确配合输液操作,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医嘱,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浓度和给药速度。

2.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3. 保持输液通路通畅,避免因导管滑脱、堵塞等原因导致药物中断。

4.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内容严格遵循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22-2021,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药物知识和技能,细致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课件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课件

观察药物反应: 观察患者对药物 的反应,如有不 良反应及时处理
保持输液通畅: 保持输液管路通 畅,防止堵塞
预防感染:保持 注射部位清洁, 防止感染
指导患者用药: 指导患者正确使 用药物,避免误 用或过量使用
定期评估:定期 评估患者病情, 调整护理方案
谢谢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护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血管活性药物简介 02.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03.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
血管活性药物简介
1
药物分类
1. 血管收缩药:如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等
2. 血管舒张药:如硝酸甘油、硝普 钠等
3. 血管扩张药:如前列环素、内皮 素等
4. 血管收缩与舒张药:如酚妥拉明、 多巴胺等
皮下注射:注射 到皮下组织中, 起效较慢,但比 肌肉注射更安全
药物相互作用
01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
疗效降低或增强,甚至产生毒性
02
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
疗效降低或增强,甚至产生毒性
03
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
疗效降低或增强,甚至产生毒性
04
药物与患者个体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
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增强,甚至产生毒性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
3
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 和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的用药 史和过敏史
评估患者的心理 状态和情绪
评估患者的家庭 和社会支持情况
评估患者的用药 依从性和自我管
理能力
评估患者的血管 活性药物使用效
果和副作用
护理措施
监测血压:定期 监测患者血压, 确保血压稳定
5. 血管活性药物的副作用:如血压 升高、心率加快等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规范护理课件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规范护理课件
血管收缩剂可能导致器官灌注 不足,加重器官损伤。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血管活性药物 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
困难等。
02
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管理
药物的储存与保管
储存环境
确保药物存放在干燥、阴凉、通 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
高温。
有效期管理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及时处理过期 药物,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使用。
力衰竭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 剂(ARB)是常用的降压药,能 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保护心
脏。
β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拮抗剂也 是常用的心血管药物,能够降低 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和缓
解心绞痛。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在呼吸系统疾病 中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等。
药物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疗效评估
定期评估药物的疗效,根 据评估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确保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 反应,如心悸、血压波动 等,并上报有关部门。
03
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主 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心
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血管活性 药物可分为收缩剂和舒张剂两 类。
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
通过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状态 ,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 用于治疗休克、心衰等危重疾
病。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适应证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 的指导,合理选择血管
活性药物。

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介绍本文档主要介绍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中关于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的要点和指导。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护士提供关于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的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地执行该操作。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医嘱和患者身份确认。

- 准备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注射针头、消毒剂等。

-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2. 洗手和戴手套:- 洗手,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

- 戴无菌手套,确保手套完整无损。

3. 注射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按照医嘱正确计量。

-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针头,确保质量合格。

- 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外观,确保无异常。

4. 注射操作:- 选择适当的静脉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 使用正确的技术将注射器插入静脉。

- 缓慢注射药物,避免快速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

-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安全。

5. 操作完成:- 将注射器和注射针头放入医疗废物,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 卸下手套,进行正确的废物处理。

- 再次洗手,确保卫生。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和细心,避免操作失误。

- 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禁忌症,确保安全。

- 遵循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 如遇到操作中的问题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或上级护士。

以上为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中关于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操作的简要介绍。

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标准文档。

针对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护理指南(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针对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护理指南(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针对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护理指南(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针对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护理指南(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22-2021)一、背景血管活性药物是用于调节血管舒缩状态,维持血液循环稳定的重要药物。

此类药物的使用要求精确、细致,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制定本护理指南。

二、目的1. 确保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2.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3. 为护理人员提供操作规范,降低医疗差错。

三、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的护理人员。

四、护理指南4.1 前期准备1. 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心功能、血压、血管状况等,确定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剂量和输注速度。

2. 准备相应的药品、器材和急救物品,如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器、输液器、血压计、心电监护仪等。

3.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4.2 操作步骤1.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

2. 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静脉穿刺。

3. 连接输液器,调整输液速度。

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心率、血压、面色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注速度。

5. 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红肿、过敏等。

6. 输注结束后,正确拔针,并进行穿刺部位的按压。

4.3 观察与评估1. 观察患者输注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心率、血压、面色等,及时记录。

2. 评估药物疗效,如血管收缩、扩张情况等。

3.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红肿、过敏等,并及时处理。

4.4 护理记录1. 准确记录输注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输注速度、输注时间等。

2. 记录患者输注过程中的病情变化、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3. 记录护理操作的时间、签名等。

五、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和输注速度。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指引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指引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指引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指引1、医生应在该医嘱上注明血压控制范围或具体用量(如生理盐水16ml加硝酸甘油20mg微泵注入,依血压调速,血压控制在110—140/60—85mmhg或生理盐水16ml加硝酸甘油20mg微泵注入,0.6mg/小时),如未按上述要求注明的,过医嘱者需敦促医生将上述要求注明清楚。

2、使用前应先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

3、药物使用后每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一次,共4次,如达到目标血压或脉搏、心率,则改为每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8am —10pm)/每4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10pm—8am),如未达到目标压则按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8am—10pm)/每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10pm—8am),每次调整剂量后30分钟需测量血压、脉搏1次,每次测量的数据、调节的速度或剂量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

4、使用特殊药物期间应落实相关告知工作,如药物作用、不可自行调节速度、避免下床活动等注意事项,对不合作病人可签字。

5、每次测量血压、脉搏的同时应检查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发现有外渗、堵塞、静脉炎等应及时处理。

备注:血管活性药(vasoactive drugs)是指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

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

血管收缩药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和内脏血管,增加外围阻力,使血压回升,从而保证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血流灌注。

适应症包括:①休克早期。

②高排低阻型休克。

③应用血管扩张药,并配合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强心等综合措施后,休克无好转甚至恶化者;或应用血管扩张药及扩容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但动脉压仍低者,可用少量血管收缩药。

常用于收缩血管的拟交感神经药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

血管扩张药包括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M-胆碱能受体阻滞药及其他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血管扩张药,能解除血管痉挛,使微循环灌注增加,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及功能衰竭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指引
1、医生应在该医嘱上注明血压控制范围或具体用量(如生理盐水16ml加硝酸甘油20mg微泵注入,依血压调速,血压控制在110—140/60—85mmhg或生理盐水16ml加硝酸甘油20mg微泵注入,0.6mg/小时),如未按上述要求注明的,过医嘱者需敦促医生将上述要求注明清楚。

2、使用前应先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

3、药物使用后每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一次,共4次,如达到目标血压或脉搏、心率,则改为每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8am —10pm)/每4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10pm—8am),如未达到目标压则按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8am—10pm)/每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10pm—8am),每次调整剂量后30分钟需测量血压、脉搏1次,每次测量的数据、调节的速度或剂量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

4、使用特殊药物期间应落实相关告知工作,如药物作用、不可自行调节速度、避免下床活动等注意事项,对不合作病人可签字。

5、每次测量血压、脉搏的同时应检查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发现有外渗、堵塞、静脉炎等应及时处理。

备注:血管活性药(vasoactive drugs)是指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

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

血管收缩药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和内脏血管,增加外围阻力,使血
压回升,从而保证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血流灌注。

适应症包括:①休克早期。

②高排低阻型休克。

③应用血管扩张药,并配合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强心等综合措施后,休克无好转甚至恶化者;或应用血管扩张药及扩容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但动脉压仍低者,可用少量血管收缩药。

常用于收缩血管的拟交感神经药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

血管扩张药包括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M-胆碱能受体阻滞药及其他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血管扩张药,能解除血管痉挛,使微循环灌注增加,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及功能衰竭状态。

常用的血管扩张药有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