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最新指南及共识解读2020
《2024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方案优化方向
为提高化疗效果和减轻毒副作用,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化疗方案的优化。如通过联合用药、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 式等手段,实现更高效的肿瘤杀伤和更低的毒副作用。同时,针对患者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有望为食管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填补国内空白
本指南的发布填补了国内食管癌诊疗领域的空白,为临床医生提供 了更加详尽的参考依据。
本次指南更新亮点
强调早诊早治
本次更新更加注重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引入新技术
结合近年来新兴的医疗技术,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为患者 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关注患者心理
指南首次将患者心理状况纳入诊疗考虑范围,强调医生在关注患 者生理状况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心理需求。
评估方法与工具
TNM分期系统
用于评估食管癌的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 及远处转移情况(M),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有助于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全套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肝肾 功能等。
鉴别诊断要点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手术前并发症预防准备
1 2 3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耐受性
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保 患者能够安全接受手术。
术前营养支持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营养支 持,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
呼吸道准备
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肺部功能锻 炼,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近期,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组织编撰的2020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治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公布。
这是CSCO针对胃肠间质瘤(GIST)这个小瘤种首次推出的指南。
先前, 中国GIST临床诊疗遵循的主要是由CSCO编写的《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最近一版的共识于2017年发布。
与《共识》相比, 《指南》的推荐等级更高, 更具权威性;内容格式由文字变为表格, 使用上也更为便捷;而且《指南》依据证据级别进行推荐, 更具说服力。
《指南》内容涵盖病理、影像、手术、药物、随访全流程。
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原发部位为胃的经典型GIST患者免疫组化检测项目除了CD117、DOG-1和Ki67, 还Ⅰ级推荐常规增加SDHB标记, 因为SDH缺陷型GIST绝大部分发生在胃。
与先前的临床实践相比,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更新。
SDHB缺陷型GIST具有独特的特征: 大多发生于胃, 对伊马替尼不敏感, 惰性发展, 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高。
GIST生物学行为决定了治疗方式。
分子诊断适应人群对于拟行靶向治疗的患者或发生继发性耐药的患者, 分子检测的推荐级别最高, 是Ⅰ级推荐;对于低危GIST Ⅱ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对于小GIST和微小GIST Ⅲ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如一代测序检测为野生型GIST, 可行NGS(Ⅱ级推荐), 因为一代测序常规只检测6个位点, 而KIT和PDGFRA的突变位点有44个, NGS可以覆盖全部44个位点, 且一代测序的深度不如NGS, NGS可能能够检测到一些突变频率比较低的突变。
将野生型GIST进行精准分类已成为必然。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总体原则尽可能做到R0切除, 保证无瘤原则, 避免肿瘤破裂。
小GIST(最大径≤2cm)的处理原则小GIST总体上预后较好, 小部分仍可能具有不良生物学行为, 不良生物学行为包括临床表现与内镜表现两个方面。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BE的异型增生(见附表)
1.低度异型增生(Low-grade dysplasia, LGD ):组织结 构正常,细胞核增大浓染,但胞核不超过细胞大小的1/2,可 见有丝分裂相。杯状细胞和柱细胞的黏蛋白减少,并可见 到萎缩的杯状细胞。
Siewert等(2006)根据近年切除的1346例 “连接部”腺癌观察到Ⅰ型、Ⅱ型和Ⅲ型肿瘤之 间有明显的人口学和形态学的差异。如Ⅰ型肿瘤 多见于男性(男:女=9.1:1),主要发生于 Barrett食管黏膜上;Ⅲ型肿瘤男:女为2.1:1, 仅2%显示Barrett黏膜,60%的肿瘤呈弥漫性 生长。Ⅱ型肿瘤生长形态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间, 男:女为4.8:1,组织类型更介于Ⅱ、Ⅲ型之间。
由于这些局限性,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2000年提出一新的分类法,根据这一分 类,发生于GEJ的肿瘤也被分为3型。此分 类法的优点是便于区分病理发生与临床特 征各不相同的食管与胃近端腺癌,以便进 行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
WHO分类法 食管腺癌(全部位于GEJ上方) GEJ腺癌(跨过GEJ) (近端)胃腺癌(全部位于GEJ下方)
Barrett食管(BE)
1950年,英国胸外科医师Barrett报道了他 在手术和尸检中发现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 柱状上皮(肠样或胃样)替代的现象,此后,这 一现象被称为Barrett食管(BE).
Barrett食管定义及诊断标准的演变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摘要当前,学界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关注度日渐升高。
食管胃结合部跨越胸腔和腹腔两大解剖区域,具有不同于食管和胃的组织学特征,相关学科对其定义和分型等基本问题普遍存在分歧。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总结各方观点,对食管胃结合部给出了全面的定义。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在概念上逐渐扩展为复杂的功能解剖区域,范围涵盖了远端食管至近端胃。
食管胃结合部的静脉和淋巴管网具有双向流动的特点,是该部位肿瘤侵袭和转移规律的重要解剖学基础。
Nishi分型和Siewert分型的出现,推动了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研究的发展。
Siewert分型获得广泛认可,被相继引入国际主要临床指南。
目前一般建议,Siewert Ⅰ型和Ⅱ型肿瘤分期和治疗参照食管癌处理,Siewert Ⅲ型肿瘤参照胃癌处理。
但日本食管癌和胃癌治疗指南中,对食管胃结合部癌仍使用Nishi分型。
近期,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对当前相关领域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建议。
只有回归基本的解剖学、生理学视角,加强多学科的沟通合作,借助新兴的生物信息学、数字技术、材料科学技术,才有望走出传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型和分期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引起学界的日益重视[1, 2]。
但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横跨胸腔和腹腔两大解剖区域,又具有不同于食管和胃的组织学特征,即便是定义、分型等基本问题,不同学科的认识并不一致,东西方学者的观点也多有分歧,从而导致治疗策略、手术方式、预后判断等关键问题难以统一观点[3]。
除腺癌外,EGJ还会发生鳞状细胞癌,其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又与AEG不同。
我们拟从历史的维度,对EGJ及AEG定义和分型的变迁,以及存在的争议和分歧加以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指南解读】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食管癌诊疗指南》解读
【指南解读】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诊疗指南》解读全⽂发布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2020年33卷第4期285-290页通讯作者:韩泳涛E-mail:*******************韩泳涛教授[专家简介]韩泳涛,主任医师,硕⼠研究⽣导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副主任。
2019版、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管癌诊疗指南》编写组副组长,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FRCS),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管外科专委会委员,国际⾷管疾病学会(ISDE)会员兼中国区常委,全国⾷管癌临床研究分中⼼负责⼈,全国⾷管癌规范化诊治培训基地负责⼈,国家“⼗⼆·五”、“⼗三·五”⽀撑课题四川组组长,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部放疗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管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胸⼼⾎管外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管癌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管胃结合部肿瘤学组副组长,陕西省抗癌协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常委。
《⾷管癌根治术胸部淋巴结清扫中国专家共识》编委会成员,《⾷管癌》专著副主编,《中国⾷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编委,《⾷管癌微创外科⼿术教程》编委,《癌症》杂志编委。
擅长胸外科肿瘤的⼿术及综合治疗,在⾷管癌微创⼿术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系西部的学术技术带头⼈。
展开剩余88%⾷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第7位,死亡率排第6位。
中国是⾷管癌⾼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半,其在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5位和第4位。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管癌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2019年在⼈民卫⽣出版社⾸次发表了《⾷管癌诊疗指南》(ISBN 978-7-117-28359-5)。
伴随着⾷管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于今年迎来了第⼆次指南更新,现拟对该2020版《⾷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解读。
食管胃结合部癌(AEG)
国际抗癌联盟(UICC)尚未对食管胃结合部癌做出定义,并建议对于发生于食管胃结合部的恶性肿瘤仍采用食管癌或胃癌来分类。
但是食管癌和胃癌在分类上有较大不同,两者在流行病学资料、诊断、治疗方面的数据不具可比性。
比如,食管癌淋巴引流主要是到食管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处,分为NO(淋巴结阴性)和N1(淋巴结阳性);而胃癌淋巴引流主要是到腹部淋巴结,按数目分为NO(淋巴结无转移)、N1(1~6个淋巴结阳性)、N2(6~15个淋巴结阳性)、N3(>15个淋巴结阳性)。
目前,关于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型主要有Siewert分型和Liverpool 分型。
(一)Siewert分型此分型是Siewert等基于食管胃结合部的解剖学特点提出的分型,也称Munich分型。
他们认为,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应属同一种疾病,即食管胃结合部癌(AEG)。
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解剖学上贲门远近各5cm这段范围内的癌。
可分为三型:Ⅰ型:远端食管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1~5cm处。
Ⅱ型:贲门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lcm~下2cm处。
Ⅲ型:贲门下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下2~5cm处。
Siewert等研究发现,相对于Ⅱ、Ⅲ型AEG患者,Ⅰ型患者有以下特点:①男性患者比例大。
②更倾向于有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史。
③与肠化生、Barrett食管等关系较为密切,80%的Ⅰ型患者有肠化生改变。
④Ⅰ型淋巴引流方向向上可至纵隔,向下可至腹部,而Ⅱ、Ⅲ型主要引流至腹部。
(二)Liverpool分型英国利物浦的Dolan等对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分子机制等研究后也指出两者是同一种疾病,并于1999年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Liverpool分型。
该分型将自咽至十二指肠间的上消化道分为食管、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三部分,又将食管以胸廓入口和第8胸椎为界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胃以角切迹为界分为近侧胃、远侧胃和重叠部分胃(含近、远侧各超过50%者)三种。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
近端胃切除术因切除范围较小、保留部分胃功能、安全性高和术后营养状况好以及对患者心理负面影响小,临床应用显著增多。
近端胃切除术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贲门抗反流功能永久丧失,同时保留的幽门可能会导致胃排空延迟,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近年来,各种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应运而生,使近端胃切除术既可以部分保留胃的功能,又能避免术后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本共识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基础上,更新多种抗反流术式的研究结果,旨在推广各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技术要点,评价其抗反流功效和优缺点,为临床上开展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提供指导。
背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1-3]。
对胃上部癌和部分AEG,全胃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
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近端胃癌,目前的主流手术方式仍为全胃切除(占60.3%)[4]。
但是全胃切除术后引起的一系列营养代谢障碍却是不可避免的[5-7]。
因此,近端胃切除术在胃上部癌和AEG中的应用显著增多[8]。
其优点是切除范围较小、保留部分胃功能、安全性高和术后营养状况好以及对患者心理负面影响小[9-10]。
2022年与2020年相比,在我国AEG外科手术量增加的同时,近端胃切除术也呈现增加趋势[11]。
上述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早期胃癌比例的增加、对进展期近端胃癌和AEG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的深入、保功能手术理念的推广以及近端胃切除术后有效抗反流术式的开发。
近端胃切除术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贲门抗反流功能永久丧失;同时,保留的幽门可能会导致胃排空延迟,极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12-14]。
近年来,各种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应运而生,使近端胃切除术既可以部分保留胃的功能,又能避免术后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和食管胃交界腺癌病理诊断共识
胃食管反流病(GERD)
糜烂性食管炎
糜烂性食管炎的诊断
内镜发现: 食管黏膜红斑、水肿、糜烂、溃疡 组织学发现: 黏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糜烂、溃疡形成等。
糜烂性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炎
糜烂性食管炎
糜烂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GERD)
非糜烂性反流病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
依赖症状学特点: 烧心和反流症状典型
烧心症状为主诉,除外其它烧心病因,内 镜无食管黏膜损伤。 学术界的共识: 食管病变的组织学表现是NERD诊断的重要依据。
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
4 细胞间隙扩张
• 发生情况: 糜烂性和非糜烂性食管炎中均可见到
• 光镜下特点: 鳞状细胞紧密连接丧失,出现泡状或
梯状机构
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吻合紧密 (Well Sealed Each Other)
细胞间隙小而不规则的扩张
NERD细胞间隙 不规则的扩张
NERD细胞间隙不规则的扩张
胃食管反流病(GERD)
◆ 糜烂性食管炎 (Erosive esophagitis, EE) ◆ 非糜烂性反流病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BE)
Comment:
GERD的三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 转化少转化, 但有些学者则认为这三者之间可能有相关性。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glob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Am J Gastroenterol 2006; 101: 1900–1920 )
胃食管反流病(GERD)
发生有一定地区和种族差异 欧美国家: 10-20% 亚洲各国:中国 2.95-6.2%; 日本 6.6% 韩国 3.5%; 新加坡 10.5%。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李宇1,毕小刚21 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太原 030001;2 山西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EGJ)且在EGJ以内5 cm的腺癌,近年来,AE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早期AEG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早期AEG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进展期。
因此,对于AEG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由于食管胃结合部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Siewert Ⅱ型,在手术路径、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微创技术应用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治疗;微创技术;综合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2.028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2-0111-05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且在EGJ以内5 cm的腺癌[1]。
日本东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研究显示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AEG占胃癌比由2.3%增至10.3%[2]。
一项来自我国研究数据显示,1988-2012年,AEG占胃癌比例由22.3%升至35.7%[3]。
近年来AEG发病率上升,引起胃肠外科、胸外科特别关注,并且食管胃反流病(GERD)、肥胖、饮酒和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逐渐成为AEG发病高危因素[4]。
研究表明,早期AEG 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5],但我国早期AEG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进展期。
因此,对于AEG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由于EGJ位置特殊,AEG外科手术治疗在多学科、多中心存在很大争议,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影响AEG外科治疗效果,近年来内微创技术提升、靶向治疗应用对AEG治疗有较大帮助。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
SiewertⅠ型和Siewert Ⅲ型分别参照食管癌和胃癌的分期系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对于Siewert Ⅱ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将对SiewertⅡ型AEG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简要阐述。
结合当前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建议当肿瘤浸润食管≥3 cm时,应经胸入路行彻底纵隔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当肿瘤分期较早、肿瘤长径≤4 cm、且食管受累<3 cm时可经食管裂孔近端胃切除术+食管切除术。
而消化道重建方式可据术者经验和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上下5 cm之间并侵犯食管胃结合部的腺癌[1]。
自70年代以来,AEG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约80%的食管癌病例发生在欠发达地区,而在新发AEG的患者中高达59%在东亚/东南亚地区[2]。
中国一项胃癌单中心登记研究发现,1988—2012年间,AEG的比例从22.3%上升到35.7%[3]。
AEG预后差,往往被发现时,已经处于进展期,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相关数据显示,ⅠA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为65%,更晚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为3%~42%[4]。
目前,AEG的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5]。
外科手术作为AEG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原发灶并行根治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其主要目的。
Siewert分型是目前最被广泛认可的AEG分型方法,对于肿瘤术前分期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6]。
Siewert Ⅱ型被认为是真正的AEG,其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近1 cm至远2 cm的区域,而EGJ 上1~5 cm为Siewert Ⅰ型,EGJ下2~5 cm则为SiewertⅢ型[1]。
2024《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2024《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摘要2024年3月7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2024年第一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二代测序、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系统治疗方案和术后营养缺乏监测等方面作出了更新。
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晚期胃癌腹膜转移采用腹腔内化疗或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热点问题,该指南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治疗适应证、综合治疗模式、疗效评估等内容。
在知识和信息迭代更新的时代,NCCN指南也不断地作出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
新的分子检测手段在胃癌精准诊疗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在内的微创治疗手段也随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被纳入指南中,充分体现了外科医师对于病人长期生存和生存质量的无限追求。
同样,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为代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胃癌系统治疗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也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和全程化管理,才能真正追求实现所有治疗指南的终极目标。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每年都会根据新出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适时进行更新,并发布不同版本,其更新速度之及时、收录证据之全面,提供信息之完整,远超其他各国的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
同时,不断进行纠错和调整也充分体现了其尊重客观试验结果、不盲从权威、不做主观臆断的科学精神。
2024年3月7日,2024年第一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NCCN指南)发布,其中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二代测序、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系统治疗方案和术后营养缺乏监测等方面作出了更新。
本文将对该版指南中的主要更新内容变化和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加以解读和分析,以期把握胃癌诊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1 首次增加了早期胃腺癌内镜治疗的流程随着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检出率的逐年升高,原在东亚地区较为普遍接受的内镜治疗理念和技术也逐渐为欧美学者所适应和接受,各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的更新也为此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而美国和欧洲胃肠内镜协会也在近年相继发布了内镜黏膜下切除(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治疗指南[1-2],因此,NCCN指南也与时俱进地首次增加了早期胃腺癌的内镜治疗路径,指出首先需对EGC进行内镜的评估和活检,基于组织学类型进行分层,如分化较差或弥漫型,则属于非适宜内镜治疗的EGC而建议接受胃切除手术,反之则建议内镜治疗(优选ESD),术后由胃肠病理专业的病理科医师进行治愈性切除评估,其中治愈性切除是指黏膜下层浸润<500 μm、非低分化或未分化类型、无淋巴及脉管浸润。
食管胃结合部癌
胃癌扩散与转移
1、直接浸润。
贲门胃底癌易侵及食管下段。胃窦癌可向十 二指肠浸润。
2、淋巴转移
是胃癌的主要转移形式
3、血性转移。
晚期时癌细胞通过门静脉或体循环向身体的其他部位播散,
形 成转移灶。
常见的转移器官:肝、肺、胰、骨等处,肝转移为多。
(二)胃部其他恶性肿瘤: 主要与胃恶性淋巴瘤、胃间质瘤、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相鉴别。有肝转移者需与原发性肝癌相鉴 别。
鉴别: 主要与胃溃疡进行鉴别
胃
癌
胃溃疡
病 病程短,发展快,呈进行性
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史
史 疼痛无规律性,持续加重,抗酸剂 长期典型的溃疡疼痛,用抗
和 常不能奏效。
酸剂可缓解
症 常有食欲减退,伴有呕吐
(2)超声胃镜检查: 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
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
(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
项检查。
(3)腹腔镜: 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贲门癌周围组织中可见肠化生。因此, 肠化生与贲门癌的关系
及其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病机制(二)
不典型增生与AEG
有些学者认为贲门癌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类似,经
历炎症. 肠化生. 不典型增生. 癌的过程。虽然贲门癌与食管腺
癌均经历不典型增生的阶段,但贲门部不典型增生是由肠化生
发展而来还是直接由炎症发展而来尚存在争议。
《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我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其年龄标准化的5年存活率为27.4%。
过去十年间,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我国胃癌年死亡率由3.8%降为2.3%。
我国胃癌病人在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生物学特征、治疗方式以及药物选择等方面与全球其他区域存在差异。
目前,国内外对于某些具有挑战性的胃癌临床诊疗难题尚存诸多争议。
难点1:胃癌的高风险人群筛查及其健康管理推荐意见1:胃癌高风险人群须定期进行胃癌筛查,根据结果决定后续随访频率。
证据等级:中;推荐级别:强;专家组赞同率:100%推荐意见2:胃癌高风险人群需要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
证据等级:中;推荐级别:弱;专家组赞同率:100%推荐意见3:临床上符合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林奇综合征或明确肿瘤家族史者,推荐尽早筛查、评估遗传风险,在遗传咨询师指导下进行相关基因检测。
证据等级:低;推荐级别:弱;专家组赞同率:100%难点2:遗传性胃癌诊断、预防和管理1 HDGC类型须进行分子诊断及预防管理推荐意见1:推荐符合HDGC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进行CDH1胚系基因突变检测。
证据等级:低;推荐级别:强;专家组赞同率:100%推荐意见 2:对无症状的CDH1致病性胚系基因突变携带者,推荐在20~30岁之间进行预防性的全胃切除术,不须清扫淋巴结。
预防性切除需要慎重考虑病人意愿,对发病风险、手术安全性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证据等级:极低;推荐级别:弱;专家组赞同率:79%推荐意见3:未接受预防性胃切除术者,推荐每年行1次胃镜检查,包括30个随机位点的活组织检查。
证据等级:极低;推荐级别:弱;专家组赞同率:92%推荐意见 4:一旦内镜活组织检查阳性,无论年龄大小,均建议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证据等级:极低;推荐级别:强;专家组赞同率:96%推荐意见5:建议CDH1基因突变的女性从30岁开始每年进行乳房磁共振检查。
证据等级:极低;推荐级别:弱;专家组赞同率:100%2 FIGC类型遗传背景目前尚不清楚,不推荐常规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推荐意见6:目前尚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推荐FIGC高危病人进行预防性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EG 切除范围:
• SiewertⅡ型AEG的食管切缘与肿瘤下切缘观点更新: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 分期为cT1的SiewertⅡ型AEG,建议食管切缘距离肿瘤上缘≥2 cm。 • 分期≥cT2的SiewertⅡ型AEG,建议食管切缘距离肿瘤上缘≥5 cm。 • SiewertⅡ型AEG上切缘送术中快速冰冻 病理切片检查应列为常规。 • 建议分期为cT1 的SiewertⅡ型AEG的下切缘≥3 cm。 • 建议分期≥cT2的 SiewertⅡ型AEG的下切缘≥5 cm。
called tumours of the oesophagogastric junction,即肿瘤中心位于EGJ上下5cm范 围内的腺癌,并且跨越或接触EGJ。
• 由于该疾病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定义、分型、分期、手术路径、切除范围、 淋巴结清扫规范、消化道重建方式、新辅助治疗等尚存在诸多争议。
EGJ 定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
2020.03.15
AEG 定义:
• WHO在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AEG定义为: Adenocarcinomas that straddle the junction of the oesophagus and stomach are
AEG 切除范围:
• 全胃切除是Siewert Ⅱ(长径>4 cm)、 Ⅲ型的AEG建议选择的切除方式, 尤其是局部进展期AEG。
AEG 切除范围:
• 经腹近端胃大部切除在Siewert Ⅱ型中长径≤4 cm的AEG中可以选择性应用。 • 经胸食管切除加近端胃大部切除是Siewert Ⅰ型的首选外科治疗方式,也适用于部
• Siewert Ⅰ型AEG:右胸路径。
• Siewert Ⅲ型AEG: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
• Siewert Ⅱ型 AEG:手术径路目前尚有争议,建议食管受累距离<3 cm者首 选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3 cm 者经上腹右胸径路。
(经胸腹联合路径为扩大手术,应在预期可根治性切除的AEG病例中审慎地选择性实施。
JCOG-9502随机对照试验的10年随访结果发现,SiewertⅡ、Ⅲ型AEG病例经左胸腹联合切口径 路全胃 D2 切除联合脾切除与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相同术式比较,长期生存结局按 Siewert 分型分层分析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但术后并发症风险较经腹膈肌裂孔径路增高。 因此,对 于全身体力状况不佳、脏器功能不全、高龄等高风险AEG病例, 不推荐实施经胸腹联合路径 切除。 另外,对于预期仅能行姑息性切除的AEG病例,不推荐实施经胸腹联合路径切除。)
分Siewert Ⅱ型。
• 食管切缘与AEG肿瘤上缘的距离,目前没有确定性的界定,术中冰冻切缘阴性最具 判断价值。 ①Siewert Ⅰ型和食管受累≥3 cm的Siewert Ⅱ型AEG,食管切缘距离建议 ≥ 5 cm;
②Siewert Ⅲ型和食管受累<3 cm的Siewert Ⅱ型AEG,对于食管切缘距离推荐≥2 cm,并 建议 术中快速冰冻 切片证实切缘阴性。
• 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是指管状食管与囊状胃之间 结合处所在虚拟解剖交界线。
• 该区域的定义目前国际上还存在一些争议,包括内镜、上消化道造影 和病 理学三方面:
(1)EGJ内镜下表现为食管下端纵行栅栏状血管末梢或胃黏膜皱襞的近侧缘; (2)上消化道造影EGJ定义为食管下段最为狭窄的部位; (3)组织学上的鳞柱状上皮交界处(SCJ)与解剖交界线可以不相重合。
方式的选择有明显影响。在西方和日本,无论综合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方案设计,均主要基于AEG的 Siewert 分型。)
• 上消化道造影可以测量食管受累高度,以及评估肿瘤中心位置。因此,临床上建议结合上 消化道造影检查,在制定治疗方案前提出 Siewert 分型。另外,常规检查应包括上消化道内 镜,以及全腹部增强CT或MRI。
(SiewertⅡ型的手术径路应综合考虑原发肿瘤、 安全切 缘、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因素
的个体化、多学科治疗。 当前最佳临床研究证据JCOG-9502 试验的亚组分析,支持 SiewertⅡ 型食管受累<3 cm的 AEG 病例首选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切除的安全性和远期预后。)
AEG 手术路径:
AEG 分期:
• AJCC/UICC第 8 版分期系统在食管癌及胃癌章节AEG作了统一的规定,称为 “2CM原则”,即肿瘤中心位于EGJ以下2CM(含2CM)近侧并侵犯EGJ ,按食管癌 进行分期;若肿瘤中心位于EGJ以下2CM以远并侵iewert分型仍是目前普遍实用的AEG分型方式,对手术径路的设计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 Siewert 分型:
•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SiewertⅡ型AEG术前优先选择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胃镜来评价食管受累高度。
AEG 手术路径:
• Siewert Ⅰ型AEG:右胸路径。
• Siewert Ⅲ型AEG: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
• Siewert Ⅱ型 AEG:手术径路目前尚有争议,建议食管受累距离<3 cm者首 选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3 cm 者经上腹右胸径路。
① Ⅰ型, 肿瘤中心位于EGJ以上 1~5 cm并 向下生长累及EGJ; ② Ⅱ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以上 1 cm到EGJ以下 2 cm并累及EGJ; ③ Ⅲ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以下2~5 cm并向上生长累及EGJ。
AEG 术前分型:
• 术前准确分型对外科治疗策略有重要影响,因此诊断 AEG病例建议行上消化道造影评价食 管受累高度与范围。(NCCN指南制定的临床诊疗流程中,要求常规进行术前 Siewert 分型。这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