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飞机技术的发展

隐形飞机技术的发展
隐形飞机技术的发展

隐形飞机技术的发展—雷达隐形

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隐形飞机之所以能“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飞机的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使雷达等防空红外探测器不能够早期发现来实现的。采用两种技术,便能够减少雷达接收到的有效信号。隐形飞机最重要的两种技术是形状和材料。

一.外形设计上隐形

首先,隐形飞机的外形上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最好采用凹面,这样可使散射的信号偏离力图接收它的雷达。飞机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非常规布局,消除小于或等于90°的外形夹角,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身背部或机翼上面,采用矩形设计并朝上翻。2个垂直尾翼均向外斜置,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使飞机对所有雷达波形成镜面反射,减小雷达回波。例如,SR-71“黑鸟”飞机和B-1隐形轰炸机采用的弯曲机身;贝尔AH-1s“眼镜蛇”直升机最先采用的扁平座舱盖;在海湾战争中发挥重要的F-117A“大趋势”隐形战斗机采用的多面体技术;美国波音F-111实验机上的任务自适应机翼等。这些飞机的造型之所以较一般飞机古怪,就是因为特种的形状能够完成不同的反射功能。

二.材料使用上隐形

其次,在材料使用上,大量采用宽波段吸波性轻质耐热复合材料,并在表面涂覆放射性同位素涂层,红外探测器通过同位素放射高能粒子,使周围空气形成等离子屏障。在离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过程中,吸收雷达波和红外辐射,整机雷达反射面降到1平方米以下。即使这一点反射,也因通过等离子体的绕射、散射而造成雷达测量上的误差,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隐形飞机主要采用非金属材料或者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掉而不是反射掉来自雷达的能量。雷达吸波材料分两大类,一类是谐振型,一类是宽频带型。其中谐振型雷达吸波材料是为了某一频率而设计的、以磁性材料为基础、能把相消干涉和衰减结合起来的吸波材料。宽频带雷达吸波材料通常通过把碳-耗能塑料材料加到聚氨酯泡沫之类的基体中制成,它在一个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有效性。把雷达吸波材料与雷达能量可以透过的刚性物质相结合,形成雷达吸波结构材料,这种材料还属于保密的吸波材料之一。运用最新的材料,隐形飞机在雷达上反射的能量几乎能够做到和一只麻雀的反射能量相同,仅仅通过雷达就想分辨出隐形飞机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美国间谍飞机SR-71“黑鸟”机体表面的活性成分中,就使用了一种直径不到一微米的玻璃球。玻璃球的表面上被覆盖着一层金属的铁氧体,形成一种磁性涂层。这些球体就像低效的微型无线电天线一样能吸收电磁波,并在电磁波反射前就耗尽其能量——电磁波的能量是被磁性涂层中的电子吸收了。再如美制F-117“夜鹰”的机体表面,除了覆盖磁性涂层外,还在机翼等处使用了大量的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铝合金。

三.机械部件上隐形

另外,应尽量减少机身的强反射点或者说是“亮点”、发动机的噪声以及机体本身的热辐射等,因为这些方面的存在也容易“出卖”飞机的存在。此外,发动机还采用了楔形二元喷管。外壳、机匣采用蜂窝状结构,使红外辐射降低90%,噪声也大为减小,真正做到不见其身、不闻其声。例如,SR-71黑鸟飞机就采用闭合回路冷却系统,把机身的热传给燃油,或把热在大气不能充分传导的频率下散发掉。改变,因电浆与电磁场交互作用,故飞机对雷达波的反应也就不同,而达到隐形的效果。

四、隐形战机未来发展方向

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种特质形态,因而也被称为物质第四态。大量的实验说明,当雷达的电磁波照射到等离子云团以后会产生两种现象:首先,一部分电磁波的能量被等离子体云团吸收。这是因为电磁波在穿越等离子云团时与等离子体的带电离子互相作用,这时电磁波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了带电离子,而自身能量则大大衰减。其次,等离子云团能使电磁波产生绕射,并且,当电磁波绕过等离子云团后是继续向前辐射而不是产生反射。因此,雷达的接受机是无论如何都接受不到反射回波了。

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介绍隐身技术带来了军事装备的变革,并探讨有源和无源隐身原理,并重点介绍了无源隐身中利用理想对消特性、频率差将破坏相干性、相位差的影响、幅度差的影响,以规避雷达对目标的检测。 接着分析了隐身技术的现状及其原理,分别从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激光隐身技术及红外辐射隐身技术方面介绍了当前所采用隐身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通过采用可见光、红外及激光隐身兼容技术,更好的达到隐身的效果,即可得隐身兼容技术才是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 隐身技术迅猛发展,新的隐身方法和技术应运而生。仿生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指示”技术及智能隐身技术丰富和扩展了隐身技术的领域。在新的隐身方法中,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这一典型事例,通过介绍其原理、方法,以及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以便我们把握这一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 隐身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飞机等隐身兵器实现隐身的基石,接下来介绍了正在研制开发的新型隐身材料:宽频带吸波剂、高分子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材料、结构吸波材料及智能隐身材料。新的隐形材料的研制,必将推动隐身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无论哪一方有新的突破,都将引起另一方的重大变革。最后,我们探讨了当今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探讨反隐身技术的方法:采用长波低频雷达探测技术、采用激光雷达探测技术、采用光电探测技术、采用数据融合技术、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希望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这对矛和盾,能够加快我国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有效散射截面积(RCS)无源及无源隐身技术等离子体技术

美国B-2隐形飞机

隐形飞机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图) B-2隐形轰炸机 F-117战斗轰炸机 第一次听到隐形飞机的人一定会认为,隐形飞机就是让我们看不见的飞机,其实不然,隐形飞机只是不能让雷达发现。如何不被雷达发现?这得从其技术原理说起。雷达的测量方法是先发出高频电磁波,当有物体存在时,物体会把这个电磁波反射回去。雷达设有接收装置,再根据物体的回波就可以发现物体。在飞机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雷达的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的雷达等防空探测器早期发现,从而实施拦截、跟踪和攻击。当前,关于

隐形飞机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外形隐身技术,主要通过降低飞机的电磁回波、红外光波和声波这些可探测特征使其隐身。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由于无线电波具有恒速、定向传播的规律,因此,当雷达波碰到飞行目标如飞机、导弹等时,一部分雷达波便会反射回来,根据反射雷达波的时间和方位便可以计算出飞行目标的位置。由此可见,飞机要想不被雷达发现,除了超低空飞行避开雷达波的探测范围外,就得想办法降低对雷达波的反射,使反射雷达波弱到敌人无法辨别的地步。有一个衡量飞行器雷达回波强弱的物理量:雷达散射截面积(缩写为RCS),是指飞机对雷达波的有效反射面积,雷达隐身的方法便是采用各种手段来减小飞机的RCS。例如美国的B-52轰炸机的RCS大于100平方米,很容易被雷达发现,而与其同类的采用了隐身技术的轰炸机B-2的RCS约为0.01 平方米,一般雷达很难探测到它。 目前,用来减少飞机RCS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改变飞机的外形和结构,二是采用吸收雷达波的涂敷材料和结构材料。 为了使飞机达到低可探测性,隐形飞机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非常规布局,消除小于或等于90°的外形夹角,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身背部或机翼上面,采用矩形设计并朝上翻。两个垂直尾翼均向外斜置,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使飞机对所有雷达波形成球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中国天眼-FAST资料

观天巨眼--FAST 一、什么是FAST FAST口径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英文全称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①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②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 ③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 ④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 ⑤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 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为什么选址在大窝凼(dang) 影响射电望远镜的因素由几个 一是口径大小。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

射电望远镜灵敏度。”王枫说,简而言之,就是“锅”越大,“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 二是地形及施工影响。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做深山里做‘天眼’,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挖一个坑也可以。但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而利用天然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有利于排水,另外如果不选择天然的直接开挖的话抛开建造时间不说,挖掘类似大小的至少耗资60亿。 三是电磁环境。因为射电望远镜是“被动地”接受从宇宙深处来的电磁波,没有辐射,没有污染,没有噪声。因此他要求周围的电磁环境要求非常高。周边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其中就包括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禁止携带相机、手机、手表、充电器等电子产品进入景区。”)(所以想去天眼旅游发朋友圈的朋友要失望了) 为此早在2013年,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5至30公里的环带为协调区,其中5至10公里的环带为中间区,10至30公里的环带为边远区。2016年9月颁布实施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

反隐身技术

电子新技术讲座学习有感 ————反隐身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081班黄谱军7020908012 摘要: 简单介绍了中外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历程,阐述了反隐身技术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反隐形技术研究状况给出了一些反隐身技术和它们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雷达,隐身,反隐身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基本形成以常规体制雷达为主,实现国土全域预警覆盖,探测目标实时性强,可全天候工作的对空情报雷达网。 记者从中国空军司令部有关部门了解到,作为对空情报雷达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空军雷达兵自1950年以来在全国各个重点地区、重点方向、重点目标上构筑起了各种雷达站,由此组成了国家对空防御的“第一防线”。 从组建开始,空军雷达兵就是全军的高技术兵种之一。现在,这支队伍中85%的军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九五”以来,国家又持续对空军雷达兵部队的武器装备进行了重点建设。空军司令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方磊透露,空军预警探测系统整体作战能力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方磊介绍说,空军60%的有人值守雷达站设置在高山、海岛等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军委、解放军总部和空军根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改善了边远、艰苦地区雷达兵的“吃水难、洗澡难、看病难”问题;对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雷达站,实施了定时换岗休整制度;为驻站官兵家属、子女的就业、上学,制订了一系列特殊政策。 方磊说,空军雷达兵未来将随着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着力实现由保障防空作战向保障防空作战的同时重点保障空军进攻作战转变,由保障日常单一飞行兵器向保障高技术、多样化飞行兵器转变,由保障单一军种作战向保障三军联合作战转变。 专家们预言,21世纪前20至30年,“全维防空”将成为防空的基本模式。 “全维防空”是指为维护国家空天安全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称,即以防御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方法,控制国家的全维空中安全环境,通过航空航天空间对敌方空中和地、海面目标施加一切打击。 “全维防空”将防御范围超越大气层,扩大到外层空间,这是适应军事行动向太空扩展的必然选择。 “全维防空”的基本任务是控制国家空天安全环境,目标是创造无敌方空天威胁和侵害的稳定态势,这种态势包括战略、战役和战术三层。这种防空模式,要求人们树立信息防空观,运用信息化作战手段,采取与信息化对抗规律相适应的样式和方法。

航空航天概论作业

《航空航天概论》作业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史 1、航天飞机是属于航空器还是航天器? 2、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用中国人名命名的月环山叫_________。 3、中国古代的孔明灯是________航空器的鼻祖。 4、第一个坐气球离开地面升入空中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5、巨型飞艇一次灾难性事故,它名叫_______。 6、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功升空,得益于蒸汽机的出现。对吗? 7、第一次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是________。 8、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人叫_______。 9、二战后期,螺旋桨飞机最快速度达到了_______千米/小时。 10、涡轮喷气发动机是那个国家的工程师发明的? 11、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是______。 12、第一次突破音障的人名叫________,他驾驶的飞机叫_______. 13、遇到“热障”的飞机叫________ 14、第三代战斗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_ 15、隐形飞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 16、第四代战斗机的“4S”特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柏林大空运的有名的运输机是_______。 18、驼峰航线要翻越的山脉是________。 19、第一种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客机是________。 20、“协和号”客机能够以几倍音速飞行? 2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是_______。 22、“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又名________。 23、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在哪个城市? 24、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______。 25、洪都生产的“强五”飞机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 26、我国最强悍的武装直升机是______, 在哪个城市生产的? 27、历史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是德国的______。 28、第一个宇航员是____年升空的,名叫_______。 29、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年份是_____。宇航员是_______。 3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______年升空的。 31、中国的“嫦娥之父”探月首席科学家是________。 32、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_______。 33、中的月球车叫______。 34、美国航空航天总署的英文缩写是______。 35、第一架升空的航天飞机的名叫_______。 第二章飞行原理 36、在对流层层里,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_度。 37、平流层也称为同温层,平均温度恒定在零下______度。 38、海平面的音速是_______米/秒。

图文详解:对比中美四款隐身战机

图文详解:对比中美四款隐身战机 隐身战机百科 隐形战斗机是通过机身涂上一层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造成雷达无法追踪的效果,而还有一种要比涂上一层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还要好的隐形办法,等离子(还在研制),但是只靠涂吸收电波的物质也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还要在飞机的气动布局上做修改,要使飞机的平面反射面积尽量的小,同时还要对发动机的红外辐射做简化处理,隐形飞机要从很多方面下手才能达到隐形的效果。 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网友收集了中美四款隐身战机同比例模型,放在一起比较能明显看出个头差距。 歼20是四款战机里个头最大的,这可能与鸭翼布局和中国国土防空需求相关,此外发动机的长短和布局对战机尺寸也有较大影响。 歼-20(英文:Chengdu J-20,英文绰号:Fire Fang,译文:火獠牙/火牙/焰齿)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一款第四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战机,首架工程验证机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实现首飞。 该机未来将担负中国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目前该机已经进入量产交付和试用磨合阶段,预计将于2017年正式服役,并在2020年左右逐步形成强大战斗力。 歼-20采用了单座、双发、全动双垂尾、DSI鼓包式进气道、上反鸭翼带尖拱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机头、机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倾斜,起落架舱门为锯齿边设计,机身以高亮银灰色涂装(原型机为深墨色)。侧弹舱采用创新结构,可将导弹发射挂架预先封闭于外侧,同时配备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新型空空导弹。 2016年11月1日,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双飞展示。 美军F-22作为空优战机设计,属于标杆型战机,但也面临用途单一的瓶颈问题,目前正

隐形飞机的材料

所谓材料技术,就是采用吸波材料,使飞机不反射或少反射雷达波,降低其RCS,“迷盲”对方雷达,从而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这里所说的吸波材料是靠雷达波在材料中感生的传导电流,产生磁损耗或电损耗,以衰减雷达波,进而减少目标的RCs。这些材料包括铅铁金属粉、不锈钢纤维、石墨粉、铝箔、炭黑、陶瓷电解质和铁氧体等,它们可以以添加剂的形式引入飞机的表面涂层中,也可以直接加入到橡胶、树脂等高分子粘合剂中,制成具有隐身性能的复合材料板材或飞机结构。据报道,美国F-117A飞机的表皮涂层中就使用了至少6种以上的吸波材料;而B-2隐形轰炸机的机身和机翼则都直接采用了吸波材料结构。所谓阻抗加载技术,就是根据电磁波干涉原理,产生以附加波来抵消入射波,以实现隐身的一种技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在机身上适当地“开口子”或“拉槽”,人为地产生一些“谐振腔”,这些谐振腔会在入射波的激励下自动产生以抵消入射波的附加波:另一种做法是通过飞机内部的专门装置来产生附加波,该附加波的空间分布与飞机周围散射(反射)电磁波的分布相同,幅值相等,但相位相反,因而附加波和散射电磁波可以相互抵消。等离子体是由电子、正负离子、中性气体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混合而成的物质。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之后的第四态物质。等离子可以通过专门的等离子体发生器来产生,也可以通过物体表面涂敷放射性同位素来产生。不管何种产生方式,只要飞机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足够电离密度和厚度的等离子体,雷达辐射的电磁辐射就会有一部分被等离子体吸收,另一部分则在等离子体层中发生绕射,或改变传输方向,而不产生有效反射。这就是所谓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近年来,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俄、美等国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了对付性能越来越高的雷达侦察系统,除了上述几种技术以外,最近两年,一种被称作“电子隐身”的反雷达探测技术也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减少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屏蔽等办法,来抑制飞机本身的电磁辐射,降低被雷达侦察到的概率。采用这种技术的有美国的第四代战机F-22等。红外隐身技术,降低飞机热辐射发动机尾喷管、尾气和飞机表面气动加热是现代作战飞机的三大热辐射源。这些热辐射源产生的热(红外)辐射常常使得飞机很容易被红外探测系统发现,或者被红外制导导弹“盯梢”,从而给飞机招来灭顶之灾。红外隐身技术的实质就是想方设法降低飞机的热辐射,减小飞机与背景之间的温差,使红外探测系统看不见或看不清。现代飞机喷气发动机尾喷管排气的温度大约在1000℃左右,是飞机上最强的热辐射源。降低尾喷管热辐射的根本措施是降低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为此,飞机可以采用一种所谓的矩形二元尾喷管,加大尾喷管和冷空气的接触面,以利于尾喷管散热以及燃气射流与冷空气的混合,.降低红外幅射。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在美国的F—117A、F-22战斗机和B-2隐形轰炸机上。除了使用矩形二元尾喷管外,有效控制发动机加力(飞机在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轮风扇发动机后面的加力燃烧室所获得的附加推力,加力能提高飞机航速)也可降低飞机尾喷口的热辐射。飞行员在使用飞机发动机加力时,高温燃气中普遍缺氧,加力燃料室中喷出的油料不能充分燃烧,常常随燃气射流排到大气中去。剩余燃料遇到充足的氧气后会继续燃烧,形成高温尾焰,其红外特征异常明显。因此,可以考虑使用不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如,美国的F-117A、B-2隐形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俄、美等国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了对付性能越来越高的雷达侦察系统,除了上述几种技术以外,最近两年,一种被称作“电子隐身”的反雷达探测技术也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减少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屏蔽等办法,来抑制飞机本身的电磁辐射,降低被雷达侦察到的概率。采用这种技术的有美国的第四代战机F-22等。红外隐身技术,降低飞机热辐射发动机尾喷管、尾气和飞机表面气动加热是现代作战飞机的三大热辐射源。这些热辐射源产生的热(红外)辐射常常使得飞机很容易被红外探测系统发现,或者被红外制导导弹“盯梢”,从而给飞机招来灭顶之灾。红外隐身技术的实质就是想方设法降低飞机的热辐射,减小飞机与背景之间的温差,使红外探测系统看不见或看不清。现代飞机喷气发动机尾喷管排气的温度大约在1000℃左右,是飞机上最强的热辐射源。降低尾喷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未来的家乡作文

未来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在荆门,这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未来家乡的山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到处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看不见一丁点裸露的土地,绿色绕城,城在绿中。茂密的森林不仅给我们挡住了风沙,还为我们输送了大量的氧气,让我们生活在空气清新的环境里。 未来家乡的污水经过处理排放出来,竹皮河的水更加清澈,整条河象玉带穿城而过,两岸是人们休闲。散步。健身的好地方。 未来家乡城区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整洁,绿树成阴;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各种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各种各样的人行天桥像彩虹一样横跨在街道上,使城市更加美丽壮观。 街道上的人们更加文明,没有吸烟,也没有大声喧哗;买东西的人们不再用塑料袋,而是用环保纸袋和布袋;人们不再乱扔垃圾,而是分类扔入垃圾箱。 未来的家乡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们更加文明幸福地生活工作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 人们常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但2021年的世界将会怎样,他能猜测吗?未来的世界变化多端。在2021年的时候,也许人们已经可以上天入地来去自如,那我们一起去看看2021年我的家乡吧。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短短的13年里,我的家乡已焕然一新,成了个物产丰富的小“香港”。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有奇怪的楼房,丰富的水果,奇异的交通工具,美丽的服装…… 看,这些左右倾斜的楼房,让人看得胆战心惊,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其中有一座闻名世界的楼房——亚得斯邻,这座楼高达3000米,斜着插入云霄,在楼顶上开展了娱乐活动,既惊险又刺激。 家乡的水果更是别具风味让人流涎三尺:经过农业专家的刻苦研究,炼出了许多奇异的种子,结出来的果子更是色彩缤纷味道香甜,有紫色的兰苹,黑色的香梨,白色的凤桔……它们不但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让人既饱口福又补身子。 在我的家乡不见一辆车马,只有来回穿梭的影,那是这里的交通工具——光速机。它可以在水上行走,在天上飞行,在地上驾驶,我们不必担心会出现什么交通事故,因为这种光速机可自动辨别方向,不会撞上任何东西,这使人们出行更方便了。 2021年,家乡的变化不可言喻。未来的世界如此美好,何不趁青春年少努力学习,将来一展身手让梦想变为现实?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1034010016 摘要: 在现代战争中,被誉为“千里眼”的雷达既要监视和搜索敌方目标又要做到不被敌方侦察和电子支援系统发现,从而避开反辐射导弹和隐身目标的打击与威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雷达必须兼具隐身与反隐身特性才能在现代战场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 1 雷达隐身技术实现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 (1)材料隐身,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达到隐身的效果;(2)电子措施隐身,利用各种电子手段达到隐身的效果;(3)等离子隐身技术,利用等离子体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达到隐身的效果。 1.1 材料隐身 雷达吸波材料按其用途可将其分为涂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干涉型和转换型。干涉型是使雷达波在入射和反射时的相位相反,或材料表面的反射波与底层的反射波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转换型是材料与雷达波相互作用时,产生磁滞损耗或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为热能而散发掉。 1.1.1 雷达吸波涂层 这是涂敷在武器表面的一类吸波材料,它由胶粘剂中加入具有特定介质参数的吸收剂制成,吸收剂的特性决定吸波涂层的吸收雷达波的性能。目前采用的吸收剂主要有:羟基铁吸收剂、铁氧体吸收剂、耐高温陶瓷、导电高聚物材料、纳米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收剂等等。 1.1.2 结构型吸收雷达波材料 这是以非金属为基体(如环氧树脂、热塑料等)填充吸波材料(铁氧体、石墨等)、由低介电性能的特殊纤维(如石英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的复合材料,

它既能减弱电磁波散射又能承受一定的载荷。与一般金属材料相比,重量轻、刚度强、强度高。 1.1.3 智能型隐身材料 这种材料能感知和分析不同方位到达的电磁波特性或光波特性,并做出最佳响应,以达到隐身的目的。从结构上看,智能材料实际上是器件和线路的集成。 1.2 电子措施隐身 在当前战争中各种电子设备自身的隐身特性也至关重要,如何尽早发现对方同时又不被对方发现也是现代战争中提高自高生存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有:(1)电子干扰和欺骗利用电子干扰手段提高飞行器或设备在战场上生存能力的主要手段有:由侦察设备搜寻出对自己有威胁的雷达频率,用这种频率发射脉冲,使对方雷达显示屏上出现虚假信息;利用电子干扰设备不断发送干扰信号;采用诱饵系统,针对敌方探测发送欺骗信号误导敌方,从而保护真实目标。(2)有源对消利用相参信号的干涉效应,采用相干手段使目标散射场和人为引入的辐射场在敌方雷达探测方向相干对消,在雷达接收天线处与目标真实回波相抵消,从而减弱雷达接收到的目标真实回波,达到隐身的效果。(3)采用无源探测手段无源探测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目标自身的辐射探测和跟踪目标,目标本身就是辐射器,辐射源是自身所携带的各种电子设备;另一种是利用别的辐射器发射电磁波探测和跟踪目标,目标本身不直接发射电磁波,辐射来源有可能是各种现存的商业或民用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信号。无源设备本身不发射射频能量,所以不能被截获,从而可以避免反辐射导弹的攻击。(4)采用低截获概率雷达低截获概率雷达通常采用多种综合措施,使雷达被探测的概率减为最小。低截获概率雷达一旦捕获到目标,立即自动调节辐射能量,降低到跟踪目标所需的最小功率值,在时间、空间、相位和频率方面控制雷达的发射,并快速改变其发射频率,从而降低自身被发现的概率。(5)采用连续波雷达连续波雷达工作时将连续波雷达信号变成编码噪声,扩频后分布在一个大频带上,隐藏在敌方侦察接收机的噪声电平以下,从而降低被侦测到的概率。这种雷达可有效地工作于反辐射导弹和电子干扰环境下。

我国探测隐形飞机新雷达研制成功

真假?中国新研制雷达将使隐形战机走下神坛!2010-09-07 15:37:29.0 空间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 20-30 公里高度直到太阳大气这一广阔的日 地空间环境中的基本物理过程。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电离层及电波传播研究和教学的单位。1981年,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7年,经论证进入“211 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总投入强度达1335万元。主要研究方向:电离层与磁层研究、中高层大气环境及其电磁波诊断方法、日地系统扰动传播及空间天气预测等。 空间物理监测学是们很复杂的学问,它的研究监测范围则按其监测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中层大气、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日球、宇宙线监测等。在这里笔者不想多说,为了简单明了的让军事迷们明白,我就简单说明下高速战机在空间物理场中引发的一系列物理变化。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高速的,在飞行中会引起空气涡流、空气压力变化、空气带电离子变化、水蒸气变化、红外辐射等一系列的空间场景变化,这种变化是很剧烈的,能监测到这种变化的物理现象,就能监测到任何飞机的行踪,当然,这也是很困难的。最早的空间物理场监测手段,就是红外监测,红外雷达可以归纳到这一类,但红外监测飞机具有局限性,就是监测距离一般都比较短,大多在50公里以内。现在第四代战机又加装了红外抑制技术,并采取了多种红外诱导手段,使监测能力大打折扣。广大军事迷们都会在歼11的图片上看到驾驶舱前面有一个圆形的突出物体,它就是歼11的红外线探测雷达,它能够探测到40公里以外的空中100W的红外能量体,拿军方的话来说,就是在40公里的位置上发现第三代战机(如F16)喷气热能量,由于F22等四代战机采用了红外抑制技术,发现距离最远大概是20公里。 如果想让隐形战机现身,空气水蒸气电离子监测是最有效的手段。喷气战机在空中飞行,机身会和大气剧烈摩擦,从而使周边空气分子和水蒸气分子带电,在空中形成一个彗星型的电离子带,如水面舰艇行驶留下的尾流现象。能监测到这个空间电离子带,任何战斗飞机也无法躲避被追踪的命运。我国最早于2002年开始研制空间电离子监测雷达,当时的用途是用来进行天气监测,监测空气中带电的云团,来给未来战场提供准确的天气情报。云团是怎样带电的,这个大家都很清楚,我这里也不需要进行介绍。空间电离子监测是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原理就是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脉冲波,电磁脉冲波与空间电离子相撞,产生新的放电现象,再用高精度接收器接收放电现象产生的电波。2004年我国第一台实验性空间电离子监测天气预报雷达研究成功,在计算机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又于2008年设计出两坐标空间电离子监测天气预报雷达。2008年9月,新的两坐标空间电离子监测天气预报雷达在东南沿海测试过程中,无意发现了几个扫帚型电离子带,电离子带的快速移动引起在场科技人员的极大兴趣,后经望眼镜观测,是我国海军航空兵的某战机中队在实验区域做飞行训练。消息传到军委后引起极大的震动,在10月份就下达了军用空间三坐标电离子监测雷达的命令,要求在2012年以前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 然而,空间电离子监测雷达的研制却影响到了我国第四代战机的进度,因为以前的隐身设计理念面临全面落伍的危险,沈阳飞机研究所于2009年对我国F-XX第四代机设计方案进行重新修整,可以确定的是,新的第四代战机外形绝对不是美国F22那样的,也不要用F22 战机所具有的技术特征来衡量我国的F-XX第四代机。 我国在空间物理场监测方面研究目前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并世界首次破解了“音障空气蒸气锥”现象,这得益于我国科学家的辛勤努力。“音障空气蒸气锥”现象,比较专业的军迷都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改变世界物理学论文

物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隐形飞机 【摘要】物理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石,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是在物 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涉及到人类发展的各个领域,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 会和文明的巨大进步。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 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 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隐形技术已经受到 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关键词】物理学;人类社会;雷达;隐形技术;隐形飞机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一是部改造自然的历史,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乃至社会变革都有其物理方面的成因,物理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物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先导和表征的地位,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成为高新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的发展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革命,推动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次大的进步都与物理学的发展紧密相连。18世纪中叶,瓦特在热学发展的基础上发明并改进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成了手工业向机械化的大生产的转变,并使陆上和海上的大规模的长途运输成为可能,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古人云:一日千里。火车、飞机的使用使每一个地球人实现了“一日千里”甚至日行万里的梦想。蒸汽机的使用是第一次产业革命。1840年,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力工业,使人类进入电气化的时代,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想想现在使用的电灯、电话、电视、微机等一切的电力设施就能体会了。这是第二次产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微观物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创了微电子工业,使世界开始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特征的信息时代。这是第三次产业革命。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创立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不仅导致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转变,诱发或促进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变革,而且带来了人类社会空前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物理学一方面把人类的视野扩展到150亿光年的遥远的宇宙空间,用“宇宙大爆炸”的学说,解释了大尺度的宇宙现象。另一方面又把人类的视线一步又一步地引进

新型浮空器浮空原理(图文)23-1

新型浮空器浮空原理 ——飞碟原理 程翔宇1张燕2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合肥 230031; 2.安徽水利水电技术学院合肥) (版权申明:本文原创,如若转载,请保证文章和作者信息的完整性) 摘要:文章通过飞碟的外在表现,推理出飞碟的工作机制和飞行原理。从大部分目击者所反映的关于飞碟的外在表现来看,有关飞碟的飞行特征,基本上可以通过这样一种飞碟原理解释得通。单从目前情况看,本文所阐述的飞碟原理,近乎完美。但是,如果让这个飞碟原理投入真实应用,仍然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强磁场的产生问题。幸好理论上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UFO 飞碟原理电场磁场电磁场 New-Style Levitron Levitation Theory ——Flying Saucer Principle Cheng Xiang-Yu1 Zhang Yan2 (1.CETC38, Hefei, China, 230031; 2.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Hefei, China, 230031) Abstract:The working mechanism and flight principle of Flying Saucer are inferred from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of UFO. By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flying saucer from witnesses and the f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ying saucer, its flight principle can be explained basically through this kind of flying saucer principle. This principle of flying saucer in this paper is almost perfect. But, if this principle of flying saucer is applied to actual life, there is still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resolved. The problem is how to produce the super strong magnetic field. Fortunately, there has been a solution in theory. Keywords: UFO, Flying saucer principles, Electric field, Magnetic field, Electromagnetic field 1 引言 根据大量的UFO资料,人们猜测飞碟是一种电和磁相结合的产物。在诸多的UFO事件中,当事人能感知作用到身体上的无形强大作用力,飞碟产生的电磁场扰乱飞碟周围通讯器材和电器,使其失灵。UFO(本文所指,均为狭义UFO)周围有极高的电场所激发的等离子状态的空气,走近飞碟能感觉到强大的场力,闻到刺鼻的臭氧气味。 飞碟的飞行原理是什么,它是怎样做到可以在空间环境下自由飞行的,是我们想要搞清楚的问题。根据飞碟在地球大气层中的飞行特征,在研究飞碟原理之前,不妨推理,当飞碟在悬浮工作时,周围是基本真空的。在远离飞碟本体一点距离处,也就是在周围真空层的外面,包围有一层等离子体,这层等离子体是一层被强大电压加载而受电离的空气。由于这层等离子体的包裹,飞碟能够逃避某些频段雷达的视野。等离子体技术也正是俄罗斯正在研制的等离子隐形飞机的隐身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