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心理学

动力心理学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侧重研究行为的动力和动机的心理学观点。W.冯特因受了18、19世纪的生理学的影响,他的心理学侧重感知觉方面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学的动力方面。但由于进化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行为的驱动力,以及S.弗洛伊德重视人的行为的动机作用,人们逐渐对动机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

简介

历史上,动力心理学一般是指R.S.伍德沃思的心理学。他是

动力心理学

一个广义的机能心理学家,对行为的驱动力特别感兴趣。他在1896年就说过要发展一种“动机学”。1918年出版了《动力心理学》一书,并于1925和1930年写了两篇论文,对动力心理学作了明白的阐述。1958年又发表《行为动力学》一书。他反对E.B.铁钦纳、J.B.华生和W.麦独孤的偏颇,力求理解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因果机制以及决定驱动力的动力刺激或情境。他提出机制和驱力两个概念,企图以此解释人的一切活动。他认为机制是使驱力得以满足的外部行为方式,驱力则是机制的内部条件。对行为而言,机制是回答“怎样”的问题;驱力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二者可以互相转化。机制原由外在的刺激激发起来,持续活动下去,不再需要动力的补充,本身就可变成驱力。如求食的机制可以直接转化为求食的动力。类此,习惯也可转化为兴趣。 E.G.波林在其《实验心理学史》修订版(1950)中,为动力心理学辟一专章。他认为动力心理学虽非一个学派,但却包括了许多学派。他列举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或策动心理学,E.霍尔特的所谓弗洛伊德的愿望,E.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K.勒

温的拓扑心理学,以及H.A.默里的哈佛心理诊疗所集体和以C.赫尔为首的耶鲁体系。他也承认伍德沃思应为动力心理学的首创者。波林还指出凡关心人性和人格的心理学都可包括在动力心理学之内。这样看来,现代的新精神分析以及后来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应包括在内,动力心理学的范围确实非常广泛。

动机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尽管它引起西方心理学家的普遍注意,但始终缺乏系统的研究。现代许多研究学习、知觉和人格的心理学家已认识到应当重视动机的决定性作用,但仍限于从事个别动机或小动机的理论探讨。关于动机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总的说来,由于未能深入探究有关动机的社会历史的本质,因而难于建立有关动机的科学的一般性理论。

理论剖析

1、人类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其适应优势和策略,主要来自有性生殖,及其复杂漫长的哺乳期——足够好的“容器”的原型。后来的其他复杂适应优势,都是

动力心理学

这种有性生殖和哺乳的复杂化和高级化。但无论后来的行为模式如何高级和复杂,其基本模式是不变的。所谓精神动力学所最关注的,并非这些细节,而是试图把握高级和复杂背后的基本、简单的动力学是什么。所以,为了探讨施虐受虐的本质,我们不得不退回到生命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那一刻。因为生命得以进化和适应,主要是通过DNA载体或者容器的复杂性和分工开始的。 2、有性生殖的存在,表明有性生殖具有适应性。有性生殖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两个生命的相互吸引,这导致一种主体寻求客体的趋向的假设,进一步地,我们可以推测存在着寻求客体的一种本能,正是这种本能,启动了客体力必多,这是客体关系的原始推动力,也是性化过程的原动力。

3、第二个前提,是互相吸引之后的吞噬,才能使有性生殖成为可能。所以,客体关系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相互的吞噬和被吞噬,相信这也将被本能所固定。任何吞噬,都必然包括吞噬者和被吞噬者,施虐受虐的原型、以及最初的施虐与受虐的主客体就此形成,我们可以将这种促使吞噬和被吞噬形成的本能,称做施虐受虐本能——可以推测,生命的原初时期,彼此互为食物、互相吞噬、带有浓厚的攻击和性化色彩的的这一瞬间,对于生物进化和有性生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如果吞噬导致一个细胞的消失,是必使有性生殖失败,只有在吞噬的同时,又各自保持各自的存在和完整,有性生殖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存在的完整性是有性生殖存在的必要前提,是后来的个性化发展和形成的基础和动力。

5、客体关系将在吞噬和自我保存共存、性化与个性化共存的的条件之下形成,并在性化动力的吸引和个性化动力的排斥的相互作用下,向前发展和进化。超我原则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超我是平衡和妥协性化力量以及个性化力量的法则,相信这种超我也将具有本能的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本能。因此,客体关系将在吞噬和保存共存的条件之下形成,并向前发展和进化。可以推断,只有服从这种原则的物种,才能够被以有性生殖的物种被保存下来。施虐受虐是客体关系形成的贯穿始终的基本运动方式,客体关系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施虐受虐的进化史。施虐与受虐的进化,是一个施虐受虐的驯服过程,伴随着去性化、去攻击化、与个性化。施虐与受虐的主要适应意义在于,使客体关系面临施虐受虐的选择压力,有利于淘汰不匹配的性配偶,从而不断形成势均力敌的、个性化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能量的、可以比较圆满地完成生存和生殖任务的配偶和个体。焦虑症的动力心理学分析

6、后面的施虐受虐的进化时间表,将可能按照力必多发展阶段来完成,形成口欲期施虐受虐、肛欲期施虐受虐、以及俄底浦斯施虐受虐。所谓的在各个发育阶段的施虐受虐,本质上是客体关系在施虐受虐进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

7、施虐与受虐进化过程,受到所投注的能量,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制约;能量的平衡和运动方向,决定着施虐受虐的发展或退行的阶段和时间。施虐与受虐的表现和运动形式,取决于主体力必多的能量效率,以及客体“容器”的能量效率。临床上出现的施虐受虐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力必多不足,导致的向客体关系的低级水平的退行和固着。父母及分析师,实际上是充当

动力心理学

着儿童在施虐受虐中成长的心理容器——一个高效的热力学平衡容器。治疗关系的本质,是一个能量效率低的容器系统,与一个能量高的容器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析师是一个“表面上施虐受虐的足够好的‘容器’”。

8、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作出一些进一步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施虐与受虐本能,是爱的开始,是一种比较早的本能和发展阶段;第二个假设是存在着发展的本能,这种本能具有时间顺序特性、或者具有高级和低级的等级制;第三个假设是本能的开启也受本能的控制;第四个假设是,本能的开启,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制约。

9、在上述假设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近乎完美地解释力必多的转移、分配、和投注的规律,当然,也可以对于有关施虐受虐的过程的作出动力学解释。并且,这一假设可以比较广泛地适应现存的各种有关施虐受虐的各种理论。(比如性化的色情受虐狂、比如女性化、比如道德受虐、比如容器概念等等)并且,在这一假设的指导下,对于原发性人格障碍的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动力行为

他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勒温称个人在某时间所处的空间为场,场一词时他借用物理学上力场的概念

动力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