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和中国地名的变迁
水果与地名
在我们这么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里,自然界的植物千姿百态,因而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俯拾皆是,其中有些物产带上了地名,而有些地名也携带着物产。前者著名的有:党参、石榴、哈密瓜、普洱茶、小站稻、莱阳梨、嘉应子、黄岩蜜橘、天山雪莲等,而后者为数更多。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今天都以观赏为主,古人则多采梅果用作调料,其花有红、白之分,果也有白梅、青梅、杏梅、黄梅之别,味均酸甜。南朝齐时,在今湖北东部析置了一个永兴县,因县境有一座盛产梅子的黄梅山,所以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索性将它改名为黄梅县了。至今,该县江心古寺中还有一株古老的晋梅,系东晋一高僧所植,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旧枝业已枯死,新枝从旧枝中发芽、成长而成为树干,仍然挺拔粗壮,还能开出艳丽耀目的白梅花儿呢。明清时期,这个县的劳动人民在采茶调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地方戏剧,道光年间(1821—1850年)传入邻近的安庆地区,日后逐渐扩及安徽全省和江西等地。由于这种戏目来自湖北黄梅县,人们便将它唤作“黄梅戏”。
今天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山岭,历代为南、北交通要隘,秦汉以来叫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唐张九龄开大庾岭路,路旁广植梅树,宋代又倡导满山植梅,于是便产生了“梅岭”一名。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今广东梅州市),嘉礻右八年(1063年)又在岭上建筑了梅关。
李果色泽鲜艳,其中有一个果实呈扁圆形、暗紫红色而味道香脆甜美的品种,叫木隽李。因为吃了之后令人如痴如醉,所以也叫醉李。
春秋时代,东南沿海地区吴、越两国的分界处,有一个因盛产这种李果而名叫木隽李的地方(故址在今浙江桐乡市东部或嘉兴市一带)。
公元前496年5月,吴师南征越国,新即位的越王句(gōu,勾)践带兵给予迎头痛击,在木隽李把吴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连吴王阖闾也在这次战争中受伤,回
国后就死了。木隽李这个地名,后世不见记载,湮没无闻,以至于它的确切位置在今天什么地方也无从知晓,但今天桐乡市出产的木隽李仍是浙江省优秀名果之一。
生长在我国的桃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很广。在今陕西潼关、河南灵宝一带,商周时代生长着大片的桃树林,因而古时候叫“桃林”;由于此处控扼关东、关西来往的交通要道,所以也叫“桃林塞”。
隋于此置为桃林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灵宝县。北方产桃,南方也产桃,著名的南朝文学家陶渊明,隐居庐山脚下,写下了有名的《桃花源记》。“桃源仙境”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原型在桃林塞,有的说就在庐山脚下,而有的更说在洞庭湖以南的沅江流域,因而早在宋代就新置了一个县,这便是今天的湖南桃源县。
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诗中“杏花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文人墨客打了1000多年的笔墨官司,大致意见可归纳为两种,一种认为在今山西汾阳县,那里的杏花村至今仍生产著名的汾酒;另一种认为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向以产酒著名。不过,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那时杜牧正在池州(治今贵池县)刺史任上,所以杏花村在今贵池县西的说法较为合理。
“荔湾渔唱”旧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今为广州市一区。在珠江中,原有一沙洲,南朝宋时因产荔枝,冬夏不凋,遂命名为荔枝洲。唐时渐与陆地靠拢,称“荔枝湾”,简称荔湾。
今湖南长沙市西的湘江中,有一片沙洲,系由江水带来的泥沙经水力运动冲刷而成,西晋永兴年间(304—306年)始见记载。南朝时,因沙洲上盛产橘子而得名橘子洲。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名句,则使橘子洲名扬天下。
花卉、树木与地名
桂花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广西桂林与它有着不解之缘。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先,曾开灵渠而越过五岭攻取陆梁地,置为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这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因当地桂木丛生、桂树成林、桂花芬芳而得名,所以唐代
诗人曹邺还有“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寄阳朔友人》)的诗。至今,广西仍盛产桂树。“桂林郡”一名后来消失了,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新置了桂州,仍以桂树为名,并在大同六年(540年)迁治于今广西桂林市。尽管桂州日后曾改名为始安郡、建陵君、静江府、静江路,治所均在今桂林市不变。明初改置桂林府,作为广西省会前后长达250年,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省会才迁往南宁。
桂林山水,南宋以来即享有“甲天下”的盛誉,以至于它在今天中国十六名胜中排行第二,“桂”字也成了广西的简称。当然,不独广西盛产桂树,在广东珠江口西侧,北宋有个香山盐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划出附近几个县的海中洲岛建立了香山县,因境内五桂山位于热带地区,桂花常开、花草芳香,故名香山。1925年,为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而将它改名为中山县,1983年撤县建市。
芙蓉也是花。四川成都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而得名。五代时,前蜀、后蜀均定都于此,后蜀国王孟昶在扩建罗城时命令在城墙上遍植芙蓉,九月芙蓉花开,繁花似锦,盛开的花朵把整个城市装扮成一个美丽的大花环,从此成都有了“蓉城”的美称。
在河西走廊的东端,今甘肃武威市东南,西汉时曾设立过一个苍松县,系因县南山上松林参天、森林茂密而苍劲得名。尽管后来曾改名为仓松县、昌松县,作为一个县继续存在着;但唐朝中期废掉这个县后,再也没有恢复,如今武威市的南山,松树已非常罕见了。
江西古称豫章。豫章本义是指大的樟树。西汉置豫章郡,治所设在今南昌市,辖有今江西全省境域。清朝末年,鲁迅的祖父在江西做官,他希望这位长孙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便给小鲁迅取字为“豫才”,意为“豫章之才”。江西中部浙赣铁路与赣江交汇的地方,有个以樟树直接命名的樟树市,是全国有名的“药都”,五代南唐时置为清江县,1988年升格为樟树市,历史上它是赣江中下游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尤其以中药材集散地著名,明清以来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
福州今天是福建省省会。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福州知州张伯玉通令州城之内家家户户种植榕树,十几年后,绿荫满城,夏天也挨不着太阳的暴晒了。从此,州民广植榕树养成了社会风气,福州也被叫作“榕城”了。现在,福州大街小巷还有不少根须垂挂的古老大榕树,点缀市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致。福建南部的海港城市泉州,宋元时代曾为我国第一大外贸港口,五代闽国在扩建子城时环城遍种刺桐树,所以泉州别名“刺桐城”。
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一般解释为维吾尔语“优美的牧场”之意;但据最近考证,在维吾尔语形成之前的唐宋时期,“乌鲁木齐”一名即见于古和阗塞语文书的记载,意为“柳树林”。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北麓,自然条件比周围地区要好,以“柳树林”命名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时,就选定乌鲁木齐作为省会。
柳条边是清朝在东北设置的边墙。先用土堆成高、宽各三尺的土堤,然后堤上每隔五尺插植柳条三株,中间用绳子连结起来,形成一条柳条篱笆,篱笆墙外挖了深深的濠沟,是为柳条边。东北是满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又盛产人参、鹿茸、貂皮、珍珠等贵重物品,为了阻止汉人前去采挖,早在顺治年间便修建了柳条边(称“旧边”),以威远堡(今辽宁开原县东北)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威远堡起,往东南延伸到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县)南大东沟,西段从威远堡西南行,直至山海关附近与长城相连,全长1950里,设有兴京、凤凰城、法库、梨树沟等十六、七个边门,因为它把盛京辖区围绕起来,所以也叫盛京边墙。到了康熙初年,又筑了柳条边新边,从威远堡向东北,一直展筑到松花江畔吉林乌拉(今吉林市)下游的法特哈地方,全长690里,设有四个边门。新、旧边全长2500多里,结成一条呈“人”
字型的边墙。各边门有门卫把守,稽查出入,来往行人必须走边门门洞,不得翻边越壕,否则以违禁论处。直到晚清以后,伴随着闯关东人数的日益增多,东北的膏腴黑土大多垦为耕地,柳条边的作用也就废弃了,如今仅存一些残迹。柳条边既是统治者禁止人们到边外采人参、放牧、打猎的一个柳条篱笆,也是当时国内政区盛京、吉林与直隶、蒙古的分界线,并非国界线。前苏联的御用文人千方百计在柳条边的“边”字上做文章,硬说“边”就是边界,柳条边就是“清帝国的边界”,是“帝国北部疆界的标志”。这种说法是荒唐的,是别有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