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定稿)
【经典诗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佚名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是渚。
乐彼之园,爰存有一棵檀,其下佩?。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照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嘹亮上云天。
微微渚滩游鱼沉,有时逃出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欢乐,檀树头顶枝叶墨,下面楮一棵狼又粗。
他方山上存有尽如人意石,可以用以金玉玉器。
【注释】⑴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渊:深水,潭。
⑶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⑷爰(yuán):于是。
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
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⑸?(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道“?”实乃枯落的枝叶。
⑹“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
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⑺?(gǔ):树木名,即为楮一棵,其树皮可以并作造纸原料。
⑻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
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赏析】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
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_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成语解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语解释他山:别的山。
别的山上的石头。
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成语出处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成语简拼TSZSYGY
成语注音ㄊㄚㄕㄢㄓ一ˇㄍㄨㄥㄩ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八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主语、宾语;指可以借鉴的东西。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他山攻玉
成语例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英语翻译There are other hills whose stones are good for working jade.。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文关于达芬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文关于达芬奇达芬奇的“他山之石”
哎呀,说到达芬奇,我就想起了那个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话说得没错,达芬奇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天才,他的才华就像那山上的石头,硬是能把我们这些凡人雕刻得服服帖帖。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达芬奇在画鸡蛋,我心想:“这有啥稀奇的?”可是等我回到家,拿起画笔自己试试,嘿,结果出来一看,那画蛋的水平,简直比我妈还差!我心想:“这达芬奇也太厉害了!”
还有一回,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就拿出我的手机来玩。
结果一看,哎呀,这手机比我爷爷的还要卡!我心想:“这达芬奇也太厉害了!”
再说说达芬奇的发明吧,他发明的飞行器、武器、乐器……哎呀,真是数不胜数!
我心想:“这达芬奇也太厉害了!”
不过话说回来,达芬奇虽然厉害,但也有他的短板。
比如他画的《蒙娜丽莎》,虽然美得让人窒息,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少了点灵魂。
我心想:“这达芬奇也太厉
害了!”
还有啊,达芬奇这个人,虽然聪明绝顶,但他也有自己的小毛病。
比如他总是喜欢到处炫耀自己的才华,让人觉得他有点自大。
我心想:“这达芬奇也太厉害了!”
总的来说,达芬奇这个人,既有他的闪光点,也有他的不足。
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
但是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点和缺点,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
所以嘛,我们要向达芬奇学习,既要看到他的优点,也要看到他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我想说的是,达芬奇这个人,就像是一块“他山之石”,虽然我们可能永远也比不上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啊,大家要珍惜这块“他山之石”,把它当作自己的榜样,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励志成功故事范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励志成功故事范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励志成功故事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励志成功故事篇1传统的观念,很多都已经过时。
但是,传统的智慧,如果认真地加以整理,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运用,定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更新。
对于企业来说,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诸多因素如良好的财政状况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再加上充分运用谋略,便是取胜的关键。
其中,”创新”可谓公司生存的灵丹妙药。
以美国《幸福》杂志主持的“1993美国公司声誉调查”为例:该调查(一年一度)始于1982年,调查对象是《幸福》杂志评出的全美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的若干家。
过去的11次调查中,国际商用机器(IBM)曾四次名列前茅,默克公司(Merck)夺得了“七连冠”。
然而,在1993年度的调查中,这两家公司均遭惨败,被挤出前10名,一批后起之秀取而代之。
生产橡胶与塑料制品的鲁波梅德公司荣登榜首,美国家庭用品总经销店、微软公司、迪斯尼公司以及摩托罗拉等9家公司紧随其后。
原因何在?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默克公司前7次的胜利是由于“在80年代开发了大批新产品”,而这次失败原因固然是多方方面的,但究其根源在于“无法在90年代保持这种创新势头”。
简言之,默克公司缺乏创新精神。
曾连续作了8年经典亚军的鲁波梅德公司,如今终于走出“伴娘”的角色,接过了属于“新娘”的鲜花。
它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创新。
据统计,该公司平均一天就有一种新产品问世。
这就是鲁波梅德公司夺魁之所在。
虽为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的霸主,鲁波梅德公司却时常着眼于一些“小玩意”:信箱、储蓄盒、玩具、拖布、手套、医用压舌板、墙壁纸……林林总总5000多种。
以“齐”制胜,也是一种创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在攻玉(雕刻玉石)时,如果用来自其他山的石头作为工具,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
这句话引申的意思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来完善自己,学习他人之长,以达到更好的成就。
这句话告诉人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不要自以为是、自负而忽视了别人的优点和经验。
下面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一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智慧却是无穷无尽的。
一个人很难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借鉴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正如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我们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做到最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学习他人之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而且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都是不同的。
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我们周围的人当中,总会有比我们更优秀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我们就能够在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补救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成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不自以为是,不自负。
人们都有自负和骄傲的时候,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都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如果我们自以为是,自负自满,就容易对自己的不足处视而不见,从而错失提高自己的机会。
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负。
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我们才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富有智慧的古语,它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要自以为是、自负。
只有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学习他人之长,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品质,最终达到更好的成就。
希望我们都能够谦虚谨慎,虚心向他人学习,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不断地追求更好的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语故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语故事:出自典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邵雍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释道(译文):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犹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通过借鉴和学习他人的长处,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力。
这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所传达的思想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常常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取得新的成就。
比如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们在吸取前人的理论和实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从而推动了科学事业的进步。
在人文学科中,学者们也通过阅读和研究前人的经典著作,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艺术创作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观摩和学习其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中国画家徐悲鸿在学习西方绘画技法的过程中,从西方绘画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因素,将之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商业竞争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这种学习可以包括从对手企业中发现他们的创新点和优点,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个人成长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个人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优秀的经验和方法,才能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进步。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也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要真正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需要一定的“攻玉”的能力。
虽然借鉴他人的长处可以提升自己,但我们不能完全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方法,从而取得真正的成功。
我们也不能只关注别人的优点,而忽视自身的长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文结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文结尾
嘿,你知道吗?有句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话听起来有点深奥,但说白了就是别人的经验,有时候能帮咱们大忙。
有时候,我们就像手里捏着一块玉,琢磨着怎么让它更完美。
但你知道吗?咱们不一定非得自己摸索。
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取取经,说不定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这就是“他山之石”的妙处。
至于“可以攻玉”嘛,我觉得就是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
别害怕失败,别觉得别人的方法就一定不适合自己。
试试看吧,说不定你会发现新的可能,让你的“玉”更加光彩照人。
所以啊,下次遇到问题,别忘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哦!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打好传统技艺组合拳要善于鉴借他山之石申论范文
打好传统技艺组合拳要善于鉴借他山之石申论范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亦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诗·小雅·鹤鸣》中的句子,意思是它处山中的石头,可用来琢制美玉。
诗句自然是比喻,比喻釆纳他人意见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鹤鸣》诗共两章,此出自《鹤鸣》的末章。
其首章还有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诗:“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错”今言磨刀石,实指用以治玉的砺石。
“为错”与“攻玉”互文,可看出古代玉器的制作主要是使用砺石对璞玉进行研磨。
一件美玉的制作须经过切、磋、琢、磨等四大环节在内的无数道工序才能完成,实属来之不易,故古人亦将人的道德修养比作美玉的打造。
《诗·卫风·淇澳》即如此赞美有道德的君子:“有匪(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后来的文献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都是这样一种比喻。
不过诗句这里更强调的,是磨制玉器的石料来自“它山”这一层意思。
它山的石头可用来磨制玉器,他人的意见则可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修养。
考虑到美玉非经它山之石的磨砺而不可成型,则人之道德修养亦非经他人的教诲而不可能取得成功。
当年毛《传》郑《笺》解释《鹤鸣》的旨意说,此诗是在教诲宣王访求贤人隐士,宋儒说诗没这么绝对,但称此诗是“陈善纳诲之词”,无论何说,这首诗是在提倡向他人学习,采纳他人之长,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古代励志向上的哲人们向来提倡向他人学习,汲取他人之长。
孔子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张“不耻下问”,主张“见贤思齐”,他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和学生在一起,也是互相启发,互相切磋,以成其伟大的人格。
荀子在其著名的《劝学》篇中更是把学习看作是站在他人肩膀上对自己的提高,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借用它山之石来磨砺自己。
荀子认为此乃君子生成之路径。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离不开向他人虚心请教与学习,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更离不开与他民族创造的各种文明进行交流与互鉴了。
关于他山之石的辩题
关于他山之石的辩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意思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
关于这个成语,有一个经典的辩题:他山之石是否真的能够攻玉?
这个辩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和论据:
一、支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观点:
1. 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避免走弯路。
通过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避免重复别人的错误,从而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2. 他山之石可以激发创新和灵感。
通过观察和研究别人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获得新的想法和灵感,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3. 他山之石可以促进交流和合作。
通过分享和交流彼此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
二、反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观点:
1. 他山之石可能不适用。
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别人的成功经验可能不适用于我们的情况,甚至可能误导我们。
2. 他山之石可能引发依赖心理。
过度依赖别人的经验和知识可能导致我们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限制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3. 他山之石可能掩盖问题的本质。
有时候,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简单地借鉴别人的经验可能掩盖问题的本质,导致我们无法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辩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如何借鉴。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盲目依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件-高一主题班会
3,秀出成就,懂的交互
开放和分享能够使得我们不断地去秀出自己的成就,也使得我 们能够在很多时候有更多的动力,而源源不断的动力就是支持我们 走得足够远的最充分的力量。
在秀完之后要是再来点交互的东西那就更棒了,也能够使得我 们不断地通过彼此之间的力量来完成我们的成长和我们工作的推进。
8
4,不断完善,系统升级
• 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榜样,学习借鉴,提高自己。 • 学会他人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自己发展。
2
例子1
邵雍是北宋,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 高尚的人比作。因为要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 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二中学2025届11班主题 班会课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
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磨玉英。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琢玉器。】
• 这句话的出处是源自《诗经·小雅·鹤鸣》指其他山上的石头坚硬,可以 琢磨玉器。 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他人的 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缺点或提供借鉴),这句话其实也是用来夸赞别人的意思, 但是很隐晦。
6
2,放空自己,能够包容
容纳那些好的,以及不好的。有悲有喜是人生,有苦有甜是生活。生活,不可能总 是一帆顺风。面对挫折,首先需要的态度就是坦然面对。能够懂得容纳的人,才会懂得 包容,才会持一颗慈悲心看待这个世界,才会懂得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教训,才会跟上 形势,不存偏见。比如,那些所谓的经验,就容易让人变得圆滑世故;那些所谓的教训, 又容易让人变得故步自封,畏缩不前。放空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放空,才能收获轻 松。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 对你哭。”如果我们能够以容纳、放空、不在意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淡泊名利,潇 洒人生,生活就会轻松快乐很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一作文(通用7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一作文(通用7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一作文篇1我们是浩瀚银河里渺茫的行星,总极力想逃离黑暗的空间,于是借流星的翅膀飞越那黑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摘下一双翅膀,送你自由飞翔。
学会借鉴他人,给空白心情涂上颜色。
密道尔,一个美国企业家,曾在生命的长河里,不停地寻找可以撑起生命之舟的桨,他专门收购临近破产的企业,别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他回答:“别人经营失败了,接下来就很容易找到它失败的原因,只要把缺点改过来就会成功。
”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啊!他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教训中汲取经验,撬开了致富之门。
密道尔的借鉴行为,无疑给我们敲响了时代的钟声,因为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让自己变成一个智者,就如同鲜绿的树叶,主动向着阳光,接近与阳光的距离。
没有雨水,天空便没有了色彩斑斓的彩虹;没有暗礁,大海便没有了万丈狂澜的景象;没有花朵,大地便不会有馨香迷人的香气。
同样,若没有了借鉴之心,再华丽美好的蓝图也都是陪葬品。
活在当下,每个人都想在明朗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身影,某页的书籍里有自己的圈圈点点,然而,却偏有人以自我为中心,给自己涂上标签,不理会别人的精华及果实,淡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
当一片又一片的落叶调零,只能悲叹当初的无知。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拥有一颗常借鉴他人的心,他勇敢抓住他人的经验,并努力驾驭他的生命之船,他看到了成功女神甜美的微笑。
他人的精华成果就像启明星,能告诉你曙光在哪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你是一颗渺茫的行星,没关系,踮起脚尖,让流星送你一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一作文篇2作为学生,都很佩服、羡慕高考状元,尤其是省高考状元。
我更是如此。
最近,爸爸收集整理了一套关于各省高考状元学习经验与感悟的新闻报道集。
这些报道都写了高考状元“成功的秘诀”。
这些秘诀,我花了两天时间归纳、总结、分析,并拟出了五条最主要的、最有用的“学习良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文、赏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先秦的《小雅·鹤鸣》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创作背景:对于此诗的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
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
方玉润认为此诗是“讽宣王求贤山林也”。
今人程俊英认为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文
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文俗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话虽然不错,求取他人的精华,取适合者为自己之用,方可立于在他人的基础之上。
可如果自己本身就是一块美玉,却不知利用,而求他山之石琢磨为玉,岂不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吗?他山之石,毕竟来自“他山”,不一定能用上或及时用上;自河之玉就在身旁,唾手可得,便于利用。
因此,他山之石怎么比得上自河之玉丢弃便利呢?从利用的价值来看,自河之玉就比他山之石宝贵。
小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就是辨认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依靠自己的辨认出和大胆的设想,才造就了这物理学的了不起基础定理。
试想,如果当时牛顿不依靠“自河之玉”,不利用“自河之玉”,而一味地等着“他山之石”,想着利用“他山之石”,那么很难说能有这么伟大的发现,我们的物理科学也不知要倒退多少年呢!反之,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多为学者们雕琢为自身才能之“玉”。
几千年来,多少读书人只知去研究圣人的“石”却不知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玉”,让自己的“玉”蒙了“尘”,退了光泽,泯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玉”不像“玉”,也就无法亮出它的美丽。
贱视自河之玉,而满世界找寻他山之石,无异于舍近取远,真的就是不明智的作法。
他山之石,毕竟只是“石”,须揣摩方有可能沦为“玉”;而自河之玉本身已经就是“玉”,其宝贵程度自然应比他山之石更胜一筹。
如果我们求得他山之石,若不让它经受琢磨,它就只能像房子中的一块墙角砖,成为乱石堆上的一块碎石,成为大河边上的一块受人践踏的卵石。
即使这样,它还是一块他山之石。
另外,求出他山之石,还要揣摩有方。
现在许多人都在崇拜日本的动漫,日本的歌曲,许多人都在恶搞着,套用着。
可也永远模仿不像,因为这是一块他山之石!我们只知道照搬,却早已迷失了自己的玉,丢掉了消化的心思!这无异于“东施效颦”。
自玉未保,他石尽失!与其抚弄一块不伦不类的他山之石,不如好好地擦亮一块自河之玉,让自河之玉的温润光泽烛照自己的一生。
当然,今天,不少国人在珍惜自河之玉,紧抓自河之玉方面,给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陈景润在仅有6平方米的小屋里秉持埋首研究,获得了愤慨世界的成就,使自河之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宝座上熠熠生辉;刘翔不懈努力训练丢掷汗水,使自河之玉在田径男子110米栏上熠熠生辉;专门从事中国航天事业的人们勇于挑战音速,使自河之玉在辽阔的宇宙中熠熠生辉……他山之石,自河之玉,孰贵孰贱,至此已就是不言自明。
2014高考作文精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4高考作文精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所写文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天高任鸟飞,真因为鸟儿无拘无束才更显出天空高原深邃;海阔凭鱼跃,正因为育儿自由自在才更显出大海辽阔无边。
人也是如此,正因为借助的事物非同寻常,人才可显出与众不同。
经济学界有一个名词,叫做“双赢”,不妨先借用一下,在社会中双赢的事例比比皆是:大到两个国家,小到两个普通百姓。
人们越来越看重这个双赢。
有些事情,合则双利,分则两害,何乐而不为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社会才能进步,经济才能发展。
君不见在神奇的大自然中,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盎然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
也许有人要说:“这些花草没有骨气,只是依附别人,没有自己的精神。
”但是请看,笆篱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罗兰,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前一段时间,中国企业界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中国联想要收购美国电脑巨头——BIM公司。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一些外国知名企业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联想是想靠BIM的知名度到开国际市场,是一种没有尊严的表现。
但是,他们是否知道联想的实力,有是否知道这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呢?联想通过这件事打开国际市场,BIM也通过这渡过一系列的危机,这难道不是好事吗?人而有人明知道合则双利,分则两害这个道理,却宁愿受其害,这样的人是否居心叵测呢?现在的台湾当局继续分裂祖国的阴谋,甚至比前人走得更远。
若合,台湾有中国大陆作强大的后盾,中国大陆可以统一台湾,发展经济;若分,外国反华势力虎视眈眈,中华民族完成不了统一大业,便骨肉相离。
这些台湾当局难道不明白么?他们究竟还要走多远?现在的我们渴望和平,也渴望自身的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诗赏析及解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诗赏析及解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诗赏析及解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汉语成语,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
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诗赏析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句名句的意思是: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
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
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於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
”用法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别国能把江河整治成功,他们的经验,正可以让我们在整治河道上作参考。
”亦作“他山攻错”、“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成语资料词语解释:别的山上面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字词解释:可:能够,可以。
以:用来。
攻:琢磨。
他:别的。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可以借鉴的东西。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八字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辨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鹤鸣》。
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
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占为己有。
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的。
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为了占有自然山水之美,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
作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写一篇中文作文,标题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著名的谚语,它提醒我们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和经验,把它们吸收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当我们碰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丧气,而是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学习,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力量。
比如,当我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看看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另外,我们还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比如勤奋、自律、乐观等,让自己受益匪浅。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身上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和经验,把它们吸收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文关于达芬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文关于达芬奇在艺术的海洋里,达芬奇就像是那颗最亮的星。
他不仅照亮了文艺复兴的天空,还用他那独特的眼光,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和启发。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大师级的人物,看看他是如何用“他山之石”来“攻玉”的。
达芬奇是个不折不扣的“学习狂魔”。
你知道吗?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学习的。
无论是大自然的奥秘,还是人类的智慧,他都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别人玩泥巴,我们也想要试一试,这就是达芬奇的学习精神。
达芬奇也是个“行动派”。
他不满足于仅仅在理论上探讨问题,而是喜欢亲自动手,实践出真知。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电视里的魔术师变魔术,我们也想要自己试试,这就是达芬奇的行动力。
再来说说达芬奇的创新精神。
他敢于挑战传统,勇于突破束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作品。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别人画的画,我们也想要自己动手画一画,这就是达芬奇的创新力。
达芬奇也是个“乐观主义者”。
他总是能够看到生活中的美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就像我们小时候,遇到困难时,总是告诉自己:“没事的,我一定能行!”这就是达芬奇的乐观心。
总的来说,达芬奇就像是一块“他山之石”,虽然来自不同的山头,但经过我们的打磨和雕琢,却能变得无比珍贵。
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创造力,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和启示。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妨想想达芬奇的故事,用他的学习方法、行动力、创新精神和乐观态度,去克服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学科听课给历史教学带来的启示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杨佳梅2011学年浦模杯教学大赛中,我有幸听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展示课,虽然学科不同,但是也同样欣赏到了同事们在课堂上的风采,学习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这得益于聆听了魏澜校长的报告《如何听课》,尤其是“带着思想进课堂”的听课理念,使我对如何听课有了新的认识。
报告中“带着思想进课堂”就是:1、带着教学需求去听课(自觉准备)2、带着课程理念去听课(关注学生)3、带着使用标尺去听课(灵活运用)4、带着欣赏眼光去听课(吸纳长处)。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学科不同,但是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共同的,去看一看听一听其它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关注他们是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去关注他们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去关注他们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借鉴他们的长处为我所用。
一、听数学课,感受划归思想和类比思想。
听了吕老师的数学课《对一类特殊分式的探究》一课,我观察到吕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特殊分式的探究,提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划归思想和类比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性、合作学习氛围浓厚,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的是引领作用,准备提供了相应的特殊分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计算,去体验、提炼、归纳掌握一类特殊分式的规律。
最后小结中的一问:“今天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此问看似平常,但是体现了吕老师长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体验的丰厚积淀,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师生间的互动。
在历史教学中能否借鉴数学的划归思想和类比思想方法呢?1、在历史转变过程中寻找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是客观实在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质共同性的历史现象及其内部和外部的本质联系。
揭示历史规律,是人们透过历史表象探讨其深层因果联系,揭示历史发展中的普遍性、统一性、必然性。
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预见性、层次性。
某些历史规律适用于几种社会形态或整个人类社会,而更多的则只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即所谓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如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由低向高不断演进等,都是适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历史时期)的普遍规律,是最高层次的历史规律。
历史现象是丰富的,但是历史是有规律的,在丰富繁杂的历史现象背后,学生能否通过活动思考去发现历史规律呢?例如,“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这一单元中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这些篇目,英法美这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国家不同,背景不同,进程不同,但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相似之处。
借鉴数学吕老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我把这一单元的教学方法确定为以阅读归纳比较法为主,我做了如下设计:1、通过设计“导读提示”,指导学生把握阅读的重点。
2、通过板书设计,进行归纳整理。
整个单元的板书设计如下三大板块:一、 ~~~革命背景二、 ~~~革命进程三、 ~~~革命影响每个板块之下,由学生阅读归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板书归纳如下:一、革命背景:王权与议会之争、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二、革命进程:议会重开——内战爆发——处死国王,建立共和——护国主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权利法案》三、革命影响:推翻了……确立了……推动了……奠定了……“美国独立战争”板书归纳如下:一、革命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二、革命进程:波士顿倾茶事件——列克星敦枪声——改编大陆军——发表《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投降——《巴黎和约》三、战争影响——开辟了……促进了……影响了……“美国南北战争”的板书归纳如下:一、革命背景: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南方奴隶制种植园制度焦点:奴隶制的存废二、革命进程:废奴运动的兴起——《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三、革命影响:废除了……维护了……创造了……“法国大革命”板书归纳如下:一、革命背景: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二、革命进程: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处死国王,建立共和——雅各宾专政——拿破仑帝国三、革命影响:摧毁了……打击了……树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这一单元通过学生的阅读、交流和板书的整理归纳,学生形成以下认识——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历史现象不同,但是可以从中看到人类历史发展不断演进的规律性,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在于1、都是通过暴力的手段进行革命。
2、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3、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历史课上的认知过程和数学的划归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识、概念、结论多,历史、人文和教育少)2、同一历史时期中外进行拓展类比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学史使人明智”。
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段历史对中国人有何意义?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拓展类比,提出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中国处于清王朝康熙时期,康熙帝能否主动仿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什么?学生都认为康熙帝无法主动仿效英国,至于“为什么”无法说清楚,也分析不出原因。
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图表,引导学生进行比对——对照图表出示后,学生纷纷发言谈看法。
我观察到他们从中英两国封建制度的不同特点去考虑了。
中国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经秦汉、隋唐、两宋、明清各朝,皇权不断强化,形成“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之局面。
英国实行封建等级制,层层分封,“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只有相邻的两级之间才有封建主从关系,中国皇帝一统天下的权力不可能在英国帝王手中出现。
康熙皇帝没有可能主动放弃普天之下至高无上的权力去仿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民主化的历程走得那么艰难,封建专制对中国毒害之深可见一斑。
(中英历史类比,要依据事实,不能简单化,尤其是不能把泛政治化:康熙帝在位是1661-1722年,此时期英国已进入英国革命时期,英国革命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斯图亚特王朝改变传统,实行君主专制是重要因素,君主专制与等级君主制,在英国也是有阶段性,大约发生在15世纪下半叶)二、听语文课,巧用阅读和圈划,历史课也诗意。
听刘老师的语文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她的教学设计以学生预习为前提,以阅读、圈划和质疑为抓手,通过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经常说“文史不分家”,历史学科如何借鉴语文的教学方法呢?我从事过语文教学,听刘老师的课后再次受到启发,把阅读和圈划自然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环节中。
1、通过阅读圈划解决重点、难点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阅读课文“光荣革命”一目,请你说一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国王是如何产生的?请你圈划出最能体现这一时期国王产生特点的词语。
学生在阅读之后,找出“英国议会向威廉夫妇发出邀请”一句,圈划出“邀请”一词。
国王是英国人“邀请”来的,既然国王是英国人“邀请”来的,那么君王的权利也就是人民授予的,王权由“君权神授”转变为“君权民授”,通过像上语文课一样地进行词语圈划和分析,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王权的变化。
2、古典诗歌彰显史学价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中,在评价克伦威尔时,我建议学生用诗句来概括,聪明的学生引用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使我赞叹不已。
假如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是历史无可奈何的选择,对应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诗句,那么,“似曾相识燕归来”诗意地表达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在本质上与查理一世的统治如出一撤,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复杂性。
美国南北战争中,美国人民经过艰难曲折的抗争,才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当我建议学生用诗句来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特点时,学生吟诵出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当我听着学生的吟诵,感受到历史课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心底里涌出一种做历史教师的乐趣和满足感,同时也感受到八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们在每周一诗上扎实的教学,学生才能灵活运用信手拈来。
上述诗句的引用如果说是隐喻,那么很多诗歌也具有史学价值,历史与诗歌是相通相融的,历史产生并培育诗歌,诗歌叙述并赞美历史。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历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既来自历史,又反映、记述历史。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把古典诗歌与历史结合,相得益彰,对历史教学大有裨益。
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即指公元208年那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毛泽东也有一首仿古体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对长征的史诗性概括,既有征途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归纳,也抒发了广大将士的革命豪情。
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史”,及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便是写实的代表作。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所引入的诗歌能较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使学生能把握到历史的真实。
可以看出,历史与诗歌是相通的,尤其是古典诗歌,在历史教学中大有可为。
三、听政治课,学习创设情境体验历史。
政治姚老师的《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一课中,请学生搜集资料,出示一组不同时期的家庭生活照片,从家用电器的变化这一角度体现物质生活的提高。
学生的活动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照片展示的生活场景,体验感知现代家庭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改善。
姚老师的教学设计发挥了情境教学的优势。
如何在历史课堂之中借鉴情境教学呢?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不可再现。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要的特定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情境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心理学原理指出,学生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掌握的东西,会理解得更好,知识记得更牢固,更长久,也就促成了学习活动的最大收效。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教学预设的产物。
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断加深对情境教学的理解。
给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体会历史、认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