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矛盾观
高中政治关于矛盾观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关于矛盾观的知识点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中政治里超酷的一个话题——矛盾观!别急着皱眉头,这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魔法,而是生活里无处不在的小秘密哦。
想象一下,你和最好的朋友,有时候是不是也会因为一点小事拌拌嘴,然后又和好如初?嘿,这其实就是矛盾观的活生生例子啦!1. 想象一下,矛盾就像是晴天和雨天,它们看起来完全相反,但少了哪一个,世界都不完整。
政治老师告诉我们,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一样,社会也是在矛盾中不断进步的。
2. 你知道吗?矛盾还是个大侦探,它总爱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比如,你觉得学习很枯燥,但正是这份“枯燥”和“想要变有趣”的愿望,让你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最终发现学习的乐趣。
这不就是矛盾帮你找到新大陆了吗?3. 再来说说,矛盾还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小导师呢。
想象一下,你遇到了难题,心里那个“我能行”和“我不行”的声音就开始打架了。
但正是这场内心的“辩论赛”,让你学会了坚持和努力,最终战胜困难。
看,矛盾观多实用啊!4. 有没有觉得,有时候家里也会有点小矛盾?爸爸妈妈可能会因为家务分配闹点小别扭。
但你知道吗?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矛盾,让他们学会了相互理解和包容,感情还越来越好了呢!所以呀,矛盾观也是家庭和谐的秘密武器哦!5. 说到社会,那更是矛盾观的大舞台了。
不同观点、不同文化的碰撞,让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就像调色盘上的各种颜色,虽然各不相同,但混合在一起却能创造出最美的图画。
这不就是矛盾观带给我们的惊喜吗?6. 再来个有趣的比喻吧!矛盾观就像是魔术师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
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雕刻家的精心雕琢,就能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矛盾观来审视生活,发现其中的美好和潜力。
7. 说到这,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用矛盾观来探索世界了?别急,还有个小秘诀要告诉你:面对矛盾时,别害怕,更别逃避。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矛盾观是高考政治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
那么,具体有哪些政治知识点需要记牢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3.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不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5.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既要重点……又要……)2.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考政治第二篇考前回顾13.生活与哲学:矛盾观否定观课件

展的新境界角度分析。
答案: (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 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飞跃。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 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让学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 方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 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在实践中实现青春梦想。
3.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相互转化。 (2)方法论: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一般号召和 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 (1)原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 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 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的统一。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更加自觉地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奋力夺取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高考政治矛盾知识点

高考政治矛盾知识点高考政治抵触学问点1主要抵触是指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抵触,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简单抵触体系中的其它抵触的存在和发展。
基本抵触亦称“根本抵触”,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并规定和影响这个过程其它抵触的存在和发展的抵触。
从二者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它们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主要抵触仅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抵触,它未必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可能只存在于或主要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主要抵触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基本抵触则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它规定着这个过程的本质,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把主要抵触和基本抵触混为一谈。
此外,主要抵触在事物发展的每个阶段上只有一对,而基本抵触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有时不仅仅是一对。
然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肯定的必定联系,把二者截然分开也是不对的。
无论是主要抵触还是基本抵触,都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它抵触的存在和发展。
另外,主要抵触在它存在的肯定阶段从肯定侧面表现着基本抵触,而基本抵触作为规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的抵触则制约和影响着主要抵触。
例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全过程的基本抵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抵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抵触则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抵触,这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抵触,它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
可见,贯穿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基本抵触和同一事物中的主要抵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必定联系。
高考政治抵触学问点21.抵触是什么?抵触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而言之,抵触就是对立统一。
2.抵触的同一性和斗争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抵触的同一性是抵触双方相互吸引和联系的属性和趋势。
抵触的斗争性是指抵触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政治科目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矛盾观是政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现象,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探讨高三政治矛盾观的相关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是:A.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C. 社会主义社会内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 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句话表明:A.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其他矛盾B. 人民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C. 实现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D. 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发展生产力3. 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 矛盾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B. 矛盾的解决必须抛弃斗争方法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D. 矛盾的对立面不存在排斥关系4. 下列矛盾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 单纯的矛盾B. 对立的矛盾C. 主要的矛盾D. 辅助的矛盾二、判断题1.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
A. 对B. 错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排斥。
A. 对B. 错3. 解决矛盾只能通过和平渠道。
A. 对B. 错4. 矛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A. 对B. 错三、简答题1. 举例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怎样的?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逐渐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需要逐步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规律。
举例来说,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矛盾,劳动人民需要知识分子发挥其专业技能,但又有时可能存在理解不够、协作不顺畅等问题。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加强交流合作,矛盾可以得到解决,形成更好的对立统一关系。
2024高考政治知识点:矛盾

《2024 高考政治知识点:矛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在高考政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理解矛盾的概念、特征和辩证关系,对于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矛盾的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1.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生产与消费就是一对矛盾。
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2.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例如,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两者在世界观上相互排斥,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例如,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环境污染等。
我们不能回避这些矛盾,而要正视它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中政治矛盾观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矛盾观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矛盾观原理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矛盾观原理:高中政治矛盾观原理是指,任何社会存在的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矛盾,而矛盾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高中政治矛盾观原理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一切事物内在的属性,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
2.分析矛盾发展阶段:高中政治矛盾观强调了分析矛盾发展阶段的重要性。
在矛盾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矛盾发展阶段的分析,可以找出解决矛盾的合适方法和策略。
3.调节矛盾方法:高中政治矛盾观认为,治理社会矛盾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治矛盾的方法包括调节矛盾、解决矛盾和转化矛盾。
调节矛盾是指在矛盾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一些调整措施,消除矛盾对社会的不良影响,避免矛盾的激化和长期化。
4.转化矛盾方法:高中政治矛盾观强调了转化矛盾方法的重要性。
转化矛盾是指通过改革和创新,将矛盾转化为发展机遇,从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转化矛盾需要全面深入了解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深入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并在政策和制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5.解决矛盾方法:高中政治矛盾观认为,解决矛盾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合
适的手段和策略。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需要保护每个群体的利益,确保公平公正,同时也需要考虑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解决矛盾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合力,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协商和交流,形成共识,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
高中政治矛盾观

高中政治矛盾观1. 引言政治矛盾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而在高中阶段,政治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学生之间。
高中政治矛盾观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对这些矛盾,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2. 政治矛盾的定义与特点政治矛盾指的是在政治领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和利益之间的冲突。
在高中阶段,政治矛盾主要体现在学生之间的观念差异、兴趣冲突和权益争夺等方面。
政治矛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样性:学生在思想、兴趣和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政治矛盾呈现多样性。
•普遍性: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面临和参与到某种政治矛盾之中。
•高度关注性:政治矛盾一旦出现,就会引起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多方关注和干预。
3. 高中政治矛盾的表现形式高中政治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3.1 思想观念差异学生在政治观念上存在差异,例如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方面,不同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立场和观点。
3.2 权益争夺在学生中,经常出现个体或团体之间对于资源分配和权益保障的争夺。
例如,学生会选举中的竞争、社团组织中的职位争夺等。
3.3 社交关系冲突学生之间的友谊、恋爱和人际关系都可能引发政治矛盾。
例如,好友的政治立场不同、恋爱关系受政治因素干扰等。
3.4 学习压力和竞争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评价制度的竞争,这也可能导致政治矛盾的产生。
例如,成绩排名和升学机会分配不公等。
4. 高中政治矛盾观的重要性高中政治矛盾观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4.1 帮助理解差异政治矛盾观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尊重和接纳不同观点,并通过沟通和交流解决矛盾。
4.2 培养合作能力通过处理政治矛盾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妥协,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促进个人成长政治矛盾给予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机会,通过处理和解决矛盾,学生可以提高自我管理和情绪调控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5. 发展高中政治矛盾观的方法5.1 学习政治知识学生应主动学习政治知识,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高考矛盾观知识点

高考矛盾观知识点高考是中国学生迈向大学和未来的重要关卡,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高考矛盾观的一些知识点。
一、自我矛盾与外部矛盾备考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自我矛盾和外部矛盾。
自我矛盾是指我们内心中的矛盾,比如学习压力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同科目之间的优先选择。
外部矛盾则是指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和矛盾,比如对学业成绩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社交活动和学习时间的冲突。
二、努力与放松的矛盾备考高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努力。
然而,过度努力可能会导致疲劳和压力。
因此,努力与放松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备考阶段的一大难题。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提高学习效果,但过度放松又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时间的浪费。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
三、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矛盾高考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考试中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更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
通过做题、思考和讨论,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四、集中精力与全面发展的矛盾备考高考需要集中精力,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因此,有时我们可能会面临时间不够用、选择性学习的难题。
然而,高考并非只关注某一个科目,它是综合能力的考察。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集中精力攻克重点科目,也要注重全面发展,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五、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备考高考意味着进入激烈的竞争环境。
每个人都渴望取得好成绩,进入心仪的大学。
然而,过度的竞争可能引发各种不健康的现象,比如攀比心理和互相排斥。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总之,备考高考是一段繁重而充实的旅程,其中不乏各种各样的矛盾。
面对这些矛盾,我们需要具备正确的观念和方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4 第十九课 大题攻略 关于“矛盾观”的命题

②这些年我国在消除区域经济壁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地方保 护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从过去的商品领域逐渐转向了服务业和生产 要素领域,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进入 新发展阶段,消除区域经济壁垒已成为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既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什么现在却要规 范竞争以消除区域经济壁垒?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加以解释。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怎样才 能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 中国特色。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农业强国,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坚持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而矛盾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在一定条 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区域经济竞争曾给 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随着社 规范 会发展,区域经济竞争也造成了很多负面效应,形成了区域经 解答 济壁垒,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因此需要规范竞争,消除壁垒。 (2)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 政策进行调整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
热点加练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 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 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 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因地制宜、 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 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五个振兴”。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中政治里超级重要的矛盾知识点。
说起矛盾,这可有意思啦!矛盾就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就好像咱们有时候既想出去玩,又想在家好好学习,这就是一种矛盾。
对立呢,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方面。
比如光明和黑暗,它们就是对立的,有光明的地方就没有黑暗。
统一呢,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像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好就没有坏。
另一方面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比如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在努力之后可能就变成了成功。
矛盾还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哟!普遍性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咱们生活中到处都是矛盾,别想躲开。
特殊性呢,就是每个矛盾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产生的矛盾可能都不一样。
理解了矛盾,能让咱们更聪明地看待世界,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别害怕,说不定那就是一个能转化的矛盾呢!怎么样,小伙伴们,矛盾是不是挺有趣的?稿子二哈喽呀,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唠唠高中政治里的矛盾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矛盾就像个神秘的小精灵,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矛盾可不简单,它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就像一场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就是主要矛盾,其他不太重要的就是次要矛盾。
但要注意哦,主次矛盾会变来变去的。
矛盾还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这就像看一个人,优点可能是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略缺点这个次要方面。
而且哦,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矛盾。
所以解决问题不能一刀切,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呀,矛盾的世界丰富多彩,搞懂了它,能让咱们更明白生活的道理,处理事情也能更得心应手。
加油哦,小伙伴们,和矛盾小精灵好好相处!。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作为高考政治的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与方法论在政治思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之一,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指对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过程和对矛盾的辩证认识方法。
它是一种探求物质世界本质的方法,彰显了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和探索真理的进步性。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矛盾与辩证。
矛盾是对立面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对抗,矛盾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辩证就是指反对派别之间通过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的斗争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
唯物辩证法突出了矛盾运动、质变与量变、阶段性等方面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矛盾观的概念“矛盾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基本概念,是对世界各种矛盾的辩证认识。
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客观事物的发展就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生的。
因此,矛盾观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观”与“非对抗性矛盾观”两种。
对抗性矛盾是一种进一步为自己的方向而阻碍对方的方向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对立面、对立事物之间的激烈斗争,表现为矛盾双方的差异、竞争和对抗。
例如,阶级之间、派别之间的矛盾都属于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则是指在同一个物质体系内,由于不同部分的差异,部分内部或整个物质体系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一种相互依存的、辩证的矛盾,表现为矛盾双方的联系、互补和互根。
例如,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都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三、辩证法的方法论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方法论,它以矛盾为中心,以解决矛盾的转化为目的,在对待问题上始终持有辩证思维的态度,研究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辩证思维包括"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是指对待事物问题时必须全面、客观、科学的思想方法,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矛盾关系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内涵,分析各种矛盾关系,逐步深化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矛盾规律的认识。
2023高考政治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辩证的否定观

2023高考政治真题+模拟题(全国通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辩证的否定观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
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
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详解】①:设问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苏轼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人过度挤压了水的生态空间,主张通过减省堤防让地与水来根治水患,以恢复、保护为原则,激发河流生命活力。
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D。
2.(2023·全国乙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咏唱中国经典名篇,到《中国诗词大会》以选手积极竞答、观众广泛参与、专家深度阐释的方式展示中国诗词之美;从《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到《中国成语大会》讲述成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经过创作者的深入发掘、精心编制、精彩演绎,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典籍、文物、建筑遗产“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观(一)、知识结构图第七单元辩证法知识结构图表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内因外因矛盾辩证法推动条件根据普遍性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片面的观点不平衡性主、次矛盾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孤立的观点对立对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状态途径量变质变的统一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静止的观点对立形而上学(二)、矛盾论原理、方法论 原理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内容:(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二分法,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
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内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的事物是没有的。
(3)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普遍性。
普遍性、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内容:(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内容: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7、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内容:(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重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是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为什么:①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②现实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随堂练习: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矛盾双方的转化具有条件性②矛盾双方的转化具有指向性③矛盾双方的转化具有必然性④矛盾双方的转化具有随意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2、下列观点包含有矛盾的观点的是①居安思危②刻舟求剑③守株待兔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⑤失败是成功之母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这说明 A.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的对立、统一都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4、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D、具体问题具体分祈 5、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松子,并且喊道“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谋求发展,不能不重视速度。
但我们要的发展速度,是同好的效益相统一的,不是片面的数量扩张;是同低通胀相统一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折腾;是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不是一阵子的大干快上。
”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必须对矛盾作全面分析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7、蔡桓候讳疾忌医,一误再误,以至病人膏肓,一命归西。
围棋老将陈祖德身患癌症,但他勇于同疾病作斗争,结果恢复了健康。
两人对待疾病的态度不同,结果也迥异。
这一事例说明 A.人生无常,有时有病,有时健康 B.应该正确对待矛盾 C.只要敢于斗争,矛盾就会永不存在 D.具体矛盾要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8、“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B.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是事物不可缺少的方面 C、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有影响9、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性B、规律性C、运动D、矛盾10、我国政府主张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样化。
尊重世界的多样化的哲学依据是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B 、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C 、世界的本质是多样的D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11、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着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①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②生产和消费是相互对立的③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④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A、①④B、②③C、①D、②④12、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
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随着2008年台湾新一轮领导人换届选举的日益临近,政治狂人陈水扁不按照常理出牌,屡发险招,剑走偏锋。
在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屡屡挑战海峡两岸关系的政治底线。
先是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大,又在岛内掀风鼓浪,要搞“公投入联”。
台湾当局的“公投入联”是荒谬的,因为: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②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④本质和现象总是不可分的,现象总是反映事物的本质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关于矛盾双方“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统一而存在②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尖锐对抗和激烈冲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大船能抗风浪,要漂洋过海,就宜坐大船;然而,“小船好调头”,在小河里航行,却宜乘小船。
市场需求是多方面的,市场的资源配置也应是多元化的,在竞争中,“大”固然有力量雄厚的优势,“小”也有机动灵活的好处。
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矛盾具有特殊性D、对立统一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16、有些人在市场经济中一味恋“大”,而另一些人则盲目求“大”,他们的共同错误在于违背了①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物,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