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整理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
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②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译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环绕都表判断它的各个山谷无实义茂盛的样子的地方在山上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美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
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流水声从回环,曲折环绕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高处在
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造的命名代亭子用自称来命名在就
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就醉了,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而且取别号叫做的意趣、情趣的代乐趣
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
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代乐趣用在一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一事就雾气散聚拢昏暗阴暗
又如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花开放好看的树木草木繁盛浓阴低落显露
(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连词,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件事在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驼背,指老人被人搀领着走,指小孩在……旁捕鱼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
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在小溪旁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清澈做熟的鱼肉菜蔬交错的样子摆放、陈列尽兴地喝酒的
泉水香甜,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下棋酒杯酒筹脸色苍老醉醺醺地样子在
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不久,后来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离开欢乐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疏疏落落,太守返回,宾客跟随。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儿到处鸣叫,
游人离开鸟雀就欢乐起来。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但是的的乐趣取独不译以…为乐他乐趣但是鸟雀们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
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为,是
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意趣今:意思,主意,心意)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芳香)
一词多义
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
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淫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
谓太守自谓(称)太守谓谁(是)乎颓然乎其间(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
乐山水之乐(乐趣)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上)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故自号.醉翁(名词作动词,取号)至于负者歌.于途(名词作动词,唱歌)
杂然而前.陈者(名词作状语,在前面)醉能同.其乐(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
文本分析
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
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这篇课文,抓住“乐”这条主线,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太守为什么而醉?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构思
1、先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
①亭的环境: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
②命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山水之乐
2、再观赏醉翁亭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乐趣。
①景:朝→暮;变化无穷;春→冬,景色各异。②赏景:朝往暮归,其乐无穷。
③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
3、绘“与民同乐图”
滁人游:兴高采烈,生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4、最终收束全文,点明主旨
①归时景象:太守归→禽鸟乐(山间夕照全景)
②点明主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乐”统一)
问题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其核心是什么?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