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合集下载

石阡县花桥镇概况

石阡县花桥镇概况

石阡县花桥镇概况一、基本概况花桥镇位于石阡县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0′14″,北纬27°32′03″,海拔高度614米,东与石固乡相连,西邻汤山镇,南与枫香乡接壤,北靠坪地场乡。

东西长17.25千米,周长51.5千米,国土总面积97.25平方千米。

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9公里,305省道穿镇而过,村级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134个村民组,4726户,年末总人口18699人,其中少数民族1.6万人,非农业人口0.1万人,农业人口1.7万人,人口出生率9.99‰,人口自然增长率3.79‰,计划生育率93.41%,劳动力资源13119个。

人口密度145人\平方千米。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仡佬、侗族。

镇政府驻地花桥村,花桥镇所在地单位37个,镇直事业单位21个。

全镇有干部职工96人,其中男73人,女23人,工人12人。

本科以上文化8人,大专以上文化80人,大专以下文化12人。

现有各类学校17所,在校学生2100人,教师16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873座,电视覆盖率达98%;移动、联通通信基站各两座,手机网络覆盖率85%;有卫生机构(卫生院、室)共17个。

各类加工厂36个。

森林覆盖率36%。

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深受中外人士的青睐;有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施场温泉,温泉沁人心脾;侗族仡佬族翘角楼村寨风光,“天然氧吧”----五峰山森林公园;花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旅游休闲和投资的最佳地。

二、行政区划(一)建置1992年撤区并乡以前,花桥镇作为区政府所在地,辖现在的石固乡、坪地场乡。

区政府所在地驻现在的花桥镇。

撤区并乡后成立了独立的花桥镇人民政府,同时相继成立了七所八站,从撤并建以来,花桥镇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到2007年底GDP为3711.7万元,比上年增长7.8%,实现人均纯收入1188元,比上年增长4%。

关于介绍石阡的书

关于介绍石阡的书

关于介绍石阡的书一、石阡的地理概况1.1 石阡的位置和地形特点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8′至106°47′,北纬27°38′至28°03′。

它是一个山区县,地势较为复杂,由岩溶地貌、山地地貌和河谷地貌组成。

1.2 石阡的气候条件石阡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湿热,冬季相对干燥。

年均气温约为16.7℃,降水充沛,年降水量达1300毫米左右。

1.3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石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铅锌、稀土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温泉资源。

同时,石阡的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物种多样性丰富。

二、石阡的历史文化底蕴2.1 石阡的历史沿革石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为蜀汉的军事要塞。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

在明清时期,石阡是贵州的文化重镇,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2.2 石阡的文化特色石阡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以苗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最为显著。

苗族的舞蹈、服饰和节日活动都具有浓厚的特色,而汉族的传统习俗和建筑风格也同样影响着石阡的文化氛围。

2.3 石阡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石阡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如明代的石阡古城墙、清代的石阡县衙等,这些建筑体现了石阡的历史风貌。

同时,石阡积极进行文物保护工作,通过修缮和保护,使这些文物能够得以保存下来。

三、石阡的旅游资源3.1 岩溶地貌景区石阡的岩溶地貌景区非常出名,其中包括苗岩、木门岩、白鹤岩等,这些景区以其奇特的地貌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3.2 温泉旅游资源石阡拥有许多温泉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石阡温泉景区。

石阡温泉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享受温泉之乐。

3.3 文化旅游景点除了自然景观,石阡还有许多文化旅游景点,如石阡苗族风情园、石阡县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石阡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石阡的窗口。

最美茶乡——石阡龙塘镇

最美茶乡——石阡龙塘镇

最美茶乡——石阡龙塘镇主要旅游景点情况简介:石阡县主要旅游有:老乌沟森林公园绿色生态旅游;龙塘万亩有机苔茶观光休闲旅游;坟咀佛教、天主教堂宗教文化;以茶文化为载体的花灯戏;困牛山百名红军集体跳崖遗址红色旅游。

困牛山100余名红军集体跳崖是长征史上的一个壮举,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壮举(碑名由萧克将军所题写)。

茶乡情况简介:中国苔茶之乡——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30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

石阡先后获得了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贵州省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龙塘镇位于石阡县西北部,距石阡县城19公里,与305省道交接,东与汤山镇、大沙坝乡相接,南与龙井乡相邻,西与思南县瓮溪镇、三道水乡交界,北与思南县塘头镇、板桥乡接壤。

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总人口37235人,其中仡佬、侗、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

据《石阡府志》记载,龙塘镇驻地有迎仙峰,峰下有泉,泉水涌出就地成塘,龙塘以此得名。

早在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在此设石阡府苗民司,1914年置龙川乡,1950年建区,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为龙塘镇。

龙塘镇素有石阡文化大镇之称美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川岩坝花灯剧曾赴北京汇报演出。

当代农民书法家龚绍朴的真迹还被国外博物馆珍藏。

1934年,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为掩护红军主力突围,100余名红军在川岩坝困牛山集体跳崖,在龙塘厚重的文化史上谱写了悲壮的篇章。

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茶叶、烤烟、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碳、大理石、硫磺等。

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0665.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28元。

调研汇报材料石阡县定稿

调研汇报材料石阡县定稿

关于金旸专员助理赴石阡县调研的汇报材料金旸专员助理:我县水利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向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

在省、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推进交通、水利、城镇、民生四项基础工程建设的要求和年初确定的水利工作目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地项目支持,加强防汛抗旱减灾,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水利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水资源利用基本情况㈠水资源状况石阡县地处乌江流域上游地区。

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境内有河流溪沟117条,其中乌江水系112条,沅江水系5条。

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26条。

其中河流面积在20—50平方公里的12条,51—100平方公里的5条,101—200平方公里的4条,为包溪河、龙塘河、本庄河、湾塘河、201—500平方公里的1条,为五德河,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为石阡河、洋溪河、余庆河,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总长为498公里,河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3公里。

河流多呈羽型河系分布,由县境东南流向西北。

境内乌江水系流域面积207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95.7%,乌江水系在境内的一级支流有石阡河、黑滩河、本庄河、余庆河、沅江水系流域面积94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4.3%。

区域较大的河流有火麻河,青阳小河。

火麻河流域面积为22平方公里,占境内沅江水系流域面积24.5%,青阳小河流域面积为20平方公里,占境内沅江水系流域面积21.3%,按2009年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973.4立方米。

地下水主要是由地表水和降水渗入补给,多余水形成出露,排泄于河流。

山岭地带以地下水补给河水,河谷地带以河水补给地下水。

75%保证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72亿立方米,山区受水文地质及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宜开采,只有较宽阔的河谷盆地适宜布置开采地下水。

石阡县河坝场乡概况

石阡县河坝场乡概况

石阡县河坝场乡概况河坝场乡地处石阡县西部,与遵义地区余庆县、凤岗县毗邻,距县城87公里,是出入石阡的“西大门”。

305省道久(长)铜(仁)公路由北向南横贯境内,地势周高中低,最高海拨1306米,最低海拨465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全年日照多,冰冻少,春冬凉爽,夏秋炎热,平均气温18.8℃,全年无年霜期长达300—320天。

蕴藏有丰富的煤、金、铁、铅锌、重晶石等10余种矿藏。

乌江沿西北边境流过,其支流乐回江流经境内,两岸盛产稻谷、玉米、油菜、甘蔗、西瓜、柑橘、柚子、桃李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享有盛名的“鱼米之乡”和“泉都—柚乡”。

全乡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8.5%。

现辖4个行政村,111个村民组,居住着仡佬族、侗族、苗族、土家族、满族、汉族等13个民族,有耕地14049亩,其中田8098亩,人均耕地0.87亩。

2007年末有4625户,19428人,劳动力10418个;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0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12万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1906万元、104万元、1379万元、35万元),工业总产值193万元;烤烟产量50.4万公斤,粮食总产量10132吨,人均产粮543公斤,油菜籽产量275吨,大牲畜存栏3681头,全年财政总收入1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元。

现有各类学校15所,在校学生2356人,教师16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567座,电视覆盖率达86%;移动联通通信基站各两座,手机网络覆盖率85%;有卫生机构(卫生院、室)共18个。

全乡有机关、企事业单位37个,在职干部职工78人;集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48.87公顷,人口2848人,人均117平方米,公建用地面积2.4公顷,人均占地面积16平方米;各类加工厂16个。

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建中的印桥电站、拟建中的花山电站均在境内的乐回江上。

旅游资源丰富,有千年古墓文化遗迹,也有自然的河坝十大景观,即金狮锁水第一景—白岩屯;南笔高峰第二景—火金山;飞凤朝阳第三景—凤凰山;童拜观音第四景—观音山;牛眠盛地第五景—四寨屯;仙人观女第六景—鹞子岩;一碗奇泉第七景—一碗水;山峦名峰第八景—山尖峰;印岩锡瑞第九景—印把山;夜郎古国金銮殿第十景—碗架岩。

贵州省石阡县气候基本特征分析

贵州省石阡县气候基本特征分析

贵州省石阡县气候基本特征分析作者:曹威伍茅海祥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8年第03期摘要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气候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典型。

基于此,利用石阡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数据,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石阡县气候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关键词气候要素;特征分析;气象灾害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8.08.069石阡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季气温低降雨量少,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春秋季多阴雨、冰雹、大风等天气。

由于石阡县区域自动站建设较晚,同时大部分只有两要素监控,少部分骨干站具有风的要素监测,所以主要是从历史资料搜集、区域站数据、人工测量等数据来统计分析[1]。

1 气象要素气候特点1.1 气温石阡县各乡镇年平均气温为13.4~17.3 ℃,气温下降幅度与海拔高度成线性比例,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降低0.64 ℃。

各月平均气温变化明显呈现为单峰型(图1),其中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5.6~29.9 ℃,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2.4~8.8 ℃;冬季和夏季各月温度差异较小,春季温度波动大,回温快,秋季温度下降也快。

2010—201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5.0 ℃(甘溪乡2013年8月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7.9 ℃(青阳乡2012年1月25日)。

全县7—8月多35 ℃以上高温天气[2-3]。

1.2 降雨量根据石阡县2011—2014年区域自动站数据分析,各乡镇年平均降雨量424~1 472 mm,县北部年雨量多于中部和南部,最多雨量为大沙坝乡,最少雨量为龙井乡。

全年逐月雨量分布也呈单峰型,以6月雨量最多,1月雨量最少(图2)。

石阡县各地雨量季节分布以夏季最多,春季次多,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石阡县汤山镇概况

石阡县汤山镇概况

石阡县汤山镇概况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毛龙艺术之乡、鸳鸯天堂——汤山镇,位于石阡县府驻地。

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石阡建设“公园县、旅游县、疗养县”的中心区域。

全镇国土总面积78.6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

辖温泉、万寿、临江、大关四个社区和香树园、龙泉、银泉、高楼、北塔、万安六个行政村111个村民组。

汤山镇是石阡的农业大镇,镇内交通便利,信息灵通,近几年来农业效益发展迅速,涌现了沙田柚、金钱橘、大蒜、黄花菜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建有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和生猪、波尔山羊为主的一批养殖基地,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有以城南温泉为代表的温泉群景观;以五峰山森林公园、洋溪河峡谷、山坪“情人谷”、鸳鸯湖为代表的山水自然风光;以神仙洞、太虚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万寿宫、府文庙、禹王宫、北塔寺、启灵桥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以红“二�六”军团长征遗址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以县城天主教、洞沟太平寺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以“毛龙”“茶灯”为主的丰富民间民族文化,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新兴的后续支柱产业。

汤山镇属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积占70%,各种天然溶洞多,红松及杉树是森林主要树种,植被覆盖面积达40.9%。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水量1050—1150毫米。

拥有享誉中外的城南温泉等温泉群,有万寿宫、府文庙、禹王宫、启灵桥等国家级省级古建筑,有洋溪河峡谷、山坪鸳鸯湖、五峰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区。

全镇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物产富饶、景致优美、人杰地灵,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疗养、投资开发的最佳场所。

这里有洗心涤虑的天然温泉;有奇险妖异的大小洞天;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有古朴纯正的仡佬风情;这里可以疗养度假,可以漂流探险,可以览胜采风。

来吧,朋友,美丽的汤山欢迎您。

作者:信息中心来源:石阡政府网。

试析石阡县历史地理

试析石阡县历史地理

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 历史学班级: 2007级****: ***学号: ****************: ***二○一○年10 月20 日试析石阡县历史地理摘要石阡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名胜众多。

这里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万寿宫等明代古建筑群。

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太虚洞和“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贵州天主教三大教区之一天主堂,管理周边二十几个县的天主教。

石阡县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矿泉堪称一绝,素有“泉都”之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2009年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

距县城南端30公里的佛顶山方圆45平方公里,原始生态植被保护完好,与梵净山誉称姊妹山,是难得的科考、探险旅游之地。

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

关键词:历史沿革;明清政权;石阡地理位置;石阡概况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建置较早。

秦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

两汉时期,属武陵郡、辖地爿羊牁郡。

梁武帝时,在此设建昌县。

隋朝,相继置寿州、充州、宁夷县。

唐朝复置充州。

元朝实行土司统治,至元初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县城,置葛彰葛商长官司于本庄葛商屯,置洋溪公鹅长官司于石固公鹅一带。

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

明洪武初,置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分思州宣慰司置石阡府,设治于石阡长官司,隶贵州布政司;十二年三月,分思州宣慰司所属的石阡、苗民、龙泉坪、葛彰葛商长官司隶石阡府;十七年五月初一日(1419年6月10日),置板桥山巡检司,属府;二十一年七月(1423年9月)设贵州思仁道,石阡府隶之。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龙泉坪长官司为龙泉县。

即此,石阡府领1县、3长官司。

龙泉县(今凤冈县),位府西250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择最 佳 的旅游 季节 和 最 舒适 的气 候 环 境 进行 旅 游 , 良好 的气 候 条 件 直 接影 响 到 人 们 旅 游 时 的舒 适 程 度 。调查 评 价 旅 游 气 候 资 源 及 开 展 舒 适 度 评 价 是
开 发旅游 资源 的基 础 之 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 发 展旅 游 业 的 重 要
的原始、 古朴与神奇 !还有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楼上古寨 , 布局蕴含封建 王庭的风水学说 , 遗存 有
梓潼 阁 、 明代 马 桑 木 民居 建 筑 等 历 史 文 物 古 迹 , 还
无 严寒 、 夏少酷暑 、 春 秋 温 凉 的特 点 , 四季 分 明 、 雨 热 同季 , 暖 湿共节 。 2 . 1 . 2 主 体气候 典 型多样 石 阡县 位 于贵州 省 东
于 明万 历 l 6年 ( 1 5 8 8 ) , 清朝顺 治 l 4年 ( 1 6 5 7 ) 重
2 . 1 . 1 季 风 气候 明显 , 四季 分 明 、 雨 热 同季
地 处北 纬 低 纬 度 地 带 属于亚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 ,
冬 季盛 行东 北气 流 , 夏 季盛 行 西 南 气 流 年 平 均气
2 . 2 石 阡旅游 资源特 点 石 阡县境 内海 拔 高 差 大 , 地 形地 势 复 杂 , 造 就
性基 础研 究 , 本文 利用 石 阡县 气 象 资料 对 石 阡县 的 旅游 气候 资源 进行 分 析 , 并 以舒适 度指 标 的时 空 分 布进 行定 量 分 析 , 为石阡合理 开发运用旅游资 源 , 发展 壮大 旅游 业提供 气候 方 面 的依 据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2— 2 5
有 民间布绣、 丝 绣、 木石雕 刻。全 国规模最大 的鸳
第一作者简介 : 汪元 霞( 1 9 8 2 一) , 女, 助工 , 主要从事地 面综合气象观测工作 。

2 0 1 3年第 3期
第3 7 卷

州 气

V o L 3 7 N0 . 3
J o u mf l O f G u i z h o u Me t e o o r l o g y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6 5 9 8 ( 2 0 1 3 ) 0 3— 0 0 4 7— 0 2
温为 1 3 . 1~1 7 . 1 ℃, 最 冷 月 1月平 均气 温 为 1 . 9—
5 . 9  ̄ C, 最热 月 7月平 均 气 温 为 2 3 . 2~2 7 . 2 ℃; 全 年 降水表 现 为两 峰两谷 型 , 最 高 峰 出现在 6月 , 次高 峰 出现 在 1 0月 , 降水 主 要 集 中 在 4 —1 0月 , 平 均 达 9 1 7 . 6 m m, 占全 年 降水 量 的 8 3 . 7 %, 4 —1 O月 日照
气温年较差为 2 . 3 c 【 = , 纬度相 同高度不同的南北两 地气 温 差异 也大 , 南 部青 阳海拔 1 1 0 0 m, 北部 大 沙
坝海 拔 4 3 0 m, 两 地 年 平 均 气 温 相 差 可 达 4~5 ℃。 全县 降水 比较 充沛 , 但 年 际变 化 大 , 季节 分 布 、 区域 分 布不平 衡 。地理 分 布 为 东部 、 南 部 多 于西 部 和 北 部, 春、 夏 季 多于秋 、 冬季 。
石阡县旅游气候 资源分析
汪元 霞 , 龙 昭芪, 刘 进 , 钟
( 贵州省石阡县气象局 , 贵州 石阡

5 5 5 1 0 0 )
摘 要 : 利用石阡3 0 a 的月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 , 评价其旅游气候资源, 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
石阡除 7月炎热不适宜旅游 , 1 月、 2月 、 1 2月较冷对旅 游有 些影 响外 , 其 它月 份都 适宜旅 游 , 其 中 以 4月 、 5月 、 1 0和 l 1月为
时数 8 3 3 h , 占全 年 日照 时数 的 7 6 . 5 % 。平 均 相 对 湿度 7 6 % ~ 8 2 %, 平 均风 速 1 . 3—2 . 0 r n / s 。具 有冬
修 。世界 濒 危 族 聚 居 点— —石 阡尧 上 仡 佬 族 文 化 村, 位于佛 顶 山下 的包 溪 河 畔 , 这 里 保 存 了 较 为 完 整 的 民居 , 风雨桥 、 祠 堂 等 仡 佬 族 建 筑 。 这 里 民 风 纯朴 , 仡 佬毛龙 、 敬雀节 , 傩堂戏 、 木 偶戏 、 薅 草 锣 鼓、 拦路歌、 敬酒歌、 蓑衣 舞等 , 展 现 了仡 佬 族 文 化
2 石 阡 县 旅 游 气 候 特点
2 . 1 气候 资 源特点
了极 其 丰 富 的旅 游 资 源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是全 国 石 阡 最古 老 的温 泉之 一一 石 阡城 南 温 泉 , 地 热水 资源 非 常 丰富 , 平 均水 温 3 5 ℃ 左右 , 多 数 以泉 群形 式 出现 。 全 国重点 文 物保 护 单 位—— 万 寿 宫古 建 筑 群 , 始 建
最适宜旅游期 ; 最适 宜旅游月份对应舒适度天数达到 3 O一 3 l d 。
关 键词 : 旅游气候; 舒适度; 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P 4 9 文 献标 识码 : B
l 引言
旅 游是 以人为 中心 的一 种产 业 , 旅 游 者 往 往 选
北部 , 铜 仁 地 区西 南 部 。 由于 地 形 地 貌 复 杂 , 高 差 较大 以及 植被 覆盖 的 不 同 , 气候 的垂 直 差异 十分 明 显, 主要 反 映在 气 温 的垂 直 分 布 上 , 南 面佛 顶 山 和 西北 面 的高 滩相 对 高差 1 5 3 1 m, 气温 年较 差 大 , 如 甘溪 和 聚凤 , 两 地 都在 佛 顶 山区 , 海 拔相 差 4 7 5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