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后来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若干货币之间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
2.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的得那部分剩余价值、
5.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
它是耕种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及形成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金融寡头: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垄断资本家。
它充分利用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提供的参股控股办法,支配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
7.超经济强制: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地主对农民享有的经济以外的种种特权,这使封建地主得以无偿剥削作为小私有者的农民的劳动。
8.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瓜分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的一种组织形式。
9.国际垄断同盟:不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为保证获得垄断利润,从经济上分割世界而建立的一种暂时的国际经济协定或联合。
10.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型企业。
1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通过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使各国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日益增强,相互融合日益加深,相互制约日益冲突,并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逐步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12.社会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13.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14.科学抽想法:运用人类思维的想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表面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6.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的经济规律。
17.使用价值:
18.价值:
19.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20.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1.不变资本: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一次或逐渐的转移到新的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只是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2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值。
23.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资本主义农业中土地所有者对土地这种基本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支配并以此获得地租的权利,它是由封建的土地所有权演变而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中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农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
24.生产社会化:一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生产由个别转变为集体或社会的共同生产二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社会上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和紧密,原来比较分散的生产过程日益联接
为不可分割的社会生产过程。
25.封建地租: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借助于超经济强制无偿占有农民剩余劳动的形式。
26.资源配置:根据资源的稀缺程度合理地分配使用资源。
27.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
28.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0.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31.信用:是定期的、已偿还为条件的。
单方面价值转让运动的特殊形式。
32.商业信用:指的是以赊销的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互相提供的信用。
33.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4.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物质生产部门、支配雇佣劳动直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资本。
35.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费得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和。
36.平均利润率:是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
37.生产价格:随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38.地租:是指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经济收入。
39.资本集中:是通过在竞争中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或者通过若干资本联合成股份公司的方法,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成更大的资本。
40.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41.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
42.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
43.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
44.国家干预性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的力度相对较弱,国家干预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相对较小,在体制上表现为弱势政府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市场经济运行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45计划调控市场经济:政府的调控力度及影响的范围相对较大,表现为强势政府与市场经济的集合。
46.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包括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
4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论述题
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的偶然的表现在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第二阶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于他相交换一系列商品上。
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第四阶段货币形式,即当一种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是货币商品。
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的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
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融合为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
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第五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阶段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瓜分殖民地、建立殖民体系的肮脏交易。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确立过程:一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商业资本对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三富农经济表明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四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雇佣劳动者和巨额货币财富两个最基本的关系。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要性: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地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使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张但这与社会需求相对减少形成矛盾。
二新技术革命逐步推进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产业结构转换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需要国家出面协调和解决私人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和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
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巨额资本用于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共同的条件。
四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步社会化了。
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缺点:市场调节的优点,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引导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所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市场调节的缺点,存在自发性。
对垄断型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
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
不能有效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
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计划调节的优点,统筹兼顾,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
社会动员与财力集中。
控制收入差距,增进收入公平。
计划调节缺点,政府宏观决策相对有效性。
决策成本高。
政府价格决策失灵。
平均主义。
7.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一工人劳动力使用权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由于工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都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都归资本家所有二资本主义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简答题
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另一方面使用价值与价值用是不同的。
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一方面两者是统一的,两者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使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具体劳动是永恒属性,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
3.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内容与区别:内容,商品流通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流通形式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区别,流通形式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内容前者是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货币充当媒介手段,后者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货币充当的价值增值手段;流通目的前者是为了取得自身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后者是为了获得价值增值。
4.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一资本积聚表现为资本增量,由于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从而增加了全社会资本的总量;而资本集中则是社会资本存量的调整与重组。
二资本积聚受到剩余价值量绝对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通过兼并或联合中小资本,可以在短时间使企业集中大量资本。
资本积聚水平决定着资本集中水平。
资本集中可以促使资本积聚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进行。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要素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消费全球化。
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第一我国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我国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优势的强大压力,第三我国面临周边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正在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和竞争,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主权和政治影响提出了严峻挑战。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一国有垄断资本,这里由资产阶级国家直接经营与掌握的资本;二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使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
三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的结合,这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而国家垄断资本参与调节的结合方式。
8.封建地租的三种形式:劳役地租封建地主一般是直接经营土地的,农民要用自己的牲畜和农居在规定的期间到地主的庄园里为封建地主提供无偿劳动,余下的时间在自己的份地上进行劳动。
实物地租地主不要经营土地,而是把土地租给农民,定期向农民收取一定的实物作为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货币地租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农民已在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货币所得缴纳地租。
9.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贮藏手段
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商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总垄断资本家代表者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主义。
11.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之所以采用国家所有制的原因:社会主义所有制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是由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行之特点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的。
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部门各企业相互制约彼此依赖密切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社会生产体系。
这就要求形成一个宏观管理和调控中心。
二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这就必须由一个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社会机构来行使所有权这个社会机构就是社会主义国家。
三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掌握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可以把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结合。
1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或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第二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劳动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谋生的手段、这使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13.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的含义: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第二在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第三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主要依靠按劳分配收入第四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劳动者及非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的参考标准。
14.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一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二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四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的需要。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一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二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相结合三以人为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四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六在对外开放中保持经济和政治的独立自主性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结合。
16.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四个基本因素:一规范化的市场主体二现代化的市场体系三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17.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设置的组织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18.微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生产经营者以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者或以生产要素需求者的身份进入市场,根据供求信息和价格信号,自主进行投资、生产、销售的决策,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获取利益。
19.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自给自足耕织结合的经济二封闭型经济三保守型经济四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20.商品经济具有的特征:一商品经济是交换经济二商品经济是开放的经济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的经济四商品仅具有扩大再生产的特征。
21.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一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优化资源配置二价值规律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2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3.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企业信用消费信用
24.银行信用的特点:一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的规模和期限不受单个职能资本的数量和资本周转速度的限制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的形式提供的,而货币资本可以投向任何部门,因此银行资本的借贷不存在商品流转方向问题三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即工商及农业企业,债权人是银行。
25.劳动力成为商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劳动者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只能让渡自己的劳动力。
26.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维持劳动者自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即劳动这样或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三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27.资本价值增值过程: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价值的补偿过程其次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
2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机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则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29.商业利润的来源: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0.产业资本运动的阶段及对应的资本形态:购买对应货币资本生产对应生产资本销售对应商品资本
31.借贷资本的来源:借贷资本不是职能资本,不是产业资本运动中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而是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等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转化而来的。
32.经济危机的特征及根源: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
33.经济危机的阶段性: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停滞阶段)复苏阶段(恢复阶段)高涨阶段(繁荣阶段)
3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条件:一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是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35.资本原始积累途径:一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加速了货币财富积累三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36.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一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并按照有利于实现资本价值增值的方式去运行二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者不在占有生产资料而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把劳动力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资本家及其经营者,获得相当于其劳动力价值的工资三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在资本家阶级中奉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按资分配原则。
37.自由竞争的特点:一资本家生产经营的规模较小,企业组织形式以单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二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准三银行资本对经济生活缺乏支配力,仅仅是充当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四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政府甘做守夜人。
38. 马克思总结的资本主义根本缺陷表现的三个方面: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实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二在分配上,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有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三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大生产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不可避免的要在经常发作的经济危机中循环。
39.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首先,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其次,管理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准备了社会性的管理资源与管理机构第三,资本日益社会化为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创造了条件。
4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二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三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4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社会主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二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提高和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经济上保证国家的独立自主。
42.我国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原因: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生产资料面前都是平等的主人第二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