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博弈虚假新闻的生产与社会变迁
异化与博弈:虚假新闻的生产与社会变迁——以《新闻记者》的“十大假新闻”为研究样本(2001—2009)
和机关报 , 因为全国性综 合报纸是全国发
行 , 行 范 围之 广 决 定 了其 必须 对 自己 的 发
言 行 负 责 。 机 关 报 作 为 党 的喉 舌 . 以 而 所
相 对 要 更规 范 。
类 型假 新 闻 刊 发 率 , 从 数 据 中得 出报 纸 并
网络 是现 在 新 闻 传播 的 主要 渠 道 。 我们 进 行 了量 化 统 计 , 以 看 到 过 去 八 年 各媒 体 可
根据上表有 二点发现 : 、 一 网络 对 假 新 闻 的扩 大 化 起 着 绝 对性 的作 用 . 有 的 所 假 新 闻都 曾被 不 止 一 家 网络 媒 体 所 转 载 。 二、 网络 在 对假 新 闻 的“ 回收 ” 纠 错 能 力 与 上 差强 人 意 。 数 据 中可 以 看 到 假 新 闻 绝 从
在 对 2 0 年 —— 2 ( 01 0】 间 《 闻 记 8年 新
新 技 术 , 论 是 在 传 播理 论 上还 是 媒 介 技 不
术 上 都 有 着 颠覆 性 的 意 义 . 其 成 为 假 新 使
闻 发 展 的 第 二大 温 床 。 是互 联 网新 闻 传 二
20 7 0 需要在“ 这 后 台 ” 单 的复 制 粘 贴 , 可 以 很 快 的将 新 简 就
闻发 布 出 来 。
难。
3 媒体 类 别 。 媒 是 刊 发 假新 闻率 最 、 纸
2 网络 对 假 新 闻 传播 的影 响 。 过 统 、 经
计 分 析 , 电视 假 新 闻 以 外 , 有 假 新 闻 除 所 均 在 刊 发 后 10 0 %的被 网络 所 转 载 .以 下
异化与博奔 ● 虚假新 闻的生产与社会变迁
悖论与博弈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探究
悖论与博弈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探究
在新闻报道中,悖论和博弈经常出现。
悖论是指一种逻辑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博弈则
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标而进行的策略性决策。
这些概念与新闻专业主义的伦理问题密切相关。
悖论的出现可能会让新闻报道产生误解。
例如,当一个矛盾的事实出现在两篇文章中时,前一篇文章可能会被读者接受,而后一篇文章则会被视为虚假或夸张的。
这可能会导
致新闻报道的不公正或失真。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专业道德和新闻伦理,避免在报
道中出现悖论。
相反,博弈是一种常见的报道策略。
新闻报道中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新闻工作者尝试
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来获得优势,并达到目标。
这有时会导致新闻报道的不准确或失真,因为新闻工作者可能会省略一些信息或故意放大某些信息,以使报道更具吸引力或产生更
多的讨论。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正确使用博弈策略,并始终遵循固定的道德标准和新闻伦理。
在使用博弈策略时,他们应该保留所有的证据,并保证他们的报道是客观和透明的。
此外,新闻工作者应该始终遵循事实,而不是根据个人偏见或立场进行报道。
总而言之,悖论和博弈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但它们需要遵循专业的道德标准和新
闻伦理。
新闻工作者需要保持透明和客观,避免制造虚假或失真的报道,并始终遵守事实。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读者、社会和自己负责。
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
MedIA FOrUM 传媒论坛1 “异化”的产生“异化”一词属于哲学和社会学概念,其意义有着一定的历时性。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异化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控制人的一种社会现象[1]。
归根结底其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丧失。
新闻采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生产活动,新闻作品作为社会生产的产物,“异化”这一哲学和社会学概念在新闻领域中同样适用。
在新闻生产中,新闻采写的异化意味着记者主体作用的失守和能动性的缺失。
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化现象,不断加剧新闻采写的“异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冲击,传播权力的下放,流量数据的追逐,新闻生产过程陷入了选题蹭热点,内容同质化、采写缺深度等一系列被动的局面。
新闻采写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日渐被提供便利的科技所异化,不再拥有对于主题定位、材料访问、内容组构原有的主体作用,而这种异化现象在网络媒体平台愈加的普遍[2]。
2 “异化”的现象网络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型的增长趋势,给新闻传受双方都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新闻传播的边界延伸为线索的获取和信息的发布提供了便利,新媒体已然成为新闻采写争相夺取的新舞台。
另一方面,受众可以在信息平台海量地获取各类新闻,针对性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以持续的讨论引发热点,反作用于新闻生产。
在技术飞跃和流量赛跑中,媒介反作用力的加剧最终形成了新闻采写的“异化”。
2.1 选题的异化传统的新闻采写,新闻线索主要来源于新闻记者主动的探索和挖掘,在不断地“跑新闻”中得到新闻的选题,新闻记者在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中有相应的主动权和能动性。
而网络时代,网络媒体上的热点信息成为了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吸引受众眼球的高地。
一旦某一话题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热议,各地媒体便开始争相报道。
新闻的选题由主动发掘变为被动跟风。
以莱阳神童事件为例,2017年12月1日,齐鲁晚报发布了一则《厉害了!莱阳14岁少年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新闻,随后凤凰网、网易网、东方网等官方网站纷纷转发。
国外网络媒体与虚假新闻的博弈
国外网络媒体与虚假新闻的博弈
李钢;李啸英
【期刊名称】《网络传播》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所言:“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
”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李钢;李啸英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杜绝网络媒体虚假新闻的几点感受 [J], 汪江渔
2.异化与博弈:虚假新闻的生产与社会变迁——以《新闻记者》的“十大假新闻”为研究样本(2001—2009) [J], 杨蕾
3.网络媒体虚假新闻的产生与防范策略研究 [J], 王遴
4.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预防对策研究 [J], 赵子豪
5.国外网络媒体与虚假新闻之间的博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悖论与博弈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探究
悖论与博弈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探究导言新闻是社会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传播信息、监督权力、引导舆论为使命,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悖论与博弈的伦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思考。
一、新闻报道中的悖论悖论是指一个命题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现象。
在新闻报道中,也存在一些悖论,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1.新闻真实性与传播速度的悖论在现代社会,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新闻事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迅速传播到全世界。
与此由于信息的瞬息万变,新闻真实性也变得越来越难以保证。
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源和平台,为了吸引眼球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散布虚假信息,导致严重的恶果。
这种悖论使得新闻报道在真实性和传播速度之间难以取舍。
2.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悖论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保障了新闻从业者的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新闻自由也会与社会责任发生悖论。
一些新闻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或者服务特定政治势力,会在报道中失去公正客观性,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这种情况下,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二、新闻报道中的博弈博弈是指在特定的情形下,不同个体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决策过程。
在新闻报道中,也存在着各种博弈,而这些博弈也会产生一些伦理问题。
1.新闻报道者与权力机构的博弈在一些政治或敏感性事件的报道中,新闻报道者往往会面临权力机构的干预和打压。
作为报道者,他们应该坚守事实真相,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和职业发展。
这就使得新闻报道者在选择报道内容和采访对象时,会不可避免地展开一场与权力机构的博弈。
一方面,他们要坚持原则,追求真相;他们也要平衡自己的职业安全和社会责任,这样的博弈常常会让他们陷入困境。
2.新闻机构与商业利益的博弈新闻机构是商业组织,它需要通过新闻报道来获取利润和市场份额。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新时期的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新闻资讯的需求,新的媒介形式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个新的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需要进行重构。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新闻价值异化。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报道所具有的吸引和传播力量,以及对公众产生影响的程度。
传统的新闻价值通常由新闻的时效性、重要性、新颖性、冲突性、社会敏感度等因素决定。
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新闻的价值受到了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新闻的价值发生了异化。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在过去,新闻媒体通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收集、编辑和发布新闻,导致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相对较低。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实时获取新闻资讯,使得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大大增强。
传统的时效性在新的媒介生态中不再是一个突出的新闻价值。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渗透使得新闻的重要性和新颖性受到了挑战。
以前,媒体选择的新闻内容通常是经过权衡和筛选的,选择那些对公众具有重要意义和新颖性的新闻进行报道。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个人生活中的琐事。
这种情况导致了大量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充斥在新闻媒体中,使得对于重要性和新颖性的定义变得模糊不清。
新闻的冲突性和社会敏感度受到了新的影响。
在传统的媒介生态中,新闻通常以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主题,通过引发争议和冲突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在新的媒介生态中,人们更关注个人的生活和娱乐,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下降。
人们更愿意关注八卦新闻、娱乐明星的私生活等内容。
这种情况使得新闻的冲突性和社会敏感度变得相对较低,进一步导致了新闻价值的异化。
面对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现象,我们需要进行重构。
媒体机构需要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新媒介环境的要求。
传统的媒体机构需要加强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理解,改变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介技术的飞速进步,新闻生产和传播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化和异化。
在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的价值异化需要重新进行重构。
首先,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新兴媒体开始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传播力。
这种情况下,新闻的价值不再只体现在传统媒体的报道量和影响力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新兴媒体的自媒体和社交媒体上。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普通人也能够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也意味着新闻价值的发现和评价需要重新考虑。
其次,新闻生产和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新闻的热度和流行度往往成为新闻价值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很容易被忽视。
为了提高新闻的热度和流行度,一些媒体会过分强调体验性和娱乐性,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深度。
这也导致了一些热点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偏颇和误导,诸如此类的新闻在新时期媒介生态中需要得到重点关注,需要重构新闻价值的评价标准。
最后,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的异化还表现在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和分化上。
比如,大众化的新闻内容往往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形式,而专业性和深度内容则可能只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进行报道。
这也意味着新闻价值的评价标准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差异化,不能再仅仅以传统的新闻质量和影响力为唯一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的异化需要重新进行评价和重构。
评价标准需要更加完善和多元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和新闻生产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得到保障,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介生态中的新兴媒体和新兴受众需求。
悖论与博弈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探究
悖论与博弈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悖论与博弈在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介绍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悖论,即新闻人员如何在追求真相和商业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探讨了博弈理论在新闻行业中的应用,以及新闻伦理问题的探究。
然后,分析了新闻行业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媒体实践中的伦理挑战。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闻伦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应对新闻专业主义悖论的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篇文章旨在引起人们对新闻伦理问题的关注,并探讨如何在新闻行业中保持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关键词】悖论、博弈、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道德困境、伦理挑战、新闻伦理、策略、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闻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扮演着监督权力、守护公民权益的重要角色,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界面临了一系列悖论与挑战。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经常面临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使得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受到挑战。
博弈理论的引入使得新闻行业更加复杂,新闻从业者不仅需要考虑报道的真实性,还要考虑新闻的市场竞争和影响力,这导致了新闻报道往往是一场博弈。
为了解决新闻专业主义的悖论与博弈问题,需要对新闻伦理进行深入探究。
挑战与道德困境使得新闻从业者不得不思考如何平衡报道的真实性与市场竞争力,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悖论、博弈理论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伦理问题,以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参考,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对社会舆论和公共议题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究新闻专业主义悖论和博弈理论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以及新闻伦理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提升新闻行业的整体水平,并推动行业向更加规范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 对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
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一、本文概述“异化”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在哲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探讨。
这个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工具。
本文旨在对“异化”概念进行深入的辨析,理清其历史脉络,挖掘其理论内涵,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异化”概念进行解读,包括其哲学基础、社会学应用、文学表现以及心理学解释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异化”的本质,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异化”概念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二、异化的定义与内涵异化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概念,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等。
其基本含义是指事物从其本真状态或原始状态中脱离出来,转变为与其原始状态相对立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可能失去其原有的本质、特性或价值,变得陌生和不可控。
在哲学领域,异化通常被用来描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扭曲。
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异化被理解为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之间的对立关系,即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自己就越贫穷。
这种异化导致了人的不自由和不平等。
在社会学领域,异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丧失了个体性和独特性,成为社会规范的奴隶。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判断力,变得盲目服从和缺乏批判精神。
心理学上,异化则可能表现为个体的自我疏离感,即个体无法认同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感到自己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分离。
这种异化可能导致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文学作品中,异化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与自我、社会、自然之间的疏离和冲突。
通过描绘人物的异化经历,作家可以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关注。
异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领域的概念。
悖论与博弈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探究
悖论与博弈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悖论与博弈在新闻领域中带来的伦理问题,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解释了研究的意义和范围。
接着在分别介绍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与特点、悖论的出现与影响、博弈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以及新闻专业主义与悖论、博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伦理问题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倡导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制定和执行伦理准则的重要性,强调了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自律。
本文通过对悖论与博弈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促进了对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更深入的认识,对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机构的行为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和要求。
【关键词】悖论、博弈、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定义、特点、关系、倡导、伦理准则、执行、道德自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问题是新闻传播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技术的迅速进步,新闻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伦理挑战和困境。
悖论和博弈作为两种常见的现象,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对新闻专业主义和伦理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扮演着连接公众和社会的重要角色。
新闻报道作为传递信息、促进舆论监督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其专业性和道德准则尤为重要。
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利益、压力和诱惑的影响,容易出现遵循道德规范与满足商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深入探讨悖论和博弈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及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对于引导新闻从业者正确处理伦理问题、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新闻专业主义悖论与博弈的伦理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之道,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和规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新闻专业主义与悖论、博弈的关系。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但与此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新闻从业者需要在追求速度和独家新闻的保持客观和公正,这就需要正确处理新闻专业主义、悖论和博弈之间的关系。
浅议假新闻与社会怪现象的形成_2018假新闻案例
浅议假新闻与社会怪现象的形成_2018假新闻案例一、假新闻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一,新闻人受利益的驱使,编造新闻。
曾经轰动一时的“华南虎照事件”,表象是个别记者受利益驱使,虚构出野生华南虎存在的“新闻”,其实质则是当地对巨大的旅游经济的期望使然,是经济利益催生了假新闻。
由此可见,经济利益的诱惑,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温床和土壤,以此为目的而编造的虚假新闻也成为新闻的乱象之一。
第二,因为屈从于压力等因素,从业者隐瞒事实真相,编造新闻。
此种假新闻以山西矿难后的“封口费”事件为代表。
山西矿难后,从业者不是以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引导舆论,而是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然后昧心地瞒报事故的程度,缩减矿难的死亡人数。
此类新闻彰显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性的丧失,为新闻事业平添了一道耻辱的烙印。
第三,为着某种目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虚构新闻。
2022年,玉树地震,央视4月22日报道了《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
经查证,玉树抗震抢险中并无搜救犬死亡,搜救犬的动人事迹发生于四川汶川地震中。
显然,这是个别记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结果。
第四,因为从业者责任心不强,以及对事实真相调查不实或道听途说而导致新闻失实。
2022年7月27日环球网报道美韩军演时,中国空军数百架战机飞越青岛上空,后经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证实,这则新闻纯属子虚乌有,是未经任何核实、捕风捉影而予以报道的假新闻。
第五,新闻从业人员由于专业素质较低,任意地对事实加以想象,添枝加叶,导致新闻报道失实,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对英雄人物的描写,一方面是英雄行为可歌可泣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对英雄的心理活动和感受的“合理想象”,它使原本感人至深的英雄业绩和行为,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使原本值得人们铭记的英雄形象,笼罩了淡淡的阴影。
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可谓是多种多样。
第一,时代背景下的利欲“诱惑”是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新闻造假的原动力。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在新时期的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是一种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新闻的传播途径和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新闻媒体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不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新闻获取方式,同时也为新闻价值的异化提供了土壤。
在这样的媒介生态背景下,如何重构新闻价值异化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新闻价值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新闻事件的持续时间也大大缩短。
这导致了新闻的更新速度快,新闻发布的时效性成为了新闻价值的一部分。
互联网媒体的用户参与度大大提高,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事件中,这使得新闻不再仅仅是一方面的传播,而变成了一种多元化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性也成为了新闻价值的一部分。
应该重视新闻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
互联网媒体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可能。
个别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能会选择性报道新闻,或者夸大事实。
这会造成新闻价值的异化,使得新闻不再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互联网媒体的监管,加大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力度,同时鼓励新闻媒体关注公共利益,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需要对新闻的话语权进行管理。
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这无疑增加了新闻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不同传播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差别。
新闻媒体应该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道德素养,同时引导公众关注有价值的、具有参考性的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话语权应该是基于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而不是基于流量和点击量的。
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新闻形式和内容。
互联网媒体具有跨平台性和多媒体性的特点,这为新闻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无限可能。
新闻媒体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供更多元化和创新化的新闻形式,丰富新闻的内容和呈现方式。
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兴趣,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内容,满足公众对新闻的多样化需求。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前言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是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由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所决定的。
现代社会,在科技发展带动下的新闻传播市场作用下,传播媒介多种多样,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方式应运而生,不同传播方式之间的交叉与互补日益频繁。
但是,由于市场监督与管理的滞后性,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了诸如虚假新闻、色情泛滥、报道角度异化、侵犯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导航系统失效、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等诸多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及时监管和治理是现代新闻传播主管机关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
新闻传播概述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
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
新闻是信息的一大类别,新闻和新闻的传受是新闻学的逻辑生长点;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信息和信息交流现象。
两门背景不同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的交融,适应了社会信息化的现实,打开了研究的广阔思路。
信息交流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延伸着人类的感觉。
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整合、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闻传播媒介及发展历程。
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新闻传播媒介包括许多种类,如报纸、电视、电台、网络以及刚刚兴起的手机微博等,而不同传播技术具有各自的利与弊。
报纸是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传播媒介,它是以刊出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出版物。
报纸作为视觉媒介传播物,具有保存和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等优势特点,但也存在制作程序多而复杂、时效性较差、感染力不及音像传播逼真等不足。
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
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1. 引言1.1 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网络时代,新闻采写也面临着一些“异化”现象。
所谓“异化”,指的是原本的本质和特点被改变或扭曲。
在新闻报道中,这种异化现象表现为新闻内容的虚假、夸张、低俗化等问题。
在网络时代,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点击量,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往往会夸大事实,渲染事件的严重性,甚至编造假新闻来吸引读者。
这种追求煽情效果的报道不仅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违背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导致新闻报道的速度和频率大幅增加,很多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头条和抢占新闻制高点,常常忽略事实核实的工作,随意发布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消息,给公众带来误导和困惑。
新闻报道的内容也趋向于低俗化和娱乐化,追求噱头和猎奇效果,导致一些低俗、庸俗、不良信息频频见诸报端,观众受到精神污染。
我们迫切需要认识到网络时代新闻采写的“异化”现象,找出其根源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规范。
2. 正文2.1 新闻采写的异化表现1. 新闻内容浮夸夸张。
在网络时代,由于新闻竞争激烈,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采取夸张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甚至不惜歪曲事实。
这种浮夸夸张的报道让读者难以辨别真假,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
由于网络时代的信息量巨大,新闻媒体往往只是片面报道新闻事件,缺乏全面的考虑和深入的调查,导致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全面客观地呈现事件的全貌。
3. 新闻娱乐化倾向明显。
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新闻媒体往往将新闻内容娱乐化,注重新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而忽略了新闻的严肃性和价值性。
这种娱乐化倾向使新闻失去了原本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价值。
4. 编辑观点主观化。
在网络时代,编辑们往往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加入到新闻报道中,导致新闻报道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缺乏客观公正性。
这种主观化的报道容易引发读者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新时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生态的变化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媒介生态的变迁中,新闻价值也随之发生了异化,需要进行重构和理解。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闻价值的本质和新闻价值异化的原因三个方面,探讨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播方式多样化。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纸媒、广播、电视等形式传播信息,而新媒体则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将信息传播到全球各地。
第二,信息量爆炸。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提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使得人们无法完全消化和理解这些信息。
用户参与性增强。
新媒体时代的用户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通过发表评论、转发分享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
第四,信息真实性难以鉴别。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假新闻、谣言等泛滥成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新闻价值的本质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新闻报道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受众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程度。
新闻价值的本质包括了多个方面。
新闻价值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是评价新闻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对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
新闻价值还包括了新闻的震撼性。
一些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新闻事件,往往会具有更高的新闻价值。
新闻的影响力、稀有性、意义性等也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新闻价值异化的原因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价值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信息量的急剧增加,新闻的时效性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已经不再是绝对的竞争优势。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对受众的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
用户参与的增强使新闻的真实性难以保障,真实性成为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变得困难。
而且,信息的多样性和碎片化也让新闻的新闻性、震撼性难以突出。
单一新闻事件很难具备影响力、稀有性等方面的新闻价值。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异化的重构在新时期的媒介生态中,新闻价值的异化现象逐渐显现,需要进行重构。
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价值观念受到了颠覆和冲击,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了挑战。
新时期媒介生态中需要对新闻价值进行重构,以确保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维护公众的信息权益。
新闻价值的重构需要注重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社交媒体时代,谣言和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公众的判断和决策。
新闻媒体应该注重事实核实和证据支持,提供权威且可信的新闻内容。
媒体应该加强对信息来源的筛选和审核,防止不实信息传播,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闻价值的重构需要注重多样性和多视角。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往往以主流话语为主导,忽视了民众的多样性和多元利益。
而在新时期的媒介生态中,公众可以通过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发声,形成了多样的信息输出源和传播渠道。
新闻媒体应该注重报道的多样性,充分呈现不同群体、不同观点和不同利益的声音,推动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和平衡发展。
新闻价值的重构需要注重公益性和社会责任。
媒体是公共舆论平台,具有浩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新时期的媒介生态中,媒体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风气。
新闻媒体应该更多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加强对社会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进程。
新闻价值的重构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
在数字化时代,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新闻媒体应该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推荐可以满足用户兴趣和需求的内容,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触达率。
媒介社会化背景下新闻价值的异化表征研究
媒介社会化背景下新闻价值的异化表征研究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持续推进,媒介社会化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媒介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新闻价值的异化表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新闻作为媒介传播的重要形式,其价值观念和表征方式受到了媒介社会化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通过对媒介社会化背景下新闻价值异化表征的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媒介社会化加速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随着社交媒体、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闻可以随时随地实时传播,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传播更是让新闻的时效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种时效性的提升,使得新闻内容不再被过度深思熟虑,而更注重速度和效果,导致新闻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媒介社会化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和载体。
传统的报纸、电视等传媒逐渐被新兴的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所取代,新闻传播的形式和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新闻的表征方式也发生了异化,新闻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多媒体、互动性更强的形式,对新闻的表征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媒介社会化拓展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和受众群体。
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等媒体,其受众群体和传播范围相对有限。
而随着媒介社会化的深入发展,新媒体的兴起加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和受众群体,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和细分化。
这种多样化和细分化的新闻传播形式,也带来了对新闻价值观念和表征方式的重新思考和呈现。
在媒介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新闻价值异化表征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是新闻价值异化表征的重要原因。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导致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丰富性的增加,这直接影响了新闻的价值观念和表征方式。
媒介竞争的加剧也是新闻价值异化表征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化与博弈:虚假新闻的生产与社会变迁作者:杨蕾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新闻记者》9年来评选出的共90篇具有代表性的假新闻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相关理论,通过内容和话语分析,探讨假新闻的变迁与特点,进而提出治理假新闻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虚假新闻信源新闻价值一、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话语分析: 所谓“话语”(discourse) 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话语分析是指对人们说(叙述) 什么,如何说(叙述) ,以及所说的话(叙述) 带来的社会后果的研究。
话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现的,因此具有社会性。
二、统计与分析在对2001年——2008年间《新闻记者》评选的十大假新闻进行量化分析和文本统计中,本文进行了比较,选取了媒体类别、网络对假新闻传播的影响、媒体类别、新闻内容、出错路径、媒体事后纠错方式这几个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选取了每年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篇假新闻进行文本话语分析,以此来探讨八年来假新闻传播的变化与特点。
(一)内容分析1、媒体类型。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是现在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
我们进行了量化统计,可以看到过去八年各媒体类型假新闻刊发率,并从数据中得出报纸仍然是刊发假新闻最多的媒体,仅次于报纸的是网络,其次是杂志。
而同时在2007年首次出现了电视假新闻,并且一经刊发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报刊杂志仍然是假新闻成长的摇篮。
其原因在于,报刊是所有媒体中历史最长、数量最多的,因此竞争最激烈。
想要在媒介市场站稳脚跟就要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来夺取受众的眼球。
但为了获得经济竞争中的胜利,为了迎合大部分受众的好奇心,将强调显著性与趣味性作为新闻最大的价值,而忽略了新闻的本质是事实。
其次,网络成为第二大假新闻刊发媒体,其原因有二:一是网络媒体是新媒体新技术,不论是在传播理论上还是媒介技术上都有着颠覆性的意义,使其成为假新闻发展的第二大温床。
二是互联网新闻传播技术的快捷性,这一技术只需要在“后台”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很快的将新闻发布出来。
2、网络对假新闻传播的影响。
经过统计分析,除电视假新闻以外,所有假新闻均在刊发后100%的被网络所转载,以下数据统计的是2001年到2010年1月的“10大假新闻”中仍然还在网络中能搜索到的。
根据上表有二点发现:一、网络对假新闻的扩大化起着绝对性的作用,所有的假新闻都曾被不止一家网络媒体所转载。
二、网络在对假新闻的“回收”与纠错能力上差强人意。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假新闻绝大部分依然在网络上肆意。
虽然网络删除假新闻是最方便的,但是由于转载方便,使得假新闻不断被转载,彻底删除比较困难。
3、媒体类别。
纸媒是刊发假新闻率最高的媒介,但报纸的分类比较复杂,而我们这里是想探讨不同类型报纸的公信力问题,所以按办报方针进行分类量化统计。
从统计中发现,都市类报纸刊发假新闻数量最多,其次是行业报,第三的是机关报,最后是全国性综合报刊。
所以,最具有公信力的报纸类别是全国性综合报刊和机关报,因为全国性综合报纸是全国发行,发行范围之广决定了其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而机关报作为党的喉舌,所以相对要更规范。
4、新闻内容。
从统计中发现,刊发假新闻最多的是社会新闻,随后分别是时政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文化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最后是图片新闻。
目前看来,时政新闻在假新闻传播中排在第二位,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娱乐假新闻和体育假新闻所占比例会越来越高,这与整个社会娱乐化倾向越来越重有关。
相对来说,经济类假新闻较少,这和国家对这类新闻要求较严格,政策控制有关。
同时从2006年起,开始出现了图片假新闻。
这是媒介处理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一种新的假新闻趋势。
(二)文本话语分析新闻文本是新闻传达意义的载体,读者是通过新闻文本来理解新闻意义,所以可以通过分析虚假新闻的文本话语,从而研究假新闻是如何阐释与解读“假事实”。
本文通过分析假新闻文本中的标题、信息源、新闻价值和用词来系统阐释与解读假新闻文本。
1、标题。
我们在对过去八年的十大假新闻的统计中发现假新闻标题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对数字的提炼与利用。
近年来的假新闻想要通过数字让读者来相信其所谓的“真实性”与“精确性”。
但假新闻所给出的数据是经不起推敲的。
比如:打破牛津800年校史,一年伙食费8.35元等等。
其次,措辞的主观性过强,违背受众的普遍认知。
假新闻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猎奇性强,而在标题的制作中,在措辞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千年木乃伊怀孕、纸箱馅包子则违背了受众的普遍认知,容易混淆受众的认知与行为。
2、信息源。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与发布之处,是新闻产生的根源,而本文在这里统计的假新闻的信息源是对新闻文本里所提到的信息源进行统计与分析。
我们发现,有40%的假新闻在文本中交代了新闻的来源,60%的假新闻则没有明确的交代。
同时,进一步对交代的信源也进行了分类。
在分类中发现,声称新闻来源于官方信源的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媒体,最后是根据当事人口述。
所以当今的假新闻逐渐具有“真新闻”的某些显性的特性——信息源的权威性。
这无疑会加大读者对这一则新闻的信任程度,但仔细推敲发现,这些在文本中出现的权威信息源含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比如,某官兵的“某”的隐含性,根据举报线索这个“线索”的多种联想性等等,而假新闻制造者就是利用这种模糊性来混淆受众的视听,从而达到分散受众质疑心理的作用。
3、新闻价值的选择。
托伊恩.A.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所说“新闻价值通过媒体反映了社会话语再制作中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价值观。
”③。
在这里将新闻价值分为:反常性、一致性和娱乐性。
从分析中发现,假新闻的主要价值选择是反常性与娱乐性,假新闻之所以选择具有反常性与娱乐性来进行造假是与目前大的媒介环境有关,他们在选择所要报道的新闻时,必定是以社会价值倾向作为选择新闻的导向,对趣味与娱乐的追求是受众不懈的追求,因此假新闻就会更多的产生在这些具有反常性与娱乐性的“软新闻”之上。
4、用词分析。
我们发现虚假新闻在用词上喜欢强调其所谓的真实性,对交代信源的利用。
例如“据…报道/透露”“……(权威)称”,这之间出现的名称要么是一个都不熟悉的名字,要么是某家媒体消息,这样一种写作方式可以给读者一种看似有出处的证据,但经不起仔细的追问与推敲。
这种看似没有漏洞的新闻文本中所蕴含的模糊性,更能将读者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引导出来。
三、结论与建议假新闻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经济形态、受众接受方式与心理的不断改变,也发生着某种变化与变迁。
本文通过以上的量化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传媒市场化的今天,新闻的商品属性已经大于其文化属性,这是当今假新闻不断泛滥的重要原因。
现在从“内容为王”走向“效益为王”的追求,从过去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转向对新闻显著性的注意。
因此,现在的新闻为了博取更多的受众,获得更大的效益,开始打起了新闻的擦边球,玩弄文字游戏,造成了假新闻的频发。
所以,新闻从业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抢新闻争影响力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真实才是媒体获得长远发展的根本。
(二)网络成为假新闻肆虐的温床。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方式,颠覆了部分传播理论,比如说“把关人”观念在网络的变异与弱化,其交互性和新闻发布的平等性显示了其随意性。
目前大部分网站并没有采访权,复制与粘贴成为网络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很多网络编辑只注重点击率,而忽视了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造成假新闻在网络中肆虐的蔓延与扩大。
(三)假新闻越来越具有真新闻的特质。
在对假新闻的文本分析中发现,大部分的假新闻越来越具有真新闻的许多特征,新闻记者将真新闻中反映新闻真实的技巧用于假新闻中,对时间、数字、权威机构的运用以及在措辞上的客观性表达,让受众逐渐开始真假难辨。
当今假新闻的发展与变迁是与社会变化与变迁的一种抗衡,针对这样的现状与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措施:(一)不能否认在这个媒体面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媒体的影响力与经济效益是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证,但为了获得更多的受众来迎合受众,从而制造具有某种趣味性却会误导受众社会价值观的假新闻等同于“杀鸡取卵”。
在这个转型期,媒体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提高这一媒体品牌的公信力,杜绝假新闻的短视效应。
(二)提高网络编辑的“把关人”意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中,像传统媒体一样的把关机制不复存在,虽然网络编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充当把关人的角色,但强互动性造成了网络编辑淡化编辑职业道德意识,为了迎合网民而不负责任的转载没有仔细辨别的新闻,造成新闻质量良莠不齐,虚假新闻肆意泛滥,所以加强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与意识,正确引到舆论,才能防治假新闻在网络中的扩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①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年②何成明,《岂能假权威机构之名制造假新闻》,《新闻战线》,2008(1)③贺建平,《新闻文本的多义性解读》,《当代传播》,2004(2)④陈涵、罗梦,《“拟态环境”视野中的假新闻》,《青年记者》,2008(4)⑤盖伊·塔奇曼:《做新闻》,华夏出版社,2008(作者: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责编:周蕾实习编辑:张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