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指引与操作规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诊断与分型标准】

1.诊断标准:需要符合下列5项条件:

(1)全血细胞减少,如只有1〜2系下降,则需有血小板计数降低。

(2)一般无脾肿大。

(3)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伴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全片<7个)。如有增生活跃现象,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尽量行骨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巨核细胞减少。对于临床表现和外周血象符合再障,但骨髓涂片检查不符合者,必须进行骨髓活检以利及时确诊。

(4)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

异常增生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和急性白血病等。

(5)一般抗贫血药治疗无效

2.分型标准:同时符合下列三项血象标准中的两项者,应诊断为重型再障(SAA):

(1)网织红细胞<1%,绝对计数<15X109/L。

(2)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 5X109/L O

⑶血血小板<20X109/L。

根据分型标准,再障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急性再障(重型再障一I型,SM—I):病情进展迅速,外周血象下降较快,一般在3个月内达到SAA标准者。②慢性重型再障(重型再障-II型,SAA-II):病情较缓慢,>3个月进展到上述SAA标准者。

③一般慢性再障9八八):外周血象未达到SAA标准者。

3.其它参考分型:

(1)极重型再障(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国外Camitta诊断标准中,将5八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 2X10/L者,定为VSAA。

(2)中型再障(Moderate, AA):近年国外文献又将未达到SAA 标准,但造血功能已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患者视为中等程度再障,标准为:

①髓细胞成分<50%;

②加以下三条中的两条:a.中性粒细胞计数<1. 0X109/L;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30X109/L;c.血小板计数<60x109/L, 持续6周以上。

(3)难治型再障(Refractory Aplastic Anemia, RAA):正规治疗1年以上无明显血象回升者为RAA。

4.诊断分型标准补充说明:

(1)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中第1条为:全血细胞减少、

网织红细胞

绝对计数减少」J。但是儿童再障,尤其是大多数CAA患儿

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下降可不明显。而血小板计数下降对于再障诊断至关重要,且常先于红系和粒系下降,故建议将血小板减少立为诊断标准。

(2)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分型标准区分SAA-I和SAA-1未有明确的时间规」J,临床不易掌握。现建议在达到SAA的血象标准基础上,按达到SAA程度的病程长短[>或<6(3)个月]进行区分,比较客观,有利于掌握和疗效分析。

(3)骨髓涂片和活检中,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是再障的比较特征性的表现。(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中仅提到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未说明具体数字。现建议将巨核细胞<3(7)个(全片)作为明显减少的标准。

(4)近期国外文献将外周血象下降到一定程度的CAA定为中型再障(MAA),对于疾病进展预测和治疗选择有较大参考价值J,故也列出来供临床参考。

(5)有效再障治疗的起效时间一般在2-3个月以上,血象恢复也需一段时间,故正规治疗1年以上无效者,应视为难治型再障(RAA),提示需改变原有治疗方案。

(6)极重型再障(VSAA)病势凶险,预后较差,需高度重视,故列出供参考。

(7)临床常见再障病儿被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生紫癜(ITP),接受不适当的治疗,延误了正确治疗,也影响预后,需引起高度重视,故加入诊断标准第4条,提请进行必要的鉴别诊

断。

【诊断方法与辅助检查】

1.凡有不明原因外周血象下降,尤其是血小板减少者,需考虑再障的可能。必须进行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在内的全血常规检查,注意血小板计数、粒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

2.外周血象降低,尤其是存在血小板降低者,必须进行骨髓涂片检查。关注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系和红系增生情况、淋巴细胞百分率,尤其是巨核细胞计数。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当为再障诊断的必备条件。同时注意细胞形态和成熟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红骨髓面积较大,局灶增生灶较多,故需做多部位骨髓穿刺检查,或一开始就同时进行骨髓活检,应避免仅以胸骨穿刺检查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4.骨髓活检对于儿童再障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外周血象和病情提示再障,但多次骨髓穿刺检查不符合者,必须进行骨髓活检检查,非常有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

5.临床诊断ITP,应该按照ITP诊断标准进行骨髓涂片检查,结合血小板抗体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除外再障。

6.对于符合再障诊断者,需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伴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7.对于学龄前期(<6周岁)起病的患儿,应询问家族史,注意观察有无骨骼畸形,其它脏器畸形,皮肤色素沉着,智力落后,特殊面容,胎儿血红蛋白,胰腺消化酶水平和消化功能,染色体检查,以除外范可尼贫血和其它先天性再障。

8.对于后天获得性再障,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特殊药物(如氯霉素)和含苯类化学毒物接触史,血清型肝炎史和其它有关病毒感染,如微小病毒B19、EBV、CMV等感染史和射线接触史等,争取掌握可能的病因。如能明确病因,可诊断为继发性再障,否则应诊断为原发性再障。

9.有条件时,可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d、CD8),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oL(TNF-oL)、干扰素.八y(IFN.八y)、白介素-2(IL-2)、IL一8等造血负调控因子,有助于了解患儿免疫功能状态,观察与疗效的关系。

10.各单位可以酌情进行各方面有关再障的基础研究。

【治疗】

1.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疗效与治疗早晚密切相关。

(2)分型治疗:需按再障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病因治疗:如能明确病因,则采取避免再次接触,同时治疗血清型肝炎等相关疾病。

(4)坚持治疗:再障治疗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数年,应

避免轻易停止治疗,或盲目和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口服药物必须

使用到血象恢复到最高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