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以及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掌握文化的含义及其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了解什么是社会,并掌握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古籍中。《旧唐书·玄宗本记》有“村闾社会”的说法,意为村民集会。

1、“社”指用来祭祀神灵的一块地方,“会”指集会。

2、指志趣相同者结成的团体。

3、古代社区单位。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

1、唯名论。对社会本质的看法之一是把社会看成为仅仅是一个由真实的个人形成的空洞的概念,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个人才是最终的实体”。故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体(共同体),仅仅是代表了许多人的总和。韦伯(德)、吉丁斯(美)、塔尔德(法)等。

2、唯实论。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塑造了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即规定了个别人的存在”。齐美尔(德)、迪尔凯姆(法)等。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社会是人们的有机结合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三、社会的要素、

两要素:人、自然界:物质的或无机的环境、生物的或有机的环境

三要素:人口、自然环境、文化

五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思想文化因素

四、社会的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大群体。

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五、社会的类型

马克思主义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依据,把社会基本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按生存方式分:狩猎和采集社会、游牧社会、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按社会总体结构分:传统社会、现代社会。

六、社会的功能

1、整合功能: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2、交流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

3、导向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

4、继承和发展功能:人类一代代的更替,而社会则是长存的。

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既是抽象的,优势具体的。就具体社会存在而言,它是由一些基本要素结合而成的,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文化。

一、人口要素

人口,是指在特定时空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口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构成的中心要素。

人口是一个社会范畴,也是一个具体的范畴。

1、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数量:指某个国家、民族、地区中人类个体的总和。

质量:指人口素质,包括社会成员的体质、智能和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因素。

2、人口的构成,是指从不同方面和层次,按照不同的规定和标准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系。包括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的社会构成和人口的地域构成(人口的空间分布)等方面。

一般来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依然面临着人口过多特别是某些地区人口增长过快,高素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偏低,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迅速发展等严峻问题,所以,要使我国人口继续向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转变,仍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资源是由人类从自然界或世界中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资源是生产活动的前提,并通过生产转换为社会生活的物品,然后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价值。在最一般意义上,资源大体分为两大类型:自然资源和人类资源。自然资源又可分为两类:可再生性资源和不可再生性资源;人文资源则可划分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

资源是相对于人类社会活动而言的,即可供利用的物质或事物。因此,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以及整体性等特性。因此,合理分配、利用和保护资

源尤为重要。

三、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物质的基础。环境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这里的社会构成的环境要素为狭义的环境,即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形、地貌、土壤、山林、河流、陆地、地下资源、动植物等。自然环境不等于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那些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

自然环境是社会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在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自然环境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生活也作用和改变着自然环境,其中有些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破换性的,这就是现代化进程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于其破坏社会的基本要素,因此,环境污染表现为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其实质则是对社会根基的危害。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

四、文化要素

文化是社会的又一重要构成要素。任何社会,都包含了人类通过智慧和心智而创立和积累的文化,如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法律、制度以及各种物品等。

文化之所以是社会的构成要素,是因为文化把自然人统合起来构成社会。如中国古代的“社”就是与祭祀活动相关,表明人类总是要通过文化活动来组织和安排生活,并通过文化来维系人群的关系,构成相当稳定的社会秩序。

文化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制,个人通过学习文化掌握成为社会成员所需的规则、技能和知识。

第三节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社会共享的成果,是交流的产物,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演进的过程。

文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只讲精神现象及表现形式,包括知识、思想(主要是思维方式)、艺术、道德、风俗、法律等。广义的概念则包含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产品,主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种方式,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一切凡是与自然状态相对立的都属于文化,非自然的人类活动所创造、活动方式本身”。

文化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1)文化是人类的第二本性,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主要标志。动物是依赖“本能”(这种本能可以通过生物“基因”遗传)生活,而文化则是后天创造和学习的。另外,(2)文化涉及面广,它涉及到所有生活领域,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与自然现象相对立);(3)文化是社会形态,是说文化世界不是个人的行动事实,而是许多人或大多数人行动的事实;(4)文化与社会融合在一起,如存在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总之,人类的各种活动(经济和政治生活等)和制度中都存在着文化。

文化分析的主要问题涉及资源(教育公平问题:择校费等;电影分级制度等)不平等的意义、权力的运用与冲突的发生等。

文化分析的视角主要有:(1)功能主义视角。强调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社会功能,没有功能就被社会淘汰。(2)冲突论。强调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社会功能,没有功能就被社会淘汰。(3)任何一种文化的特征都与其他文化不同,任何文化都是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