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欣赏发现美的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欣赏发现美的事例
一、创新点说明 1.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
2.立足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精神。
二、问题背景
1.新课标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
2.高一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对事物的认识也由感性逐渐转入理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本案例是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方式”下进行的一次尝试。
三、设计依据
⒈本单元目标要求学生:学习这些课文,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①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②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析疑、辨疑、解疑,在论辨中解决问题;③理解文章“虚实相生”的观点。
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健语句,探讨作者的基本观点。
⒉本文是一篇美学论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我进行了课前的自主学习设计: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精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借助网络,探索相关知识。
四、教学情景
㈠引入
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用优美的词句饱含感情地引入课文:什么又最美?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在寻觅着答案。
因为每个人对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同学们,在你的心中,什么最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
”
学生的回答让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㈡铺垫
先用课件展示几张风景画,并配上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边听边欣赏。
最后定格一幅秋景图,师问:听秋日的私语,看落叶铺满大地,你有怎样的感受?
由于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也很快地融入到情景中,用很美的语言描述。
(出乎老师的意外)
之后就非常自然地得出“美是一种感受,美是一种体会”的美学观点。
顺利地进入对文本理解的环节。
㈢感知
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首先展示维纳斯雕像复制品及图片,我用动情的语言介绍了维纳斯。
师提出问题:眼前的维纳斯,美在哪里?
我在学生仔细观看和思考的同时,引用了名言提示,学生也畅所欲言。
我又问:你们同意作者的观点吗?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
只要言之有理,我都给予了肯定。
㈣探究
为了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我让学生就“完美与缺陷美,你更欣赏哪一个?”这个话题展开了辩论。
在过程中我适时提出问题:试想――有双臂的维纳斯就不美了吗?失去是有意/还是偶然?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作者所要想表达
的主要观点:有双臂的维纳斯也是一尊美的形象,失去双臂的维纳斯就变成了无数尊美的形象。
进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维纳斯是不幸的――她失去了双臂;维纳斯又是幸运的――维纳斯是牺牲原有手臂有限的艺术美,换取了几乎所有看到这尊雕像的人都来参与再创造的无限的艺术美。
㈤拓展
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里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探讨。
师问:维纳斯牺牲原有手臂有限的艺术美,换取了几乎所有看到这尊雕像的人都来参与再创造的无限的艺术美,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我用PPt展示了《画鉴析览》和《黄宾虹画语录》两段关于虚实相生的解释。
首先展示了一幅齐白石的虾子戏水图,我启发学生:“齐白石的画闻名遐尔,尤其是他的虾子,堪称一绝:绝在何处呢?具体谈谈。
”
明确:我们欣赏时却可以通过一只只虾的姿态感受到满幅盈盈流动的湖水。
在欣赏了齐白石的画作后,我又趁热打铁地,用幽默的语句说道:“文学上也是如此――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来形容绝色女子。
今天,我就请来了一位倾国倾城的北方佳人。
”伴随着《梅花三弄》的箫声,我把李延年的诗《北方有佳人》展示在屏幕上。
对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这位北方佳人美不美?”
②你是怎么看出她的美呢?
③文章没有具体描绘她的面貌?请你根据提示描述一下心中倾国倾城的北方佳人。
为了活跃气氛,我有意只请男同学回答。
在轻松的氛围中几位男同学也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心中的美人
形象,他们的回答赢得了女同学的笑声和掌声。
(逗笑了听课的老师)进一步明确:如果文章具体描绘她的面貌,,就不会有这么多美丽的北方佳人向我们心中走来。
你心中的北方佳人才是最美。
(课堂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师小结:这就和维纳斯失去双臂一样。
虽然丧失了一个美的具体形象,但是换来却是所有看到这首诗的人在心里想象创造出无数的美的形象。
虚实相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留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
㈥熏陶
本节课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用课件展示一组对比强烈的画面――模特的走秀和清洁工的劳动,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几幅画面时,同学们,你发现它们美在哪里吗?(目的是升华学生对美的理解,不仅仅关注、欣赏外在的美,而更应该去赞美心灵的美。
)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还有更多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欣赏。
美需要发现,美需要欣赏,美更需要创造!劳动创造美。
”
最后的三分钟我播放了网络上很流行的一首以真人故事为背景创作的歌曲《丁香花》(唐磊)。
效果很好。
㈦布置作业(二选一)
1、选择学校艺术馆门前的一幅雕像作品进行赏析。
2、欣赏品析网络上的一首MTV作品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区级公开课,课后老师们对本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成功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1.立足文本,深入探究
本节课从文本出发,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文本进行整体的解读与理解,落实教学的重点。
同时,又让学生对作者的观点
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2.拓展迁移,创新思维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与生活和艺术相联系的“活”的知识的思想,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3.美的熏陶,情的陶冶
本节课既是一堂对美学观点认识理解的课,也是一堂艺术欣赏课,教师的语言美,课件的画面美,选配的乐曲美,营造的氛围美,欣赏的心情美。
不足之处:1.课堂有些环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有些不够。
2.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落实的问题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