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考研复习
SUSTech《地球科学概论》Ch01~Ch09复习题及要点解析
ⅠFill-in-the-Blank2. C12 has 6 protons(质子). How many protons does C13 (中子)does C13 have? _7_ Nitrogen-14 (N14) has 6 protons and 8 neutrons: true or false?_false_4. The type of metamorphism that occurs over large areas, commonly at convergent platedisturbed after lithification.ⅡShort Answer Question1.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ctive volcano and a dormant volcano?2.What does a porphyritic texture tell about the history of an igneous rock?3.Briefly explain why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s important in the studyof historical geology.4.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late and phyllite?5.What kind of rocks (igneous,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have been most importantin determining absolute age dates for the geologic time scale? Explain why.6.What are the six fundamental geologic principles which are used in relative dating?7.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gnitude and the intensity of an earthquake, interms of how each is measured or observed.8.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lastic and plastic deformation?9.What does compression stress result from?10.What causes submarine hydrothermal vents?ⅢShort Answer Essay Questions1.How do a rock and a mineral differ?2.When looking at a hand sample of an igneous rock, how would you tell if it is plutonic or volcanic?3.How does elastic rebound theory explain when earthquakes occur?4.What are some uses of metamorphic rocks such as marble, slate, sulfide ore, talc, graphite, and clay?5.Briefly explain wh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sostasy, continental crust should be thicker than oceanic crust.• Earth is a dynamic and evolving planet.• Plate tectonic theory: The lithosphere is composed of rigid plates that diverge, converge, orslide sideways past one another as they move over the asthenosphere.• Volcanoes and earthquakes occur a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lates.• The rock cycle illustrates theinteractions betweenEarth’s internal andexternal processesandhow the threerock groups areinterrelated.• Ge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Earth–Physical geology is concernedwith the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whichcompose and operate onthe surface of,and within, Earth.–Historical geology is concernedwith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Earth'scontinents, oceans, atmosphere, and life.• The principal subsystems of the earth:Atmosphere / Biosphere / Hydrosphere / Lithosphere / Mantle / Core.• 十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期末考试复习题+图形题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期末考试复习题+图形题第1-2章绪论、地球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
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理论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故又称地壳磁场。
如果在实际测定时,发现所测的地磁要素数据与正常值偏离称为磁异常。
实际磁场大于正常值称为正异常,小于正常值称为负异常。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界以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地壳内部各地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动调整(补偿)现象称地壳均衡)。
二、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3、莫霍面(33km)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2900km)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4、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康拉德面:上层主要是由氧、硅、铝等轻元素组成,故称硅铝层,平均密度2.7g/cm3,主要岩石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等,因富含碱金属和较多的稀有金属,故也叫花岗岩质层。
下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镁,故称硅镁层,平均密度3.0g/cm3,主要岩石为基性岩浆岩,故又称为玄武岩质层。
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只有玄武岩质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考研重点
一.名词解释1.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以古示今:指通过过去的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推出现今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2.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行星轨道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
3.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4.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洋盆之间的过渡地带。
5.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大洋边缘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岛群。
海沟是大洋边缘的巨型带状深渊,其长度常达1000Km以上,宽度近100Km,深度多在6000m以上。
6.大洋中脊:是绵延在大洋中部(或内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7.大洋盆地:是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平均水深4000—5000米。
8.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的气流以水平方向为主的高空大气层。
9.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10.海流:大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
11.浊流: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浊流中的悬浮物质是沙、粉沙、泥质物,有时还带有砾石,其发源在大陆架之上或大河流的河口前缘。
12.紊流:流体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流水在运动过程中,水质点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随时都发生任意变化的水流。
13.包气带水:指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包气带是指岩石空隙未被地下水充满的地带。
14.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15.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6.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7.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速度从7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 km/s 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 km/s突然增至4.4 km/s。
考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宇宙(宇:空间。
宙:时间。
)(一)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1、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氢和氦)由于恒星间距离太遥远,以至在短时间内肉眼观察不出恒星间位置的相对变化,因而叫恒星。
2、星际物质: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成为星际空间。
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
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星云: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3.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二)宇宙中天体的相对位置4、天球: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所在的地球的中心,它的半径是无穷大的。
5、星座: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分成若干群落,每个群落的恒星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分为仙后星区,御夫星区,大熊星区,天琴星区。
简称:“后,御,熊,琴”第二节银河系与太阳系(一)银河系:是一个由大约14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围绕太阳旋转的主要是九大行星(从里到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天星,冥王星)及众多的小行星,卫星,彗星和陨星等。
行星绕太阳的公转遵循开普勒三定律:1、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当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行星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倒太阳平均距离a的立方同公转周期T的平方成正比。
第三节地球月球和地月系(一)地球(二)月球和地月系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看不见月球时是朔月或新月。
(日食)农历初一。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看见整个月亮称为望月或满月。
(月食)农历十五或十六。
从朔月到望月月球受光面达到一半称上玄月。
从望月到朔月下玄月。
第四节地球的形态(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形状: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圆球体。
——呈梨形(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不均匀,所有大陆的北端宽,南端窄,大致呈倒三角形,并多在北端与其它大陆相连。
地球科学概论总复习简答
总复习问答题:一、1.地球系统是由哪些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构成的复杂系统?2. 太阳、地球处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简述“日地距离平均保持一天文单位“的意义。
3.如何知道地球的历史发生的事件?4.为什么说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及生命的保护盾牌?5.为什么说水圈通过“削高填低”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6.生命起源于何时代、何环境?现代生命的什么特征对生命起源的环境提供了鲜明证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1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内部圈层和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构成的复杂系统。
2.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位于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太阳相距约一亿五千万km;这一距离被定为1天文单位。
1天文单位(AU)是太阳系天体距离的基本单位。
从太阳系行星接受太阳辐射能量角度看,1AU是最佳的距离,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圈的存在和生命的生存、发展。
3.根据地球历史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地层层序律(地层在形成后,若未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不发生位置的颠倒,应是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化石层序律(特定地层各有其特定的化石)、同位素年龄测定,并运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原则来恢复地球历史事件。
4. 巨厚的大气圈使撞向地球的其他天体摩擦燃烧掉或形成流星雨,使地表免受其它天体的直接撞击;巨厚的大气圈、尤其是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以保护地球表面生物界不受侵害。
5.因为在地表较高处,不断运动的水体发生着强烈侵蚀作用,使高处变低;而在地表较低处或盆地,不断接受运动水体侵蚀、搬运而来的沉积物。
6.生命起源于38亿年前的早太古代的海洋环境。
生命的本质是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具有新陈代谢与自我复制能力的活物质——核酸和蛋白质。
二、•1.何谓地震与地震作用?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区别?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的现象。
地震作用是孕震、发震和余震发生的全过程。
地震震级是一次地震能量的度量。
地震烈度是一次地震震域内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供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供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系统的各个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地球科学概论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与演化、大气与气候、水文与水资源、地质与地貌、生物与生态、地球系统与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方面的重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球的结构与演化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由固、液、气三层组成。
外核是地心两千多公里到核心表面之间的液态层,内核是地心核心表面到地心核心中心的固态层。
地球的演化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后期演化等内容。
二、大气与气候大气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大气圈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等不同层次。
气候是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的统计。
大气与气候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循环、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等内容。
三、水文与水资源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文环境,包括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利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水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等。
水文与水资源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内容。
四、地质与地貌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岩石和地壳的性质及其演变规律。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地表过程。
地质与地貌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地球的岩石组成与构造、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地表风化与侵蚀等内容。
五、生物与生态生物学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及其演化历史。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生物与生态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生物演化史、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等内容。
六、地球系统与环境变化地球系统研究地球各个环境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变化研究地球环境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地球系统与环境变化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地球系统的组成、地球系统的能量平衡与物质循环、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等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考研终极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岩石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则正好颠倒。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分选性:是指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磨圆度:指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夷平面:地表演变到准平原阶段后,若地壳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成为山地,此时山地顶部则残留原有准平原遗迹,它们代表了已被破坏的原来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
●浊流:是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河流阶地:分布于河谷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
●矿产(资源):泛指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地表,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这一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磁偏角:磁偏角是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地球科学概论总复习
1.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一门全地球性科学。
2.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
3.历史比较法:指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地质现象,综合现代正在发生的各种地执作用所出现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将今论古”与“将古论今”,分析和推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及特征。
4.大地水准面:是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5.标准重力值:是以地球为一均质体的假设为前提,再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出的重力值。
6.重力异常: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测站的高度不同、各测量地区的岩石种类不同等原因,都会使实测值和标准值不一致,将实测值进行校正计算出各测站相当于海平面的校正值,若仍与标准值有差异,其差值称…7.外热层:是固体地球的最表层,一般陆地区深度为10-20m,内陆或沙漠地区可达30-40m。
8.常温层:在地球外热层下界一带(在太阳热能影响的深度以下),是一个厚度不大的层带,温度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相同,不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9.内热层:在地球常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而且很有规律,即每向下加深一定深度便增加一定温度,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10.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里,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数值。
(一般为0.9-5.2度,平均为2.5度)11.地热增温级:指在内热层里,温度每升高1度所需增加的深度。
(单位米)12.地磁异常:在实际测定时,若发现所测的地磁要素数据与正常值偏离称…13.剩磁: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古地磁的影响而获得磁性,这种磁性与古地磁场方向协调,在磁场发生改变后仍可将原来磁化的性质保留下来,形成…14.热剩磁:岩浆冷却过程中受到磁化而保存的磁性叫…15.沉积剩磁: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原以磁化的矿物沿磁场方向沉积而保存的磁性特征,称…16.体变模量:物体在围限压力下能缩小的程度。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地层层序律坡积物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河流阶地矿物解理岩石蛇绿岩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年龄承压水包气带水区域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中心式火山岩浆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将今论古与以古示今磨圆度分选度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黄道面白道面克拉克值搬运作用构造应力磁异常古登堡面重力异常重力均衡地质灾害自然环境地质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矿产与矿床内生成矿作用天气“厄尔尼诺”差异风化作用“将今论古”二、填空1、古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6个纪。
2.中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3个纪。
3.风化作用的类型主要有、、。
4.野外岩石命名的依据主要有。
5.按照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三种类型。
6.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
7.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8.地磁场由、、等3部分组成。
9.描述河谷地貌形态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0.松散沉积物经过、、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11.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
12.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13.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4.冰川的主要侵蚀和沉积地貌有、、、、。
15.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6.地下水沿潜水面形成的喀斯特景观地貌有(写出4个)、、、。
17.海浪的主要侵蚀地貌有(至少列出3个)、、、、。
18.大西洋的大陆边缘,从海岸线向深海方向的地貌单元分别是、和。
19.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常可使、和产生三种结果。
20.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三大类。
21.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至少列出4个):、、、、、等。
22.生态系统的组成为、、、。
23.大地水准面是指由所构成并延伸的曲面。
24.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和等5个圈层。
25.大气圈存在的主要依据有。
2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27.风化作用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28.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等4种基本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带答案
1.历史比较法:这是地质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
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来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
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只要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或地层。
这种利用地层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又称地层层序律或层叠置律生物演化律: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建立地层层序和确定地质时代的方法称为古生物学方法,又称生物演化律。
2.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机械分异现象:颗粒粗大的先沉积,细小颗粒后沉积;密度大物质成分先沉积,密度小的物质成分后沉积。
3.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
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地堑、地垒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而其间隔的向斜比较平缓开阔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而其间隔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或呈箱状的褶皱,称隔槽式褶皱。
可画图便于理解。
4.大陆的地形特征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大陆的地形特征:可分为 5 种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洼地也可以算一个)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据大气在垂向上的温度、组成、电荷及运动等特征分为 5 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6.地球内部出现了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 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分别是多少?3. 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表面积是多少?####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3.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球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2.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是什么?3.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什么?#### 四、地球的外部圈层1. 地球的大气圈有哪些特点?2. 水圈包括哪些部分?3. 生物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地球的磁场1. 地球磁场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 地球磁场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3. 地磁极和地理极的关系是怎样的?#### 六、地球的气候系统1. 气候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2. 气候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 气候系统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七、地球的水循环1.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2. 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有哪些?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哪些?#### 八、地球的板块构造1. 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有哪些?3. 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九、地球的自然资源1. 地球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哪些?2. 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 能源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十、地球的环境问题1. 当前地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2.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3. 人类应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环境?通过以上复习题,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地球概论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思考地球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地球科学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为保护地球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概(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收集全面版本)
地大北京地概考研复习总结名词解释1. 地质灾害(12、10、06、05、04)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2. 地层层序律(11、10、09、06)地层形成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并总是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叫地层层序律3. 化石层序律(00)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底层的时代越老 4. 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阳光、空气、土地、能源等5. 地质环境(08、04)围绕生物体外部的空间及所包容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即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人类所提供的环境6. 生态系统(09、06、05、04、02)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7. 生态平衡(08、07、0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一定时间、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此状态叫做——8.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差值为正叫正异常,差值为负叫负异常9. 成岩作用(11、10)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主要方式有压实、胶结和重结晶作用三种10. 压实作用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及体积缩小的过程11. 胶结作用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即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沉积岩的过程12. 重结晶作用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晶质,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13. 节理岩石受力的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破裂形成断裂构造,断裂两侧岩块无明显滑动者叫节理,有明显滑动者叫断层14.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15.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1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12、06、99、00、02、03)17.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18. 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19.岩石的矿物成分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的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20.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1. 岩石的构造(04)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22. 岩石圈(12、06、02)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23. 岩浆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局部地段中形成的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且富含挥发成分的硅酸盐熔融物质24. 岩浆作用(06、00)岩浆沿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改变,岩浆成分不断发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25.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时,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的作用26. 矿产(矿产资源)(07、06、02)自然界里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27. 矿床(07)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28. 矿石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地质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举例。
2.地质学的定义。
地质学大约从何时开始诞生?依据?3.举例说明地质学的两大目的(索宝与防害)。
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特征:大自然是实验室与博物馆,对基础学科的依赖与促进,现实主义原则(将今论古与以古鉴今)。
5.均变论的要点和代表人物。
6.地质作用及其能:内力地质作用(地点,主要能)、外力地质作用(地点,主要能),辅助能。
第二章宇宙与行星地质学1.宇宙、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的基本概念。
2.太阳系的七大类成员。
3.行星的定义,“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与大小次序(冥王星的特殊性与地位)。
4.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的基本特点与差异。
5.自转方向相反的行星(据表2.2)、自转轴与黄道面交角特大的行星。
解释原因。
6.公转轨道偏心率大的两个行星。
7.内外行星的密度差异,密度最大的星球是哪个?密度是多少?8.为什么地球现在是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9.小行星的轨道位置、成因。
为什么形状特殊?补充火星探索最新进展(水)?10 彗星的基本特征(头、尾、核、发等),彗星在天空中的方向及其原因。
11 月亮的地理组成:月海、月陆、月壤、撞击坑等。
补充月球含水的最新成果?12 陨石与流星:陨石的分类及其组成(铁、石、石铁;球粒、非球粒)。
13 为什么月球表面岩石和陨石的年龄可以达到45.5—46亿年,而地球表面的岩石基本上都小于42亿年?14 太阳的表面温度。
为什么月壤中保存了氢离子,而地球表面土壤中却不能?15 太阳系的几个有趣的规律:Titius—Bode Rule与行星轨道分布;万有引力;Kepler’s 三个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用行星的某些规律解释上述定律。
16 太阳系起源最著名的假说—星云说。
17 地球的形状特点。
用两极与赤道半径的差异说明之。
给出自己的解释。
第三章元素与矿物1.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质子、中子、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半衰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考研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4.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
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km/s突增到4.4km/s。
5.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6.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型石林。
7.洪积面:8.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9.苦湖:湖泊沉积到了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因带苦味,所以称为苦湖。
10.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碎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1.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
12.球形风化:如果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相互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坏破坏,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
13.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
14.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张晖第一章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当前研究的重点地壳和与它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第二章1,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2,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的特征:厚度:平均33km,陆壳最厚达80km (青藏),洋壳平均7km地幔的特征:厚度: 2850km,体积是地球的83%,质量是地球的67.6%地核的特征:外核的密度由地幔的底部的 5.6-5.7 g/cm3,急剧跳跃到9.7 g/cm3然后逐渐增加到11.5 g/cm3,推测地球外核由氧化铁组成,在巨大的压力下它不仅是熔体,而且相变为密度更大的金属相。
内核物质的密度最大,大约是12.5-13g/cm3,主要由铁和镍组成,也可能有其它元素存在。
3,地壳均衡的含义;按阿基米德原理,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下界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顶部则会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这种地壳内部各地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动调整(补偿)现象称地壳均衡。
4地震波不连续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一般随深度增加,但又不是匀速增加,在某些深度处发生突然变化。
地震波在此突然加速或减速(纵波减速时,横波甚至会消失)。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
不连续面的存在,标志着地内物质在此层上下面有明显区别,因此成为地内圈层构造的界面1、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深度平均17km,陆地33km,海洋平均厚度6千米。
地震波加速,表明其下物质密度、硬度增加。
古登堡不连续面,深度约2900km。
地震波减速,横波消失,表明其下物质很可能是液态。
2、二者构成了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的界面3重力异常:往往在现场实测的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且有一定的偏差,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地大)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地大)1.绪论地球科学地球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整体性与分异性时间过程的漫长性与瞬间性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地球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现实主义原理2.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转开普勒三定律、提丢斯-波德定则(银道面、白道面、黄道面、赤道面、黄赤交角)地月系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受到天体运动的影响,是整个宇宙运动的一部分3.地球表面的特征海底地形的划分: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中央裂谷?海洋环境: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太平洋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4.地球的物质组成宇宙、地球、地壳的主要元素、克拉克值、丰度矿物、岩石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矿物硬度计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名命依据:结构、构造、矿物成分5.研究地球的历史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龄地质年代表渐变与灾变现实主义原理(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地质作用(表层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地质营力6.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物性特点莫霍面、谷登堡面的划分依据岩石圈、软流圈内部圈层的温度、压力、重力、物质密度变化地壳的类型:大陆地壳、大洋地壳静岩压力地热增温率7.地磁场与重力地磁场的三要素:磁感应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剩余磁性与地磁极反转重力异常与重力均衡8.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9.大气圈大气圈存在的依据:蓝天、白云、风、流星大气圈的划分依据:物质组成、温度变化、电荷、大气运动10.大气圈的划分:对流、平流、中间、暖、散逸大气环流与科里奥利力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的综合天气:是指短时间的内的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冰期与间冰期:11.生物圈生物圈:生物及其活动地带生态系统:生命与非生命的总和食物链与营养级按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物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有生命物质、真核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人生态圈和生态系统演化中的关键生物:蓝绿藻、维管植物、人12.水圈海水运动的方式:波浪、潮汐、洋流、浊流大地水准面: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河流:河谷-谷坡、谷底、河床地下水: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包气带、透水层、隔水层冰川:大陆冰川、山岳冰川13.外部圈层对岩石圈的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搬运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机械搬运-推移、跃移、悬浮、载移搬运中碎屑的变化:矿物成分、分选、磨圆沉积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成岩作用:压实、胶结、重结晶14.外部圈层(大气)对岩石圈的作用风化作用:物理、化学、生物影响因素:岩石性质、气候条件、生物活动、地形条件风化作用的产物:残积物-土壤、碎屑、粘土-风化壳风的地质作用:剥蚀、搬运、沉积风成砂、风成黄土、风蚀地貌15.地面流水对岩石圈的作用地面流水对岩石圈的总趋势:削高填低片流-冲沟-坡积物-坡积裙洪流-冲沟-洪积物-洪积扇洪积物、坡积物的特点河流:下蚀、侧蚀、侵蚀基准面、V型谷、向源侵蚀、阶地、准平原、夷平面、二元结构河流沉积类型:滞留砾石沉积、边滩与河漫滩沉积、心滩沉积、天然堤、决口扇、牛轭湖沉积三角洲沉积: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河流-冲积物-冲积物的特点16.海洋对岩石圈的作用海洋的剥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波切台、海蚀凹槽海洋的搬运作用:潮汐、海流、横向搬运海洋的沉积作用:滨海沉积:海滩、潮坪、贝壳堤、沙坝、沙嘴浅海沉积:碎屑沉积、化学沉积:碳酸盐岩、硅质、磷质、铁锰铝质生物沉积:生物碎屑、生物礁深海、半深海沉积:软泥、多金属结核17.冰川、地下水、湖泊对岩石圈的作用冰川:载移、冰碛物、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冰碛堤地下水:岩溶作用岩溶发育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岩溶地貌:溶沟、石芽、落水洞、熔岩漏斗、溶洞沉积物:地下-钟乳石、石笋、溶洞角砾岩地表-泉华湖泊的沉积作用:干旱地区盐湖的沉积作用阶段冰川:载移、冰碛物、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冰碛堤地下水:岩溶作用岩溶发育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岩溶地貌:溶沟、石芽、落水洞、熔岩漏斗、溶洞沉积物:地下-钟乳石、石笋、溶洞角砾岩地表-泉华湖泊的沉积作用:干旱地区盐湖的沉积作用阶段18.岩浆岩与岩浆作用侵入作用与岩浆作用岩浆的分异、同化混染作用根据SiO2含量划分岩浆的基本类型: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火山作用类型:中心式、裂隙式猛烈式、宁静式、递变式岩浆岩体的产状:深成岩:岩株、岩基浅成岩:岩墙、岩床、岩盖岩浆岩与岩浆作用火山喷出物:气态、液态:熔浆固态:火山集块、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岩浆岩:主要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构造常见的岩石类型19.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流体变质作用的基本方式:重结晶、变质结晶、交代、变质分异?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主要的变质岩类型三大类岩石的转化20.岩石圈的变形变位构造应力、构造运动岩石的变形:褶皱(向斜、背斜)断裂(断层、节理)岩石圈的垂直变位:阶地、夷平面、岩石的沉积厚度、沉积物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不整合、现代考古证据不整合的类型及所反映的构造运动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褶皱:褶皱要素背斜、向斜产状及地层分布特征褶皱的分类按照轴面产状:直立、斜歪、倒转、平卧褶皱形成时代的判断21.断层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断层线断层的位移:滑距、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组合型式: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叠瓦状构造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形成时代的判断22.断层分类断层与岩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断层与构造线: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断层运动方向: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23.地震震中、震源、震中距、震源距、震级、烈度地震的成因节理张节理、剪节理的特征节理组、节理系、节理的分期配套节理间的相互关系:交切、限制、追踪雁行状节理与共轭节理24.地球动力系统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板块的边界的基本类型:离散型、会聚型(俯冲带、碰撞带)、平错型转换断层贝尼奥夫带、磁异常条带、大洋壳的结构?环境(自然环境):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矿产资源、成矿作用25.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地质环境:由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课程
一、名词解释: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交错、渗透部分。
2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8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组成。
3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4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其温度低于周围温度。
5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惯性力。
6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的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
7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8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9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10地磁场倒转:地球磁场的方向发生180°的改变,也就是地磁两极的极性发生的倒转现象。
11莫霍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12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13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刚性的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部分;14岩石圈: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球内部的刚性部分;15软流圈:又称低速带,是指地下60-250km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塑性流动)16地温梯度:沿等温面的法线朝向地球中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所增加的数值, 又称地热增温率。
17地壳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壳的平均含量;18主量元素(常量元素或造岩元素):是岩石中含量大于1%的元素19微量元素:地壳(岩石)中含量低于0.1%的元素20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21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22碎屑结构:是指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共生在一起的碎屑颗粒所具有的内在形貌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粒度、分选度、圆度、支撑类型和孔隙等几个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之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
包括上地幔上部固体岩石部分和地壳,其深度范围在0-70km,岩石圈在大洋地区薄,高原地区厚.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塑性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其深度范围在70-250km之间,一般认为低速带内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大陆架:是海与陆地接壤的近海平台,其范围从海岸的低潮线起向海延伸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转折段为止。
大陆架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小于0。
3度,平均0.1度,外缘水深一般不超过200m,最深达550m,水深平均130m。
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和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
如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粗细、分选磨圆程度等.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显著特征是有层理和层面构造.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
韵律层理:是由不同成分、结构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
常见砂质层和泥质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沉积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的岩性特征在纵向上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龄,即同位素年龄: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概总结名词解释1.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2.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并总是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叫地层层序律3.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古生物化石组合4.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阳光、空气、土地、能源等5.地质环境围绕生物体外部的空间及所包容的一切因素的总和6.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综合,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7.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一定时间、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此状态叫8.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9.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10.压实作用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及体积缩小的过程11.胶结作用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即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沉积岩的过程12.节理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破裂形成断裂构造,断裂两侧岩块无明显滑动者叫节理,有明显滑动者叫断层。
13.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14.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16.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17.岩石的矿物成分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的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18.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9.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20.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21.岩浆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局部地段中存在的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且富含挥发成分的硅酸盐熔融物质22.岩浆作用岩浆沿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由于物化条件改变,岩浆成分不断发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23.侵入作用岩浆在向上运移、侵位后,在地壳上部某处冷凝下来的作用过程24.矿产(矿产资源)自然界里一切埋藏在地下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25.矿床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26.矿石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中可以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矿物)矿物集合体27.品味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28.母岩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29.成矿作用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30.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并具一定的物化性质和外部形态。
矿床主要组成部分。
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产状的矿石堆积体32.岩床岩席。
厚度较小面积较大的层间侵入体33.岩墙厚度较稳定且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34.岩盆中央部分厚度大,边缘厚度小,中间微向下凹的盆状侵入体35.岩盖岩盘。
上凸下凹的穹窿状侵入体36.剥蚀作用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37.下蚀作用河水以及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38.向源侵蚀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39.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40.河流阶地分布于河谷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41.承压水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又称层间水42.地震震级和烈度A、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B、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43.坡积物由片流在坡坳、破麓地带形成的碎屑堆积物44.洪积物由洪流形成的沉积物45.蛇绿岩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又称蛇绿岩套46.地质年代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47.相对地质年代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48.同位素年龄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49.变质作用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50.交代作用变质过程中,化学活动性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的物质置换或交换作用。
其结果不仅形成新矿物,而且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发生改变51.化学活动性流体变质作用过程中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一种具有很大挥发性和活动性的流体52.变质结晶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石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53.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
此过程并未形成新矿物54.区域变质作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55.接触变质作用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56.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的作用57.混合岩化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58.裂隙式喷发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溢出地表59.中心式喷发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上成点状喷发60.将今论古与以古示今(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指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作用,现在仍在发生着,地质历史上所出现的地质现象,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着的各种运动,经过长期作用造成的)61.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具有很强构造活动性的巨型海底山脉62.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63.海流/洋流大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64.浊流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65.层流水流过程中,水质点保持相互平行不相混合的水流66.紊流流水在运动过程中,水质点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随时都发生任意变化的水流67.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空隙中的水体68.包气带水埋藏在岩石空隙未被地下水充满地带中的主要作垂直方向运动的地下水69.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也称饱水带水70.承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71.冰川由积雪形成并能运动的冰体72.磁异常、磁异常条带正负异常相间排列、平行大洋中脊对称分布的磁化条带(叠加在基本磁场上的,由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73.地温梯度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米所升高的温度74.风化作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75.风化壳地表岩石经物化、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76.温差风化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77.物理风化作用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78.冰劈作用:因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79.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充填于岩石孔隙,裂隙中的含盐分的溶液,因水溶液浓度的变化,盐类出现结晶和溶解使岩石破碎的过程80.化学风化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变化(反应)的方式使岩石“腐烂”、破碎的过程81.溶解作用水溶液溶解岩石的某些易溶成分,使其松软、破碎、崩解的过程82.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的破坏过程83.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地表,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这一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84.莫霍面古登堡面A、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B、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85.苦湖是指湖水属硫酸盐型镁亚型,并有苦味的硫酸镁矿物析出的一种咸水湖。
86.可选性与磨圆度A、碎屑在搬运过程中,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B、碎屑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87.海蚀凹槽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机械冲击和海水挟带沙石的磨蚀作用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岩石不断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88.球形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89.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90.三角洲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形成的沉积体91.大地水准面: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面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92.准平原削高填低作用使广大地区形成零星分布、高度不大的剥蚀残丘,整个地区变平坦,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93.夷平面地表演变到准平原阶段后,若地壳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成为山地,此时山地顶部则残留原有准平原遗迹,它们代表了已被破坏的原来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94.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丰度)95.搬运作用运动的介质将剥蚀的物质从一个地方运移到另一个地方96.机械搬运作用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屑物质的过程97.化学搬运作用风化、剥蚀作用分解的物质呈真溶液和胶体溶液形式被搬运98.分选度搬运过程中碎屑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99.构造应力地球内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的应力分量间出现了差异,此应力状态叫构造应力100.构造运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101.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垂直于地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造陆运动)102.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平行于地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103.地热增温级与地热增温率A、地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增加1度所增加的深度B、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加深100米索增加的温度104.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的平衡状态的现象105.褶皱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层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表现106.褶皱的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107.褶皱的轴面连接同一褶皱各岩层枢纽所构成的面108.背斜和向斜核部老地层、翼部新地层组成的向上拱的褶皱核部新地层、翼部老地层组成的向下凹的褶皱109.层理岩石中的矿物(或碎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呈层状构造,横向延伸具有分层性110.丰度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称为该元素的丰度值111.地层接触关系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112.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113.平行不整合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