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案例
系统工程作业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同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利用资源完成一个作品,教师还提供对作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学生作品作出评价,要求学生在完成作品和理解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意见之后,形成有意义的知识,即完成意义的建构。
我们可以把上述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生作品、评价指标、意义建构等7个活动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的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建立作品评价指标等。
我们把每一个因素(Si)分别与其他因素进行比较,如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用符号○表示在要素关系表中,如表所示。
要素关系表教师学生学习任务学习资源评价指标学生作品意义建构教师S1○提出任务○提供资源○制定指标学生S2○完成任务○形成意义学习任务S3○驱动学习学习资源S4○学生利用评价指标S5○评价作品学生作品S6○学习结果意义建构S7问题解答:一、建立邻接矩阵根据要素关系表建立邻接矩阵A :二、进行矩阵运算,求出可达矩阵7654321S S S S S S S ⎥⎥⎥⎥⎥⎥⎥⎥⎥⎦⎤⎢⎢⎢⎢⎢⎢⎢⎢⎢⎣⎡=0000001000000010000000000100000010110000000111007654321S S S S S S S A ⎥⎥⎥⎥⎥⎥⎥⎥⎥⎦⎤⎢⎢⎢⎢⎢⎢⎢⎢⎢⎣⎡=+100110000001100000001010000011011000100011101)(I A ⎥⎥⎥⎥⎥⎥⎥⎥⎥⎦⎤⎢⎢⎢⎢⎢⎢⎢⎢⎢⎣⎡=+1001100000111000011010101100110110001001111112)(I A三、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定义⒈ 可达集合 R (Si ):可达矩阵中要素Si 对应的行中,包含有1的矩阵元素所对应的列要素的集合。
代表要素Si 到达的要素。
⒉ 先行集合Q (Si ):可达矩阵中要素Si 对应的列中,包含有1的矩阵元素所对应的行要素的集合。
系统工程 系统评价之层次分析法课件
在这个模型中,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元素 进行支配,并根据对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赋予相应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 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系统性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和因素,有助于系统地分析 和处理问题,使得评价更为全面。
简洁明了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 评价结果。
适用性强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的评价问题,具有广泛的 适用性。
缺点
数据依赖性 层次分析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 支撑,如果数据量不足或者数据 质量不高,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 确性。
在系统工程中,层次分析法广泛应用于系统评价、决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等方面,能够帮 助决策者全面、准确地分析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层次分析法还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使得在缺乏精确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 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和应用,完善其算法和模型,提高其准确性 和可靠性。
系统工程 系统评价 之层次分析法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层次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 层次分析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结论
0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 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主要用于解决结 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
《系统工程》实验——层次分析参考实例
系统工程实验——层次分析法参考实例交通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在交通工具选择中,如果按经济比较方法,由于定性和定量因素之间没有统一的度量尺度,也未考虑定性、定量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此难以判断,而应用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地弥补这些不足。
层次分析法需要大量的运算过程,如果没有合理工具的支持也将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而简单通用的软件系统(如EXCEL)就能够灵活地应用于层次分析法的运算中,大大简化计算时间,提高分析效率。
本实验将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在EXCEL系统中,应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你回家时最优的交通工具。
1.明确问题,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常用的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
根据对交通工具选择因素进行分析,各种备选方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安全、快捷、方便、经济、舒适等几个方面。
具体构建交通工具选择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建立各层次判断矩阵。
依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个人主观判断,比较每一层次内阁因素对上一层次有关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各因素之间逐对地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再根据实验原理中给出的九级标度法将这些结果定量化,从而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本实验共构建6个判断矩阵。
把每个判断矩阵表示在EXCEL中。
步骤举例如下:(1)新建EXCEL文档,取名为“层次分析法应用实验”。
(2)输入判断矩阵,为使画面清晰,可设置单元格格式。
把工作表中网格去掉。
工具→选项,打开选项窗口,取消“网格线”,如下图:选择判断矩阵所在单元格,设置单元格边框。
选择判断矩阵数值所在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数字类型为分数。
如下图:依据以上的方法建立本实验中的六个判断矩阵,并输入到EXCEL 系统中。
各方案针对“安全”指标的判断矩阵举例如下:3.层次单排序。
对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求解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即为层次单排序。
以最高层的判断矩阵为例,在EXCEL中计算过程如下(“和积法”和“方根法”选其一)。
其他各判断矩阵的层次单排序计算过程相同。
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由美国数学家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AHP方法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专家判断和数学计算,确定各层次中因素的重要性,从而达到确定最优决策的目的。
本文将从AHP方法的理论基础、应用步骤以及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AHP方法的理论基础AHP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AHP方法基于对决策问题的分层结构进行分析,将决策问题抽象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AHP方法将决策问题分为目标层、标准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并通过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层层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进行处理。
二是AHP方法基于专家判断进行权重计算。
AHP方法将专家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对不同层次中因素进行排名,然后通过特征值方法(Eigenvector Method)计算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值。
二、AHP方法的应用步骤AHP方法的应用步骤一般包括问题的描述、层次结构的构建、专家判断、权重计算和方案评价等五个步骤。
1.问题的描述:对决策问题进行准确描述,明确目标和标准。
2.层次结构的构建:将决策问题按照目标、标准和方案的不同层次进行分解,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3.专家判断:通过专家对层次模型中不同因素的两两比较,确定各因素在同一层次中的重要性。
4.权重计算:根据专家判断结果,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值。
5.方案评价:通过计算决策方案的综合评分,确定最优决策方案。
三、AHP方法的应用案例AHP方法在实际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供应商选择案例的应用过程:1.问题的描述:公司需要选择一个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目标是选择一个价格合理、质量可靠、交货及时的供应商。
2.层次结构的构建:将问题分解为目标层、标准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包括价格、质量和交货;标准层包括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和交货及时;方案层包括供应商A、供应商B和供应商C。
系统工程 第五章 系统评 层次分析法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一致性检验
进行一致性检验需要引入四个参数: 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 一致性指标(C.I.)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一致性比例(C.R.)
32
2)查找相应的R.I.
33
3)计算C.R.
34
35
(3)求各准则(方案)的总重要度(指标满足 程度)
中间层是准则层
列出实现总目标所要采取的各项准则,包括了为实现目 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可有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 虑的准则、子准则等。
最低层是方案层
列出可供选择的各种可替代方案,是评价方案的具体化
14
。
注意:
1、层次之间元素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即可以存在这样的 元素,它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若上层的每个因素都支配着下 一层的所有因素,或被下一层所有因素影响,称为完全层次结构,否则 称为不完全层次结构。 2、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每一层次 中的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因一层中包含数目过多的元素会给两两比较 判断带来困难。 3、一个好的层次结构对于解决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层次结构建立在决 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基础上,如果在层次的划分和 确定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上举棋不定,最好重新分析问题,弄清问题各 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建立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
12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初步分析,将评价系统涉及的各要 素按性质分层排列。 对于一般的系统,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层次结构大体分为 三层。最上面为目标层,最下面为方案层,中间是准则层 或指标层。
13
最高层是目标层
系统工程——层次分析论文
层次分析法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摘要: 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第三方物流公司引入到其供应链中,但是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物流供应商则是一个困扰企业的关键问题。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了针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为企业正确选择物流供应商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定量方法。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层次分析供应商选择1. 分析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外部市场条件的变化,第三方物流这一新兴的物流形态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由于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企业不得不集中有限的资源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将非核心的部分外包,由此形成了快速增长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
众所周知,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给企业带来集中主业、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及提升企业形象等诸多好处。
但, 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优势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正确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如果企业选择不当,则企业的物流外包策略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战略机密泄露、客户关系管理失控、解除合作关系等风险。
因此, 选择最佳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矩阵,解决排序问题即权重问题,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建立第三方物流选择综合评价模型以解决企业物流外包工作中的难题。
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评价,主要考虑方面有服务质量、服务能力、规模实力、服务价格等,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排序,然后做出决策。
2.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的分析过程1)建立系统的解析结构模型(1)确定系统的因素设系统为S,该系统用集合形式S={P1,P2⋯⋯,Pn} 表示。
一般来说。
其中因素的确定视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决定。
该问题是总目标是评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综合素质。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前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研究现状,我们将服务质量、服务能力、规模实力、服务价格作为评价目标的基本评估准则。
在这三个基本准则下,再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系统工程》中“层次分析法”教学探讨
《系统工程》中“层次分析法”教学探讨《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系统工程中。
在《系统工程》课程中,层次分析法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教授学生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步骤、应用以及在《系统工程》课程中的教学探讨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是建立在“分解-比较-综合”的基础上。
层次分析法将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的目标、准则和方案,然后通过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来确定不同层次之间的重要性权重,最后通过加权综合得出最优的决策结果。
这一原理非常符合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系统工程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分析和设计,最终再综合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其次,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主要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构建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权重向量和一致性检验等几个关键步骤。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步骤。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实际的决策问题让学生建立层次结构,并通过比较矩阵来确定各层次之间的重要性权重,最终帮助他们计算出最优的决策结果。
通过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并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其的理解。
此外,层次分析法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项目管理、风险评估、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在《系统工程》课程中,教学重点可以放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上。
通过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分析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独立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的能力。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探索。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基础的决策分析方法,虽然有着明确的原理和步骤,但在具体应用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思考和创新性应用。
《系统工程》实验一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实验一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应用题目: 应用题目:
某领导岗位需要增配一名领导者, 某领导岗位需要增配一名领导者,选择的原则是 合理兼顾六个方面: 合理兼顾六个方面: 思想品德( ); 思想品德(C1); 工作成绩(C2); 工作成绩( ); 组织能力( ); 组织能力(C3); 文化程度( ); 文化程度(C4); 年龄大小( ); 年龄大小(C5); 身体状况( )。 身体状况(C6)。
bi j是对于Ak而言,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 是对于 而言, 值表示。通常 值表示。通常bi j取1,2,3,4,…,9及它们 , , , , , 及它们 的倒数。 的倒数。
bi j=1,表示 i与Bj一样重要; 一样重要; ,表示B bi j=3,表示 i比Bj重要一点(稍微重要); 重要一点(稍微重要); ,表示B bi j=5,表示 i比Bj重要(明显重要); 重要(明显重要); ,表示B bi j=7,表示 i比Bj重要得多(强烈重要); 重要得多(强烈重要); ,表示B bi j=9,表示 i比Bj极端重要(绝对重要)。 极端重要(绝对重要)。 ,表示B
λ max =
n
∑
i =1
( AW ) i nW i
A为判断矩阵 为判断矩阵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CI 一致性指标
CI =
λ max − n
n −1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查表得到
随机一致性比例 CR=CI / RI 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 时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 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它们之间的数2,4,6,8及倒数具有类似意义。 及倒数具有类似意义。 它们之间的数 及倒数具有类似意义
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
(2)上面定义的CI值虽然能反映出非一致性的严重程度,但仍未能指明该非一致
性是否应当被认为是可以允许的。事实上,我们还需要一个度量标准。为此,
Saaty等人又研究了他们认为最不一致的矩阵——用从1~9及其倒数中随机抽取的
数字构造的正互反矩阵,取充分大的子样,求得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 ,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较客观地反 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难免包含一定程度 的非一致性。如果比较结果是前后完全一致的,则矩阵A的元素还应当满足:
aij aik aik , i、j、k = 1,2,…,n
第7页/共41页
定义2 满足上面关系式的正互反矩阵称为一致矩阵。
第13页/共41页
现对本节例1(即合理利用利润问题的例子)进行层次单排序。 为求出C1、C2、C3在目标层A中所占的权值,构造O-C层的成对比较矩阵,设 构造出的成对比较判断知阵
0 C1 C2 C3
1
C1 1
3
C2 5 1 3
C3 3
11
3
1
1 5
1
3
A= 5 1 3
3
1
1
3
于是经计算,A的最大特征根λmax=3.038,CI=0.019,查表得RI = 0.58,故 CR = 0.033。因CR<0.1,接受矩阵A,求出A对应于λmax的标准化特征向量 W= ( 0.105, 0.637, 0.258)T,以W的分量作为C1、C2、C3在目标O中所占的 权。
第2页/共41页
根据决策者的意图,可以建立起本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目标层O
合理利用企业利润
第5章 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1.第一步 构造阶梯层次模型目标层 A准则层B 1 B 2 B 3方案层 C 1 C 2 C 3 C 4 C 52.第二步 根据上述模型,将图中各因素两两对比,构建判断矩阵。
2.1 A-B 1 3 5 7 9 评分 ※3.第三步 计算各判断矩阵的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指标。
3.1 A-B 的特征根,特征向量与一致性检验(方根法) 3.1.1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 i公式 M i =1nijj b=∏,j=1,2,…..n (1)M 1=1⨯1/5⨯1/3=0.067 M 2=5⨯1⨯3=15M 3=3⨯1/3⨯1=13.1.2计算M i 的n 次方根i W公式 i W(2)1W=0.405 2W3W=13.1.3对W =[1W ,2W ,3W ]T 规范化 公式 i W =i W ∕1njj W=∑ (3)W =[1W ,2W ,3W ]=[0.405,2.466,1]31jj W=∑=0.405+2.466+1=3.871于是 W 1=1W /1njj W=∑=0.405/3.871=0.105W 2=2.466/3.871=0.637 W 3=1/3.871=0.258∴所求特征向量W=[0.105,0.637,0.258]T3.1.4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ax λ 公式max λ=1()nii i AW nW =∑ (4) AW=11/51/351331/31⎛⎫ ⎪ ⎪ ⎪⎝⎭0.1050.6370.258⎛⎫⎪⎪ ⎪⎝⎭(AW)1=(1)(0.105)+(1/5)( 0.637)+(1/3)(0.258)=0.378 (AW)2=(5)(0.105)+(1)(0.637)+(3)(0.258)=1.936 (AW)3=(3)(0.105)+(1/3)(0.637)+(3)(0.258)=0.785max λ=1()ni i iAW nW =∑=0.318(3)(0.105)+ 1.936(3)(0.637)+0.785(3)(0.258)=3.0373.1.5 一致性检验公式CR=11mjjj mj jj a CIa RI==∑∑ ( 5)式中CI 为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CI=max 1nn λ-- (6)CR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R=CIRI(7)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足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至具有满足的一致性为止. 按公式(6)有 CI=max 1n n λ--=3.037331--=0.0185查表判断矩阵为二阶,数RI=0.58 按公式(7),有 CR=CI RI =0.01850.58=0.032<0.1 一致性判断符合要求. 3.2 判断矩阵B 1-C 特征根,特征向量与一致性检验的计算结果W=0.4920.2330.0860.1390.050⎛⎫ ⎪ ⎪⎪ ⎪ ⎪ ⎪⎝⎭max λ=5.080, CI=0.020, RI=1.12, CR=0.0183.3B 2-CW=0.0550.5640.1180.263⎛⎫ ⎪ ⎪ ⎪ ⎪ ⎪⎝⎭max λ=4.118, CI=0.039, RI=0.90, CR=0.043 3.4B 3-CW=0.3750.3750.1250.125⎛⎫ ⎪ ⎪ ⎪ ⎪ ⎪⎝⎭max λ=4, CI=0, RI=0.90, CR=0 4.第四步 求C:与各个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层次总排序.5.第五步 按公式(5),(6),(7)进行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按(6)式 CI=1nj jj b CI=∑= (0.105) (0.020) + (0.637) (0.039) + (0) (0.258) =0.027RI=1nj jj b RI=∑= (0.105) (1.12) + (0.637) (0.90) + (0.90) (0.258) =0.923CR=CI RI =0.0270.923=0.029<0.1 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符合要求.6.第六步 结论 根据第四步总排序表 C 3=0.401最优 C 5=0.173次之 C 2=0.156第三 C 1=0.148第四 C 4=0.122第五。
系统工程 (层次分析法模板论文)
影响XXX学习积极性的因素XXXXXXXXXXX摘要:随着大学教育转型的不断深入,XXX的综合有很大的提高,但学习积极性仍不尽如人意。
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XXX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诸多可能因素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XX的思想日益活跃,对现行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浓;2.由于XXX相对稳定,与XX 的学生相比,XX缺少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3.XX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以XX为主体的思想体现不足。
关键词:XX;XXX;学习积极性;主体地位;思想教育;教学管理1.引言面对当前XXX普遍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现状,我们必须寻求一种科学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大家进行过很多探讨,找到了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一些较为主要的因素:学习氛围不浓,缺少自主平台,考风考纪差,休息不足,XX任务重,缺少就业和生活压力,对课程不重视等。
但这只是较为零散的概括,不能突出体现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关系,所以下面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方法比较得出各因素对XXXX学习积极性影响程度大小。
从而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问题,进而更好的加以改进。
2.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1]是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 于本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80 年代初开始引入我国。
其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和决策时,可分为以下步骤:(1)在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图。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4)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即层次的单排序。
系统工程-第5章 系统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方案层
包括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 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12
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续)
层次之间的关系
——模型所涉及的各因素 可以组合为属性基本相同 的若干层次,层次内部因 素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或 支配关系,或者这种影响 可以忽略;层次之间存在 自下而上、逐层传递的支 配关系,没有下层对上层 的反馈作用,或层间的循 环影响。
6
1982年11月,在中美能源、资源、环境学术会议 上,由萨迪的学生H.高兰民柴首先向中国学者介绍了 AHP方法。
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学术会议。 近年来,AHP方法在我国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 划、经济管理、科研成果评价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
7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 通过分析复杂系统的有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形 成一个多层次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单排序即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同一层次因素对于 上一层次因素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
能否确认权重的合理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定理:n 阶一致阵(正互反阵)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定理:n 阶正互反阵A的最大特征根 n, 当且仅当 =n
时A为一致阵
26
由以上定理 ,λ 比n 大得越多,判断矩阵A的不一致 性越严重。用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 较因素对上层某因素影响程度的权向量,其不一致 程度越大,引起的判断误差越大。因而可以用λ-n 数 值的大小来衡量 A 的不一致程度。
C3 C4
A 1/ 4
1/ 3
1/ 7 1/ 5
1 1/ 2 1/ 3
2
1
1
比值是否一致
C5
1/ 3 1/ 5 3 1 1
系统工程论文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4年 12月 24 日关于物资学院食堂整体环境的研究报告专业学生学号摘要:食堂作为在校大学生就餐的地方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本文基于同一所大学中的各个食堂存在的竞争关系,从学生的角度对物资学院三所食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及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了解了物资学院的学生对于三所食堂的偏爱程度,通过对三所食堂的整体比较,对物资学院食堂进行了综合评价,详细分析了物资学院各食堂的就餐环境,及各食堂现存的优缺点,为提高食堂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食堂各方面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物资学院食堂整体环境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北京物资学院共有第一食堂、第三食堂、第四食堂,三所食堂。
三所食堂各有特色,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关系。
学校食堂既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之一,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关注最多的问题。
因此食堂的情况紧密联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
而大学生作为一名消费者对于食堂关注的不外乎是食堂的卫生状况、饭菜的质量、饭菜价格的高低,员工服务态度及内部硬件设施能够为同学们提供的服务水平等因素。
因此物资学院的三所食堂基于这些因素的调查研究,对于食堂在竞争环境下不断改善以提高食堂自身效益、改善食堂在学生们心中的受欢迎程度及保障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调查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方法一所食堂是否经营的好,是否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对它的偏爱程度。
在大学中,食堂所面对的主体就是学生,而学生们作为消费者对于食堂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在此引入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同学们对于物资学院三所食堂的卫生状况、饭菜价格、饭菜质量、服务水平等问题的看法。
1、调查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让同学们回答关于食堂环境现状的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了解食堂对于满足顾客需求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从而为食堂能够更好的了解自身现状,及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依据。
2、调查时间及地点进行调查的时间为2009年12月2日到2009年12月5日共计三天时间。
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院: 2009级工程管理专业 2 班学生姓名:张方敏学号: 09030201开课时间: 2010至2011学年第二学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来掌握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
二、实验内容:一城市打算在河流上建设公路交通系统,提出了三个建设方案:桥梁P1;隧道P2;渡船P3。
对方案的评价有11个指标,请用层次分析法对三个方案作评价。
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方案的描述:桥梁P1:投资较大,维护费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较好,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小,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小;居民的搬迁较多。
隧道P2:投资大,维护费较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好,对河流航运的无影响,对河流中的生态无影响;居民的搬迁多。
渡船P3:投资低,维护费高;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差,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大,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较大;居民的搬迁少。
AHP方法的基本工具——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定义标度含义1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三、实验步骤:1.分析该运输系统的要素集合及相关关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确定评价基准:判断矩阵标度定义标度含义1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3.从最上层要素开始,依次以最上层要素为依据,对下一层要素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 n 1)
2 次比较(设有n个因素要两两比较),保证A是正互反矩阵是较容易办到的,但 要求所有比较结果严格满足一致性,在n较大时几乎可以说是无法办到的,其中 多少带有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更何况比较时采用了1~9标度,已经接受了一定 程度的误差,就不应再要求最终判断矩阵的严格一致性。如何检验构造出来的 (正互反)判断矩阵A是否严重地非一致,以便确定是否接受A,并用它作为进 一步分析研究的工具?Saaty等人在研究正互反矩阵和一致矩阵性质的基础上, 找到了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给出了确定矩阵A中的非一致性是否可以允忍的检 验方法。
1 2 2 2
n 2 n
1
n 2
n n
容易看出,一致矩阵A具有以下性质:
定理2 若A为一致矩阵,则 (1)A必为正互反矩阵。 (2)A的转置矩阵AT也是一致矩阵。 (3)A的任意两行成比例,比例因子(即wi /wj)大于零,从而rank (A)=1(同样,A的任意两列也成比例)。 (4)A的最大特征根λmax=n,其中n为矩阵A的阶。A的其余特征根均为 零。 (5)若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w1,…, wn)I,则aij=wi /wj, i,j = 1,2,…,n。 定理3 n阶正互反矩阵A为一致矩阵当且仅当其最大特征根 λmax=n,且当正互反矩阵A非一致时,必有λmax>n。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较客观地反 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难免包含一定程度 的非一致性。如果比较结果是前后完全一致的,则矩阵A的元素还应当满足:
a ij a ik a ik ,
i、j、k = 1,2,…,n
定义2 满足上面关系式的正互反矩阵称为一致矩阵。 如前所述,如果判断者前后完全一致,则构造出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应 当是一个一致矩阵。但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A共计要作
设现在要比较n个因子X = {x1,…,xn}对某因素Z的影响大小,怎样比较才能提供可 信的数据呢?Saaty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 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 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 容易看出,若xi和xj对Z的影响之比 为aij,则xj和xi对Z的影响之比应为 定义 1 若矩阵A=(aij)n×n满足 (i)aij >0, (ii)
在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因果关系并将这些关系分解成若 干个层次。较简单的问题通常可分解为目标层(最高层)、准则层(中间层)和 方案措施层(最低层)。与其他决策问题一样,研究分析者不一定是决策者,不 应自作主张地作出决策。对于本例,如果分析者自行决定分配比例,厂领导必定 会询问为什么要按此比例分配,符合决策者要求的决策来自于对决策者意图的真 实了解。经过双方沟通,分析者了解到如下信息:决策者的目的是合理利用企业 的留成利润,而利润的利用是否合理,决策者的主要标准为:(1)是否有利于 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2)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3)是否有利 于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分析者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标准的最终确定 将由决策者决定。
Saaty.T.L等人在70年代提出了一种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分 析问题的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archy Process,简称AHP)。层次 分析法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逐层比较其间的相关因素并逐层检验比较结果是 否合理,从而为分析决策提供了较具说服力的定量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提出不仅为 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决策方法,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在处理机理比较模糊 的问题时,如何通过科学分析,在系统全面分析机理及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 模型的范例。
1
1 3
3 1
于是经计算,A的最大特征根λmax=3.038,CI=0.019,查表得RI = 0.58,故 CR = 0.033。因CR<0.1,接受矩阵A,求出A对应于λmax的标准化特征向量 W= ( 0.105, 0.637, 0.258)T,以W的分量作为C1、C2、C3在目标O中所占的 权重。
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经 济体系及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日益复杂,人们希望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利 用各种信息,通过理智的、科学的分析,作出最佳决策。例如,生产者面对消 费者的各种喜好或竞争对手的策略要作出最佳决策;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 品要根据它们的性能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外形的美观程度等选择自己最 为满意的商品;毕业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社会的需求情况、福利待遇的 好坏等挑选最为合意的工作;科研单位要根据项目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大 小、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资助情况及周期长短等选择最合适的研究课题……。 当我们面对这类决策问题时,容易发现,影响我们作决策的因素很多,其中某 些因素存在定量指标,可以给以度量,但也有些因素不存在定量指标,只能定 性地比较它们的强弱。在处理这类比较复杂而又比较模糊的问题时,如何尽可 能克服因主观臆断而造成的片面性,较系统、全面地比较分析并作出较为明智 的决策呢?
(2)上面定义的CI值虽然能反映出非一致性的严重程度,但仍未能指明该非一致 性是否应当被认为是可以允许的。事实上,我们还需要一个度量标准。为此, Saaty等人又研究了他们认为最不一致的矩阵——用从1~9及其倒数中随机抽取的 数字构造的正互反矩阵,取充分大的子样,求得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 , 并定义 m ax
m ax n
n 1
,称CI为A的一致性指标。
容易看出,当且仅当A为一致矩阵时,CI = 0。CI的值越大,A的非一致性越严 重。利用线性代数知识可以证明,A的n个特征根之和等于其对角线元素之和 (即n)故CI事实上是A的除λmax以外其余n-1个特征根的平均值的绝对值。若 A是一致矩阵,其余n-1个特征根均为零,故CI=0;否则,CI>0,其值随A非 一致性程度的加重而连续地增大。当CI略大于零时(对应地,λmax稍大于n), A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A的一致性就较差。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过程可分为四个基本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出各层 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 检验。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各步骤中所做的工作。
例1 某工厂有一笔企业留成利润要由厂领导决定如何使用。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给职工发奖金、扩建企业的福利设施(改善企业环境、改善食堂等)和引进新技 术新设备。工厂领导希望知道按怎样的比例来使用这笔资金较为合理。 步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对于因果关系较为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引进更多的层次。例如,在选购电冰箱时,如 以质量、外观、价格、品牌及信誉等为准则,也许在衡量质量优劣时又可分出若干 个不同的子准则,如制冷性能、结霜情况、耗电量大小等等。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是进行层次分析的基础,它将思维过程结构化、层次化,为进 一步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步2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上图中目标层利润利用是否合理可由准则层 中的各准则反映出来。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 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分级太多会超越人们的判断能力,既增加了作判断的难度, 又容易因此而提供虚假数据。Saaty等人还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在各种不同标度下 人们判断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1~9标度最为合适。
如果在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时,确实感到仅用1~9及其倒数还不够理想时,可 以根据情况再采用因子分解聚类的方法,先比较类,再比较每一类中的元素。 步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 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虽然你必须让决策者根据经验提供这些数据,但假 如你提出“调动职工积极性在判断利润利用是否合理中占百分之几的比例” 之类的问题,不仅会让人感到难以精确回答,而且还会使人感到你书生气十 足,不能胜任这一工作。此外,当影响某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 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时,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 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重要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 含矛盾的数据。
定理1 正互反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必为正实数,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所有分量均为 正实数。A的其余特征根的模均严格小于λmax。(证明从略) 现在来考察一致矩阵A的性质,看将单位重量的大石块剖分成重量为 1,…, n的n块小石块的例子,如果判断者的判断结果完全一致,则构造出来的 一致矩阵为
1 1 2 A 1 n 1
nwi 1。源自CI 再对A作一致性检验:计算 查表得到对应于n的RI值,求
i 1
m ax n ,
n 1
CI
,
CR
RI 若CR<0.1,则一致性较为满意,以 i作为因子xi在上层因子Z中所具有的权值。 否则必需重新作比较,修正A中的元素。只有在一致性较为满意时,W的分量才 可用作层次单排序的权重。
CR
CI RI
称CR随机一致性比率。经大量实例比较,Saaty认为,在CR<0.10时可以认为判 断矩阵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应当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直至具有满意的 一致性为止。综上所述,在步3中应先求出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λmax对应的特征 向量W=(w1,…, wn)T,进行标准化, 使得
RI
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m ax n n 1
对n =1,…,11,,Saaty给出了RI的值,如表2所示。 表2
N RI 1 0 2 0 3 0.58 4 0.90 5 1.12 6 1.24 7 1.32 8 1.41 9 1.45 10 1.49 11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