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在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 时,整个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在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夏至日 时,整个南半球的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每年回归线之间地区在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都有两次达到 最大值。
2.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以太阳直射纬度地区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 侧递减。
春秋分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夏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春分和秋分
冬至
夏至
[思考] 为什么四个节气中的夜弧不等长?在同一节气中,不同纬度上的夜弧
长度是不一样的,这又说明了什么?这些夜弧都经历多长时间?又该 怎样计算出这些时间呢?
太阳高度、正午、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12:00)
正午太 阳高度
西
太阳高度
南
北
东
[问题]
1.在图中指出正午太阳的位置。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2.图中哪几个点位于晨昏线上?在这几个点上的太阳高度各是多少?
三组:地球在秋分这一天的昼夜长短状况。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 短有什么变化?并分析秋分至冬至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四组:地球在冬半年的昼夜长短状况。冬半年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 长短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冬至至春分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思考] 1.春分和秋分当日晨昏线与经线是什么关系? 2.冬至和夏至当日晨昏线与经线是什么关系?与北 极圈和南极圈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实际观测发现地理问题; 尝试自做学具、与他人合作探究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 知晓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哲学观 点;认识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 方法。 利用自制学具,并通过绘图等方法分组 探究 、合作学习。
晨昏线的学习
[活动1]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这四个小组分别用双面胶在地球
仪上粘出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当日的晨昏线圈。
[活动2] 在下图上分别绘出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当日的太阳
光线和晨昏线。
春分和秋分
冬至
夏至
昼弧和夜弧
[活动1]用双面胶在地球仪北纬40°线上做一圈标记,并把夜半球涂黑。
[活动2] 在下列三张图上把夜半球的纬线涂黑。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夏至日 春分秋分日 冬至日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观察与思考]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的不同景观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应用
[练习]
北纬38°一开阔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 新楼,若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 楼距应为: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 度最低时
冬至日
α
L = H×ctg(90°-38°-23.5°)
[练习]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了两幢商品 住宅楼,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 节前住进去后,发现正午前后屋内阳光被南楼挡住。 (tg35°≈0.7 tg45°=1 tg60°≈1.732 )
正午太阳高度的图示
太 阳 光 线
[学生活动] 在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图上分别找出正午时刻的 经线,并试着绘出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思考]
1.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 短变化产生的原因。 2.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全球的正午太 阳高度及昼夜长短会是什么状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活动1] 四个小组分别用给定材料制作学具,要求 能反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 之间的关系。
1.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 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2.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 使此楼所有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 么在两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答案:1.C 2.B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月
6月
9月
12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地球的自转——侧视
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观看
地球的自转——从南极上空观看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要明确的概念 要掌握的原理 要掌握的规律
作业
[导入新课]
四季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划分的呢?
四季
随着季节的变化,地球表面所获得 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也有很大的变化。
请说一说:我们所居住的地区,冬 季和夏季还有哪些不同的自然现象。
太阳高度不同 日照强度不同
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昼夜 晨昏线 昼弧和夜弧 太阳高度 正午 正午太阳高度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冬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 计算出这三座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并 说明计算方法。
哈尔滨
46°N
北京
40°N
广州 20°N 海口 23°26′N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直射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距直射点每差1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小1°。 3.正午太阳高度(H)=90°- 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总结四季的产生
太
阳
黄赤交角
直 射
点
地轴倾向不变
的 回
归
运
动
昼夜长短的 季节变化
日照时 间季节 变化
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节变 化
日照强 度季节 变化
地
表
获
得 热
四
量 的
季
季
节
变
化
[知识结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
阳
黄赤交角
直 射
点
地轴倾向不变
的 回
归
运
动
昼夜长短 变化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纬度差异
[教具和学具]
教具:地球仪、自制地球光照图模板 课件
学具:4个地球仪、4张绘好经纬网的 硬纸板、4张透明胶片、4个大头钉、 彩色笔、尺子、量角器、双面胶
[知识结构]
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太
阳
直
地轴倾向不变 射
点
黄赤交角
的 回
归
运
动
正午太阳高 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 短变化
季节更替
二、教学和学习过程
[活动2] 四个小组利用自制学具分别完成以下的探 究任务。
[探究任务]
一组:地球在春分这一天的昼夜长短状况。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 短有什么变化?并分析春分至夏至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二组:地球在夏半年的昼夜长短状况。夏半年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 短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夏至至秋分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学具准备 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变化规律和成因;理解四季的成因、含义 和划分方法。
0°纬线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月
6月
9月
12月
23°26′N 纬线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月
6月
9月
12月
40°S纬线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阅读自学)
四 季
划分
(阅读自学)
季节划分与农业
地
球
运
动
与
人
楼间距与太阳高度
类
活
动
太阳能集热板的 安装与太阳高度
[作业]
1.绘制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线图,并写出绘 图的过程。
2.观测正午太阳日影变化,并用几何知识计 算出当地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说明计 算的方法。
3.观察、搜集反映地球运动影响人类活动的 资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A E
B
S
h
H
N
C W
B
A
S
C
E
W
N
C
N
B
A
N
C
B
A
H
S
[探究活动]
•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研究太阳直射不同位置 的情况 第一组研究的位置坐标:0° 90°E 第二组研究的位置坐标:23°26′N 90°E 第三组研究的位置坐标:23°26′S 90°E
• 请观察动画中演示的北纬50°线的正午太阳 高度在一年内的变化。
50°N纬线一年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月
6月
9月
12月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研究同一纬线正午太阳高度 的年变化情况。 第一组 0° 第二组 23°26′N 第三组 40°S
[练习]
根据极点俯视图判断节气,并进一 步总结极圈内极昼极夜的变化规律。
N
春分、秋分
N
夏至
S
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学生分组探究)
一组:绘出在四个节气中北纬30°和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并总 结在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太阳正午高度角都有哪些变化规律。并思考在夏 至这一天,北半球各个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都达到了最大值,而在冬 至这一天达到了最小值。 二组:在地球上绘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在二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总 结变化规律。 三组:在地球上绘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在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总 结变化规律。 四组:在地球上绘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在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总 结变化规律。 二、三、四组的选作题:试找出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方法。例如:北纬30° 在春分和秋分两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赤道在冬至和夏至两日正午 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
地球自转小结:
• 方向 (1)自西向东 (2)逆时针——北极看 (3)顺时针——南极看 • 周期 (1)一个恒星日 (2)23小时56分4秒 • 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赤道处最大,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3)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
活动步骤 1.在地球仪上用黄色纸条贴出晨线;用蓝色纸条贴 出昏线。 2.用黄色的小点表示太阳直射点。 3.用红色纸条贴出正午12点的地方。 4.观察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 5.画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思考]
• 如何判断晨线和昏线?
• 请根据后面几页图表中的数据, 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规律。
• 请学生共同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演示自制的学具,观察同一纬线上一年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用坐标轴的方法,画出同一纬度地区一年内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曲线。 讨论符合以上分析规律的纬度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冬至最大;夏至最小。 回归线之间:冬至日,由南至北回归线正午 太阳高度角呈递减,夏至日则反之。
一组绘制的图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二、三、四组选作题提示图
辅助线 6?0°
90°
90°
6?6°34′
66°?34′
90°
正午太阳高度=90°-与直射点纬度差
在冬至这一天,北极圈 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这 说明了什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
各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着该地区的太阳直射点移近而 增大,远离而减小。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夜
昼
昼渐长,夜渐短
最
长
,
北
极
圈
内 极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长,夜渐短
最
长
,
北
极百度文库
圈
内
极
昼渐短,夜渐长 夜
昼 南半球相反 ,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
2.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全球自北向南昼长减小;冬半年,全球自北向 南昼长增长;春秋分全球昼夜等分。
[思考] 如何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角度描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90°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直射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思考与回答]
• 当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如何 计算出北京、海口和哈尔滨三座城市正 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在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夏至日 时,整个南半球的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每年回归线之间地区在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都有两次达到 最大值。
2.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以太阳直射纬度地区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 侧递减。
春秋分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夏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春分和秋分
冬至
夏至
[思考] 为什么四个节气中的夜弧不等长?在同一节气中,不同纬度上的夜弧
长度是不一样的,这又说明了什么?这些夜弧都经历多长时间?又该 怎样计算出这些时间呢?
太阳高度、正午、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12:00)
正午太 阳高度
西
太阳高度
南
北
东
[问题]
1.在图中指出正午太阳的位置。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2.图中哪几个点位于晨昏线上?在这几个点上的太阳高度各是多少?
三组:地球在秋分这一天的昼夜长短状况。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 短有什么变化?并分析秋分至冬至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四组:地球在冬半年的昼夜长短状况。冬半年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 长短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冬至至春分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思考] 1.春分和秋分当日晨昏线与经线是什么关系? 2.冬至和夏至当日晨昏线与经线是什么关系?与北 极圈和南极圈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实际观测发现地理问题; 尝试自做学具、与他人合作探究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 知晓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哲学观 点;认识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 方法。 利用自制学具,并通过绘图等方法分组 探究 、合作学习。
晨昏线的学习
[活动1]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这四个小组分别用双面胶在地球
仪上粘出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当日的晨昏线圈。
[活动2] 在下图上分别绘出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当日的太阳
光线和晨昏线。
春分和秋分
冬至
夏至
昼弧和夜弧
[活动1]用双面胶在地球仪北纬40°线上做一圈标记,并把夜半球涂黑。
[活动2] 在下列三张图上把夜半球的纬线涂黑。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夏至日 春分秋分日 冬至日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观察与思考]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的不同景观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应用
[练习]
北纬38°一开阔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 新楼,若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 楼距应为: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 度最低时
冬至日
α
L = H×ctg(90°-38°-23.5°)
[练习]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了两幢商品 住宅楼,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 节前住进去后,发现正午前后屋内阳光被南楼挡住。 (tg35°≈0.7 tg45°=1 tg60°≈1.732 )
正午太阳高度的图示
太 阳 光 线
[学生活动] 在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图上分别找出正午时刻的 经线,并试着绘出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思考]
1.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 短变化产生的原因。 2.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全球的正午太 阳高度及昼夜长短会是什么状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活动1] 四个小组分别用给定材料制作学具,要求 能反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 之间的关系。
1.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 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2.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 使此楼所有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 么在两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答案:1.C 2.B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月
6月
9月
12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地球的自转——侧视
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观看
地球的自转——从南极上空观看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要明确的概念 要掌握的原理 要掌握的规律
作业
[导入新课]
四季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划分的呢?
四季
随着季节的变化,地球表面所获得 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也有很大的变化。
请说一说:我们所居住的地区,冬 季和夏季还有哪些不同的自然现象。
太阳高度不同 日照强度不同
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昼夜 晨昏线 昼弧和夜弧 太阳高度 正午 正午太阳高度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冬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 计算出这三座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并 说明计算方法。
哈尔滨
46°N
北京
40°N
广州 20°N 海口 23°26′N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直射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距直射点每差1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小1°。 3.正午太阳高度(H)=90°- 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总结四季的产生
太
阳
黄赤交角
直 射
点
地轴倾向不变
的 回
归
运
动
昼夜长短的 季节变化
日照时 间季节 变化
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节变 化
日照强 度季节 变化
地
表
获
得 热
四
量 的
季
季
节
变
化
[知识结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
阳
黄赤交角
直 射
点
地轴倾向不变
的 回
归
运
动
昼夜长短 变化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纬度差异
[教具和学具]
教具:地球仪、自制地球光照图模板 课件
学具:4个地球仪、4张绘好经纬网的 硬纸板、4张透明胶片、4个大头钉、 彩色笔、尺子、量角器、双面胶
[知识结构]
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太
阳
直
地轴倾向不变 射
点
黄赤交角
的 回
归
运
动
正午太阳高 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 短变化
季节更替
二、教学和学习过程
[活动2] 四个小组利用自制学具分别完成以下的探 究任务。
[探究任务]
一组:地球在春分这一天的昼夜长短状况。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 短有什么变化?并分析春分至夏至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二组:地球在夏半年的昼夜长短状况。夏半年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 短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夏至至秋分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学具准备 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变化规律和成因;理解四季的成因、含义 和划分方法。
0°纬线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月
6月
9月
12月
23°26′N 纬线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月
6月
9月
12月
40°S纬线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阅读自学)
四 季
划分
(阅读自学)
季节划分与农业
地
球
运
动
与
人
楼间距与太阳高度
类
活
动
太阳能集热板的 安装与太阳高度
[作业]
1.绘制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线图,并写出绘 图的过程。
2.观测正午太阳日影变化,并用几何知识计 算出当地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说明计 算的方法。
3.观察、搜集反映地球运动影响人类活动的 资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A E
B
S
h
H
N
C W
B
A
S
C
E
W
N
C
N
B
A
N
C
B
A
H
S
[探究活动]
•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研究太阳直射不同位置 的情况 第一组研究的位置坐标:0° 90°E 第二组研究的位置坐标:23°26′N 90°E 第三组研究的位置坐标:23°26′S 90°E
• 请观察动画中演示的北纬50°线的正午太阳 高度在一年内的变化。
50°N纬线一年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月
6月
9月
12月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研究同一纬线正午太阳高度 的年变化情况。 第一组 0° 第二组 23°26′N 第三组 40°S
[练习]
根据极点俯视图判断节气,并进一 步总结极圈内极昼极夜的变化规律。
N
春分、秋分
N
夏至
S
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学生分组探究)
一组:绘出在四个节气中北纬30°和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并总 结在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太阳正午高度角都有哪些变化规律。并思考在夏 至这一天,北半球各个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都达到了最大值,而在冬 至这一天达到了最小值。 二组:在地球上绘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在二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总 结变化规律。 三组:在地球上绘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在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总 结变化规律。 四组:在地球上绘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在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总 结变化规律。 二、三、四组的选作题:试找出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方法。例如:北纬30° 在春分和秋分两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赤道在冬至和夏至两日正午 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
地球自转小结:
• 方向 (1)自西向东 (2)逆时针——北极看 (3)顺时针——南极看 • 周期 (1)一个恒星日 (2)23小时56分4秒 • 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赤道处最大,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3)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
活动步骤 1.在地球仪上用黄色纸条贴出晨线;用蓝色纸条贴 出昏线。 2.用黄色的小点表示太阳直射点。 3.用红色纸条贴出正午12点的地方。 4.观察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 5.画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思考]
• 如何判断晨线和昏线?
• 请根据后面几页图表中的数据, 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规律。
• 请学生共同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演示自制的学具,观察同一纬线上一年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用坐标轴的方法,画出同一纬度地区一年内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曲线。 讨论符合以上分析规律的纬度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冬至最大;夏至最小。 回归线之间:冬至日,由南至北回归线正午 太阳高度角呈递减,夏至日则反之。
一组绘制的图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二、三、四组选作题提示图
辅助线 6?0°
90°
90°
6?6°34′
66°?34′
90°
正午太阳高度=90°-与直射点纬度差
在冬至这一天,北极圈 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这 说明了什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
各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着该地区的太阳直射点移近而 增大,远离而减小。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夜
昼
昼渐长,夜渐短
最
长
,
北
极
圈
内 极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长,夜渐短
最
长
,
北
极百度文库
圈
内
极
昼渐短,夜渐长 夜
昼 南半球相反 ,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
2.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全球自北向南昼长减小;冬半年,全球自北向 南昼长增长;春秋分全球昼夜等分。
[思考] 如何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角度描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90°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直射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思考与回答]
• 当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如何 计算出北京、海口和哈尔滨三座城市正 午太阳高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