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1.语篇视角的界定

视角(perspective)又称视点(vantagepoint),指说话或写作时的位置或角度。视角是普

遍存在的现象,凡是说话或写作就不可避免地采取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它直接影响到说话者/写作者对语言形式的选择。视角对语言形式的制约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词汇句法层面上,Kuno(1987)曾对“移情”(empathy)角度和词汇语法结构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研究。他利用“摄影角度”(angel ofcamera)这一概念来阐述移情变化对不同语法结构和词汇编码的影响,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等级变化规则。除情感视角研究外,更多的则从指示中心的角度研究视角与语言的关系。时间、地点、人称指示语及方向动词都具有视角指向功能,标识语言使用者所采取的角度。在语篇层面上,视角的体现更为复杂。典型的语篇层面上的视角研究要属文学、文体学领域对叙述视角的研究。在文学批评、叙事学领域,叙述视角通常指叙述故事的方法,是叙事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分类、作用等方面叙事学家们争论不休,提出了多个术语如聚焦、眼光、叙述声音等进行区别论述。对叙事学领域内叙事视角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评述已超出本文的研究范围,不过笔者赞同Bal(1984)的观点,认为不存在非视角化(非聚焦化)的叙事;严格地来说,绝对客观地叙事是不可能的,凡是叙事就必须有叙述者,他/她同时是聚焦者从某个角度对故事进行讲述。叙事语篇中语篇视角的认知构建模式

内容摘要:叙事语篇视角是内嵌于叙事语篇中的人物的声音或看法。我们在认知语言学范式之内研究语篇视角语言表达的动态生成过程,建立一个由两个参照中心、四个参数构成的操作性强的认知构建模式。该模式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其动态整合性,把语篇的生产方(叙述者)接受方(读者)及语篇整合成一体,考虑到语境、语篇结构、主体的认知能动性等多个因素。这有利于揭示叙事语篇生产与交流的本质。关键词:语篇视角;认知构建;叙事语篇当然叙述者可以把聚焦者的地位让位于故事中的人物,采取人物的视角对故事情景进行描述,这就是“内聚焦”情形。根据这一观点,研究叙述者的“让位”方式、程度及与人物的相互作用比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视点位置更有意义,为此笔者采纳Sanders&Redeker(1996)对叙事语篇中视角作出的界定:“在叙事者的话语现实中嵌入的主体(人物)的视点,”(1996:291)即内嵌于叙事语篇中的人物的声音或看法。我们把这一定义称为“语篇视角”,以区别广义上的叙事视角。本文力图在认知语言学范式之内研究语篇视角语言表达的动态生成过程,建立一个可操作的认知构建模式。虚构叙事语篇也是一个言语事件,其中对人物视角的表达无论哪方式都是话语双方(叙述者、读者)认知构建的结果;但是该类语篇的虚构性规约特征又使在语篇视角的表达方面超越自然交际话语:叙述者可以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窥视认知识解的基础上,用语言符号去描述。这是叙述者在虚构叙事规约性下的特权;而我们在实际话语交际中,无法真正地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只能对之进行外在观察和揣摩。因此虚构叙事语篇中,叙述者对人物视角的表达上比真实交际话语更为复杂更具伪装性,需要使用针对该类语篇的认知构建机制。

2.语篇视角认知构建的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石是经验主义,认为语言符号不对应于客观的外部世界,而是与认知参

与下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意义与推理也是基于概念结构与认知模式的。经验主义承认客观存在的现实性,但认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来自于外在实体,而是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经验。这种经验主义哲学观为我们推翻传统研究中人物话语思想表达式的“模仿说”,揭示“转换谬论”,建立“认知构建模式”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认知语法的基本观点是语言的意义等于概念化。对同一“客观”情景,人可以用不同的心理识解(construal)方式进行意象性心理构建,会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所谓“识解”是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对一个客观情景加以认识而形成的概念,主观的识解包括视角和意象等(。Langacker 1991:215)意象性的几个维度(dimension),如基体(base)与勾画(profile),抽象程度(abstractness)与具体程度(specificity)、即时范围(immediate scope)与最大范围(maximum scope)、射体(trajectory)(landmark)的组合、感知(概念)角度等都影响着意象的构建。在叙事语篇中,叙述者是隐含作者在虚构小说世界中的投射体,他目睹并构建着小说世界中的一切,并与读者进行着话语交流。正是因为这些意象图式的不同构形(configuration)才使得小说中人物的视角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在语篇中显性或隐性地穿插于叙述

者的叙事话语中。认知语法中“舞台模式”(Stage Model)及与此相关的主观性(subjectivity)、场景化(grounding)等概念都有助于揭示叙述者对人物视角的构建过程。基于认知语言观,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能表达客观命题式思维,还表达话语主体的思想、情感和态度。这就涉及语言的“主观性”问题。“主观性”通常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 1977:739)。与此相联系但又有所不同,Langacker(1987,1990,1991,1999)把“subjectivity”限定为认知语法体系内的一个专门术语,专指概念主体对概念客体的“主体性”构建,并对此进行类比性说明:如果把戴着的眼镜拿在手里作为观察的对象,眼镜的客观性就强;如果戴着眼镜看东西,眼镜就会成为观察主体的一部分,因而主体性增强。同样,对语句表达的客观情景,说话人作为感知的主体,对其中某实体的识解可以是客观的,意识到知觉客体的存在,也可以是主观的,未意识到知觉客体的在,把它作为主体的一部分而进行构建。主体性和客体性是相对的两个极点,具有相对性,它之间存在程度问题。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强调叙述者在对人物视角进行认知构建的同时,然要涉及构建者在表达他人观点时留下的“自我印记”,即“主观性”程度。事实上,人作为故事内的感知者也对周围的“虚构现实世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认知构建,他们由此成的话语本身就是认知识解的结果,在该过程中也势必涉及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因此我应该区分“主观性”的主体身份。在叙述者对人物视角作为概念内容进行重新识解或概念过程中,就涉及叙述者作为概念主体对人物视角的视角化(perspectivization)程度和自身主化(subjectivization)程度的互动问题。视角化和主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成比即人物的视角化程度越高(越突显),叙述者的主观性程度就越低,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在研(referencepoint);2)说话者的情感(affect);3)说话者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其中话者包括叙述者、人物两个层面。这三个方面与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体系中的“言场景”(ground)直接相关。言语场景是认知语法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指包括会话的参与和说话环境。通常情况下,人们语言交际过程中以当前言语场景为参照点选择语言形式构建语义,但是在一定语境中话语主体(speaker:S,或Conceptulizer:C)可以采用其它认知主体(S’,或C’)的“言语场景”替代自己的默认场景(default ground:G),Langacker把该替代言语场景称之为“替代场景”(surrogate ground:G’)。根据这一理论概念,我们认为虚构叙事语篇中,语篇视角表达式的变化和差异就是话语主体(叙述者/读者)沿着G和G’这两个变量层面,在时间视点、空间视点、人物视点、认识视点四个维度上动态构建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语篇视45角的表达无论是哪种方式,其基本构机制涉及两个参照点变量(parameters)和四个维度(dimensions),在这些变量之间变动,形成概念网络,产生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在语言结构上具体体现为名词场景化——指称形式和动词(过程)场景化——态、体、情态。这些语言结构上的变化标识着构建机制上的变化,引导读者构建叙述者对人物视角的视角化程度和主体化程度,从而构建相应的语义表征。

3.叙事语篇视角的认知构建模式

叙事学对虚构叙事语篇的虚构性论述使我们在认识叙事语篇的共性基础上对虚构语篇的特性有更清楚的认识。在自然话语交际中,说话人对他人未说出的言语和思想无法窥视,只能进行外在的揣摩猜测,这就决定了说话者在表达他人话语时需要体现较高的主观性,自然话语中大量的“疏离”语(words and structures of estrangement)的使用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也为我们在“叙事者(作者)隐退”型现代虚构作品中构建识别人物而非叙述者视角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虚构叙事规约赋予了叙述者一个特权:自由地出入人物内心世界。正是这种自由窥视的能力使得叙述者能够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姿态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包括已经概念化或未经概念化的概念内容进行重新识解构建而付诸相应的语言符号。虚构叙述者的这种自由度增加了叙事话语的复杂性,也构成了该类语篇不同于自然叙事语篇的在他人视角构建表达方面上的语类性特征。基于上述认知语法的基本理论和虚构叙事语篇的结构特征,我们提出叙事语篇视角的认知构建模式如下:叙事语篇中语篇视角构建图(该图中三种不同的箭头线型表示不同的构建路径)图中左端的四项指视角构建的四个维度,或四个参数(parameters)。视角在四个维度上的变化直接影响话语形式在多个层面上的变化,从而推动语篇的动态延伸。“视角主体”指“视线”的发出者或主宰者,即指示中心(deictic center)的主体。在虚构叙事的生产过程中,视角主体的担当者有两类:叙述者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