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角度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一、引言叙事视角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文本的叙述方式,也深刻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解读。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为同一个故事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深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叙事视角的类型、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视角呈现复杂的人物及情感,从而影响整体的文学表现。
二、叙事视角的类型1. 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从叙述者的个人经验出发,以“我”的身份向读者讲述故事。
这一视角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使得故事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挣扎通过他自己的声音传达给读者。
这种视角带来的亲密感和主观性,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2. 第二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相对少见,它使用“你”的形式直接与读者对话。
这样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令读者仿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虽然在小说中较少使用,但一些实验性作品和写作风格如诗歌或互动小说中,可以看到第二人称带来的独特效果。
它打破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界限,使得作品更具参与感。
3.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由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这种叙述者可以洞察所有人物的思维、情感及背景。
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展现了这一特征,作者不仅展示了众多角色的内心世界,还通过全知的观察来描绘广阔历史背景下的人类奋斗。
这种丰富的信息量使得读者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故事。
4.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则是从某一个特定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叙述者虽然不是角色,但对该角色内心世界有深入揭示。
例如,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采用了斯库特这一孩子的视角,通过她的眼睛看待成人世界和社会的不公。
这一方式加深了对事件和角色理解,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一切是如何影响她成长过程中的认知。
三、叙事视角对人物塑造的影响1. 通过第一人称深化个体体验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内心,使得人物塑造更加立体而生动。
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一个叙述故事的特殊角度或故事中性格感知事件的特殊角度。
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理论界对叙事角度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探究。
在讨论中,叙事角度一般被概括为三种。
一、全知视角。
叙事角度是变化的,君临一切的,没有任何限制。
如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
二、内在角度。
叙事角度存在于虚构的情境中,甚至定位于某一人物,一切都严格地依据这一人物的认识、情感和知觉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始终采用一个人物的视角,也可以在叙事中轮流采用几个人物的角度来表现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以采用多重视角,即采用各种人物的视角来反复表现某一事件。
三、外在角度。
从故事中非人物性格的某一焦点出发来叙述事件,它排除一切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传达而只限于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和环境,例如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在英美,关于叙事角度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布鲁克斯和沃伦的观点。
他们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两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区分;内在描写与外部观察的区分。
具体分类:(1)第一人称自传性叙事角度,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2)第一人称观察者角度,叙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如阿城的《棋王》。
(3)作者——观察者角度,即前述外在角度。
如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
(4)全知作者的角度,如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2、格雷麦斯的观点。
格雷麦斯也将叙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全知角度,相当于布鲁克斯等的全知作者。
(2)第一人称参与者角度,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人物并采取内在角度。
(3)第三人称主观视角,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但采取内在角度。
(4)第三人称客观视角,相当于布鲁克斯等的作者——观察者角度。
3、普荣的观点。
普荣采用的术语是视境。
他将视境划分为:(1)后视镜,相当于全知视角,叙述者讲述的多于某一个或所有人物所知道的,如《德伯家的苔丝》。
(2)同视镜,类似于内在角度,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物所知道的。
叙述的角度-人称--腔调--速度
•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 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 推理、评判。
在有限的视角中,又有两种情况:
• (1)叙述者和人物知道得一样多 • (2)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少
二.叙述的人称
①“我”与“他”
②“你”
• 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 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 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 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 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 切的对话关系。
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 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 样没了。
•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
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
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
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
•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 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 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 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 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 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 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②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 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 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
•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 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 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作者便于掌控人物、情节;
• ②作者便于评判人物,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 示在读者面前。
小说的叙事角度
小说的叙事角度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小说的叙事角度一、叙事角度的含义叙事角(P256)叙事=讲故事叙事角度=讲故事的角度小说中的故事总是某人的故事。
于是叙事角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
写作的一般规律: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叙事角度解决的是“怎样写”的某些问题。
它绕开诸如“叙述”、“描写”、“抒情”之类的单纯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综合性的表现技巧。
就小说的表现形态而言,什么样的人从什么角度讲故事,决定了以下的要素:⑴什么样的人:“他(她)”或“我”。
⑵什么角度:全知道、部分知道或只限于观察。
⑶故事:因人和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效果。
如:①故事内容的详略轻重。
②哪些内容被讲明,哪些内容被隐藏。
③读者理解的有多少。
二、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与实际例证(一)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⑴全知叙事⑵参与叙事⑶客观叙事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⑴主要人物叙事⑵次要人物叙事⑶观察者叙事(二)叙事角度的实际例证通过以不同的叙事角度,对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改写为例。
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⑴全知叙事例文:清晨,饥饿的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
她正在把奶酪带给她的孩子们,因为它们已经有几个小时没有东西了。
“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酪。
”狐狸心里想:“那块奶酪一定好吃极了。
”乌鸦又累又饿,于是落到附近的一棵树上。
狐狸马上跑到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仰起脸朝树上的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
”喜欢别人吹嘘自己的乌鸦听了十分得意。
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受到如此吹捧实在太高兴啦,她简直难以按捺自己了,请诸位读者准备好,吸取所有的人都应记取的教训!乌鸦兴奋得全然忘乎所以,这时唱歌会有什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乌鸦显然忘记了这一切。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原创)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原创)展开全文上一篇《把握小说视角的意义》中谈到了视角的把握关系着小说写作的进程,是小说写作技巧中较为复杂的问题,现结合专业理论的学习,谈谈几种常见具体的视角。
一、云端视角这是一种发展得比较成熟、普遍运用的叙述模式。
其基本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仿佛他是站在云端一样看天下百姓的活动,洞悉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所以我叫它“云端视角”。
就叙述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来看,叙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跃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而又不想得到他们认同。
叙述人高高在上,控制着人物的各种表现。
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具体它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主观型特点是叙述者用第一人称身份或以编著、介绍人身份,直接登场亮相,对故事加以叙述、交代、报道,而且常常通过发表感想与议论来干预叙述的进程。
2.客观型特点是叙述人不直接介入作品,不到处发议论,而是以第三人称来讲故事。
叙述人隐身于叙述过程之内,使读者不能直接发现他的存在。
当然以上两种类型也并不是绝然对立的,有些作品在叙述过程中,也常常交替或混合使用两种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的不足之处在于,因为上帝的存在,他知道的太多,反而让读者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另外作品的悬念也少了许多。
因而这种叙述方式会使参与作品体验感受的较少,不能使读者有再创造的乐趣和联想的能力,限制了读者“再创作”的欲望。
二、人物视角是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一般也采用第一、三人称。
第一人称的叙述,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第三人称的叙述,人物并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粘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被粘附的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有点傀儡的味道。
这种叙述的特点是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气质、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因而也叫有限叙事。
小说的叙事角度
小说的叙事角度一、叙事角度的含义叙事=讲故事叙事角度=讲故事的角度小说中的故事总是某人的故事。
于是叙事角度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
写作的一般规律: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叙事角度解决的是“怎样写”的某些问题。
它绕开诸如“叙述”、“描写”、“抒情”之类的单纯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综合性的表现技巧。
就小说的表现形态而言,什么样的人从什么角度讲故事,决定了以下的要素:⑴什么样的人:“他(她)”或“我”。
⑵什么角度:全知道、部分知道或只限于观察。
⑶故事:因人和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效果。
如:①故事内容的详略轻重。
②哪些内容被讲明,哪些内容被隐藏。
③读者理解的有多少。
二、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与实际例证(一)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1)全知叙事⑵参与叙事⑶客观叙事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1)主要人物叙事⑵次要人物叙事(3)观察者叙事(二)叙事角度的实际例证通过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对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改写为例。
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⑴全知叙事例文:清晨,饥饿的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乌鸦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她正在把奶酪带给她的孩子们,因为它们已经有几个小时没有东西了。
“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酪。
”狐狸心里想:“那块奶酪一定好吃极了。
”乌鸦又累又饿,于是落到附近的一棵树上。
狐狸马上跑到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仰起脸朝树上的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
”喜欢别人吹嘘自己的乌鸦听了十分得意。
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受到如此吹捧实在太高兴啦,她简直难以按捺自己了,请诸位读者准备好,吸取所有的人都应记取的教训!乌鸦兴奋得全然忘乎所以,这时唱歌会有什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乌鸦显然忘记了这一切。
于是,她把头抬得高高的,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
她一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到狐狸面前。
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和视角来讲好故事
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和视角来讲好故事故事的叙述角度和视角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关键之一。
通过巧妙运用叙述角度和视角,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真实,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和视角来讲好故事,以便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一、选择适当的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是指故事讲述者选择的观察和叙述故事发生事件的视点。
常见的叙述角度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选择适当的叙述角度,可以决定故事的真实度和读者的代入感。
在选择叙述角度时,需要考虑故事的情境和目标受众的需求。
对于写实主义小说或回忆录式的故事,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可以带给读者更直接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而对于多重情节或跨时空的复杂故事,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的整体性和多维度的情节交错。
二、运用不同的视角视角是指故事叙述者选择的观察事件的位置和角度。
通过选择不同的视角,可以有效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1. 主角视角主角视角是指通过主角的眼睛和思维来观察和描述故事发展,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角色,感同身受。
这种视角可以使读者与主角产生情感上的紧密联系,共同经历故事的起伏和成长。
例如,在一篇以少年为主角的冒险故事中,通过主角的视角来描写他的内心斗争、磨难和勇气,读者能更直接地体验到主角的成长与变化。
2. 多角度视角多角度视角即通过多个人物的眼睛和思维来观察和描述事件,可以展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这种视角适用于有多条情节线索的故事,可以使读者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故事。
例如,在一篇推理小说中,通过多个关键人物的视角交错叙述,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揣测真相,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张力。
3. 全知视角全知视角是指故事叙述者可以自由地观察和描写所有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视角在叙事时更具有客观性和解释性,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情节和背景信息。
例如,在一篇史诗巨制的小说中,全知视角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整个故事的大格局和发展趋势,了解各个人物的动机和纷争。
三、整合叙述角度和视角叙述角度和视角的选择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和整合,以达到叙事效果的最佳状态。
叙述视角分类
视角分类是指在叙述中,故事或事件的叙述者所采用的角度或立场。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视角分类:
1.第一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一人称(我、我们)的角度来讲述,读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和
思维感知故事的发展。
2.第二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二人称(你、你们)的角度来讲述,读者作为故事的直接参与
者,被直接引导到故事情境中。
3.第三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角度来讲述,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
份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4.客观视角:叙述者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只陈述事实和事件的发生,不涉及个人情感或
评价。
5.主观视角:叙述者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和评价,将个人观点融入叙述中。
6.多重视角:故事通过多个人物的视角交替叙述,展示出不同角色对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7.限制性视角:故事从一个特定角色的视角进行叙述,读者只能获得该角色的观点和经历,
无法获知其他角色的内心世界。
8.全知视角:叙述者具有全知晓的能力,可以揭示所有人物的思想、感受和动机等信息。
这些视角分类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叙述形式,如电影、戏剧、新闻报道等。
视角的选择对于故事的传达和读者的体验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叙事效果。
小说的叙事分析角度分析
小说的叙事分析角度分析一、叙事角度的含义叙事=讲故事叙事角度=讲故事的角度小说中的故事总是某人的故事,于是叙事角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写作的一般规律:写什么一怎样写一为什么这样写。
叙事角度解决的是“怎样写”的某些问题。
它绕开诸如“叙述”,“描写”“抒情”之类的单纯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综合性的表现技巧。
就小说的表现形态而言,什么样的人从什么角度讲故事,决定了以下的要素:(1)什么样的人:“他(她)”或“我”(2)什么角度:全知道、部分知道或只限于观察。
(3)故事:因人和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效果。
如:①故事内容的详略轻重。
②那些内容被讲明,哪些内容被隐藏。
③读者理解的有多少。
二、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与实际例证(一)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1)全知叙事(2)参与叙事(3)客观叙事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1)主要人物叙事(2)次要人物叙事(3)观察者叙事(二)叙事角度的实际例证通过以不同的叙事角度,对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改写为例。
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1)全知叙事例文:清晨,饥饿的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
她正在把奶酪带给她的孩子们,因为它们己经有几个小时没有东西了。
“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骼。
”狐狸心里想:“那块奶酪一定好吃极了。
”乌鸦又累又饿,于是落到附近的一棵树上。
狐狸马上跑到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仰起脸朝树上的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
”喜欢别人吹嘘自已的乌鸦听了十分得意。
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受到加此吹捧实在太高兴啦,她简直难以按捺自己了,诸位读者准备好,吸取所有的人都应记取的教训!乌鸦兴奋得全然忘平所以,这时唱歌会有什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乌鸦显然忘记了这一切。
于是,她把头抬得高高的,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
她一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到狐狸面前。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
叙事学可以从叙事的聚焦模式,即零聚焦、内聚焦或外聚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零聚焦是作者采用一种上帝似的视角,对事件做出全知全能式的叙述;内聚焦是从特定的某个人物的角度叙事;外聚焦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叙事,不涉及任何主观内容。
叙事学理论发源于西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它已逐渐成为充满活力且风行各地的学术思潮之一。
简单地说,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叙事学是对主要以神话、民间故事、小说为主的书面叙事材料的研究,并以此为参照研究其它叙事领域。
叙事学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
结构主义强调要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
握事物,特别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而不是历时性角度、历史的演变中去考察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的产生起了重大影响。
论余华小说的叙事角度
论余华小说的叙事角度论余华小说的叙事角度刘琰叙事角度就是叙事者观察和描写世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叙事角度的选取既能体现出一个作家称,使故“我”作为叙事的第一层次是整个故事的叙事者,因为“我”的原因才出现了福贵这第二个叙事主体并作为叙事的第二层次存在。
在这一层次中,福贵作为叙事主人公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故事,这就是所谓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
叙事者和主人公身份的合一,让叙述者和读者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叙述者的内心想法和感情表达更加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本来在叙述正在进行时突然被打断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但余华的这种第一层次的叙述者的不断插入却没有这样的影响,第一叙事者的“我”和福贵讲述的“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很容易就进入“我”的世界中,去体味“活着”的深刻意味。
《许三观卖血记》采用的是上面提到的第三种叙事角度,即纯客观叙事角度。
小说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对描写对象的周围环境、语言和行动作如实的描述,不掺杂自己的任何感情色彩。
《许三观卖血记》更是以70%的对话统治了整个文本,客观的叙述就更加被动,真正地让故事的人物发出自己的声音,支配自己的行动。
下面我常规,《现关于童年,余华在很多文本中都有提及。
“我童年的岁月在医院里。
我的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母亲是内科医生。
”可见余华出生于医生世家。
“这也是我童年经常见到血的时候,我父亲每次从手术室出来时,身上都是血迹斑斑,即使是口罩和手术帽也都难以幸免。
而且手术室的护十几乎每天都会从里面提出一桶血肉模糊的东两,将它们倒进不远处的厕所里”,“于是有一次我走进了对面的太平间,我第一次发现太平间里极其凉爽,我在那张干净的水泥床上躺了下来”-’」。
还比如,“我在念小学时,我的一些同学都说医院里的气味难闻,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喜欢闻酒精和弗尔马林的气味”,“我对从手术室里提出来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东西已经习以为常了”,“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干脆搬到医院里住了,我家对面就是太平间,差不多隔几个晚上我就会听到凄惨的哭声”。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一)要认识叙事的角度有人说:“选择什么角度,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每个人的智慧。
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选取角度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如此,我们要认识到叙事角度的重要性。
好的叙事角度,不仅使题材能更好地向纵深处开掘,还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个性、情感。
只有把握好新颖独特的“切入点”,叙事才会得心应手。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朱自清先生选择的叙事角度与众不同,他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特殊环境、特殊地点下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描摹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而独特,体现出的感情也就更为浓烈。
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了。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叙事的角度。
叙事的“切入点”,有这样五个字:小、巧、新、奇、深。
角度小——利于写细,写具体,也便于把握;角度巧——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结构美与艺术美;角度新——不拘一格,独出心裁;角度奇——曲折动人,耐人寻味;角度深——小中见大,滴水见太阳。
(二)要精选叙事的角度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像摄影,可正面拍,可侧面拍,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同样,写人记事时切入的角度得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丰富的材料,我们要精选叙事的角度。
如果构思过程中选准了角度,那么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也新颖别致,集中紧凑;如果没有选准角度,写起来就别别扭扭,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松散,有时甚至写不下去。
写作文要尝试从不同的“切入点”(着眼点)来思考叙事。
叙事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通常情况下,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几个方面来记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切入点可以选择,每一方面都可以写出人物的典型性。
怎么选择角度呢?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写作视角
四、小说的表达技巧【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叙事视角(即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2)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亲切抒情)(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
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
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3.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
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三种特殊的叙事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传统的叙事角度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第一人称叙述是叙述者作为故事中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是叙述者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此外还有第二人称,即以“你”为故事中心人物的这样一种特殊叙述方式。
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及作用
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及作用
叙事视角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技巧,它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表现出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视角有三种常见的类型: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和旁白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以一个角色自己的视角描述故事事件,叙事角色是小说中的主角,即“我”。
作家可以利用这种视角更好地让读者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去,从而体会到主角的心理感受。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以小说中的其他角色的视角,叙事角色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即“他/她”,故事叙述者不参与故事情节,而是被动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这种视角可以更有效地表现出故事中的人物的多面性,并且允许作家从不同角度来展示故事。
旁白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通过旁白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事情节的评论或解释,即“我们”或“大家”。
这种视角使作家可以一边描述,一边评论,既能反映出作家对故事的想法,又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总之,叙事视角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技巧,它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内涵,更有效地表达作家的想法,让读者参与故事情节,加深读者的体验。
叙事视角
(3)跳出叙事,对人物或情节进行评论。
“全知视角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作者常常通过 叙述者之口对人物、事件甚至自己的写作 发表公开评论。” 而道德规训方面的评论 在话本小说中屡见不鲜,在《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林冲意外 地为大雪所救时,叙述者感慨:“原来天理 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 林冲的性命。”
李小二虽不是直接当事人,但他对事情的 态度并不是漠不关心。当他见到走卒模样 的人与军官一起坐下,便顿觉狐疑之极, 由此进而主动探知其密谋,便立即使情节 气氛紧张起来。
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 头》(限制视角:“两个公人”)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 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 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 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 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 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 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 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
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 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
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是叙述者 采用故事内人物的眼光来叙事
语文小说叙事角度知识点
语文小说叙事角度知识点做阅读题不要急着去做题。
做题之前,必需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索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
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小说叙事角度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语文小说叙事角度学问点1.传统的全知全能叙事角度这种视角最明显的特点是小说的表达者对小说中出现的任何人,任何事件都无所不知,不但了解小说中的全部详情的进展,而且了解小说中全部人的心理动态。
表达者不直接出如今作品中,而是像局外人一样处于情节外,客观的表达和介绍情节、事件和人物。
作为情节、事件、人物和读者之间的中介。
由于叙事角度来自于局外,所以角度即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
这样表达者就可以跟踪人物去表现他,像隐身人一样,也可以进入人物的内心去探究。
这样的叙事模式能呈现宏观的场景,也能呈现人物意识的微观流淌。
因此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可以让表达者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也便于把握宽敞的生活场景,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表达冗杂的故事线索。
2.第一人称阅历视角度第一人称视角即由“我”自己的言语讲故事,讲解并描述的内容也仅限于“我”理应知道的或感兴趣的。
同时,“我”讲的也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对发生的事件提出自己的带有主观性或局限性的解释,但读者却可以对“我”的主观性或局限性加以更正或补充,第一人称阅历视角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局限性,读者仅能看到表达者视野之内的事物,这样就简洁产生悬念。
一般来说,这种表达比较自然亲切,因为主人公“我”直接与读者沟通,读者直接从人物那里得到信息,从而使读者能马上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主人公共同共享忧虑与欢乐,从写作角度看,这种方式可以使小说不露出选材的痕迹,使得情节的跳动与推动和场面的转换更为自由,又便于将表达、描写、抒情、议论融合交叉,有利于小说结构的紧凑和集中。
同时这种方式使、表达者、人物合为一体,毫无疑问,使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真实感,但是这种方式也必定会产生另一种局限,就是在一个作家的创作生涯中,表达者“我”不行能总是作家本人,因为亲身经受毕竟有限,但作家又不情愿放弃这个审美效果较浓的表达角,随着小说表达的进展,虚拟的“我”便应运而生,这时作品中的“我”照旧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可读者无论如何也不会误认这个“我”就是作品本人了。
运用多样的叙事视角
运用多样的叙事视角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欣赏一部电影时,经常会遇到不同的叙事视角。
这些视角可以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者多角度的组合。
运用多样的叙事视角可以丰富作品的层次,展现不同角度的故事,使读者和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节和角色。
首先,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
这种视角通过主人公或故事发生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例如,经典小说《红楼梦》就是通过贾宝玉的视角来叙述他的成长故事和红楼的沧桑变迁。
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读者可以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成长的变化。
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更加亲近主人公,能够更好地体验到他的喜怒哀乐。
其次,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也是常见的叙事方式。
这种视角通过一个旁观者的眼睛来讲述故事。
相比于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能提供更客观的观察,涵盖更广阔的视角。
在文学作品中,第三人称叙事常常被用于描写多个角色的故事,尤其是历史小说。
例如,《红与黑》这部小说通过第三人称叙事来描绘主人公朱利安和玛蒂尔德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角色的视角揭示社会领域中的冲突和阶级对立。
此外,多角度叙事视角是叙事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这种视角通过多个角色的视点交替描写故事,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多角度叙事可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深化人物的形象。
例如,电影《林肯之子》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描绘亚伯拉罕·林肯的生活和历史事迹,使观众可以从多个维度认识这位伟大的总统。
总的来说,运用多样的叙事视角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带给读者和观众不同的阅读和观赏体验,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同时,多样的叙事视角也可以提醒我们,人们对于同一事件或者同一个人物常常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体验。
让我们在阅读和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多样的叙事视角,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文学作品中的独特叙事视角
文学作品中的独特叙事视角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视角是作者通过选择特定的叙述方式,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角度。
这种视角的选择对于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作品选择了第一人称叙事,让读者能够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有些作品则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让读者能够客观地观察故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叙事视角,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故事,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种独特的叙事视角是多重叙述。
在这种叙述方式中,故事通过多个不同的叙述者来呈现。
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经历,通过他们的叙述,读者可以看到故事的多个侧面。
例如,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走出非洲》就采用了多重叙述的方式。
故事中的主人公查尔斯·马尔斯顿在非洲的冒险经历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视角叙述,读者可以透过这些叙述者的眼睛,了解到不同的故事线索和情节发展。
另一种独特的叙事视角是逆向叙述。
逆向叙述是指故事按照时间的倒序进行叙述,即从故事的结局开始,然后逐渐回溯到故事的开头。
这种叙述方式常常能够给读者带来悬疑和紧张的感觉。
美国作家斯科特·图洛的小说《失落的符号》就采用了逆向叙述的方式。
故事中的主人公罗伯特·兰格顿在寻找一枚失落的符号的过程中,通过回忆和线索的拼凑,逐渐揭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阴谋。
逆向叙述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解谜,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乐趣。
除了多重叙述和逆向叙述,还有一种独特的叙事视角是非人类叙述。
在这种叙述方式中,故事通过非人类的角度来呈现。
例如,法国作家亚尔·奥贝尔的小说《蜗牛的悲哀》就以蜗牛的视角叙述了一个关于生命和命运的故事。
通过蜗牛的叙述,读者可以看到人类世界的荒诞和无奈,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非人类叙述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世界,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文学作品中的独特叙事视角为读者带来了新鲜的阅读体验。
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叙事距离的探索
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叙事距离的探索在文学作品中,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是构建精彩故事的关键元素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作家能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故事,并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对作品的影响,并探索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叙事视角是指作家选择叙述故事的角度和视点。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带来不同的感受和阅读体验。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叙事方式。
通过主人公或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叙述,读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主人公的想法、情感和经历。
例如,美国作家杰罗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
读者透过霍尔顿的叙述,更深入地认识到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适合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增加读者的情感共鸣。
另一种叙事视角是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通过旁观者的视角,作家可以展现更多的人物与事件,同时给予读者更客观的角度。
常见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包括普通第三人称、全知第三人称和有限第三人称。
普通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一种,叙述者不涉及到人物内心,只是客观地记录故事。
全知第三人称则可以更深入地描述人物内心,了解到更多的细节和动机。
有限第三人称则以某一特定人物的视角叙述,此时读者只能了解到该人物所见所闻,能够更好地代入人物角色中。
例如,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通过伊丽莎白的视角,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她的感受和思考,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其他人物的特点。
除了叙事视角,叙事距离也是构建故事的重要要素。
叙事距离指的是叙述者与故事中人物之间的距离感。
较近的叙事距离能让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中,与人物产生共鸣。
相比之下,较远的叙事距离则能够给予读者更客观的观察和评价。
作家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叙事距离来传达其想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选择了较近的叙事距离,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到主人公渡边的情感和内心挣扎,与他一同成长。
叙事视角分类
叙事视角分类好呀,那我开始写啦。
咱来讲讲叙事视角分类哈。
你看,这就像咱看世界有不同的角度一样。
咱先说说第一人称视角吧,这就好比你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主角,啥事儿都从自己的眼睛看出去,那感觉,就像你自己在亲身经历那些冒险、那些情感波动呢!就像你自己去闯荡江湖,遇到啥事儿都得自己扛,自己感受。
你想想,那得多刺激呀!这种视角能让你超级深入地了解主角的内心世界,跟着主角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纠结一起兴奋。
再说说第三人称视角吧,这就好像你变成了一个隐形的观察者,高高在上地看着故事里的一切。
你能看到每个人的举动,每个人的心思,就像你有了一双能看穿一切的眼睛。
这多有意思呀!你可以同时了解好多人的故事,看到他们之间的互动和纠葛。
就好像你在看一场大戏,各种角色在你眼前上演着精彩的剧情。
还有全知视角呢,这可牛了!就像你变成了无所不知的神一样,啥事儿都瞒不过你。
故事里的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人心里想的啥,你都清清楚楚。
这感觉,是不是特爽?就好像你拿着剧本在看表演,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不同的叙事视角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各有各的滋味。
第一人称让你身临其境,第三人称让你纵观全局,全知视角让你掌控一切。
你说这多好玩呀!咱在看书、看电影的时候,不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视角的作品嘛。
就像你喜欢吃甜的就选巧克力糖,喜欢吃酸的就选山楂糖一样。
而且呀,这些视角还能互相搭配呢!有时候一个故事里会同时用到几种视角,那可真是让故事变得丰富多彩呀。
就像一道菜里加了各种调料,味道变得特别丰富,让人吃了还想吃。
咱再想想,要是生活也有不同的叙事视角,那该多有意思。
你可以从自己的视角看看今天过得咋样,再从别人的视角看看自己,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呢!说不定你会发现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特别有趣的人,或者发现自己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
这就像给自己照了不同角度的镜子,能让咱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呀。
总之呢,叙事视角分类就像是打开故事世界的钥匙,每把钥匙都能带你进入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角度:一个叙述故事的特殊角度或故事中性格感知事件的特殊角度。
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理论界对叙事角度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探究。
在讨论中,叙事角度一般被概括为三种。
一、全知视角。
叙事角度是变化的,君临一切的,没有任何限制。
如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
二、内在角度。
叙事角度存在于虚构的情境中,甚至定位于某一人物,一切都严格地依据这一人物的认识、情感和知觉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始终采用一个人物的视角,也可以在叙事中轮流采用几个人物的角度来表现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以采用多重视角,即采用各种人物的视角来反复表现某一事件。
三、外在角度。
从故事中非人物性格的某一焦点出发来叙述事件,它排除一切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传达而只限于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和环境,例如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在英美,关于叙事角度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布鲁克斯和沃伦的观点。
他们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两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区分;内在描写与外部观察的区分。
具体分类:
(1)第一人称自传性叙事角度,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2)第一人称观察者角度,叙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如阿城的《棋王》。
(3)作者——观察者角度,即前述外在角度。
如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
(4)全知作者的角度,如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2、格雷麦斯的观点。
格雷麦斯也将叙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全知角度,相当于布鲁克斯等的全知作者。
(2)第一人称参与者角度,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人物并采取内在角度。
(3)第三人称主观视角,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但采取内在角度。
(4)第三人称客观视角,相当于布鲁克斯等的作者——观察者角度。
3、普荣的观点。
普荣采用的术语是视境。
他将视境划分为:
(1)后视镜,相当于全知视角,叙述者讲述的多于某一个或所有人物所知道的,如《德伯家的苔丝》。
(2)同视镜,类似于内在角度,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物所知道的。
(3)外视镜,类似于外在角度,叙述者讲述的少于某一个或是某几个人物所知道的,如海明威的《杀人者》。
4、弗里德曼的观点。
弗里德曼将叙事角度分为八种类型。
(1)编辑型全知视角,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全知全能,并不断对故事进行干预,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2)中立型全知视角,叙述者依然置身故事之外,依然是全知全能,但对故事不能干预。
(3)第一人称“我”作为目击者。
叙述者是故事所表现的情境和事件中的次要
人物,位于故事边缘。
如阿城的《棋王》。
(4)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人公。
叙述者是故事的主人公,位于故事中心。
如《麦田的守望者》。
(5)多重选择全知角度,叙述者外在于故事,但采取不断改变的内在角度。
如《到灯塔去》。
(6)选择全知角度。
叙述者外在于故事,但采取某一人物的观点作为固定的内在角度。
如《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斯蒂芬。
(7)戏剧式模式,叙述者外在于故事并采用外在角度。
(8)摄像机式。
忠实地记录各种杂乱无章的,似乎是无选择、无组织的场景。
5、乌斯宾斯基认为,叙事角度表现与四个层面,即意识形态层面,表达的层面,时空的层面和心理的层面。
每个层面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外在角度或内在角度,视叙述者是外在于或内在于故事情境而定。
6、多列热提出六种范畴的分类模式。
他先区分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然后在每种人称项下又进一步区分出三种叙事模式:
(1)客观模式,叙述者从故事边缘叙事但加以评论。
(2)修辞学模式,叙述者从故事边缘叙事但加以评论。
(3)主观模式,叙述者从中心观察描述情境和事件。
7、林特怀尔特的观点,他提出五种范畴的分类。
(1)异故事作者叙事类型。
叙事角度属于一个外在于故事的叙述者。
如《德伯家的苔丝》
(2)异故事人物叙事类型,叙述者外在于故事,但采用的是故事中某一人物的叙事角度。
(3)异故事中立叙事类型,类似于弗里德曼的戏剧性模式。
如海明威的《杀人者》。
(4)同故事作者叙事类型。
角度属于故事内的叙述者。
(5)同故事人物叙事类型,角度属于故事内的人物——叙述者。
视角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范畴。
它以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为圆心,同时辐射到作者、隐含作者,作品人物,读者诸多因素,是叙事谋略的枢纽,理论家可以从其中任意一对或几对为支点,归纳出自成体系的视角模板,但每套模板又总有不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