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视角

合集下载

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

详解叙述角度1、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

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

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

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

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

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现代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现代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现代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

而在小说创作中,叙述视角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故事的呈现方式,还影响着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对现代小说中的叙述视角进行深入分析。

一、叙述视角的定义及分类叙述视角,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在讲述故事时所选取的观察角度。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即故事由“我”来讲述。

这种视角能让读者迅速进入主角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其情感和经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我”的视野可能相对狭窄,无法全面展现整个故事的全貌。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又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下,叙述者仿佛无所不知,能够洞悉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内心想法和行为动机,这种视角能提供全面而宏观的故事图景,但有时可能会让读者觉得过于上帝视角,缺乏一定的神秘感和探索性。

有限视角则是通过某一个特定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和讲述故事,其所知所想与所观察到的内容都受到该人物自身的性格、经历和立场的限制,从而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悬念和不确定性。

二、不同叙述视角在现代小说中的运用1、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魅力在许多现代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以主人公渡边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

读者随着渡边的内心独白,一同经历他的迷茫、孤独和爱情的纠葛。

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与主人公建立起了紧密的情感联系,仿佛亲身参与了他的成长历程。

2、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宏观展现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作者能够自由地穿梭于各个角色之间,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众多人物的命运起伏。

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战争的残酷、社会的变迁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3、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悬疑营造而在悬疑小说中,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常常能发挥出独特的效果。

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通过不同人物的有限视角逐步推进故事,让读者在不断的猜疑和推理中寻找真相,增加了阅读的紧张感和趣味性。

文学中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

文学中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

文学中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其中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的运用对于塑造故事情节和传递信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方式,作家能够呈现各种风格迥异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一、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指故事中的叙述者所站立的角度和观察角度。

常见的叙述视角包括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多角度视角。

1. 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来叙述故事,直接参与其中。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深入揭示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让读者更加贴近故事中的主人公。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通过主人公自身的感受,让读者深入体验到其蜕变过程中的痛苦和绝望。

2. 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

这种视角相对客观,可以展现更多的人物和场景,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整个故事发展。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通过描写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对话,呈现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黑暗面和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

3. 多角度视角多角度视角是指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来展现故事中的多个视角。

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感受到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运用了多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通过多元的叙述视角,呈现了一个家族内部的争斗和矛盾。

二、叙事方式叙事方式是指故事的结构和呈现方式。

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和镜头切换等。

1. 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将事件按照一定的时间线索进行串联,呈现出故事的起伏和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叙述情节清晰、时间流畅的故事,使读者能够按部就班地跟随故事的发展。

例如,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线性叙事方式展开,清晰地呈现出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

叙述视角的名词解释是啥

叙述视角的名词解释是啥

叙述视角的名词解释是啥视角,是指观察或描述事物时所采取的立场或角度。

在叙述中,视角则是指作家或叙述者以何种方式来呈现情节和表达观点的一种技巧。

视角决定了读者如何感受和理解故事,它可以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多重视角等形式。

而叙述视角,则是指在叙事中所采用的视角方式的一种表述。

叙述视角是构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故事的感知和情感投入。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视角,作家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的内涵和表达自己的意图。

不同的叙述视角给读者呈现了不同的故事情节、情感和角色描写,从而使得故事更加多元和丰富。

首先,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是指将故事从主人公或旁观者自己的角度进行叙述。

这种视角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验,获得更为亲密和直接的叙述感受。

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读者可以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并更加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此外,第一人称视角还强化了叙述者的身份和独特性,给予了故事更大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其次,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是指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即叙述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他们的视觉和感知去描述故事的发生。

这种视角较为客观,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故事中的各个角色及其行为动机。

第三人称视角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描写,有效地展示故事整体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以及描绘出全景式的故事背景。

除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外,还有一种称为多重视角的叙述方式。

多重视角是指通过多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每个人物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经历,通过它们的交替呈现,使得故事更加多样化和多维度。

多重视角能够深入展示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视角方式常用于体现复杂的社会关系、矛盾冲突和以多元角度审视问题的叙事作品中。

总的来说,叙述视角是写作中重要的技巧之一,它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方式来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能够使读者更加亲近和投入故事,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提供了更客观和全面的故事呈现,而多重视角则能够展示故事的多样性和多维度。

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

• 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的一段: •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 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 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 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 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 竟叫我远了。” • 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 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此皆 他二人素昔所存私心,难以备述。如今只说他们外面 的形容。
《祝福》——鲁迅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 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 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 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 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会不 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 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 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 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在这一段里,角色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隐曲微妙的心理, 因而隔膜误会,然而叙述人知道。叙述人把双方的心理剖 析得纤毫毕现,而且直接出面进行评论。这里虽不是以第 一人称(“我”、“我们”)直接出面,但却明白显示了叙 述人的存在。因此这是一段典型的“全知叙事”。
• 内视角(叙述者=人物) • 即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度讲述故事。由于故事是借用一 个特定的人物之口讲述的,所以他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 识所理解的一切,而这一切无不受到其自身主客观条件 (如气质、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
• 如苏童《妻妾成群》中一段: • • 颂莲走到水井边,她对洗毛线的雁儿说:“让我洗把脸吧, 我三天没洗脸了。”雁儿给她吊上一桶水,看着她把脸埋 进水里,颂莲弓着的身体像腰鼓一样被什么击打着,簌簌 地抖动。雁儿说:“你要肥皂吗?”颂莲没说话,雁儿又 说:“水太凉是吗?”颂莲还是没说话。雁儿朝井边的其 他女佣使了个眼色,捂住嘴笑。

文学的叙述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文学的叙述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文学的叙述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分析在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是指作家通过哪种角度来叙述故事,传递信息和情感给读者。

不同的叙述视角可以呈现不同的故事效果,给予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分析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几种叙述视角,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及对作品的影响。

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是指作者通过某个故事中的角色来叙述整个故事。

这种叙述方式具有高度的主观性,读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和感受来理解故事。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可以深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由于叙述者是主人公本人,也可能对故事进行主观处理,产生片面或有限的观点。

例如,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就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故事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的视角展开,通过她的叙述,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对各类人物的看法和内心的矛盾。

同时,第一人称视角也使得读者在伊丽莎白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与她共情,加深了阅读的情感共鸣。

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是指作者通过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旁观者可以是一个普通的观察者,也可以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提供更客观的叙述,让读者跳出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全面了解故事的发展和各个角色的情况。

同时,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也允许读者了解到一些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信息,增添了悬念和戏剧性。

例如,J.R.R.托尔金的小说《魔戒》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故事中,旁观者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描述了中土大陆上的冒险和斗争,使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各个角色的思想和行动。

同时,第三人称视角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些主要角色不知道的线索和信息,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三、多人称叙述视角多人称叙述视角是指作者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展现多个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呈现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增加故事的层次和深度。

多人称叙述视角可以展示出不同个体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行为。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小说,主要是叙述故事。

小说既然要叙述故事,就确定有一个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问题。

所谓叙述视角,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即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想到的。

叙述人称,就是作者叙述的视察点、立足点。

叙述人称不同于人称,后者是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它们不能一一对应。

依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视角主要有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视角。

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既是叙述故事的人,同时又是故事里的角色。

这种叙述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叙述者具有双重身份,他既可以干脆参加事务进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环境而从旁予以描述或评介,从而使叙述显得更逼真、可信或亲切,也更易于理解。

二是由于叙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行能叙述角色无法知晓的内容。

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实,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观赏第一人称时要留意,文本中的“我”不是作者,而有些同学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那是错误的。

“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既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这通常被称作“全知全能”的叙述。

在这种叙述中,叙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为所欲为地进入任何一个人、事务或领域中挖掘,可以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

在这种叙事视角中,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是无限的自由度。

这种叙述视角,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的情节发展,而且还了解小说中全部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静静话,叙述者也一清二楚;甚至对故事里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这是一种全知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的不足之处,就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隔膜,作者总是把读者排斥在小说的外面,而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作者似乎是在与读者谈心似的。

高考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

高考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

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一、概念阐释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简单地说就是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间的关系。

作家创作小说一样要选择最佳叙述视角,否则也会影响小说的创作质量。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不单是个技巧问题、艺术形式问题,它与作品的内容和作家为表现这一内容所采取的整体构思都密切相关。

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

二、分类1、有限视角2、全知视角3、特殊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老人视角、动物视角三、有限视角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有限视角多以第一人称方式呈现,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

,“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如《桥边的老人》。

也可以是混合第一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发展,小说中的“我”仅是故事的叙述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孔乙己》有限视角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好处: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

缺点: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1.主人公视角主人公视角就是由作品中主人公叙述的视点。

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进行描写。

2.见证人视角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

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叙述视角分类

叙述视角分类

视角分类是指在叙述中,故事或事件的叙述者所采用的角度或立场。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视角分类:
1.第一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一人称(我、我们)的角度来讲述,读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和
思维感知故事的发展。

2.第二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二人称(你、你们)的角度来讲述,读者作为故事的直接参与
者,被直接引导到故事情境中。

3.第三人称视角:故事以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角度来讲述,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
份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4.客观视角:叙述者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只陈述事实和事件的发生,不涉及个人情感或
评价。

5.主观视角:叙述者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和评价,将个人观点融入叙述中。

6.多重视角:故事通过多个人物的视角交替叙述,展示出不同角色对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7.限制性视角:故事从一个特定角色的视角进行叙述,读者只能获得该角色的观点和经历,
无法获知其他角色的内心世界。

8.全知视角:叙述者具有全知晓的能力,可以揭示所有人物的思想、感受和动机等信息。

这些视角分类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叙述形式,如电影、戏剧、新闻报道等。

视角的选择对于故事的传达和读者的体验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叙事效果。

叙述话语中的叙述视角

叙述话语中的叙述视角

叙述话语中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即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或聚焦),是叙述话语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视角按叙述人称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人称变换叙述。

1.第三人称叙述,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的叙述。

这通常被称作“全知全能”叙述,在这种叙述中,叙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任何一个人、事件或领域中挖掘,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

这种叙事视角的优势在于,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无限的自由度。

《药》就属于此类叙述,叙述者是超越于故事进程之外的旁观者。

2.第一人称叙述,这是叙述者既是叙述者本身而同时又是故事角色的叙述。

这种叙述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叙述者兼角色的人物具有双重身份,他既可以直接参与事件进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环境而从旁予以描述或评介,从而使叙述显得更逼真、可信或亲切,也更易于理解;二是由于叙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可能叙述角色无法知晓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

《狂人日记》正文属此类叙述(开头作者题记属第三人称叙述)。

《祝福》也属此类。

3.人称变换叙述,这是上述两种以上叙述视角交替出现的叙述。

《狂人日记》先后运用了第三、第一人称叙述。

分析文章中的叙述视角课件

分析文章中的叙述视角课件

分析文章中的叙述视角课件在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如同镜头的角度,决定了读者所能看到的故事景象和感受到的情感氛围。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文章中的叙述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一、叙述视角的定义与分类叙述视角,简单来说,就是讲述故事的角度。

它决定了谁在讲故事,以及通过谁的眼睛来看待故事中的世界。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以下三种:1、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指故事由“我”来讲述。

“我”可以是故事的主角,亲身经历着一切;也可以是一个旁观者,但仍然以“我”的口吻来叙述所见所闻。

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能够让读者迅速产生亲近感和代入感,仿佛与叙述者一同经历着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比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就是以“我”这个狂人的视角展开,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恐惧与挣扎。

2、第二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相对较少见,它是以“你”为叙述对象。

这种视角常常用于与读者建立直接的对话,使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引导。

不过,在长篇的文学作品中,纯粹的第二人称视角运用相对较少,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又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下,叙述者仿佛是无所不知的上帝,能够洞悉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内心想法和行为动机。

这种视角可以全面地展现故事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例如《红楼梦》,作者通过全知视角,描绘了众多人物的命运和复杂的家族关系。

而有限视角则是从某一个或几个特定人物的角度出发,叙述者所知有限,只能通过这些人物的观察和感受来了解故事。

二、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与效果1、第一人称视角的特点第一人称视角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感和亲切感。

由于是“我”在讲述自己的经历,读者更容易相信和认同故事的真实性,并且能够深入到叙述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其情感变化。

然而,第一人称视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我”的视野和认知是有限的,可能无法全面展现整个故事的全貌。

2、第二人称视角的特点第二人称视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直接与读者对话,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参与感。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叙述视角就像是引领我们探索故事的眼睛,它决定了我们看到的景象、感受到的情感以及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是深入解读作品、领略文学魅力的关键钥匙。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还能让我们更敏锐地捕捉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一、什么是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简单来说,就是讲述故事的角度。

它决定了谁在讲述故事,以及通过谁的眼睛和心灵来展现故事中的世界。

就好像我们在看一场电影,镜头可以跟随主角的行动,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甚至可以以上帝般的全知视角俯瞰整个故事的发展。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三种: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是指故事由“我”来讲述。

这个“我”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参与故事的某个配角。

通过第一人称,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叙述者的内心想法和情感波动,仿佛与叙述者一同经历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比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就是以主人公“狂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的恐惧、怀疑和反抗。

第三人称视角则是以“他”“她”“它”或者具体的人物名字来讲述故事。

在这种视角下,叙述者像是一个隐身的观察者,客观地呈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和情节的发展。

比如《骆驼祥子》,以第三人称视角展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和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全知视角则如同拥有上帝之眼,叙述者知晓故事中所有人物的想法和秘密,能够自由地穿梭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将故事的全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1、第一人称视角特点:第一人称视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亲历感。

叙述者“我”亲身参与到故事中,所讲述的内容往往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和偏见。

作用: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迅速与叙述者建立情感联系,产生共鸣。

读者更容易代入“我”的角色,深入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和内心挣扎。

同时,第一人称视角也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读者觉得仿佛是在听一个朋友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叙述视角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叙述视角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叙述视角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在文学和语言学领域,叙述视角是指故事或文章中故事的叙述者所采用的观察角度和叙事方式。

叙述视角决定了读者与故事中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叙述视角的选择正如摄影中选取拍摄角度一样,能够影响人们对故事中情节和人物的感知和理解。

叙述视角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每种视角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限制,能够为读者呈现不同的体验。

首先,第一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以第一人称代词“我”来讲述故事。

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读者可以直接参与到角色的生活中,并深入了解和体验主人公的思想、感受和观点。

这种视角常常给人一种亲密感,能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由于叙述者只能展现自己的想法和经历,读者的了解有所局限,无法获得全面的故事信息。

同时,第一人称视角还有可能带来叙述者的个人偏见和偏好,使故事缺乏客观性。

其次,第二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以第二人称代词“你”来讲述故事。

这种视角常常给人一种直接参与的感觉,读者仿佛成为了故事中的主角。

第二人称视角可以增强故事的互动性,让读者更加沉浸其中。

但是,由于第二人称视角较少被使用,在实际创作中比较罕见,可能会使读者感到陌生和不习惯。

最后,第三人称视角是指叙述者以第三人称代词(如“他”、“她”、“他们”)来讲述故事。

这种视角最为常见,受到广泛应用。

第三人称视角可以提供客观的观察和评论,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另外,第三人称视角还可以向读者呈现多个角色的观点和情绪,使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第三人称视角也可能导致读者与故事人物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情感上的共鸣可能减弱。

除了这三种主要的叙述视角,还有一些其他的变体,如混合视角和客观视角。

混合视角是指在故事中同时运用多种视角,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复杂度。

客观视角则是指叙述者完全中立,不代入任何角色的情感或观点,仅仅陈述事实。

这种视角常常使用在科学论文和新闻报道中,追求客观和准确。

总之,叙述视角是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能够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在文学的世界里,叙述视角就像是我们观察故事的眼睛,它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怎么看以及看到的程度。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对于我们深入解读文学作品、领略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文学之美,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一、什么是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简单来说,就是故事的讲述者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它决定了读者所能获取的信息和对故事的感知方式。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种:1、第一人称视角这是以“我”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我”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亲身经历着一切;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一个配角,见证并参与部分情节。

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与主人公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通过“我”这个狂人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病态。

2、第二人称视角这种视角相对较少见,是以“你”来展开叙述。

它能够营造出一种直接对话的氛围,让读者感到亲切和被关注。

但在长篇小说中运用较少,通常在诗歌、散文等体裁中能见到。

3、第三人称视角又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的叙述者仿佛无所不知,能够洞悉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内心想法和行为动机。

这种视角能展现出故事的全貌,但有时可能会让读者觉得缺乏悬念。

有限视角则是通过一个特定的人物来观察和讲述故事,读者只能了解到这个人物所知道和感受到的,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二、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和效果1、第一人称视角的特点和效果第一人称视角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感和亲切感。

由于“我”直接参与到故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我”的情感波动、思想变化,更容易与“我”产生共鸣。

同时,第一人称的叙述也会受到“我”的认知和经历的限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比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奋斗与沉沦,让我们对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2、第二人称视角的特点和效果第二人称视角能够直接与读者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小说的叙述视角

小说的叙述视角
(2)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主观性太强,容易干扰读者的 思考,不利于读者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3)给读者更多的参与空间。2017年《天嚣》送瓜的 人是谁?
2.限知视角的不足: (1)不利于宏大叙事。例如:《祝福》如果只以“我” 的限知视角来叙述,就无法讲清楚祥林嫂在卫家山和贺 家坳的故事。
(2)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主观性太强,容易干扰读者的 思考,不利于读者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3)给读者更多的参与空间。2017年《天嚣》送瓜的 人是谁?
3.外视角(外聚焦叙事、戏剧式或摄像式视角) 外视角,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是对"全知全
能"视角的根本反拨,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 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
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
鲁迅有很多作品都是纯客观叙述的代表。
3.外视角的优势 (2)增强作品的戏剧性。 所谓的戏剧性是指作品像一个个镜头一样直接展示在读 者面前,不需要叙述者的中介。
例如:《老人与海》中老人第二次对付两条铲鼻鲨的描 写。
3.外视角的不足 不利于完整叙事, 悬念太多,降低故事的可读性。
但是:优秀的作家不会受到叙事视角的限制!
2.限知视角的叙述优势: (1)常常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加了可信度。 (2)增强作品的神秘感。《古渡头》为什么以渡夫的 任情高歌为结尾呢?
(3)给读者更多的参与空间。2017年《天嚣》送瓜的 人是谁?
2.限知视角的叙述优势: (1)常常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加了可信度。 (2)增强作品的神秘感。《古渡头》为什么以渡夫的 任情高歌为结尾呢?
3.有利于多角度叙事。 叙事者可到达故事人物停顿的 地方,形成一个真实的叙事空间。

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

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

初三一轮复习: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内容解读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总体来说有四种情形: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变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

考点分析【人称的分类】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大多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大多不是作者本人,只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A、我是见证人。

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一鲁讯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对作者的影响。

B、“我”是重要人物。

如《故乡》中的“我”。

C、“我”是主人公。

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

D、“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郎斯,《故乡》中的“我”等等。

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早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

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标志语是“他”、“她”、“它”、“他们”。

内容概括:第一人称显真实;第二人称显亲切;第三人称最自由。

【示例解读】第一人称全文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行文,使文章读起来真实、感人。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

理解文中的叙述视角课件在文学的世界里,叙述视角就像是一个隐藏的指挥家,掌控着故事的节奏和情感的传递。

理解叙述视角对于深入解读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叙述视角呢?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作者讲述故事的角度和方式。

叙述视角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咱们先来聊聊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视角就像是作者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讲给我们听。

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我”的视角展开,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童年的欢乐与成长的烦恼。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亲身经历着一切。

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我”的情感、想法和内心世界,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接着是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这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叙述方式,它直接把读者当成故事中的人物来对话。

例如“你走进了那个神秘的花园,看到了”这种视角能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有一种被特别关注和交流的感觉。

不过,由于其使用的局限性,在长篇作品中不太常见。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则是最为常见和灵活的一种。

它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就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能够洞察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内心想法和行为动机。

像《红楼梦》这样宏大的作品,就运用了全知视角,让我们对众多人物的命运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而有限视角则只展现某个特定人物所知道和感受到的,比如《孔乙己》中,通过酒店小伙计的有限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不同的叙述视角会给作品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增强情感共鸣,但也可能因为主人公的主观局限性,导致信息不全面。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展现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但有时可能会让读者觉得与故事有一定的距离。

那我们怎么去理解和分析文中的叙述视角呢?首先,要留意文中使用的人称代词。

比如“我”“我们”通常表明是第一人称,“你”则可能是第二人称,而“他”“她”“它”等一般是第三人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着——余华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 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 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 野。我喜欢喝农民那种带有苦味的茶水,他们的茶桶 就放在田埂的树下,我毫无顾忌地拿起漆满茶垢的茶 碗舀水喝,还把自己的水壶灌满,与田里干活的男人 说上几句废话,在姑娘因我而起的窃窃私笑午, 这是我有生以来瓜吃得最多的一次,当我站起来告辞 时,突然发现自己像个孕妇一样步履艰难了。然后我 与一位当上了祖母的女人坐在门槛上,她编着草鞋为 我唱了一支《十月怀胎》……
• 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的一段: •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 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 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 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 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 竟叫我远了。” • 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 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此皆 他二人素昔所存私心,难以备述。如今只说他们外面 的形容。
•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 全知叙事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 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 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 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如鲁迅的《阿Q正传》:
•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 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 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 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 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 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只是有一回,有一个 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 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 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三种叙事角度的特点:
(一)全知叙事的特点 优点: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任何限制,纵横捭 阖,运用自如,使人物和事件得到最广泛最自由的表现,使 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最全面最具体的了解;而且它还 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缺点:正因为它无所不知就像上帝,但“上帝”在现代人眼 里失去了威严,所以现代读者往往对“无所不知”的真实性 产生怀疑;其次,因为叙述人“全知”,所以作者喜欢把一 切详尽地告诉你,逼着读者接受,用不着再去思考和提问。 这样就限制了读者积极创造的乐趣和神秘的魅力。
《祝福》——鲁迅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 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 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 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 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会不 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 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 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 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一段叙述出的都是直接可见可闻的内容,而不涉及人 物心理。颂莲为什么不说话,她内心有什么活动,因为不 可见不可闻,也就没法写出来。如果换用全知叙事或者以 颂莲为视角的第一人称有限叙事的方式,就可以对颂莲的 心理活动津津有味地描绘一番;如果让托尔斯泰或陀斯妥 耶夫斯基这些心理描写大师来写,大约会一层层分析下去, 以致分析出连颂莲自己也未必意识到的心理内涵。如果用 意识流方式去写,或许能“流”出颂莲一生生活的碎片来, 但现在用纯客观角度叙事,所写只能限于所见所闻,颂莲 怎么想,让读者想去。
陈奂生上城——高晓生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一次寒潮刚 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 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 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 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他个 儿又高、腿儿又长,上城三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 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 说,何况太阳还高,到城嫌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 路如游春看风光。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 卖。稻子收好了,麦垄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 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 活钱买零碎。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 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 内视角中可以是第一人称叙事也可以是第三人称叙 事,“叙述人”并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 粘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他的眼光观察,以他的 心灵思考,笔锋所及以不超越此一人物为限。
• 外视角(叙述者<人物)
• 叙述人只向读者客观地叙述其所见所闻,将人物的言语和 行为,将生活场景和事件进程直接展现给读者,不进入人 物意识,不作心理分析,不作主观评价。在这种情况下, 叙述人的作用很像是摄像机和录音机,他只观察到了对象 的外部呈现,而不了解内部奥秘。叙述人了解到的情况少 于笔下人物,用公式表示即: • 叙述人<人物
• 如苏童《妻妾成群》中一段: • • 颂莲走到水井边,她对洗毛线的雁儿说:“让我洗把脸吧, 我三天没洗脸了。”雁儿给她吊上一桶水,看着她把脸埋 进水里,颂莲弓着的身体像腰鼓一样被什么击打着,簌簌 地抖动。雁儿说:“你要肥皂吗?”颂莲没说话,雁儿又 说:“水太凉是吗?”颂莲还是没说话。雁儿朝井边的其 他女佣使了个眼色,捂住嘴笑。
(二)内视角的特点
优点:内视角选定一个特定人物作为叙述人,外在世界的一切通过 他的心理屏幕映出,这样明显控制了叙述人的活动范围和权限,因 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而且,由于叙述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小说主人公必然有许多不知道不明确的地方,这些地方作为空白留 给读者思考,给读者想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缺点:作者不能直接表示自己的观点;读者只能用一个人物的观点 去看故事,除叙述者之外读者看不到别的任何人物的想法。还有, 故事受叙述人本人所在时空的限制(客观条件),无法展开个人视野 之外必要的东西;同时,由于叙述同时要受叙述人身份、性别、经 历、职业、文化修养等(主观条件)的限制,有许多东西必然会成为 叙述的盲点,这些盲区影响了读者想尽可能全面了解生活的阅读期 待。
• (三)外视角的特点 • 优点: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实生活的原生性与客观性。 运用这种叙述方式写出的作品由于叙事主体的主体性 被最大限度地克制,没有任何解释,充满了空白,迫 使读者自己去投入去解释,这样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读 者的主动性。 • 缺点: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太大,很难进入人物内 心,顶多作些暗示,因而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 用于写日常题材往往缺乏力度。
• 在这一段里,角色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隐曲微妙的心理, 因而隔膜误会,然而叙述人知道。叙述人把双方的心理剖 析得纤毫毕现,而且直接出面进行评论。这里虽不是以第 一人称(“我”、“我们”)直接出面,但却明白显示了叙 述人的存在。因此这是一段典型的“全知叙事”。
• 内视角(叙述者=人物) • 即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度讲述故事。由于故事是借用一 个特定的人物之口讲述的,所以他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 识所理解的一切,而这一切无不受到其自身主客观条件 (如气质、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
叙事视角
• 法国的兹韦坦· 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 • 全知视角 •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 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 • 内视角 •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 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 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 外视角 • 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是对“全知全能”视角的根 本反拨,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 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 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 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