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5学时

重点: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异同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相比特点和关系、主要的国际分工理论与学说

难点:战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原因、战后的国际贸易的新方式。赫-俄的要素比例学说、里昂惕夫之迷及解释、战后出现的各种新贸易理论

第一节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三、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四、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国际分工的形成与特点

一、国际分工的涵义

二、国际分工的几个阶段

三、当代国际分工的基本特征

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国际贸易理论

一、亚当.期密的“绝对成本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三、赫-俄的“要素比例说”

四、里昂惕夫之迷及解释

五、战后出现的各种新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产生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商品:奴隶及奴隶主追求的奢侈品希腊雅典,奴隶贩卖中心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商品仍以奢侈品为主西方:呢绒,酒东方:丝绸、香料、珠宝

国际贸易中心:地中海东部,阿拉伯民族是7—8世纪的贸易民族

我国的丝绸之路

公元11世纪后,到14世纪,整个欧洲已经形成了几个主要贸易区,如以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包括德意志北部和北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汉萨贸易区,还有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等。与此同时,在亚洲形成了以中国、日本为主的东亚贸易区,和包括现今越南

南部和柬埔寨的东南亚贸易区,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贸易区。

直到15世纪前,国家之间的贸易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依照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贸易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经济生活的一个补充,直到出于交换目的的商品生产的出现并获得长足发展。此时还不存在真正的“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国家之间的贸易带有很强的区域色彩。

三、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

(一)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直接结果是将各洲独自发展的国家联系起来,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具有了“世界”的概念。

地理大发现后,各国资源条件的差异使得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急速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产生的巨大利润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国际贸易总量实现快速增长。

◆1720-178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为1.5%,世界贸易增长

率为1.1%;

◆1780-1820年分别为2.6%,1.37%;

◆1820-1840年为2.9%,2.81%。但是世界经济发展到1840年,

情况发生变化,1840-1860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开始超过世界工业

增长率,年率分别达到4.84%、3.5%。1860-1870年,相应数字分

别为 5.53%,2.9%。世界贸易增长在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

1800-1870年实际贸易量增长了9.6倍。

◆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机器大工业建立和发展以后,机制纺织品,特别是棉纺织品成为欧洲大宗出口产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大宗工业原料成为

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另外,这一时期,机器设备、金属制成品如机车、铁轨、蒸汽机、矿山机械等,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在提高。最后,这一时期,农产品,特别是谷物贸易大量增加,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由于其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也加入谷物出口国家的行列,扩大了谷物可贸易量和实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因而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到19世纪中期,随着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相继获得快速发展,它们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与英国展开竞争。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各自占有的比例为33%、9%、10%、5%,1870年相应比例为22%、10%、13%、8%。尽管如此,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动摇。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机器制造商囊括了全世界的机器、机车、铁路设备的制造。1870年,英国拥有的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荷、法、美、德、俄等国的商船吨位的总和。

(三) 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9世纪中期—一战前)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特点

◆国际贸易规模继续扩张,但增长速度减缓。

1840-187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3.4倍,而1870-190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1.7倍,1900-1913年仅增长了62%,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100多年。并且在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也明显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1870-1900年,世界工业年增长速度为3.7%,世界贸易年增长速度为3.2%;1900-1913年,相应数字分别为4.2%,3.8%。

原因:急剧扩张的生产能力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一些国家,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先后出现几次经济衰退,除英国之外,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进口,抑制了国际贸易发展速度。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比较稳定,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1876-1913年,世界初级产品贸易增加了2.1倍,制成品贸易增加了2.2倍。制成品贸易中,纺织品所占比例持续下降,金属产品的比例持续上升,化学产品、纸张、木制品、玻璃制品也增长迅速。在初级产品中,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矿产原料所占比例快速上升,食品和农业原料的比例下降。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尽管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仍占据第一的位置,但重要性却在大大降低。1870年,英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为22%,1880年下降到16.3%,1913年继续下降到13.1%。

但是,欧洲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仍控制着世界贸易,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1913年,欧洲占世界出口量的59%,世界进口量的65%,二是其他国家对外贸易对欧洲的依赖程度,19世纪80年代,美国出口市场80%以上集中在欧洲,1913年,虽然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在提高,美国增加了对加拿大、亚洲等地的出口,但对欧洲出口仍占据其出口市场的60%。拉丁美洲对外贸易60%以上是与欧洲国家开展的。

(四)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增长极慢,1913-1938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仅为0.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重要变化表现为,制成品贸易中,机械产品和武器产品贸易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初级产品贸易中,矿产品和石油所占比例迅速提高。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一期间的世界贸易中,欧洲的重要性降低,其他国家地位上升,特别是美国地位上升很快。1913年,欧洲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近2/3,到1937年下降到1/2,同时期,美国的比重从13.2% 上升到15.5%,其他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比重从20%上升到24%。

(五)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第一阶段:二战后—1973

◆第二阶段:1973--1990

◆第三阶段:1990--?

◆第一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