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课堂原则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起源于皮亚杰及布鲁纳等人所作的革命性研究,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 cen-tered)”的理论,后来他倡导“发现学习(discov-ery)”,即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去建构。
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年提出“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 learning)”理论,即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传统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的教学建立在直接观察和外在控制的方式上,不仅无法发展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违反人类学习的“建构”本性,应该扬弃。
建构主义理念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协作性和学习意义的建构性。
阅读是人们从客观世界搜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若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必须充分关注他们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言技能是英语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初中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内涵,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更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建构主义的出现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合理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建构主义对现代教学的启示意义

建构主义对现代教学的启示意义112032009007 蔡珠銮一、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只是的积极主动地建构,这种建构来源于学生的特殊性,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交流可以影响学习者形成不同的建构,建构主义批判传统教学是:不完整、惰性、不灵活的。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起新的经验的过程。
与传统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教育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应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地、有意识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交互,从而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作用,即更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即学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有效的,有价值的。
学习的内容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寻找处理现实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问题由教师提出设计真实的任务,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而且学生认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教学的目标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核心活动是高水平的思维,而不只是强化记忆和操练。
问题解决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为了指导实践,教学的目的与结果是能使学生建构丰富的“活知识”,培养具有真知灼见、问题解决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的人。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与学生的需求“对接”,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新型指挥人才。
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策略为促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各种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习。
简述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简述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答:为什么在当今的课堂教学里要鼓励教师选择建构主义的理论范式呢?布鲁克思的观点是:一旦教师认识到了人类所具有的建构知识和新理解的冲力,学生们将会创造出无限的认识事物的可能性。
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策略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布鲁克思(Brooks andBrooks)提出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建构主义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尽管并非所有来到课堂的学生都会对学习动词结构、运动与机械、生物循环和历史事件具有原始的兴趣,但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建构起对这些主题的理解。
只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学生就会被这样的情景所影响,进而积极地投入到相应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之中。
(2)处理好学习时间与学习范围关系一般而言,学习所投入的时间多少与其学习的范围大小是成正比的。
当然,在短的时间内要求教师给学生传输更多的知识这向来是传统讲授法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是分离的知识教学,它依靠的是测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
这样一来,分离的学习内容与范围有限的测验内容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课堂里,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学习的时间投入与学习范围的关系,倡导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大的问题或概念(big question)扩大学习的范围,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3)要为了知识的迁移而教学建构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布鲁纳就积极地倡导要通过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新近的建构主义代表布鲁克思等人更是强调为了迁移而学。
实际中有许多策略可以被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活动,比如,早期的“结构学习”和“先行组织者模式”,新近的“大概念”学习和“抛锚式”学习等。
作为一个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师,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的要求合理的选择恰当的策略以实现学习迁移的目标。
(4)认识改变学生原有思想的价值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思想和脑子里已经形成的概念不可能都是对的。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自主的参与和构建知识来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和发现知识。
下面将介绍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1. 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意义: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讨论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文章、图片、视频等,以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角度和途径上构建知识。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研、实验和讨论,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分享和交流彼此的理解和疑惑,从而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建构知识。
合作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提供引导和支持: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同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5. 提供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定期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6.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提供相关的学习技能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7.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积极探索和发现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造性思维。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探讨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以期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1.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
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互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自身的经验积累,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2. 建构主义教学的特点(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建构主义教学实践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际生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1)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组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成长。
4. 注重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调整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毛新勇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一、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
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对于学习者都是清楚的。
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任何类型——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习者清楚地感知和接受特定学习活动与较大的复杂任务间的相关性。
〔二〕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不幸的是,学生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
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到达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三〕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
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设计任务和学习环境,可以反映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够适应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
这与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和认知弹性理论是一致的,反映了背景在确定学习者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中的重要性。
〔五〕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学习者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
教师应该刺激学习者的思维,激发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
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引言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既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计算,缺乏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引导,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容易产生数学焦虑。
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入教学过程,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通过自我建构知识和理解世界,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现式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建构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趣的,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够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逐渐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并且能够主动提出问题。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学知识。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相应的感受。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具、实物等物质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操作来感受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建构知识,相互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果。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构数学知识。
构建以学为本的学堂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曾宪一教学是经由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教师正确恰当地组织与引领,促使学生自我觉悟与自我建构的自主学习过程。
为此,课堂转型应当由“以教为主”的讲堂向“以学为本”的学堂转型。
如此确立的学堂以“以学为本”作为出发点与归宿,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创设学生自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将其学习成果应用于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中去。
在“以学为本”的学堂中,自学不仅仅指学生能看懂书本知识,还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这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策动点也是根本点。
那么,教师该如何依托学堂帮助学生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又该如何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兼顾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学科素养的提升以及个性化的发展?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它是每个学习者从自身知识结构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信息加工活动主动建构对客体的认识。
与此对应,建构主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学观:在教学目标方面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观念上强调教学的理解性与教学情境的建构,重视活动与主体的交往;提出了新型的师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必须树立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善于建构知识,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具有发挥主体性的潜力,应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技能和习惯;而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是提供给学生现实世界复杂的真实问题,在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其角色从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高级合作者。
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笔者认为,以学为本的认知启动式学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基于“主体”而立足主体、依靠主体、为了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为核心,基于学堂中的“实践学习体验”活动而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充分实践、有效实践,以此来评价语文学堂学习的质量。
为此,在学习设计与学习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具体来说,需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 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 衡”的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相关研究
维果斯基(Vogots-gy)提出的“文化历史发 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 中学习者所处社会 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的理论。 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 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 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研究都为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的几个概念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 平衡。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 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 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 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 应”。
4、有效的教学注重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 表面上的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 方面来判断: ①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 决有关的问题; ③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上面几个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 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则 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 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一传统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将知识抽象化,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相分离,忽视了社会文化对学习者的经验与认知结构的作用,忽视了个体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的差异。
而建构主义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关注学生对意义的建构,强调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何克抗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定义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和传授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即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多种多样,目前较为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抛锚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是由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毕保德(Peabody)学院的学习技术中心(Learning Technology Center,LTC)于1984年开始启动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结果。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它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
抛锚式教学不同于通常课堂上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教学,它在教学中以逼真情节为内容的影像作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靠的宏观情境(Macro—context)。
抛锚式教学遵循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①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同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②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毛新勇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一、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
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对于学习者都是清楚的。
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任何类型——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习者清楚地感知和接受特定学习活动与较大的复杂任务间的相关性。
(二)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不幸的是,学生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
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达到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三)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
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设计任务和学习环境,可反映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适应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
这与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和认知弹性理论是一致的,反映了背景在确定学习者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中的重要性。
(五)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学习者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
教师应该刺激学习者的思维,激发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承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的辅导员。
一、问题导向型教学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不应该仅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应该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问题导向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建构知识。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创造,任务驱动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任务来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
这样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三、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也注重学生的社交互动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信息,并在协作中建构知识。
这种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四、情境化教学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对教学环境也有要求,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的情境化环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探索和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真实感和意义感。
情境化教学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情感认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以合作学习、以情境化教学为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和理解的。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然后重点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接着,我们将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框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期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和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作者。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自我反思。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常采用项目式学习、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不断地构建和重构知识来建立对世界的理解。
在建构主义下,教学模式需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通过创造性地探索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将介绍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1. 问题导向在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真实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认为通过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建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观点、交流经验,互相促进和学习。
3. 情境化学习情境化学习是建构主义下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会创造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活动、模拟情境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建构知识。
4. 反思性学习建构主义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即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来促进认知和情感上的发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问题所在,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5. 多元化评价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中,评价要多元化,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认知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学习日志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个性化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
7. 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 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 进来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 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 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 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 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 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 中采用
全新的教学模式
全新的教学方法
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 观念提出挑战,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 、只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 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 教学设计思想。
“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 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 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 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 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 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 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 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 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 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 全新的教学理论。
如上所述,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 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 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 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 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 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它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而不是只是背诵课本,这种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很有用的。
一、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定义与原则首先来了解下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定义和原则,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交互来建立新知识的教学方式,它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他们与教材、教师和同学互动的方式来构建和理解新知识的。
建构主义教学法强调的重点是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人建立新知识和有意义的体验过程。
二、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参与度和创意度更高建构主义教学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意度,因为它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把老师讲的内容背下来,而是通过与教材和同学的交互来自主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2.提高课堂互动和合作能力建构主义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合作能力,因为它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和合作。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在对话中解决疑惑,梳理思路,提高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勇于表达建构主义教学法可以激发小学生勇于表达,因为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体验和自己的想法。
在建构主义教学法中,老师会让学生有机会发表个人想法,并思考和讨论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和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生更有深度的学习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度地学习英语知识,因为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建构,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
5.个性化教学更加容易实现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因为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体验和自我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新建构主义教学法

新建构主义教学法构建主义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的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它倡导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实践和开发自主性来建造对自己具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构建主义誓言,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因此,构建主义教学法也被称为“建构性学习”或“建构主义教学”。
一、构主义教学法的基础理论1.建构主义的发展建构主义理论由田纳西州大学的学者方瑞尔(Francis F.Curzon) 于1950年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学习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建构,而非接受和保存信息。
2.建构主义的基本原则(1)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与现实生活相连的过程。
(2)学生必须具备知识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3)学生必须从根本上探究和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4)学习是一种社交过程,并且需要与他人交流,共同构建知识。
(5)学习最好发生在真实世界的环境中。
构建主义教学法的实践是以学生主体、现实感、文本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反思为特征的。
教师不是知识的源泉,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以此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确切地说,构建主义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学生主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这是构建主义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参与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技能。
2.现实感学习过程中的内容和活动必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便学生能够建立与自己经验、兴趣和能力产生联系的知识框架。
3.文本学习构建主义教学法强调对文本的学习,通过分析和理解文本,学生可以构建新的知识和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选择和整合文本中的信息,以达到真正的理解。
4.合作学习在构建主义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者可以通过交流和互相支持确定和加强他们的观点。
5.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和探究是构建主义教学法的核心,学生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学习者建立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能够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1.1 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思考来建构知识。
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学习者在这种模式下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创造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其课堂教学模式在当今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学习。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创造出各种学习机会和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深入研究和应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理论,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2. 正文2.1 建构主义理论简介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学习。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发现来建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课堂”的五大原则:一、教师应征求并重视学生的意见二、课堂教学活动挑战了学生的假设三、教师不断地提出相关的问题四、教师要围绕原理和要点进行建构课程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根据这五点原则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模式,课堂模式的选择也不是单一的,一刀切的,教师考虑选择教学模式时,首先确定教什么,然后才按这个教学目标选择模式。
”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决定了选择教学模式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目标不同,选取的模式就应有所区别。
比如自学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课堂结构一般遵循定向指导——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生小结的程序;而练习课则是为了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它的课堂结构程序一般是:提出练习任务——指导练习方法——学生完成练习——师生共同评析。
这样的课堂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脱离实际去追新潮、赶时髦,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