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单元概述:
在科学课学习中,学生已对身边常见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使学生了解到,工具和科学探究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着发展起来的。

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没有从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这个“微观世界”角度去展开,而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细的观察领域,如晶体、昆虫的器官、植物的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等。

因此,本单元将其称为“微小世界”。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方面。

但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3.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6.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7.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8.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2.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3.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4.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
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4.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三、单元组成:
本单元主要包含8课。

第一部分,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放大镜,并用放大镜观察一些物体。

第1课《放大镜》本课主要知识点有: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本课主要知识点有: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第3课《放大
镜下的晶体》本课主要知识点有:一些固体物质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我们叫它晶体。

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内容是由放大镜引出显微镜,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显微镜,会制作简易显微镜,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身边的一些物质。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本课主要知识点有:1.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本课主要知识点有: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用肉眼难以看到,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本课主要知识点有: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本课主要知识点有: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

第三部分,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微小世界的扩展。

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本课主要知识点有: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变。

四、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知识,从人类观察微小世界最初的工具:放大镜入手。

借由放大镜这种工具,向学生展示了微小世界中的昆虫和晶体。

顺着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路线,介绍了显微镜,以及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的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对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的小总结,为学生打开了一道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将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五、主要教学方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推测、模拟实验验证为主要教学方法;另一种是以阅读、交流资料和讲解为主要教学方法。

以推测、模拟实验验证为主要教学方法的内容有: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简易显微镜和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以阅读、交流资料和讲解为主要教学方法的内容有:美丽的晶体、显微镜的发展以及微小世界和我们。

六、教学建议:
在教学“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内容时,教科书安排了一个“制作一个大的晶体”的拓展活动。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这个活动再拓展一下,带领学生制作各式各样的晶体。

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单纯观察晶体带来的乏味与单一。

在“制作简易显微镜”时,可能会出现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一环节放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制作,在课堂上重点比较放大镜和自制显微镜的放大效果。

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前,我们要提前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并熟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如课堂时间不够,可以分为两课时,一课时学会使用显微镜,一课时学习制作切片并观察。

还要提醒学生,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如植物果实、根、茎、叶等,需要制作切片。

显微镜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像的仪器。

了解显微镜发展进程。

作为整个单元的总结和延伸,“微小世界和我们”这一课教学起来并不容易。

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进行。

让学生自愿分组,选择医药、食品、农业、生物工程、冶金、地质、微电子、侦缉、物质微小结构等自己感兴趣的任一方面的专题,收集资料。

或以小组研究报告、手抄报、电子报等形式,展开科技作品展示活动。

相信学生能通过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而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印象深刻。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放大镜
教学内容: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

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

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定向示标:
1、情境导入:请同学们往前看,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板书课题:
3、出示探究目标:
(1)放大镜是和什么镜子有关?二者有什么关系?
(2)放大镜有什么作用?放大镜用途是什么?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师出示放大镜:学生介绍放大镜的作用。

2、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活动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4、动手操作:用眼睛看、用放大镜看(科学科学课本上的一幅照片)?比较二者不同?
5、思考: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后才看到的?
6、得出结论:放大镜的作用。

活动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三、巩固总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四、布置作业: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1.1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获得更多信息;
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教学回顾:放大镜,人们观察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

学生从三年级科学课开始,就经常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活动,但却从没有对放大镜本身进行过探究。

本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学生对放大镜进行探究,认识放大镜的特点,从而开始对微小世界的探究之旅。

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感觉“有结构的材料”及“活动中的探究”,对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科学概念,起着重要作用。

在观察中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放大镜放大的原理特点,了解怎么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

并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通过简单加工,制作出能放大物体的工具,以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适合中高年级的跨领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围绕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提高观察能力而展开的一系列探究活动中的一节课,活动中通过学生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观察,构建起放大镜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探索放大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系,促进学生对观察工具的改进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涉及到的主要探究能力包括观察、比较、记录、选材和制作,交流和表达等。

探究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人们发明放大镜是为了看到物体更多细节,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大小无关,与凸度有关,生变好多材料只要透明和有凸度就能制造出一块放大镜。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
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
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
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
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
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
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
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
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
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
学记录本上。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
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
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