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作业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作业03参考答案(第5章)

分析化学作业03参考答案(第5章)

5-1 已知H 3AsO 4的pKa 1=2.19,pKa 2=6.94,pKa 3=11.50。

试求-34AsO 的pKb 1和pKb 3。

解:-34AsO 的pKb 1=14.00- pKa 3=14.00-11.50=2.50;pKb 3=14.00- pKa 1=14.00-2.19=11.815-2 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中的平衡关系方程。

a. ()324CO NH 的电荷平衡方程:[][][][][]-23-3-4CO 2HCO OH NH H ++=+++b. ()424HPO NH 的质子平衡方程:零水准为H 2O 、+4NH 、-24HPO[][][][][][]-343-43-42PO NH OH PO H 2PO HH ++=+++5-3 已知H 2CO 3的pK a1 = 6.38,pK a2 = 10.25。

(1)若动脉血的pH=7.20,[H 2CO 3] = 0.025 mol ⋅L -1,请计算[CO 32-];(2)饱和碳酸溶液的浓度约为0.04 mol ⋅L -1,请计算其pH 。

解:(1)[][][]14220.725.1038.632221-23L mol 105.1025.0101010CO H H Ka Ka CO--⨯---+⋅⨯=⨯⨯=⨯⋅=(2)9.304.010lg c Ka lg pH 38.61=⨯-=⋅-=-5-4 已知0.1 mol ⋅L -1的一元弱酸HB 溶液的pH=3.0,试求其同浓度的共轭碱NaB 溶液的pH 。

解:HB :[]()0.5c lg pH 2pka 2/c lg pKa pH c Ka H =+=⇒-=⇒⋅=+B -:pK b =14.00-pKa=9.0;0.9c K lg 00.14pOH 00.14pH b =+=-=5-5 将0.20 mol ⋅L -1的NaOH 溶液加入到30 mL 0.20 mol ⋅L -1的二元弱酸H 2B 溶液中:(1)加入15 mL NaOH 溶液后pH=3.0;(2)加入30 mL NaOH 溶液后达到第一化学计量点(即H 2B →HB -),此时pH=5.5。

作业分析-人机

作业分析-人机
第五章 作业分析
5.1 5.2 5.3 5.4 作业分析概述 人—机作业分析 联合作业分析 双手作业分析(略)
第一节
作业分析概述
一、作业分析(操作分析)
作业分析:对某道工序中人、机、物的研究,目的是 工作轻松、布置合理、缩短工时。 与程序分析的区别:
分析对象 分析内容 分析基本单元 分析的目的 分析的范围 分析的时间
方 法: 改良方法 机器号码: B3 日 机器 时间 布轮右边 当柱螺栓通过布 轮右边的进料管 即被抛光 期: .
30
30
30
时间单位1=1/1000min 统 工人 空闲时间 工作时间 周 程 利用率 0 30 布轮左边 0 30 计 机 器 布轮右边 0 30
30 / 30 100%
30
30 / 30 100%
去毛刺并检查尺寸(1#)0.5 0.2 空闲 0.3 卸车床1# 空闲 0.3 周程 工作时间 空闲时间 2.6 0.2 2.8 统 人 车床1# 2.8 2 0.8 计 车床2# 2.8 2 0.8
比,工作周程(均为 2.8mi 0.5 车削 空闲 0.5 如果此时工人的空闲时间不足 0.5 n)并未改变,但第二次改 0.3 (<1.3min ), 进方法完成了两件,即单件 空闲 0.8 怎样改进?可以增加其他工作。 0.5 加工时间仅为 1.4min,总产 # 车削 此例说明: 去毛刺并检查尺寸(2 ) 0.5 量增加了50%。 2
改善无止境!
车削
1.5
利用率 2.6/2.8=95% 2/2.8=71% 2/2.8=71%
图5-6 车削时的人机作业图(第二次改进方法)
主要用途:
1.找出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因素。 2.确定操作者(单人)能同时操作的机器台数。 3.寻求操作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第5章 作业分析

第5章 作业分析
42
四、双手作业分析图
⑶图的右上角画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图(如工 作台上的布置),表示操作对象、操作工具的 名称。
⑷图的中间分别纪录左右手动作。便观察,便 记录,一次观察一只手的动作。先右后左。注 意:左右手的同时动作应画在同一水平位置, 并左右多次核对。
⑸记录完成后,应将左右手的动作分别进行统 计,统计资料可放在右方或右下方。
切割 35
卸料 7
空闲 3
18
四、实例分析

时间 时间
机1
时间
机2
操作人的35秒的
从料箱取材料 3 将材料装上车床 1
空闲 3 装料
切割 20
空闲时间足可以
10 开动车床 1 2
12
在操作另一台车
到车床 2 5 停止车床 2 2
切割 35
卸料
床,如右图:
卸下成品
7
5
两种方法的工作
放下成品箱 3 从料箱取材料 3
2、联合操作分析实例 例5-4 某工厂成品用小木箱包装,堆放在
工厂的库内,老张、老王两人每天用两 小时将小木箱放在搬运板上。在由堆高 机送到储运库(待运出厂)。 一人装满一块运板需6分钟,堆高机来回 一次需3分钟,采用如下布置,分析如下:
31
五、联合作业分析实例
堆高机 老张 老王
老张 ①
堆 库
时间

机器
根据“ECRS”四大原则 0
中的取消空闲与等待时
1 2
间的分析原则,分析如 3
2 准备下一工件 空闲 1 装上工件 被装上工件
2 1
下:
4 54
空闲
加工 4
⑴如右图所示: 总周程为10个单位。
6 7 1 卸下工件 被卸下工件 1 8 9 2 完成件放箱内 空闲

第五章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2、×3、×4、×5、√.七、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2.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4.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5.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6.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7.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8. A.越接近于-1 B. 越接近于1 C. 越接近于0 D. 在0.5和0.8之间9.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10. A.不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11.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12.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13.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14.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5.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16.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17.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第五章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七、1.2.3.4.5.6.7.8.9.22. A.r=0 B.|r|=1C.-1<r<1 D.0<r<123.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56+8x,这意味着()24.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25. 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1、B2、A3、A4、C5、B6、C7、C8、D9、B10、C.八、多项选择题1.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2.A、对现象做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3.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有()4.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5.C、国内生产总值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6.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7.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E、非线性相关关系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10.A、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11.E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12.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76-1.85x,这表示()1九、1.2.3.4.5.6.7.8.1、1≤r<06、十、1.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工程制图第5章组合体(付画图及作业参考)

工程制图第5章组合体(付画图及作业参考)

3. 圆的直径
(1) 直径尺寸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
(2) 尺寸线应通过圆心,其终端画成箭头。 (3) 整圆或大于半圆应注直径。
4. 圆弧半径
(1) 半径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 (2) 半径尺寸必须注在投影为圆弧的图形上,
且尺寸线或其延长线应通过圆心。 (3) 小于或等于半圆的圆弧应注半径尺寸。
(二) 尺寸的组成
1. 尺寸的组成 2. 尺寸线终端的放大图 3. 尺寸界线 4. 尺寸线 5. 同一张图上,数字及箭头的大小应保持一致
1. 尺寸的组成
尺寸数字
数字高度约3.5毫米
箭头
尺寸界线 尺寸线
尺寸线间距大于7毫米 尺寸界线超出箭头约25毫米
尺寸的组成: (1) 尺寸界线(细实线) (2) 尺寸线(细实线) (3) 尺寸数字 (4) 尺寸终端
正垂线的投影
铅垂线的投影
侧垂线的投影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具有实形性和积聚性
题目
正平面的投影
水平面的投影
侧平面的投影
垂直面和一般面的投影具有类似性
正垂面
侧垂面
铅垂面
一般面
三、组合体读图举 例
1.切割式组合体 2.切割、叠加式组合体
1.切割式组合体读图举例
由主、左视图,画侧视图。
分 析
尺寸线成为中心线的延长线 尺寸线与中心线重合 尺寸线与轮廓线重合
(1) 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 (2) 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
5. 同一张图上,数字及箭头的大小应保持一致
数字与箭头太小
数字与箭头太大
数字要采用标准字体,且书写工整,不得潦草。在同一张 图上,数字及箭头的大小应保持一致。

第5章——作业分析

第5章——作业分析

1什么叫作业分析作业分析与程序分析有什么区别答: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作业分析。

区别:程序分析是研究整个生产的运行过程,分析到工序为止,而作业分析则是研究一道工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到操作为止。

2、什么叫人-机作业分析人-机作业分析有何用途人-机作业分析图由哪三部分组成答:人-机作业分析是应用于机械作业的一种分析技术,通过对某一项作业的现场观察,记录操作者和机器设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加以分析,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人-机作业分析的用途:1.发现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原因。

发现产生无效时间的原因。

2.判断操作者能够同时操作机器的台数,充分发挥闲余能力的作用。

3.判定操作者和机器两方面哪一方对提高工效更为有利。

4.进行安全性研究,如何保证操作者的安全问题。

5.设备改造、实现自动化及改善作业区的布置。

人-机作业图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表头部分2.图表部分 3.统计部分3、什么叫闲余能力如何发现闲余能力答:闲余能力就是工人或者机器的空闲时间闲余能力的调查手段与方法有:1. 作业测定;2. 联合作业分析;3. 人—机作业分析。

4、什么叫联合作业分析其有何用途答:联合作业分析是指当几个作业人员共同作业于一项工作时对作业人员时间上的关系的分析以及排除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和浪费等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

联合作业分析的用途:1.发现空闲与等待的作业时间。

利用联合作业分析图,可将那些不明显的空闲与等待时间完全显现出来。

同时还可发现和改善耗时最长的作业。

2.使工作平衡,以获得更好的较低的人工成本。

3.减少周期(程)时间。

改善最耗费时间的作业,缩短作业总时间量,降低(减少)周期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及效益。

第5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

第5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

第5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当变量x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和变量y之间存在着( 3 )①完全相关关系②复相关关系③直线相关关系④没有相关关系2.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2)①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②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③两者都是正相关④两者都是负相关3.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2 )①-∞<r<+∞②-1≤r≤+1③<r<1 ④0≤r≤+14.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4 )①.②1③1 ④1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1 )①前者无须确定,后者需要确定②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③两者均需确定④两者都无需确定6.—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有( 2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三个以上7.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1 )①完全相关②微弱相关③无线性相关④高度相关8.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10+7,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1 )①增加70元②减少70元③增加80元④减少80元9.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1,3)①40-1.6x 0.89 (说明:正相关,x前面的系数应该为正值)②5-3.8x 0.94③36-2.4x 0.96④36+3.8x 0.9810.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1 )①*σσy②*③* ④*11.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1 )①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②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③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④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联系表现为( 1)①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②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③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深入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互为条件13.如果估计标准误差,则表明( 1)①全部观测值和回归值都相等②回归值等于Y 、③全部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之和为零④全部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14.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1 )。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图5 - 5 (a) 仰卧(100%); (b) 坐姿(103%~105%); (C) 立姿(108%~110%)
(d) 跪姿(130%~140%); (e) 弯腰(150%~160%)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1.4 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有两种, 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热量计测定在绝热室内流过人体周围的 冷却水升温情况, 换算成能量代谢率; 间接法是通过 测定人体消耗的氧量, 再乘以氧热价求出能量代谢率。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1 人体作业时的能量代谢 5.2 作业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 5.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5.4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5.5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5.6 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1 人体作业时的能量代谢
5.1.1 人体能量的产生机理 由于骨骼肌约占人体重的40%, 故体力劳动的能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既然通过作业时消耗的O2量和产生的CO2量可以 换算能量消耗, 相对代谢率也可以通过测定作业者在 作业时、 安静时消耗的O2量和产生的CO2的比值, 计 算作业者在安静时和作业时各自的O2消耗量, 然后乘 以每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量(氧热价), 分别折算成作 业时和安静时的能量消耗。
各种不同姿势的相对氧耗量, 如图5 - 5所示。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图5 - 4 (a) 单肩双包(100%); (b) 头顶(103%); (C) 双肩背(109%) (d) 前额挂背(115%); (e) 斜挎(123%); (f) 挑担(129%); (g) 双手提(144%)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动强度和作业时间。 劳动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 需氧量也越多。

第5章 作业管理及批处理作业

第5章 作业管理及批处理作业
5-22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程序接口
• 访管指令主要功能为: (1)传递用户的资源请求,实现从目态到管 态的转换; (2)在管态下,由操作系统根据用户请求, 代替用户完成相应任务; (3)操作系统工作完成后由管态返回目态。
5-23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系统调用
• 系统调用 : 系统调用,就是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某些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用户在程序中可以调用操作系统 所提供的一些子功能,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 系统调用是一种特殊的功能调用,它通过访管指 令或软中断的方式,中断现行程序的执行,转去 执行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子程序,完成特定的系统 功能,然后控制又返回到系统调用命令之后的一 条指令处,被中断的程序将继续执行。
第5章 作业管理及批处理作业
Chapter 5 Job Management and Patch Operation
教学要求
• 本章目的:
– 主要讨论操作系统如何组织作业,如何控制作系统接口、作业的概念;了解作业管理的功能及状态转 换;掌握批处理作业的程序接口、作业组织、作业控制和调度。
5-15
作业管理及批处理作业
5.4 作业的状态及其转换
• 在批处理系统中,一个作业从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 需要经过提交、收容、执行和完成四个阶段。作业在这四 个阶段中分别处于提交状态、后备状态、执行状态和完成 状态。
5-16
5-17
作业管理及批处理作业
5.4 作业的状态及其转换
– 提交状态。用户在上机解题前事先准备好作业,包括 程序、数据及作业说明书,将它们制成卡片或纸带信 息,然后提交给计算中心。此时,作业处于提交状态 。 – 后备状态。作业提交后,系统操作员将用户的作业卡 片或纸带,通过脱机输入或SPOOLing系统输入到系 统磁盘的相应盘区(即输入井)中,系统为这些作业 建立作业控制块JCB,以便对作业进行管理。此时, 这些作业被插入到后备作业队列中,并等待被调度执 行,处于后备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收容阶段,也称为 作业注册。

第5章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

第5章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

第5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当变量x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和变量y之间存在着( 3 )①完全相关关系②复相关关系③直线相关关系④没有相关关系2.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2 )①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②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③两者都是正相关④两者都是负相关3.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2 )①-∞<r<+∞②-1≤r≤+1③-I<r<1 ④0≤r≤+14.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x 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4 )①r=O.②r=1 ③r=-1 ④IrI=1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1 )①前者无须确定,后者需要确定②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③两者均需确定④两者都无需确定6.—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有( 2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三个以上7.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1 )①完全相关②微弱相关③无线性相关④高度相关8.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O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1 )①增加70元②减少70元③增加80元④减少80元9.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1,3 )①y=-40-1.6x r=0.89 (说明:正相关,x前面的系数应该为正值)②y=-5-3.8x r=-0.94③y=36-2.4x r=0.96④y=-36+3.8x r=0.9810.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1 )①r=b*σx/σy ②r=b*③r=b* ④r=b*11.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1 )①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②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③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④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联系表现为( 1 )①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②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③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深入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互为条件13.如果估计标准误差Sy=O,则表明( 1 )①全部观测值和回归值都相等②回归值等于Y 、③全部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之和为零④全部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14.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1 )。

第5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5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5 章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1.对文法G[S]S→a|∧|(T)T→T,S|S(1) 给出(a,(a,a))和(((a,a),∧,(a)),a)的最左推导。

(2) 对文法G,进行改写,然后对每个非终结符写出不带回溯的递归子程序。

(3) 经改写后的文法是否是LL(1)的?给出它的预测分析表。

(4) 给出输入串(a,a)#的分析过程,并说明该串是否为G 的句子。

答案:(1) 对(a,(a,a)的最左推导为:S=>(T)=> (T,S)=> (S,S)=> (a,S)=> (a,(T))=> (a,(T,S))=> (a,(S,S))=> (a,(a,S))=> (a,(a,a)) 对(((a,a),∧,(a)),a) 的最左推导为:S => (T)=> (T,S)=> (S,S)=> ((T),S)=> ((T,S),S)=> ((T,S,S),S)=> ((S,S,S),S)=> (((T),S,S),S) => (((T,S),S,S),S)=> (((S,S),S,S),S)=> (((a,S),S,S),S)=> (((a,a),S,S),S)=> (((a,a),∧,S),S) => (((a,a),∧,(T)),S)=> (((a,a),∧,(S)),S) => (((a,a),∧,(a)),S)=> (((a,a),∧,(a)),a)(2) 改写文法为:S→a|∧|(T)T→S NN→,S N| ε非终结符FIRST 集FOLLOW 集S {a,∧,(} {#,,,)}T {a,∧,(} {)}N {,,ε} {)}对左部为S 的产生式可知:Select(S→a)∩Select(S→∧)∩Select(S→(T))={a}∩{∧}∩{(}= φ对左部为N 的产生式可知:FIRST (,S N)={,}FIRST (ε)={ε}FOLLOW (N)={)}由于SELECT(N →, S N)∩SELECT(N →ε) ={,}∩ { )}= φ所以文法是LL(1)的。

2020秋高二生物3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2020秋高二生物3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2020秋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基础对点]知识点一碳循环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答案D解析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往复出现、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

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煤和石油的燃烧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传递的,而碳在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环境中的CO2固定合成有机物进入到生物群落;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

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

因此选B。

3.“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②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③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①的依赖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错误;过程②指的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消费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CO2,B错误;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③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C错误;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D正确。

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碳在①②③④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无机环境中的CO2和A之间是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D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和C均为消费者。

第五章作业

第五章作业

4—96饱和汽态的氨—水混合物进入一个精馏段和提馏段各只有1块理论塔板的精馏塔分离,进料中的氨组成为0.001(摩尔分数)。

塔顶回流为饱和液体,回流量为1.3s kmol /。

塔底再沸器产生的汽相量为s kmol /6.0。

若操作范围内氨—水溶液的汽液平衡关系可表示为x y 26.1=。

求塔顶、塔底的产品组成。

4—97 某连续精馏操作分离二元混合溶液,已知操作线方程为:精馏段 16.080.0+=x y 提馏段 02.040.1-=x y若进料时,原料为气液相各占一半的混合态,求塔顶及塔底产品产率及回流比。

984- 用一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混合物,塔顶为全凝器冷凝,泡点温度下回流,原料液中含轻组分0.5(摩尔分数,下同),操作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1.4倍,所得塔顶产品组成为0.95,釜液组成为0.05.料液的处理量为100h kmol /.料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3,若进料时蒸气量占一半,试求:(1)提馏段上升蒸气量;(2)自塔顶第2层板上升的蒸气组成。

图4-84—99 某二元混合液的精馏操作过程如图4—9。

已知组成为52.0的原料液在泡点温度下直接加入塔釜内,工艺要求塔顶产品的组成为0.75,(以上均为轻组分A 的摩尔分数),塔顶产品采出率D/F 为1:2,塔顶设全凝器,泡点回流。

若操作条件下,该物系的a 为3.0,回流比R 为2.5,求完成上述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板数(操作满足恒摩尔流假设)。

4-101 在常压精馏干塔分离双组分理想溶液。

组成为0.5(轻组分A 的摩尔分数,下同)的料液在泡点温度下加入塔内。

塔顶蒸气先在分凝器中部分冷凝至泡点回流,其组成为 0.88,余下末冷凝部分经全凝器后作为产品, 组成为0.95. 已测得离开塔顶第1层理论板的液相组成为 0.796,塔顶轻组分回收率为96%,塔釜间热蒸气加热。

试求算:(1) 该操作条件下的回流比和釜液组成;(2) 若用图解法求得理论板数为9,又知全塔效率为70%,塔内实际塔板数为多少?图4-94—102 在一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二元理想混合物。

第5章 作业分析

第5章 作业分析
移至作业位置
右手
1 右手至螺帽
1 抓住一螺帽 2
移至作业位置
把螺栓与螺帽组装 2 2 把螺帽与螺栓组装
持住螺栓 1 把组件放进组件箱 3
3 转动螺帽
3 松开手回到初始位置
41
❖ 作业 ❖ P130 6,7 ❖ 某工人同时操作两台铣床,其操作流程如下:停机,松开夹
具,取出工件(0.2分);打毛刺并测量工件尺寸(0.2分); 将工件放入箱内,取下一个工件(0.2分);清洁夹具,将 工件装入夹具内,夹紧(0.2分);开机,进刀,拨动自动 走刀,观察(0.2分);步行到另一台机器(0.2分),操作 另一台机器。机器自动运行时间1.6分。试画出该工人操作 两台机床的单人多机程序图。
❖ 在这些情况下,每个工件的最小总成本通常是衡量 人机关系是否优化的标准。
23
5.3 联合作业分析
❖ 生产现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同时对一台设备(一 项工作)进行操作,即为联合操作作业
❖ 目的 发掘空闲与等待时间 使工作平衡 减少周期时间 获得最大的机器利用率 合适的指派人员与机器 决定最合适的方法
❖ 一般用于分析1人操作1台机器或1人操作多台机器的情况 ❖ 人机程序图是记录在同一时间坐标上,表明作业者与机器的协调和配合
关系的一种图表
6
7
例1
❖ 一人工人操作一台机器,内容是:把装在模子的液 体材料(稍有粘性)投入机器后开始操作,经过一 定时间从机器取出模子,再从模子中取出成品,然 后再装入液体材料等反复性的作业。
• 加工
90秒
• 停止机器 8秒
• 取出模子(取模)12秒
• 等待放入模子——
9
10
❖ 现状:
周期时间为257秒,机器等待为118秒,因此,一 周期中的机器作业率为:(257-118)/257=54.09%

2020秋高一生物(2019)1 第5章 第4节 第1课时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0秋高一生物(2019)1 第5章 第4节 第1课时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0秋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第5章第4节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基础测试]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

某同学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将5 g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后直接进行研磨②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 cm处用钢笔画一条横线③为增强实验效果,将滤液细线画粗些④将滤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该同学操作有误的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相关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在将5 g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后,应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 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地研磨;②制作滤纸条时,应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底部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而不是用钢笔;③画滤液细线时,为确保色素带分离整齐、不重叠,应保证滤液细线细、直、齐,为增强实验效果,应重复画线使滤液细线处积累较多色素;④分离色素时,应将滤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盖上培养皿盖,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溶于层析液中,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2.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色素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答案D解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应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而用层析液来分离色素,B、C错误;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D正确。

3.如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改进装置,下面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应将色素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B.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C.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D.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答案C解析为了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应将色素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A正确;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分离色素,B正确;实验得到的四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黄绿色,然后向外依次是蓝绿色、黄色、橙黄色,C错误,D正确。

机械设计作业第5答案解析

机械设计作业第5答案解析

第五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一、选择题5—1 螺纹升角ψ增大,则联接的自锁性C,传动的效率A;牙型角 增大,则联接的自锁性A,传动的效率C。

A、提高B、不变C、降低5—2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 D 。

A、三角形螺纹B、梯形螺纹C、锯齿形螺纹D、矩形螺纹5—3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装拆时,往往采用A 。

A、双头螺柱联接B、螺栓联接C、螺钉联接D、紧定螺钉联接5—4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C。

A、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B、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C、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D、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5—5对顶螺母为A防松,开口销为B防松,串联钢丝为B防松。

A、摩擦B、机械C、不可拆5—6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中,螺栓杆与孔的配合为B。

A、间隙配合B、过渡配合C、过盈配合5—7在承受横向工作载荷或旋转力矩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杆C作用。

A、受剪切应力B、受拉应力C、受扭转切应力和拉应力D、既可能只受切应力又可能只受拉应力5—8受横向工作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依靠A来承载。

A、接合面间的摩擦力B、螺栓的剪切和挤压C、螺栓的剪切和被联接件的挤压5—9受横向工作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载荷为B;受横向工作载荷的铰制孔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载荷为A;受轴向工作载荷的普通松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载荷是A;受轴向工作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载荷是D。

A、工作载荷B、预紧力C、工作载荷+预紧力D、工作载荷+残余预紧力E、残余预紧力5—10受轴向工作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

假设螺栓的刚度C b与被联接件的刚度C m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F0,要求受载后接合面不分离,当工作载荷F等于预紧力F0时,则D。

A、联接件分离,联接失效B、被联接件即将分离,联接不可靠C、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D、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工作载荷F还可增加到接近预紧力的两倍5—11重要的螺栓联接直径不宜小于M12,这是因为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联合作业分析
一、联合作业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在生产现场,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 同时对一台设备(一项工作)进行操作,则成为联 合操作作业。联合操作作业分析常采用“联合作 业分析图”,此图是使用普通的时间单位,记录 一个以上工作者、工作物及机器设备的动作,以 显示其相互关系的图形。
统 工人
计 机 布轮左边
器 布轮右边
空闲时间
0
39
53
工作时间
53
14
0
周程
53
53
53
利用率
53/ 53 100%
14 / 53 26%
0
四、人机操作图的构成
1、以适当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如1cm代表 10min等
2、在纸上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做出垂线。 最左方为工人操作时的动作单元及垂线,当工人操作 时用实线表示时,空闲用虚线表示。机器也同样。
四、闲余能量分析
1、机器的闲余能量:在机器设备加工过程中,装、卸工件的 工作是为了保证机器加工得以实现的辅助操作,对工件本身的 变化不直接起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这部分工作所占的时间。 还有就是因机器工作能力的不平衡而发生的空闲,可从平整生 产线来解决。 2、工人的闲余能量:主要考虑在机器自动加工时而产生的人 工空闲,应注意把两个不同作业交叉进行。 3、工人与机器数的确定
工人数=一月(年)总工作量/平均一个工人一月(年)的有效工时
一个工人操作机器的最低数确定公式: N=(t+M)/t
式中 N——一个工人操作机器台数; t——一个工人操作一个机器所需的工件时
间(包括工人由一台机器走到另一台机器所需时间) M——机器完成该项作业的有效时间;
人机操作图的画法有很多种,请大家根据实际 工作情况灵活运用。
改进前每小时只生产: 60 113件2/h
53/1000
改进后每小时生产: 60 240件 0/0h
30 /1000
工作效率提高:
4010110312322.5倍
经改进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让工人工作
起来更轻松愉快。由此例可以知道通过改善工具, 减少了等待和空闲时间,缩短了周期,从而提高了 工效,这是提高工效的方法之一。
研 究 者:
.
人 操作者
时间
布轮左边
握紧柱螺栓并把 一端对着布轮
16
空闲

法: 现行方法
机器号码: B3

期:
.
机器 时间
布轮右边
16
碰着布轮旋转柱 螺栓
7
打光柱螺栓
7
调整柱螺栓另一
端对着布轮
18
空闲
53 空闲
碰着布轮旋转柱
螺栓
7
打光柱螺栓
7
处理打光过的柱 螺栓
5
空闲
5
代表工作
代表空闲
时间单位1=1/1000min
2. 分析和改进: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1) 布轮的右边完全没有被利用 (2) 布轮的左边利用率仅为26%
采用提问技术: 问:为什么布轮右边完全没有被利用? 答:因为操作者一次只能用手握一只螺栓打光毛刺,只需用一边。 问:为什么布轮的左边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 答:由记录图上可以看到,空闲的原因是因为工人要用手去握紧螺 栓,然后把一端对着布轮,及调换螺栓的另一端,并把另一端对着 布轮,以及处理打光的螺栓,此三次动作时,机器空闲着。
图5-3 打光柱螺栓的夹具图
作业名称: 打光柱螺栓
机器名称: 布 轮
操 作 者:
.
研 究 者:
.
方 法: 改良方法 机器号码: B3
日 期:
.
工人
操作者
时间
布轮左边
机器 时间
布轮右边
双手各拣起一个
当柱螺栓通过布
当柱螺栓通
30
轮右边的进料管
30
料管并放手
解: 1. 首先绘出原方法的人机作业图(图5-2)
作业名称: 打光柱螺栓
机器名称: 布 轮
操 作 者:
.
研 究 者:
.
人 操作者
时间
布轮左边
握紧柱螺栓并把 一端对着布轮
16
空闲
方 法: 现行方法 机器号码: B3
日 期:
.
机器 时间
布轮右边
16
碰着布轮旋转柱 螺栓
7
打光柱螺栓
7
调整柱螺栓另一
端对着布轮
问:有无更好的方法? 答:如果不用人握着,而靠一种夹具来自动进料 ,既解决布轮两边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机器等 待人握紧螺栓,并调换一端的时间。
3. 建立新方法 改良方法是安装一个简单的夹具,它由平行放置于
工作台上的两个金属管组成,如下图5-3所示,可以 看出:柱螺栓被装在两个管中,布轮快速地旋转, 打光螺栓,改进后的人机作业图如下图5-4。
18
空闲
53 空闲
碰着布轮旋转柱
螺栓
7
打光柱螺栓
7
处理打光过的柱 螺栓
5
空闲
5
代表工作
代表空闲
时间单位1=1/1000min
统 工人
计 机 布轮左边
器 布轮右边
空闲时间
0
39
53
工作时间
53
14
0
周程
53
53
53
利用率
53/ 53 100%
14 / 53 26%
0
图5-2 打光螺栓的人机作业图(原方法)
即被抛光
即被抛光
时间单位1=1/1000min
空闲时间 工作时间 周程 利用率

工人
0 30 30
30 / 30 100%
计 机 布轮左边 0 30 30
30/ 30 100%
器 布轮右边
0 30 30
30/ 30 100%
图5-4 打光螺栓的人机作业图(改良方法)
实施: 通过实施新方法,取得显著效益
目的:在现代化生产中,机器设备几乎都 是全自动或半自动的,操作机器的工人成了 “监督”机器的工人,在每一操作周期中,
总有大部分的闲余时间,这些闲余时间如
能加以利用,不但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且能 降低成本及提高工人的收入。
三、人机操作图的画法示例:
作业名称: 打光柱螺栓
机器名称: 布 轮
操 作 者:
.
第5章作业分析
二、人—机作业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意义: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调查、了解 在操作周期内机器操作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 系,以充分利用机器与工人的闲余能量及平 衡操作时,则要利用人机操作图,可将生产 过程中,工人操作的手动时间和机器的机动 时间清楚地表现出来。
二、人—机作业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3、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已记录之后,在此图的 下端将工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及每周期人 工时数进行统计,供分析时参考。
人—机作业分析图的实例分析
例 打光发动机螺栓 因为这些螺栓用于飞机上,因此加工后必须去掉毛刺。
原方法是:操作者从工作台上的贮藏箱中拿起一个螺栓, 用手握住螺栓的一端靠近布轮(布轮旋转着),用手旋转 去掉毛刺,然后再换螺栓的另一头去掉毛刺。打光的螺栓 被扔到放在桌上右边贮藏盒内,试绘制人机作业图并进行 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