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亲近数学
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
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数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实际上,数学也可以是一门充满浪漫的学科。
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以及为什么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的关键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和想象力的学科,而不仅仅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
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和应用。
可以通过讲解数学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或者通过数学与艺术、音乐、自然等领域的结合来展示数学的美感和智慧。
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竞赛和趣味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浪漫。
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也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学科,而浪漫的体验和情感感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些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浪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美感和智慧,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思维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以及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今后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爱上数学。
【此处所写内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科立场】。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
这么一句很朴素的话,却是我梦寐以求的境界。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以下是我对新课标学习的一些感悟: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
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新知,巩固了新知识。
在这里,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这样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也使学生越学越有趣,更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
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
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
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人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亲近数学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亲近数学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特别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同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再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到动力作用,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活动,注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下面谈一谈我粗浅的观点和看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为一个“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也不应该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主动合作交流。
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敢说、想说、爱说,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此时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真的动起来,积极的思考、参与,非常放松地把自己的观点与伙伴们交流,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数学,从而也充分见证了一位学者说的那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是两种思想。
放松了思想,也就放松了思维,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就会碰撞出奇异的火花。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喜欢学数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
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字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数字打交道。
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题很清晰地展现给学生面前,让他们更直观地去了解数学这门学科。
笔者现就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做了简单阐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会产生枯燥、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
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何等重要。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游乐园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各种活动项目的图片,如旋转木马、小火车、缆车、滑梯等,并提出问题:“这些项目你玩过吗?你知道每个项目的名称吗?你会用手势比划一下每个项目的运动变化吗?”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用手势比划每个项目的运动变化。
随后我提出:“这些活动的运动变化是不是正如大家介绍的那样呢?我们再去玩一玩。
”此时再播放每个项目的运动过程及项目的名称录像,并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录像所观察到的运动,分别用手势比划运动方式。
由于这一情境的创设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熟知的游乐园情境中去观察事物的运动变化,让学生感悟运动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生活经验数学化打下了基础,也为新知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时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都是比较贪玩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法,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
带动学生兴趣,轻松学习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往往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数学难以理解,无法掌握。
如何带动学生兴趣,轻松学习数学,成为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给出一些能够带动学生兴趣,轻松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或者通过演示实物来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相比于单调的听讲,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和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兴趣。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数学的热爱,积极主动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树立榜样,这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给学生的印象往往是枯燥乏味、缺乏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式的教学形式。
例如,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数学题目的探讨和解决,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
同时,在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情况下,才能在数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提升课堂情境还原度,增强学习效果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升课堂情境还原度,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将一块圆形饼干平均分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饼干的分配来体会分数的概念,这样能够让学生理解更深刻。
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个性化定制教学学生个体差异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学生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都不同。
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目标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更是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数学是一门蕴含着无尽奥秘的科学,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并且建立起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法,将学生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不仅存在于课本中,也时刻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比如,利用物理实验,教授学生们抛物线的概念,或者带着学生们到游乐园中体验轮廓线,让他们了解余弦定理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数学的思考和理解。
二、运用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来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对于教师而言,寻找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部署小组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们锻炼数学知识技能,又可以增加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
三、运用团队教学法团队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们相互协作完成一些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思考不同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
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必须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好奇心”。
一般来说,兴趣是从好奇心中引申而来的。
若想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必须从源头上切入,培养学生们的好奇心。
最好的方法是让数学长得更生动有趣,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让学生更加喜爱和享受数学的乐趣。
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团队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们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开启一扇通向数学世界的大门。
学生们在互动、创造、合作的过程中,将会渐渐体验到数学之美,真正意义上爱上真正意义上属于我们的数学。
关于数学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关于数学的教学手段有哪些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们来谈谈数学的教学手段总共有哪些吧: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教师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取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如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总结一、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
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
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
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
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
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论文
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在课堂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
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决定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前,我思考: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换钱、购物活动,就象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
一年级是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是肯定的。
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这节课上我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
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我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兔贝贝要买一块1元钱的橡皮,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
2023年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
2023年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2023年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1为了进一步形成浓厚的校园数学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近与挑战数学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策划温州市园籀小学第一届数学节活动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主题:认识数学、亲近数学、挑战数学。
活动时间:第13、14周(5月13日——5月24日)活动项目:系列活动一:各段组织数学游戏。
活动安排:活动年段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活动内容“逗猴王”“魔尺”“24点”“数独”“魔方”“魔方”活动时间周一中午周二中午周五中午周四中午周五中午周四中午活动地点体艺馆三楼体艺馆三楼体艺馆三楼六楼微格教室阶梯教室体艺馆三楼负责老师zz系列活动二:数学图片展。
(负责:zz)活动形式:在学校知识长廊上展出相关数学图片,各年级数学老师可利用数学思维训练课或其它时间带学生参观。
系列活动三:“园籀杯”趣味数学竞赛时间:5月21日(星期二)活动形式:3—6年级学生“园籀杯”数学竞赛,每班不超过10人参加。
监考以及改卷人由高段组长负责落实,当天下午改卷。
赛前由数学老师带学生到餐厅比赛。
三年级:(时间:13:00-14:05;地点:餐厅一楼)四年级:(时间:13:00-14:05;地点:东教一楼餐厅)五、六年级:(时间:12:40-14:05;地点:餐厅二楼)系列活动四: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评比活动形式:五六年级学生参加,每班推荐5篇以内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上交时请任课教师填写电子表格(根据模板填写),于第十三周周五前上传至“资料交流——数学组——园籀第一届数学节——小课题评比”相应文件夹中(电子表格的模板也在这个文件中)。
系列活动五:校小数学家评比活动形式:六年级每班推选3-4名学生参加,五年级每班推选2~3名学生参加。
第14周周五前把推荐表格上传至“资料交流—数学组—园籀第一届数学节—小数学家推荐”中,第15周周三根据本届园籀杯数学竞赛、小课题研究报告两项成绩总分推选10名校级“小数学家”和10名数学“希望之星”。
生长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入手
数学2017·3表1当下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排除学生想法,割断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的现象,学生在“被思考”“被体验”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主体性和创造性被遮蔽,数学对他们来说是僵硬、冰冷且不可亲近的。
对此,我们探索“生长学习”,意在通过从“生产”走向“生长”的转变,更好地突出数学课堂中的“人性”,突出学生的“会思考”和数学的“可亲近”。
下面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生长学习”。
一、现状扫描:重教轻学,强化输入,因“生产”而僵化1.学生调研:老师,我忘记了!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三个月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测试。
结果,全部做对的学生只有25.8%,学生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错例①:出现以上错误的学生占到了36.4%。
不难发现,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把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错记为100,对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也搞不清楚。
可见,学生容易混淆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错例②:针对这些错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结果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方法是正确的,只是思考时没有准确运用进率才出现错误,这样的学生占到了48.5%。
可见,比单纯转化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更容易出现错误。
在访谈中,学生说得最多的是“老师,我忘记了!”“学过了就忘”“记牢了不会用”的现象经常出现。
原因在哪里?是因为知识本身的难度,还是因为教学方式需要改进?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2.课堂追溯:缺少主动思考和深度对话。
为了更好地弄清症结所在,我们找出了当时教师教学该班学生的教学录像,整理得到表1。
从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严谨缜密的成人思维垄断了学生的自我生长过程,课堂缺少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教师给学生“精心设计”了每一个问题,一步一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看上去教师也尊重学生———有问答、有互动,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假自主”。
因为教师的问题缺乏高层思维,并不指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学习?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是很多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很难,学习没有成就感,又或者是学习过程太枯燥无味。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爱上数学学习呢?一、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更加投入学习过程,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1.打造一个整洁、干净舒适、充满阳光的学习空间。
2.准备好齐全、优质的学习器材,如教材,练习册等。
3.制定规范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孩子的学习特点是多样的,他们对于新鲜有趣、经验丰富的事物更加感兴趣,从而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灵活、多元、趣味的教学方式,如:1.常规的寓教于乐,如玩有趣的数学游戏。
2.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三、提高教学效果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层次和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教学效果:1.根据孩子的学习水平,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和任务。
2.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得到成就感。
四、增强互动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非常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1.制定小组合作任务让孩子互相合作,增加交流。
2.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孩子在课堂上玩转数学。
3.鼓励孩子提问题,展开探讨,增强孩子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让孩子爱上数学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我们需要让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尽管数学问题通常看起来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厨房烹饪、玩具、运动等,设计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就应该乏味和枯燥。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可以设计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图形和实例,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方式,如数学游戏、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数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或者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推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学科。
然而,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对数学可能感到无趣甚至害怕。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理论和公式的传授,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抽象。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有趣的游戏、实践活动和故事来引入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拼积木来建造不同形状的图形;在学习数列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数字游戏来寻找规律。
这样,学生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其次,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需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充满了挑战性。
因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或项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
此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讲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购物、旅行等日常生活场景来引入数学中的比例、百分数等概念。
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并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此外,给予学生鼓励和正面反馈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策略。
许多学生有数学焦虑情绪,害怕犯错误或者在同学面前出丑。
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敢面对挑战。
不管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小目标,让学生在不断取得小进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要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给予学生鼓励和正面反馈。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数学是一门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痛的科目,但它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下面,将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寓教于乐教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数学的学习变成游戏,可以更好地引起孩子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穿插小游戏、小测验、小竞赛等等,可以让孩子感到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此外,也可以使用数学游戏软件,进行数学教学,如著名的“飞花仙”、喜欢的“数独”和“河内塔”等。
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
例如,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深入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使用图书、视频等资料,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多媒体元素,让孩子们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真正的价值,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创设适合的教学环境适合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室的环境应该整洁明亮,告示牌、广告等内容可以展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应用,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在布置学习环境时,要注意设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展板、海报等装饰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到数学的重要性。
四、活动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许多老师都采取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例如,举行远足、野餐等活动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如运动、跳跃、标出距离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巧妙利用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数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数学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和中小学生数学竞赛,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接受挑战和刺激,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就感。
六、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至关重要。
五年级数学教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
五年级数学教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魅力的学科,也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些孩子对数学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数学很难,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策略,让孩子们爱上数学。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些五年级数学教案的策略,帮助孩子们转变他们的态度,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
一、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许多五年级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困难而单调的任务。
为克服这种学习焦虑,初级数学家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轻松的,力求让孩子们感到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
1.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玩游戏等。
轻松地激活大脑会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并减少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2. 利用游戏来学习:这是一个既有趣又有用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在游戏中,孩子们会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
3. 采用有趣的方式教授数学:教师可以将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有趣的活动,比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做数学实验或观察一些数学现象,以此来使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和认识程度是不同的,必须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不要贪图速成,一次性教授所有的知识。
相反,建议老师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多层次的数学教学计划。
1.提供简单的列式计算练习材料,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数学基础的兴趣,并逐步向高级复杂计算转化;2.采用互动式网络课程,提供针对性较强的辅导帮助和题目讲解,以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3.确定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的学习习惯和长处,形成以他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计划,以更好地激发他的兴趣。
三、品质教育模式品质教育,是我们推崇的教育理念。
我们需要营造这样一个数学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尊重并培养自己的内在品质。
1.做表率,塑造道德高尚的形象: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课堂上的讲解、策略等内容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可以通过分享故事或以行为模范带领学生,从而帮助他们了解到什么是道德高尚,以及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样让学生爱上数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样让学生爱上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
但是,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和厌恶,让学生爱上数学。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和计数法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通过贴纸贴数、拇指谷填数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数的认知,帮助他们建立对数的概念。
同时,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应用计数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计算。
2、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
通过加减法的游戏,如抢红包、填数字等游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算的趣味性,从而建立自信心。
3、图形认识图形是小学数学最有趣的部分之一。
通过画图、剪纸等活动,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认识各种形状。
4、时空概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通过游戏、讲故事和观察活动等,可以让学生明确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1、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让学生直观、有趣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生活经验和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3、鼓励创新思维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创造和发现。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注意情感调控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包括恐惧、抵触和不感兴趣等问题,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
3、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热情和探究欲望。
如何让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
如何让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由亲近产生喜好,产生兴趣,更好地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深厚的情感基础。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亲近的是他们熟悉的事物,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数学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现实即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且其中具有相当的数学思维的含量和思考价值。
案例1 生活情景——中秋节分月饼(吴正宪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师:中秋节的时候,小朋友们吃到了什么?生:月饼。
师:吴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的大月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可有学问。
老师先向小朋友提一个问题:妈妈有 4 块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月饼?你们用击掌的方法告诉大家,好不好?生:好!师:预备——开始!生:“啪!啪!”(用两记掌声表示,老师也符和着)。
师:妈妈有这样的 2 块月饼,平均分给 2 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月饼?(预备——开始!)生:“啪!”师:妈妈有这样的 1 快月饼,平均分给 2 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月饼?(预备——开始!)……案例2 生活故事——选日子(沈晓东执教《最小公倍数》)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
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
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
”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
”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拉拉家常,叙叙旧,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
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你会帮他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案例3 已有的知识经验——由“一半”引出“”(吴正宪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师:请同学们看这里,老师这里有一块月饼(吴老师拿出月饼,让学生从中间切一下),比一比,两块的大小怎样?生:通过重合比较,得出两快一样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亲近数学
【摘要】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92-01
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
“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
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
”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
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
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2 鼓励动手,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3 注重探索,让学生“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
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
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教师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
一开始,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
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
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
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
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4 注重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
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
议,做老师的好参谋。
有的学生分析:英语是。
一门新设学科,同学们倍感新奇,课堂形式也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其次,教师又引导学生设想个人实践目标:假如我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来协助校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最后,教师又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制订小组实践计划:假如我们是xx,想统计……做社会的好公民。
这里,教师要求各小组设计好统计表,利用课余时间去展开调查统计。
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参谋”、“校长助理”、“社会公民”这三个生活问题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去畅想、去讨论、去实践。
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