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标中对“感受与欣赏”学习领域的有关论述,即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二)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有关论述:

1.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音乐教学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由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速度很快的波尔卡舞曲,也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该曲作于1868 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 月16 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和镲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A-B-A ')结构,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乐曲前有8 拍的同音sol 反复作为引子。第一部分( A )为单二部曲式。G 大调,由两个主题(a 、b) 构成。第一主题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氛生动活泼。

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表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景,这是全曲的华彩部分。

乐曲第二部分(B )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 、b 、a )。G 大调。第一主题转到C 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的声响,色彩交织、生动无比。第二主题加进了许多装饰音,音乐变得更加轻快。

接着是歌唱性第一主题的再现。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热烈的尾声中结束。乐曲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授课对象为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五年级(七班)学生。五年级学生经过五年的音乐学习,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拥有较为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五年级学生逐渐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心智逐渐成熟,个性独立,理性思维呈上升趋势。善于观察,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创造性活动。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愿意并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实践探索任务。就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五年级七班学生而言,学生普遍对音乐的主动探索意识浓郁,愿意参与音乐活动,爱表现合作,歌唱及其他多种音乐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

2. 知识与技能分析:就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五年级七班学生而言,该班有一些学生为我校合唱团团员,对音乐的信息敏感,歌唱基本功较扎实,视唱能力及音乐节奏感较强。其他同学在外面也参与很多音乐器乐的学习,学习欲望和能力较强,对音乐的兴趣很浓厚,能较为准确的运用声势参与聆听和表演。聆听过单簧管波尔卡体裁的音乐,但对于复三部曲式结构,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多。

3. 过程与方法分析:在实践体验中探索新知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对声势参与,演奏参与等实践性学习过程非常感兴趣,并能在聆听中积极思维。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启发想象、引导参与、过程体验。

教学手段:本课以听辨音响、模唱旋律、声势和器乐伴奏表演、对比欣赏等作为主要方式与手段。

(四)技术准备

1. 使用打谱软件制作乐曲的曲谱。

2. 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软件制作出课件。

3. 用绘声绘影编辑声音文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 教学状况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附点节奏的掌握已较为熟练,已接触过10 多首西洋管弦乐作品,对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及代表作并不是很了解。在曲式结构方面,对单三部曲式有一定了解。能准确说出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但对打击乐器鼓和镲的音色并不是很了解。在能力方面,拍感的稳定、节拍的感知已有一定基础。对简谱的识读能力较强,能较为准确的运用声势参与聆听和表演。

2. 教学问题与对策

问题1 :学生缺乏对多乐段音乐的分辨能力。

对策:先分段聆听,并用节奏参与加强记忆,然后在完整聆听的过程中要求用手指数表示乐段。

问题2 :学生缺乏对在混合音色中听辨装饰音的能力。

对策:首先采用填空法出示问题:“第四主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音,使音乐的情绪变得更加轻快了。”引导学生听出装饰音。如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对比弹奏有装饰音和没有装饰音的旋律,通过对比,准确地听辨并感受装饰音带来的轻快感觉。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感受《雷鸣电闪波尔卡》欢快的情绪。

2.能积极参与乐曲的声势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声势、打击乐器随音乐伴奏参与聆听,增强对聆听音乐的兴趣和分辨能力。

2.通过聆听、分析的方式,初步了解复三部曲式结构,了解音乐是由不同主题的对比和重复组成。

3. 通过老师讲解介绍,了解曲作者约翰·斯特劳斯以及“波尔卡”音乐体裁。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巩固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复习单三部曲式结构;了解复三部曲式结构,了解约翰·斯特劳斯以及“波尔卡”音乐体裁。

技能目标:能较准确地听辨每个乐段,能分辨出大鼓和镲的音色;能用声势或打击乐器随音乐表演。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波尔卡”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增强听辨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掌握为音乐伴奏的节奏型,并能用打击乐器或声势随音乐表演。

五、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阶段目标:触发听觉思维,从音色中辨别演奏乐器——鼓和镲,初步感受鼓和镲所表现的雷鸣电闪形象。

活动 1.1 :聆听前的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波尔卡舞曲,名字叫《雷鸣电闪波尔卡》,(出示课题)请你们仔细听一听,乐曲是用什么打击乐器表现雷鸣电闪形象的。

活动1.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中用大鼓表现雷声,用镲表现闪电。

(二)分段欣赏

阶段目标:通过听辨、分析乐曲的四个主题的力度、情绪、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不同、并用声势和打击乐器随音乐表演,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活动2.1 :聆听第一主题

(1 )聆听并出示问题:第一个主题的力度是,情绪是,好像人们在欢乐地跳舞。

(2 )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学生聆听并回答。(强,欢快、热烈等。)

(3 )再次聆听并出示问题:第一主题的力度从整体上看是强的,但是随着旋律变化音乐的力度也是有变化的,我们再听一遍,力度是怎么变化的?

(4 )出示乐谱。引导学生听出随着旋律的上行,力度渐强。

(5 )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听到渐强的地方用手势表示。渐强时举手,然后放下;再渐强时再举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