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孢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样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是芽胞杆菌属中的一种,1950年首次在挪威报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会引起食物中毒,中毒者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
形态特征
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中的一种。菌体细胞杆状,末端方,成短或长链,1.0~1.2×3.0~5.0微米。产芽孢,芽孢圆形或柱形,中生或近中生,1.0~1.5微米,孢囊无明显膨大。革兰氏阳性,无荚膜,运动。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规则。菌落形态: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可形成圆形或近似圆形、质地软、无色素、稍有光泽的白色菌落(似蜡烛样颜色)直径5-7 mm.在M.S.P 培养基上生长更旺盛,菌落直径达8-10 mm,质地更软,挑起来呈丝状,培养时间稍长,菌落表面呈毛玻璃状,并产生红色色素。在蛋白胨酵母膏平板上菌落为灰白色,不透明,表面较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菌落较大。蜡状芽胞杆菌细菌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是典型的菌体细胞,有部分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呈杆状(约1.5μm),有色,孢子呈椭圆形,有致呕吐型和腹泻型胃肠炎肠毒素两类。
生态习性
兼性好氧。生长温度范围20~45℃,10℃以下生长缓慢或不生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在葡萄糖肉汤中厌氧培养产酸,从阿拉伯糖、甘露醇、木糖不产酸,分解碳水化合物不产气。大多数菌株还原硝酸盐,50℃时不生长。在100℃下加热20min可破坏这类菌。
经济用途
与人类关系密切是引起食物中毒,中毒者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蜡状芽胞杆菌可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降解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改善生态环境。可产生细菌蛋白酶;可用于麻脱胶,是各种抗生素抗菌活性的测定菌。可用于明胶液化,牛奶胨化,还原硝酸盐,水解淀粉。
病症
蜡样芽胞杆菌与少数食物中毒有关(约2–5%),包括一些严重的恶心、呕吐以及腹痛。大概来说,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错误地烹调方法造成细菌孢子残留在食物上,更糟糕的是食物被不当冷冻而让孢子发芽。细菌繁殖的结果是产生肠毒素,人食用含毒素的食物后会产生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
许多食物都有可能造成这种腹泻,它有8–16个小时的潜伏期,之后便会引发腹泻和肠胃疼痛。而另一种潜伏期长的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与产气荚膜梭菌所造成的病症极其相似。
吃了冷藏不当而变质的剩饭是造成呕吐病症的最主要的原因。食用变质食物后1–5小时就会引起恶心、呕吐。这种病症与其他的变质引起的短期病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造成的)较难辨别。
以前人们认为有毒物质产生效果的时间与以上两种类型有关,但事实上呕吐综合症是因一种只在引起呕吐的类型中发现的名为cereulide的毒素造成的,并且该产物不是蜡样芽胞杆菌的标准产物之一。Cereulide是一种由非核糖调控缩氨酸综合(NRPS)产生的即使在菌体内也是不常见的dodecadepsipeptide。两个科研小组独立发现这种转录是发生在pCERE01或是pBCE4810质体上。有趣的是,该种质体与有毒的pXO1质体主要构成相同,pXO1是炭疽杆菌中编码毒素的基因,但却处在不同的致病岛上。蜡样芽胞杆菌的牙周分离同样具有不常见的类pXO1质体。
发现
1950年首次在挪威报告,以后类似的食物中毒在许多国家都有报告。蜡样芽抱杆菌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以夏、秋季最高(6-10月份),引起中毒的食品常于食前保存温度不当(26~37℃)放置时间较长,使食品中污染的蜡样芽抱杆菌得以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中毒。
蜡样芽抱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很多是根据流行病学线索,中毒食品检出大量的蜡样芽饱杆菌>105/克作为食物中毒的判断依据。食品中污染蜡样芽抱在室温内(16一40℃)即易繁殖产生肠毒素,故肉类、奶类及剩饭等熟食品只能在低温短期时间存放。剩饭等熟食品只能在低温短期时间存放。剩饭等熟食品即使在食用前加热煮沸,蜡样芽抱菌的芽抱也不易死亡。
鉴定方法
常规分离鉴定技术中检样处理、增菌及分离培养鉴定按GB/T4789.14一2014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