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内能导学案第二课时(个案)
《内能(第二课时)》教案
《内能(第二课时)》教案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B.一个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也具有热量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3.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炒鸡块时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加B.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D.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下列所述的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燃烧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5.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熔化了D.钻木取火6.90 ℃的水全部变成125 ℃的水蒸气,则()A.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小B.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的大C.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D.水分子在125 ℃时比90 ℃时热运动更剧烈★7.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
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8.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就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
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现象。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13、2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13、2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内能变化,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同时,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各种物体的内能变化实验,如热水、冷水、冰块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各种颜色鲜艳的卡片和贴纸,以便在活动中进行分组和奖励。
第一步,引入活动。
我会向幼儿展示一些物体的内能变化现象,如热水变冷、冷水变热、冰块融化等,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
第二步,分组活动。
我会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小组长。
每个小组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找出物体内能变化的原因。
第三步,实践活动。
我会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内能变化实验,如热水变冷、冷水变热、冰块融化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重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幼儿们对于内能的概念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引导幼儿将内能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还发现幼儿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活动引入的设计。
在引入活动环节,我选择了直观的物体内能变化现象进行展示,这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九年级13、2内能(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让学生总结内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定律,以及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强调内能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内能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小组讨论后,我会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总结内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定律,以及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通过总结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接着,我会强调内能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内能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例如,我们可以讨论一些与内能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热水袋能保暖,冰淇淋能解暑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引导学生根据讲授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内能的转化和守恒过程,以及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促进思考和交流。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根据讲授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内能是如何转化的?内能的转化是否守恒?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探究、勇于尝试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采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在课堂上,我会用激情洋溢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内能的转化和守恒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探究、勇于尝试,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此外,我会强调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内能与温度关系时,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发烧时,体温升高,身体感觉冷?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3.2内能》导学案
《13.2内能》详细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课件、铁丝、钳子、布、火柴、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导学过程:课前预习:1、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
2、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3、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4、南极洲的冰川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5、许多同学喜欢吃烤肉串,用炭火烤肉串的过程是利用的方式增加肉的内能的,但科学表明,经常吃烧烤食品有害健康。
新课导入:思考: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导学一、内能(阅读课本P7前两段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比较1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能。
比较2: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或斥力,因此分子间还存在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精品导学案:13-2内能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九年级物理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
13.2 内能主备人:学习目标 1.知道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2.通过实验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知道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内能的改变情况,热量的概念以及物体的吸放热与内能改变的关系4.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具体做法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基础知识;1.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3)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的内能;反之,它的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2.热传递(1)概念: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这个过程叫做(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低温物体内能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3)热量:用字母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和(1)做功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这一过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放出热量,内能。
这一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4.科学方法(1)改变内能的方法分为做功和热传递法(2)改变内能的2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效果是相等的法(3)由增加内能的方法想到减小内能的方法法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钻木取火(2)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就凉了(3)冬天人们常用嘴向手上哈气,手感到暖和(4)双手互搓使手感到热(5)铁块在火炉上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6)用铁锤多次敲打铁块后,铁块的温度升高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一个分子做热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内能的改变只有通过热传递来实现()(3)一个木块和一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增加的内能一定相等()(4)天上飞行的飞机具有机械能,它也具有内能()(5)如果物体的内能大,它的机械能也一定大()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也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内能也越大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的越快、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D、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就越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6、两个物体接触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A、质量大的物体传到质量小的物体B、密度大的物体传到密度小的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D、热量多的物体传到热量少的物体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内能为零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50 ℃水的内能一定比10 ℃水的内能多8.在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利用电炉把水烧开B.冬天里两手互相摩擦使手暖和C.冬天天气寒冷时要生火取暖D.用电焊机焊接金属使金属熔化9.甲乙两个物体并列放在一起而且紧密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的温度比原来升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甲的内能小于乙B.是由于甲的热量少于乙C.是由于甲的温度低于乙D.是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10.两个物体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则这两个物体具有A.相同的温度 B.相同的比热容 C.相同的热量 D.相同的质量11、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放出了热量D.质量相同的两物体,温度升高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说明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C、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的多少是等效的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13.列现象中,哪个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 ( )A.两块冰相互摩擦,冰熔化成水 B.冬天室内用炉火取暖C.用手来回弯折铁丝,铁丝变热 D.汽车急刹车时轮胎变热14.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15.下列各种情况中,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A.将物体从一楼搬到三楼B.物体的温度升高C.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增加D.物体对外做功1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17.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18. 下列现象中,只有能的转移而没有发生能的转化的是()A、冬天,用手摸户外金属时感到冷B、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C、水蒸气会把壶盖顶起来D、电灯通电时发光19. 将一段粗金属丝反复多次地弯折后,金属丝弯折处的温度将________。
13.2《 内能》辅导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2《内能》辅导导学案一、知识概述1. 内能的概念物体由于分子、原子的运动和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内能。
2. 内能的转化内能可以通过传热方式进行转化,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
•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运动传递。
•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物质介质。
3. 内能与温度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直接关系,内能增大,温度也增大;内能减小,温度也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的表征。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物体的内能变化实验材料:电热棒、温度计、烧杯、导线、电源。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并将电热棒放入烧杯中。
2.通过导线将电热棒与电源连接,调节电源的电压。
3.同时测量电热棒和烧杯内水的温度。
实验数据记录:电热棒电压(V)电热棒温度(℃)烧杯内水温度(℃)2.030254.045306.060358.0754010.09045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对于相同的电热棒电压,电热棒的温度越高,烧杯内水的温度也越高。
这表明电热棒的内能越大,传递给烧杯内水的热量也越多。
活动二:探究热传导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实验材料:金属棒、绝缘支架、烧杯、温度计。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并将金属棒固定在绝缘支架上。
2.将金属棒的一端加热,同时测量金属棒沿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的温度。
实验数据记录:金属棒位置(cm)温度(℃)0100580106015402020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金属棒的一端加热后,沿长度方向温度逐渐降低。
这说明热能从高温区域传导到低温区域,金属棒的内能由高到低逐渐减小。
活动三:探究热辐射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实验材料:黑色纸片、白色纸片、阳光。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并将黑色纸片和白色纸片放置在阳光下。
2.分别观察黑色纸片和白色纸片的变化。
实验观察:在阳光下,黑色纸片很快变热,而白色纸片变热的速度较慢。
实验解析:在阳光下,黑色纸片吸收了较多的光能,使得纸片的内能增加,变得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
学校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班级:学生姓名:导学案编号:13.2 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日期:课题:§ 13.2 内能〖学习目标〗:1.理解内能,知道内能与温度关系。
2.知道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自研.自探合作探究质疑展示提升.合作质疑主题一内能阅读p7-10,解决下列问题1.内能:;内能的单位符号其他能的单位2.机械能与内能有什么区别:3.一切物体,无论高低,都具有。
物体有机械能,就一定有能,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有能4.内能与物体温度关系: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分子运动速度,分子增大,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增加,它的就会增加。
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它的就会减少。
5.拓展:一个确定的物体,内能由温度,体积决定。
不确定物体,内能与质量,温度,体积,状态决定,试说明为什么?主题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讨论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一个物体的内能与有关,越高,内能。
2.热传递:3.热量:;热量单位:4.举例说明热传递现象。
热水800c 混合500c 冷水200c5.热传递如何改变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存在差,热传递终止的条件(结果)相同;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热传递中内能改变的量度_______6.做功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的过程,能的形式发生改变。
7. 也可以改变内能8.举例说明做功改变内能。
9.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和。
.方法指导:1.对学两人一组对自研部分的答案,把不懂的问题标注。
(3分钟)2.群学(1)讨论不懂的问题。
(2)组长组织完成展示部分,分配好展示的人员,展示的方式,及展示的内容。
尽量选取节约时间的展示方案。
展示一1.动能:2.重力势能:3.弹性势能:4.分子动理论的内容:5.同一物体,温度越高,越大。
炽热的灯丝温度高达2500℃,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
液态空气的温度为-200℃,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具有的内能就越多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运动的物体有动能但没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展示二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13.2内能
杭六中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13.2内能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学习难点: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导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势能和动能统称为(2)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3)问题导学方案,P7,2题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1)、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2)、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2.出示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一)内能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功2. 热传递:(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2.单位:焦耳符号: J3. 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
五、达标检测:1、内能是物体内部和的总和。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3、叫做热量。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和。
5、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6、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7、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X k B 1 . c o m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9、物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慢B.物体的内能减小C.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D.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10、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B.抛有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C.0℃的冰不具有内能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12、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1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导学案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内能。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目标•了解内能的概念。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理解内能在物理世界中的作用。
3. 知识讲解3.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我们可以把内能看作是物体内微观粒子运动的总和。
3.2 内能的计算内能的计算涉及两个因素:温度和物质的质量。
•对于固体和液体,内能的变化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E = mcΔT其中,ΔE表示内能的变化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是物质的比热容,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对于气体,内能的变化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E = nCvΔT其中,ΔE表示内能的变化量,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Cv是摩尔内能,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3.3 内能的作用内能在物理世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引起物体的温度变化、物态变化和化学反应。
内能的变化还可以用来计算热量的传递和工作的做功。
4. 实例分析问题一:一块质量为200g的铝块被加热,温度从20°C升高到80°C。
已知铝的比热容为0.9 J/g·°C,求内能的变化量。
解答:根据内能的计算公式:ΔE = mcΔT代入已知量:m = 200g,c = 0.9 J/g·°C,ΔT = 60°C计算得到:ΔE = 200g * 0.9 J/g·°C * 60°C = 10800 J所以,这块铝块的内能变化量为10800 J。
问题二: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加热,温度从300K升高到600K。
已知气体的摩尔内能为12.5 J/mol·K,求气体的内能变化量。
解答:根据内能的计算公式:ΔE = nCvΔT代入已知量: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Cv表示摩尔内能,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假设气体的摩尔数为n mol,ΔT = 300K。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3.2内能生态课堂导学案
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活动二: 探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阅读课本 P8—P9 页全部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思考 1: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 铁丝吸收 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 , 内能 ,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将一杯 ;凉水温度 ,内能 。
分析得出:1、
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 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 因是什么? 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物体的热量就变化了多少 2.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热量 B.温度 ) B.抛在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 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 内能一定不变 )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 ) B. 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同时也具有内能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C.比热 D.质量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 C.0℃的冰不具有内能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 馈 目 标 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 )
学生姓名: 备课组长:
班级: 主设计者: 13.2 内能 1.理解什么是内能。 年级组审核人: 导学案 让 学 生 明 确 学 习 目 标 及 重点
设 置 目 标
学习目标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1、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1、内能概念的建立 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第2课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导学案新人教版(new)
第2节内能第2课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课题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3。
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塑料瓶(带塞子)、打气筒、乙醚、脱脂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这两种方法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3.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则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备课笔记进行新课热量和热传递1.热传递师改变物体的温度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那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使一根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大家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
然后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各种猜想,并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发表各自探究后的意见.教师收集、整理并点评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办法:①可以用锤子敲打铁丝;②用砂纸摩擦铁丝;③用开水烫;④点燃火柴加热;⑤反复弯折铁丝;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并说出分类依据。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13、2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2节“内能(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3.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2. 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内能变化。
3. 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的改变方式。
难点: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温度计、烧杯、热水、金属棒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热水倒入冷杯中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热水倒入冷杯中会冒热气?这是因为热量传递导致的,那么热量和内能有什么关系呢?2. 知识讲解:(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4)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计算和内能的改变。
如:一个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为100℃,求其内能。
解答: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势能=3/2×n×k×T+n×A×ρ×g×h,其中n为分子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A为分子横截面积,ρ为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内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个质量为0.5kg的铁球,温度为200℃时的内能。
5. 实验演示:(1)热传递实验:将热水倒入冷杯中,观察热气的产生,解释热量传递过程。
(2)做功改变内能实验:用金属棒搅拌热水,观察金属棒的温度变化,解释做功改变内能的过程。
九年级13、2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的正确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方法等。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归纳。
2.强调内能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内能”为主题,紧密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和责任感的公民。
二、学情分析
4.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5.创新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师应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逐步深入理解内能的相关概念。
3.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
4.学生在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积极参与,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热水袋取暖、冰箱制冷等,分析其中涉及的内能变化和热传递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2内能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中的热现象,如烧水、做饭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内能的存在,引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设计实验,如用手掌相互摩擦产生热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改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冬天会感觉冷,夏天会感觉热,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哪种方式在起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判断是做功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4.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从分子层面认识内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内能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4.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2.设计课堂小测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烧水、做饭等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导入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2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内能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1、对内能的理解:(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2)0°C的铁也有(3)内能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
(4)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也会影响内能,在相同温度下,所含物质越多,内能越。
(5)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内能越。
2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有: 和。
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气体的内能.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钻木取火”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木头的内能的;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C.只有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的物体没有内能3.关于分子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一定加剧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 D.0℃的冰没有内能4.在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手冷时对手“哈气”,手会感到暖和 B.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C.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5.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臂部有灼热感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烧水时,水逐渐变热6.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入睡。
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7.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8.锯木头时,对锯条,锯条的内能,温度升高。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有;能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有(只需填写序号字母)3.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能反映的是()A.物体运动时动能的大小 B.物体势能的大小C.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D.分子势能的大小4.下列事列中,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 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C.冬天,两手互相搓,手感到暖和D.冬天,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12、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13.2内能导学案设计
13.2 内能 导学案【学习过程】1、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___________,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___________。
2、 内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
3、 思考: 冰山有内能吗?为什么?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__,内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知识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思考: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如何点燃火柴头?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2、思考: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3、思考: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小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_____________,低温物体内能_____________。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_____________。
对物体做功,内能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
4、 观察课本P7页甲实验,“硝化棉然后实验”,硝化棉为什么会燃烧?一、问题引入:装着开水的暖水瓶 ,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内能5、观察课本P7页乙实验,瓶内为何会出现白雾?小结:改变内能大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1.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内能第二课时主备人訾刚课型新授课时安排 2 总课时数 3 上课日期
二次备课审批人签字二次备课审批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并能举出生活简单的实例。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学习重点理解热传递的的条件和实质
学习难点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教学准备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能与分子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________(“一切”或“有些”)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2、影响内能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理由:本部分内容是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复习的作用。
而与内能相关的机械能部分则放到了学习探究部分中,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
操作方法: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二、新课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三、学习探究:
设问导读
问题1:探究如何改变物体内能:阅读课本P8-9完成下列问题
1、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途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约为90℃,经过10分钟后,再测量一下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均为40℃。
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低温物体(水)温度________,高温物体(牛奶)温度________。
能量从_______传递到________;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传递结果是:___________。
2、注意: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才会有热量。
②热量不能说“具有”或“含有”,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晶体融化,水沸腾的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问题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课本P8图13.2-4:用力搓手,有什么感觉?滑滑梯时臀部有什么感觉?
打气时打气筒筒壁为什么发热?
2、观察课本图13.2-5甲的演示实验回答:
a、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b、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c、实验结论是什么?
3、观察课本图13.2-5乙的演示实验回答
a、当瓶塞跳出时,观察到瓶内、瓶口有什么变化?
b、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c、实验结论是什么?
小结: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____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______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
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做功
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自学检测:
1.如图所示,把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
这是利用方法改变物体内能。
在此过程中,烧红的工件热量,温度,内能。
2.火柴可以擦燃,也可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什么方法使火柴头温度升高而点燃?后者是用什么方法使火柴头温度升高而点燃?
3、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室内使用暖气取暖
B、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取暖
C、两手相互摩擦,手感觉暖和
D、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水的温度升高
设计理由:此部分包括内能、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方式,开始以动能、势能、机械能和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对比,让学生建立和理解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是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再通过图表以及PPT演示,让学生明白内能是如何改变的;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做演示实验(有条件可以分组实验),然后自己总结,并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相联系,逐步区分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热传递做功。
操作方法:学生小组讨论,做演示实验,以及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个别人或小组。
四、课堂预设:1、学生以前学过动能、势能、机械能,在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认识内能的概念,而之后的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应该从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接下来的相关知识。
2、若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应该加入视频演示,小组实验,ppt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本节知识。
★1、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锯木头时,锯片发热
C、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
D、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降低
★★2.用手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会。
这是由于弯折铁丝时手对铁丝,使它的内能,温度,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3.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
A.一定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
B.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
C.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
★★★★4、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燃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不需要用火点燃,只要用力将它甩向地面,它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什么方式使他内能改变?四、测评与拓展:
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2.夏天人们开启啤酒盖的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烟出现,请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以上现象。
3、用打气筒打气时,一会手摸打气筒下端有何感觉?试用你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七、课堂小结
各小组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写到笔记本上。
作业:课本P10动手动脑学物理1、4两题
八、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九、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