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作业作业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1、“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越危险,人类最终会走向自我毁灭。

”你认为是这样吗?请论述之。

2、中国在古代很发达,但是近现代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你认为是那些原因造成这种结果的?请论述之。

1、我认为不会这样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和推动力在人类的始祖掌握制造和使用工具之前,猿还是那只猿,石头还是那石头。

当他们用朦胧的科学技术在偶然间制造了第一批工具,从此跨越了被马克思等划定的人与猿的分水岭,人类随之也划时代地诞生了。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在于满足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以造福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和昌盛。

纵观近3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使物质生产力大大地向前推进;特别是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根植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而近2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促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已高达60%-80%。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物质生产方面已经充分体现了其优势。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推进了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人类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条件,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包括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与人类社会推入到虚无然而,科学作为人类准确把握外界事物的工具,却永远无法关注人的内心和存在意义。

科学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外界,人们能够依靠科学技术走到太空,能够依靠科学技术看清原子的结构,满足了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客观必然性的需要,更为人类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工世界提供了客观的尺度和前提,是人类从外部自然界求得解放、获得自由的重要方式和武器。

但科学不是万能的,单纯的自然科学不可能昭示人生存的意义,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承诺、保证和根基,难以满足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科学不涉及人的价值领域,因而不会也不可能帮助人们走向解放人性的最终胜利。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了解自然辩证法,对于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理解自然观与科学研究及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的一般理念,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面对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呼之欲出毋庸置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

这是因为,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

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单位GDP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水平的2~4倍;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高出10倍以上。

因而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仅2003年就从海外进口了1亿吨的石油和成品油、1.4亿多吨铁矿石。

不仅如此,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造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

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五、1998年夏季,在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持续时间很长的洪水灾害。

最近几年,“沙尘暴天气”又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2007年冬天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雪灾天气,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你认为,人类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从哪几方面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些事实说明了科学技术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力量,不仅把人提升到了与自然平等对话的地位,而且通过制造人工自然和改造自然,实现了对自然某种程度的控制,但另一方面,“沙尘暴天气”和雪灾天气的自然灾害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说明了人们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考虑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既不是征服与被征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不是敬畏与被敬畏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象性关系。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应当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独立存在。

人的一切包括自身及所有活动都必须依赖于自然界,这是人的生物属性所决定的,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也不能摆脱自然界规律的支配。

作为人的对象的自然界因为人的活动而发生了改变,也打上了人的烙印。

人类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创造出来大量的人工自然物,在局部实现了荒漠变绿洲、荒山变果园、荒原出现城镇,如此等等,使人工生态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人们还可以通过取暖和制冷设备、室内干燥和加湿设备等等,在局部环境中造成舒适宜人的人工生态环境。

但是,与此同时,工业文明也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之类的大气圈的破坏,江河湖泊污染、淡水资源破坏,海水污染等等水圈的破坏,水土流失,农药污染,沙漠化威胁等的岩石圈的破坏,还有因过度砍伐、过度捕捞和猎杀造成的生物物种的大量灭绝等等。

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看,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环境方面的以下九个方面的教训:一、人口膨胀由于医疗保健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迅速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引起全球人口急剧增长。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和范围,论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和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姓名:×××学号:×××××××日期:×××1、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方法论。

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客观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理论思维形式,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因此,自然辩证法可以成为指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一种有效思想武器。

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部是自觉或不自觉遵循唯物论利辩证法的结果。

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当他从事一项科学技术研究时总是受某种哲学思想支配的。

问题只在于是受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支配,较快地达到日的,取得成果。

还是受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支配,缓慢地做出成绩。

任何一个科学家在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时候,首先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对象。

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果不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则一切研究就失去了立足点。

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

自然辩证法文理交叉,蕴涵着科学文化职能。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1.原始的自然崇拜是人类自然观的起源人类右自然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朦胧的自然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几乎只能依靠自然的“给予”才能生存。

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创造活动极其有限,因此人们匍匐在自然的脚下,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

那些能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自然力、自然现象,被人看成了有人性的、有意志的而其“超人的”实体,从而激起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人们把自然看作一种外在的、异己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形成了一种“泛自然的崇拜”。

这种观念首先作为一种自然产生的意识甚至是潜意识而存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崇拜形式和规范。

而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进步,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氏族社会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崇拜对象和简单的崇拜仪式。

比如有的以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狼、虎、豹等各种天体、动物、植物等作为直接的崇拜对象。

自然崇拜与人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原始部落群体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然崇拜对象及活动形式。

它们表现的非常丰富。

自然宗教的出现是人类自然观的一大进步。

当自然崇拜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日益复杂化、仪式化、规范化、特殊化,自然崇拜也就向着宗教的方向发展了。

于是,人们通过集体的偶像、献祭、举行崇拜仪式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定。

所谓“鬼神”观念、巫师、祭祀、祭司、牺牲等一系列的宗教特征的元素,也随着产生出来。

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极为重要的活动。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阶级社会的奴隶制时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2.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脑力劳动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发展起来,为科学和哲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从此人类自然观开始以理论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分化出与宗教不同的多种多样的认知观念。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古代自然观有哪些局限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古代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当时的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哲学之中,其中有不少是来自抽象的思辨和猜测。

直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仍然是一回事,并且是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索为目的的。

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念是笼统的。

2、现代自然观相对于古代自然观有哪些进步?现代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为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研究,以及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3、科学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实证性与宗教的信仰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获取知识的认识与研究活动。

宗教则是人类在未知自然及其规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消极的认识态度和方式,它束缚了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它的成果属于全人类,科学没有阶级性,它具有中立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的作业

自然辩证法的作业

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答: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2、简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答: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样,就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细胞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都联系起来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这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巨大的支持。

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由于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物种就可能出现性状分歧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

能量守恒的意义首要的是建立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分析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与范围,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作业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作业

课后习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具有什么关系?(p5--6)答;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式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的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构成问题。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19)答: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和内容又有了新的大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自然观方面,和技术方法论方面,在科学技3.22)答:系。

建国初期:题。

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是指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

研究科学第一章—第五章手写在练习薄上第三章(留题)答:1.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p144)答:灵感在心理学中不过是一种特殊形式表达出来的心理现象,它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直觉是指问题突然得到了解决,它不是对事物表面的生动直观,而是对事物规律性的一种猜测。

从上述课件,灵感、直觉与顿悟是很难分开的,因为灵感、直觉都是顿悟的心理现象。

都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掌握。

而科学的思维中的灵感和直觉,不同于宗教的地方在于,尽管他们也带有许多幻想的成分,然而,它的全部内容都是涉及对事实的理解问题。

,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把握。

3.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科学家通过思想模型方法猜想出理论假说,因为现象背后的实体和运动看不见、感觉不到,因为对欲求的因果机制知之甚少,所以猜想只能从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相似物出发,在思想中摹写或描述研究对象的性质、结构、功能或运行规律,这样猜想出来的摹本,蓝图就是思想模型,虽然是参照物相似物猜想出来的,却是对相关经验定律背后的因果机制的表述;既是已知的相似物的“模型”,又是研究对象的模型。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课程大作业一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1 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和政治的关系3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和民主的关系4 从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谈科学和社会的契约关系5 斯诺命题和两种文化的融合6 默顿的科学规范和现实二大作业按论文格式撰写,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正文部分不少于4000字。

题名、摘要、关键词不需要译成英文。

文末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规范注写。

三大作业须提交纸版和电子版。

纸版论文在最后一次课(第8周)上课时提交。

各专业推选一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收齐电子版作业,将压缩后的文件夹以学院专业为文件名,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图、表、数据等均须注明出处,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标注,出处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按同样顺序列出,相同的文献使用相同的文献序号。

五纸版作业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不需独立的封面页。

首页左上角注明学院、专业、姓名和学号。

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作业,必须提前将缓交申请发送到上述电子邮箱,说明情况并告知本专业的课代表。

经同意后,作业可缓两周提交。

七请各位同学协助完成一个小问卷调查,附在电子版作业的后面。

感谢各位协助我们改进“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注:1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苏联核物理学家,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呼吁各国停止在地面进行核试验,也参和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1963年的签署。

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3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联系实际深刻认识一个科学理论的曲折成长过程,并通过亲自参与真切体验最好还能给出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途径的方式方法,建议下一步改怎么办?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任何理论的发展同样都不是一番风顺的,但我们要坚信真理,敢于挑战权威,终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阳光的。

下面以量子力学的曲折发展为例说明!开拓量子力学的先驱普朗克在经历了15年的徘徊,险些放弃他的量子假说。

后来,他的继承者们在推进量子假说创立和发展量子力学中,却又遭到种种磨难。

量子理论的成长道路,竟如此坎坷曲折!正当普朗克犹豫徘徊的年代,有两位尚未出名的年轻科学家,先后从不同的方面应用并发展了量子假说。

然而,他们都遭到了非难。

这两位年青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和玻尔。

当然,这种怀疑和反对与玻尔学说本身的弱点是相联系的。

玻尔的理论最初曾非常成功地解释了氢和电离氮的线状光谱,但对原子光谱之精细结构及重原子的复杂结构,则无法解释。

然而玻尔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他对整个理论在新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

量子论正是通过他而实现了从旧阶段到新阶段的过渡。

而且,玻尔将毕生精力贡献于量子理论,成为左右量子力学发展的哥本哈根学派的公认领袖。

正如苏联理论物理学家福克在一首自由体诗中对玻尔所赞颂的那样:把量子论推向新阶段的大胆创新者之一,是法国年青科学家德布洛意。

他20岁那年,恰好是玻尔的量子论遭到责难的那年。

在爱因斯坦和玻尔量子论的启示下,他毅然选择了荆棘丛生、壁垒顽固的辐射现象这一研究领域。

后经十余年的研究,在分析光学理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界是对称的思想。

他还根据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质量和能量的共同特征,采用了类比方法,大胆假定实物粒子与光子具有同样属性,并进而由粒子的波动性和波动的粒子性,确定了波粒二象性。

这样,就把表面上分离的实物和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统一起来,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建立了体现波粒二象性的公式即德布洛意公式。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A2.对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如何评价,你认为应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它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经历了“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

在不断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前,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大规模消耗,造成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日益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这些灾难性后果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并受到“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自私狭隘地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于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也是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价值追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彻底转变“人是自然主宰”的自然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识,坚持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第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努力建设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B2.如何认识科学的社会规范及越轨行为?近年来,随着一些学术抄袭、造假事件的出现,科学越轨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科学越轨行为一般是指在科研立项,方案实施报道或评议研究结果等过程中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科研程序,数据分析,剽窃或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歪曲报道科研结果,一稿多投,以及其他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不端行为。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0442023 梅朵)1.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应加强或侧重哪些内容的教学?为什么?1)绪论2)自然观3)科学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社会论答:我认为本课程应该侧重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的教学。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部分是自然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越来越强,那些本来应该是哲学领域才能解决的问题也愈来愈走进了自然科学领域。

曾经是自然观的一些东西,现在也成为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任务。

而由于科学技术在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中的地位日渐增强,非常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有必要由自然观向科学技术转向。

它的直接研究对象不应该再是自然界而应该是作为人和自然联系中介的科学技术。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于自然界的总体认识已没有必要,但是,在大学本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原属于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内容,多半已被哲学课吸取,甚至一些我们为之新鲜的内容也是如此,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哲学课抢了自然辩证法的地盘。

可以看到,教学现实也使以自然观作为重点的自然辩证法教学显得没有必要了。

2.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应采用哪些方式或方法教学?为什么?2)启发式2)讨论式3)专题式4)其他(请注明)答:我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方法不少,但这些案例多半是就某一基本观点列举事例,来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起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但该方式仍是以老师为主提出观点和论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材的观点或老师的讲授,缺乏自己的思索和发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一种借鉴和引伸的范例,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长处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进行思维从而自觉地把握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1.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门类结构包括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说到门类结构也必须要提一下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

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框架,形态结构的各要素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是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2.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个问题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但是,作为一个经典问题,它必然会在学术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本专题搜集了近几年来与此问题相关的论文,希望能够为此问题的求解轨迹勾勒出一个基本概貌。

李约瑟在经过他毕生的钻研后总结说:魏特夫的看法是太过肤浅的并且是欧洲人本位的。

正是因为李约瑟拒绝像他所批评的魏特夫一样用民族性差异做为这个问题的解答,因此陷入了难题。

3.简述汤浅现象。

20世纪50年代,著名科学社会学家贝尔纳在其名著《历史上的科学》中第一次描述了“科学活动的主要区域随时间变化而更迭”的现象。

此后,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通过“科学、技术与文化年表”的形式对相关文献数据加以定量分析,得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概念,相应的历史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

“汤浅现象”揭示了世界科技发展的跳跃性和不平衡性,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某些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不长的时期内赶上甚至超过科技相对领先的国家,从而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1、请思考,什么是科学精神?你所理解的科学精神的养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科学精神是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科学价值的核心是科学精神。

默顿提出的科学共同体的四种基本规范或精神气质:①普遍主义(普遍性),②公有主义(公有性),③不谋私利精神,④有条理(有根据)的怀疑精神。

可见,默顿所言的科学精神是指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如气质、境界、规范、概念等,可将其概括为: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所体现的一种理想的精神气质。

只有理解了科学精神的内涵所包含的东西,抓住了科学精神的实质,才可以养成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第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洽、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想的怀疑。

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第三,开拓创新精神。

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

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养成科学精神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科学探索中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要力求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将个人得失置于真理的追求之下,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眼见为实”要坚持怀疑、坚持理性,反对轻信和盲从。

3、对于尚未提出或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敢于科学创新。

4、培养科学协作精神、互相尊重、虚心谦让。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为此,必须做到5C,即是自信(confidence)、创造欲望(creative desire)、竞争意识(competition)、贡献(contribution)、合作(cooperation)。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2:哲学的作用答:哲学虽然本身没有用,但用它装进万事万物,它就是是度量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

如果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可以认为哲学是方法论,是一种认识工具。

哲学是一个可用的公式,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你把哲学公式、哲学体系或把哲学常识代入到具体的事件之中,就可以得出一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并得到相对正确的结论,同时能指出其它的理论体系在这些事物上的结论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

把哲学原理代入到具体学科中,将哲学概念转换成专业概念,哲学原理就能化生为专业理论和具体规律。

哲学是一种用来解答全部世界问题的思考方法。

这种思考方法具有先验性,即当我们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哲学教你如何认识它、了解它、总体上判断它,进而把握它。

当我们面对熟悉事物的时候,哲学告诉你万物是变化的,两个不时空上的事物属性有差异,你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要在动态中发现老问题的新特点。

而真正的哲学理论就是建立和寻找这种认识世界的规律,具体的科学规律有无数个,哲学就是澄清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继而完善并统一各种规律,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先验模式,用它来认识万事万物,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的最高原则。

如果没有哲学,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有力地指导遍及世界的大运动;没有哲学,人们就无法有坚定的信念和赢取胜利的信心;没有哲学,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也显得飘忽不定,无所依据。

3:你所从事的专业或进行的项目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实际经济过程中与其关联的技术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请举例说明。

答:环境工程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环境工程的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现代科学与技术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使得科学和技术日益一体化。

自然辨证法作业答案

自然辨证法作业答案

课堂11. 科学理论是DA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B 客观证明了的C 绝对可靠的D 非A非B非C2. 科学知识的生产CA 要拒绝思辩B要彻底排除科学家的个人意见C 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D 不允许个人偏见存在3. 哲学家罗素的“归纳主义火鸡”表明AA 对归纳原理的逻辑论证无效B 对归纳原理的经验论证无效C 对归纳原理的其他论证无效D 亦A亦B亦C4. 科学中的偶然发现表明CA科学发现是偶然的 B 观察是独立于理论的C 非A非BD 亦A亦B5 如下文字:“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都有B性质。

”BA 正确说明了科学理论的产生B 阐述的是归纳原理C 非A非BD 亦A亦B6.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D(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桥梁)A 辩证唯物主义B 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C 指导科学实践的一套原则D 非A非B非C7.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掌握一套D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的原理B 指导科学实践的原则C 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D 非A非B非C课堂21. 千万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皆白”而一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说明CA 从逻辑上说,证实科学定律和理论很难但证伪却很容易B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等 C 亦A亦B D 非A非B2. 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BA 就是真理B 就是诡辩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证伪主义的观点,越好的科学理论AA 可证伪度越大(越容易被证伪) B可证伪度越小C 非A非BD 亦A亦B4. 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概念包括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其中“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DA “保护带”B “硬核”C 非A非BD 亦A亦B5.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C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 非A非BD 亦A亦B课堂31.如果实在世界是多元的,那么CA 各种不同理论就应该能够完全统一起来B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唯一的C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不是唯一的D 非A非B非C2. 选出错误项: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BA 以分散游离的形式存在B 以结构稳定的形式存在C 以不同的丰富程度存在D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3.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系统:CA 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社会系统B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价值系统C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D 技术系统、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4. 古希腊科学取得了不少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成就,不能归入古希腊科学奠基性成就的选项是DA古希腊自然哲学 B 欧氏几何学 C 阿基米德力学D非A非B非C5.阿基米德CA 只擅长于理论B 只擅长于试验C 是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D 非A非B非C课堂41.指出错误选项:可以看做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后果的有CA西欧封建城堡制瓦解 B 重新发现古希腊C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D 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2. 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DA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B 新教的兴起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课堂讲授的观点,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是DA建立起牛顿力学的科学 B 建立起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C 建立起科学方法的科学D各层面聚合形成指数增长模式的科学4. 不可被视为描述后现代社会的用语是DA“后工业社会” B “第三次浪潮”C “全球化社会”D 非A非B非C5. 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四条原则包括有AA反身性 B 无私利性 C 一致性 D 明确性课堂51.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其中启蒙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AA利玛窦来到中国B戊戌维新运动C五四运动兴起 D 非A非B非C2.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了体制模式的转变,这个阶段是BA启蒙期 B 体制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A非B非C3.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启蒙期、体制形成期、现代发展期三阶段划分中,现代发展期的开始时间是CA 1919年B 1949年C 1956年D 1978年4.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中西外交中的“跪拜礼”事件,说明了DA帝国主义的侵略性 B 帝国主义的野蛮C 亦A亦BD 中华民族当时的封闭愚昧状态5. 洋务运动中科技引进的主要内容在AA器物层面 B 体制层面 C 价值层面 D 亦A亦B亦C课堂六1. “科学”一词在中文里什么时候开始被普遍使用的?C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 B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时期C 戊戌维新时期D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2. 最早认识到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科学”和“民主”的中国人是DA李大钊B陈独秀 C 毛泽东 D 严复3. 作为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DA批判传统 B 文学革命 C 科学宣传 D 亦A亦B亦C4. 严复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把中国人从盲目自大的“夷夏”观念中解放出来,表明了CA进化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成就 B 科学成就的伟大力量C 科学成果容易被歪曲利用D 亦A亦B亦C5. 中国科学启蒙中导致现代社会文化“以破代立”倾向的因素有DA救亡为直接指向的启蒙目的限制 B 启蒙方法的急功近利C 偏离本意的科学含义理解D 亦A亦B亦CFrom: 0互动.ppt1.科学知识是A完全客观的 B 包含个人意见的C没有主观成份的 D 非A非B非C2.根据科学作出的判断A都是正确的 B 都是错误的 C 不一定正确D无关对错3.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古代自然观有哪些局限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古代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当时的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哲学之中,其中有不少是来自抽象的思辨和猜测。

直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仍然是一回事,并且是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索为目的的。

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念是笼统的。

2、现代自然观相对于古代自然观有哪些进步?现代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为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研究,以及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3、科学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实证性与宗教的信仰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获取知识的认识与研究活动。

宗教则是人类在未知自然及其规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消极的认识态度和方式,它束缚了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它的成果属于全人类,科学没有阶级性,它具有中立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1、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加强或侧重哪些内容的教学?陈诉你的理由。

1)绪论 2)自然观 3)科学技术方法论 4)科学技术社会观答:学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加强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这两方面内容的教学。

如果学来的知识不去用,那当初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学。

身为一名工科研究生,学生比较看重一些实际的东西,希望所学的知识能跟实际应用有所关联。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作出概括和总结,从而建立起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它为学生自身知识系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科学技术方法论又是建立在各门具体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的,它必须密切关注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并不断的加以概括和总结,从而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对增加学生自身的科学眼界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技术社会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

学生是信仰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它来指导学生的研究生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根本观点。

学生希望能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观的学习,对自身辩证唯物主义修养有所提高,对当今科学技术的前沿方向有大体的把握,能够正确的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以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自己对运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预见性。

这对以后的工作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学生认为应该侧重于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的教学,但并不意味着自然观就不重要。

要辩证联系的看待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这三者是一体的,不可分的。

2、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采用哪些方式或方法教学?陈述你的理由。

1)启发式 2)讨论式 3)专题式 4)其他(请说明)答:学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采用讨论式加专题式的模式。

自然辩证法作业-1

自然辩证法作业-1

自然辩证法作业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和范围,论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和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1、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辩证法虽然与自然科学一样所面对和讨论的都是“自然”,但有两点原则上的区别:其一,在各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领域,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它将自然当作一个整体而从其总的方面来考察;其二,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被给定的、现成的,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自明的,无需对它提出追究,“自然”已不在追问之列,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自然”本身,对于被给定的自然物,需要对它进行追问,正如形而上学追问“存在”那样,追思本真的“自然”,追问“自然”的根据或始基。

自然辩证法必须“透过”现象而达到实在,必须凭借人的理性以理论思维的方式“超越”呈现于感官的现象界去寻找答案。

而这两方面正是自然辩证法之所以为哲学的本质所在。

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作业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由此可见,技术具有以下特征: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等特性。

关于技术负荷问题,自然辩证法观点认为,任何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

中立性认为,技术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和手段,在政治、文化、伦理上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价值性认为,任何技术都蕴藏着一定的恶善、对错甚至是好坏的价值取向。

而两者的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统一。

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指技术自身具有的属性及其产生某种效应的可能性,这是由技术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技术的现实价值是指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作用于客体产生的实际效应,这是由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不是绝对分开的。

技术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当技术对主题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的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的价值。

技术的正面价值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的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说不定我们现在还象老祖先一样呆在哪棵树上呢!正是因为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

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

核技术的应用把我们置入了核战争的危机中;冰箱(氟立昂)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塑料袋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全球“白色污染”……但技术具有正面价值还是负面价值完全取决主体的需要。

如核技术用于建造核电站,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的是正面价值的作用;如果该技术为恐怖分子用来制造杀人武器,并以此危及人和社会安全的时候,该技术就具有负面价值。

由此可见,技术在此体现的是中立的性质。

通观以上19 件大灾难,大都说明了这个观点。

印度博帕尔事件中发生的异氰酸甲酯外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中的核辐射,只是由于技术本身对主体的需要和发展没有起到肯定的作用,才起到了负面价值,对我们人类带来了灾难。

同样我们可以看出,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下才能体现出来。

无论是由“灵丹”变为“魔鬼”的DDT 还是导致“兴登堡”号飞艇事故的罪魁祸首氢气,如果它们没有用来制造杀虫剂和当作助飞艇上升的氦气,那么他们自身的属性只能潜存于其中,很难表现出其价值来,而当此项技术被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目的,它们的价值就存在于此过程中,并显现出来。

由此可见,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技术属性是两者的对立统一体。

在技术与其主体发生的相互关系中,技术的两重性显现为技术价值的两重性,即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存于技术同其主体的关系之中。

如网络有便于人们交流的自然属性,也有受管理体制和经济制度等社会因素制约的社会属性,它的两种价值也在于它被主体用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关系之中。

技术的社会价值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其与技术的自然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但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更应该重视技术的社会价值,但同样要适当考虑其它价值因素。

可以这样说,大多数灾难的发生,大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技术价值的内部关系和各种影响因素,因此,这牵涉到技术价值的评价问题。

技术价值目前的评论的方法很多,显得很复杂也很科学,但这么多灾难的发生同样证明了技术评价的失误。

我认为技术价值的评价首先应充分了解技术的自然价值,然后协调社会价值中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关系。

大多数灾难的发生,都是人们忽视了其中某一环的影响。

我们先看技术灾难性事件:魁北克大桥事件是“偷工减料”的结果,也即是经济价值决定一切的后遗症,好象没有技术的事;“泰坦尼克”号事件、维爱特水库事件、DC—10 空难、海特饭店事件、“挑战者”号事件等都是设计上的失误,也就是说对技术的自然属性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可能是对技术的充分信任和某人的充分自信而忽略了技术上的不成熟和缺陷的存在;“兴登堡”号飞艇事故是政治上的原因导致的技术失误,这是政治价值至上的体现;DDT 事件是化学品滥用的结果,属于对技术的自然属性没有充分认识,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被逐步完善或者被淘汰;印度博帕尔事件,分明是经济价值决定一切的象征,要不为什么美国的污染公司非要开到印度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不说也罢,首先是一个操作人员的好奇,其次是对技术本身自然属性的无知;而“非典”、“禽流感”等流行传染病,已被证实是人们忽略技术的生态价值因素的结果……我们在看一下工业上的灾难,这个相对更明了一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法明顿煤矿灾难、德伯鲁克谷仓爆炸、拉夫运河小区事件、坎德玩具厂大火、米西索加火车出轨等大都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价值,没有顾及任何其它相关因素而发生的,但同时也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依克松•瓦尔迪兹石油泄漏则是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的;英国口蹄疫则是生态价值被忽略的体现;而科威特石油大火是政治价值的产物……通过对灾难的分析我们知道,灾难的发生要么是因为对技术本身的自然属性没有真正完全的了解,要么是因为技术的社会价值内部之间的关系没有协调。

一方面,我们知道技术的基本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演化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技术本身,掌握其自然属性,遵循客观规律,做事不要主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犯愚蠢的错误,避免大多数的灾难的发生。

技术上不成熟,设计上的失误将大大减少。

另一方面,技术的社会价值也叫做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

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还包括技术与人的解放、技术与人的异化,技术与人类的未来,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衡量,不要单纯为了某一方面的价值而肆意伤害其它的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研究技术价值有助于揭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技术与价值是指技术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该系统居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之中并受其影响。

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些关系,并且在生产中密切注意,应该可以避免大多数灾难的发生。

但在这个问题上还应该注意到技术伦理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冲击。

其中,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和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激烈冲突,其结果将可能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和道德的基础上,冲破落后的伦理规范的束缚,抛弃落后的伦理规范,建立新的伦理、道德甚至是新的文明。

要及时研究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恰当地提出适宜的新的伦理规范,代替落后的伦理规范,实施技术伦理的建设,并发挥新的社会伦理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新型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在技术发展中要注意技术的发展目的性问题、对待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高科技与传统理论的相互冲突、技术与伦理道德等伦理问题。

灾难的发生促使我们对技术负面效应的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

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对拥有的技术感到自信,但灾难的发生促使我们反省,我们的强大并非无懈可击。

现代技术产生的负面问题促使人们探讨灾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它的发生。

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技术再进步一点,也许“泰坦尼克”号事件、维爱特水库事件、DC—10 空难、海特饭店事件、“挑战者”号事件将不会发生。

如果我们能对技术的预测更完善一点,对技术的控制更完全一点,也许DDT 化学品泛滥事件将得到遏制。

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我们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和探索也是无穷的,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人类可以采用“预凶”的方法谨慎地使用技术并预先做出对策。

恩格斯曾经这样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充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将对我们实行报复。

” DDT 化学品泛滥事件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米勒在1939 年9 月成功合成了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开创了合成杀虫剂的先河,并因此而获194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这同时也造成人工合成化学品的高潮,DDT 在杀死了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益虫,从北极的冰块到新生儿的血液中,DDT 无所不在,污染了全世界,对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给人类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祸害。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对技术望而止步或者悲观失望。

我们人类虽说不能杜绝技术的负面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可以通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减少技术的负面效应。

如人们可以通过发明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以上各种灾难的善后工作,如果要是没有现在的技术,那么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还在笼罩乌克兰,科威特的石油大火还在燃烧。

所以,技术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我们要尽量减少技术负面效应的发生。

只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我想我们人类还是可以和自然协调发展的。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任何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下才能体现出来,当技术对主题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的价值。

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杜绝下一次同样事件的发生。

我们绝不可因为这几点灾难而畏手畏脚,犹豫不前。

虽然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科学技术。

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姓名:谢雨燕专业:生态学学号:20168010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