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过关高分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高分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45分钟满分: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徐州、淮安、连云港一模)西周时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一段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这说明( )

A.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B.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

C.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

D.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

解析:选C 青铜器属于原始历史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典籍记载属于二手史料,二者相互印证历史的真实性,故C项正确;历史研究通过多重史料验证可以还原历史真相,故A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研究历史要变换历史的视角,而是要注重对史料的研究,故B项错误;考证史料需要验证历史的真伪性,并不是图片文献相结合,故D项错误。

2.《史记》关于商王传递顺序的记载,一直受到争议。但20世纪以来出土的商朝遗迹中,发现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学者们据之复原了商王的谱系,确认它和《史记》所记载的内容基本一致。这说明历史事实的考辨( )

A.必须依赖第一手的出土文物

B.力求规避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可以借助多角度的研究路径

D.应该挖掘神话中的历史细节

解析:选C 题干反映出史学界通过对考古发掘出的甲骨文字分析,复原了商王传递顺序,从而印证了《史记》内容的正确性,由此可知,考古是研究历史的又一重要路径,故C 项正确;A项“必须依赖”表述绝对化,故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2019·南京盐城一模)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且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

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

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解析:选D 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权威下降,但是题干却指出了当时郑

庄公在与周王的战争中,虽然取得优势,但是并未乘胜追击,这说明了周王的权威仍在,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符合。

4.(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三模)在周代,属于不同宗系、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按照尊卑亲疏关系的不同,遵守各不相同的礼仪,拥有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复杂而制度化的等级关系( )

A.实现周朝的中央集权B.强化国人的角色意识

C.促进贵族内部的平等D.造成宗法制度的衰落

解析:选 B 通过题干中的“宗系”“尊卑亲疏”“不同的礼仪”“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等信息,可以判定为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强调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身份确定自己遵守的礼仪、义务,享有的权利,这强化了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故B项正确;西周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制度化的等级关系存在贵族内部,因而不能促进贵族内部的平等,故C项错误;题干描述的就是宗法制的影响,材料不能说明宗法制衰落,故D项错误。

5.《史记·晋世家》载:“(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之后,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缗侯,“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当时( )

A.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B.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

C.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D.王室与地方矛盾尖锐

解析:选B 晋昭侯元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沃,世称桓叔。当时曲沃比晋国的都城翼城还大。后来桓叔的孙子晋武公讨伐晋国国君的都城,将晋国土地尽收为己有。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礼乐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本质上说明了分封制受到了冲击,故B项正确;题干现象属于晋国统治阶级内部纷争,而不是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故A、C两项错误;D项表述曲解了题干主旨。

6.(2019·苏州期初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解析:选C 通过一定程度上的恢复分封,可以短期内维护皇权统治,而分封是以血缘为纽带,这说明了血缘政治影响的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秦朝以后,基本废除了分封制,故A项错误;分封不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官制,解决的是中央集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7.秦灭六国后,作出了“尺土不封”的重大选择,但六国臣民却始终怀抱着“始皇帝

死而地分”的故国之思。起自草莽的刘邦集团,对以朝廷制御天下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不得不借重分封之法,用郡国并行之制。这反映出( )

A.大一统还未成为时代趋势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

C.中央集权制度不适应国情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解析:选B 材料显示,秦汉时期,贵族分封制仍有强大的惯性,说明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妥协的性质,故B项正确;汉武帝时方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仅仅是短暂的曲折,故C项错误;材料中郡国并行制并非汉承秦制,D项排除。

8.(2019·江苏原创模拟二)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的128人中,官僚贵族子弟占69.9%,富豪占6%,平民占15.7%,贫民占8.4%。据此可知,汉朝察举制( )

A.依然是官僚贵族世袭制

B.削弱了贵族身份世袭制

C.大大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有效抑制地方豪强势力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时代,平民入仕的机会有所增加,故B 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显示,官僚贵族子弟仍占察举的大多数,故C、D两项错误。

9.(2019·苏州期初调研)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A.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解析:选 A 依据题干中“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尚书省地位下降……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等信息,这表明唐代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强化,即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唐代政府行政效率极大提高,故B项错误;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C项错误;题干指出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地位在上升,而不是决策权的扩大,故D项错误。

10.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发现:“(唐朝)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字,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然而到了明清时代的批文,就完全使用对仆从一样的粗鲁的词语,成了命令。”材料折射了( )

A.儒家思想兴起B.封建主义兴起

C.君主专制加强D.中央集权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