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数学是一项生活学科,也是一项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又是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成长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数学科目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另外也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学习,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高年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同时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相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师生关系、课堂情境以及学生习惯的培养。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效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等几个角度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点
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策略
一、首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我们常说“亲其师则重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如果教师能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自然也会对相应的科目感兴趣,也会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学引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反的,也有个成语叫“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憎恨他的仆从家吏,如果师
生关系不好,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不佳,那么自然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时期的学生,此时的他们爱憎分明、情绪善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对于他们的反应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做出回应,为教学打好基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类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同样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好的教育是心与心的活动,好老师用爱架起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从心底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马斯洛在关于人的需要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被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这在小学时期的学生身上显得尤为明显,因为此时的学生情感较为脆弱,一旦得到肯定,他们就会欢呼雀跃,而一旦被否定,则会自暴自弃、死气沉沉。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多褒扬、少批评,用爱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因为爱可以唤醒人心中的太阳,创造出奇迹。
心中有爱的老师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不一样,发现它的美好,宽容和原谅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心中有爱的老师才会热爱他的事业,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充满爱。
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学生的情感激活源于教师体验的情感。
情感是能相互感染的,教师煽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动作都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思想的震撼。
二、其次要做好有效情境的创设
进入高年级之后,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性格特点,不像低年级的学生一样敢问敢答,此时的他们认为问有些问题显得自己没有水
平,所以造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知识不理解,同时加上其学习经验、学习认知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可能出现困难,加上高年级数学知识又是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导致他们的学习出现难度。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模拟生活化的场景或者学生熟悉的情境来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等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
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
比如在教学立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教室的墙壁、课桌上的书本为例进行情境教学,以便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再次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单单教会学生某些知识、某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因为这些才是决定他们日后学习、生活的关键内容,比单纯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很多学生就吃吃亏在写作的不规范上,比如“1”和“7”不分,在写1的时候喜欢“出点头”,就变成了“7”,有些“5”和“6”写得像……这就使得他们在考试上受到较大的影响,也会影响他们的日后生活工作。
也有学生审题习惯不好,将“多”和“少”看错,导致答非所问。
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也会盲目自大,对于学习往往比较轻视,特别是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比如有的学生会将24×5计算做100,其实是看错为25×4等等……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
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最后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只有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的准确运用到了实践中,才能够算是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的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也能够很好地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规范他们的学习方式,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为此,老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结合点,规划知识的结合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校沟通,通过一系列实验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个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完表面积的知识之后,教师机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要做一个边长为6cm的玩具沙包,至少需要准备多少面积的布呢?促进学生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丁锦华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天津教育》 2003 第2期
[2]祝贵林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总结《科技创新导报》2009 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