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
核医学(期末复习资料)
![核医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fb88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8.png)
核医学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单光子显像:是使用探测单光子的显像仪器(如伽马照相机、SPECT)对显像剂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单光子进行的显像。
2.正电子显像:是使用探测正电子的显像仪器(如PET、符合线路SPECT)对显像剂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正电子进行的显像技术。
3.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衰变和机体生物活动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的的时间。
4.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
5.核医学:核医学是研究核科学技术在疾病诊治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是利用核素示踪技术实现分子功能显像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特色专业学科,并利用核素示踪进行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6.放射免疫分析:是以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的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它是建立在放射性分析高度灵敏性与免疫反应高度特异性基础之上的超微量分析技术。
7.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8.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向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9.肿瘤前哨淋巴结:从局部肿瘤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
10.心机可逆性缺损:负荷心肌显像呈现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见于心肌缺血。
11.心机固定缺损:负荷心肌显像呈现为放射性缺损,静息影像显示该部位仍为放射性缺损,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瘢痕和“冬眠心肌”。
(冬眠心肌”: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长时间减少,造成心肌细胞功能受损但仍保持代谢活动,其细胞膜完整,心肌并未坏死,恢复血流灌注后心功能可以改善或恢复正常。
)12.标准化摄取值:是PET显像时半定量评价病变组织代谢率的指标,即局部感兴趣区平均放射性活度(MBq/ml)/注入放射性活度(MBq)/体重(g).13.T/NT:靶/非靶比值:是指放射性药物在靶器官或靶组织中的浓聚量,与非靶器官或组织特别是与相邻的非靶器官或组织中的浓聚量之比。
核医学试题和答案(备考必备)
![核医学试题和答案(备考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89c3ecef5022aaea998f0fa3.png)
影像核医学总论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核医学6.阳性显像2.临床核医学7.单光子显像3.放射性药物8.4.9.5.10.三、1.2.3.4.99Yc m5.6.7.有:、、、、和等。
8.、、、、、、和。
9.10.11.12.(一)A1.A.α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A.α射线B.γ射线C.射线D.X射线E.俄歇电子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B.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A.Roentgen发现X射线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D.Joliot和Curie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6.有关PET的描述下面哪一项不正确A.PE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的英文缩写B.它是核医学显像最先进的仪器设备C.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显像D.显像原理是核素发射的正电子与体内负电子作用后产生湮灭辐射发出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511keVγ光子经符合探测技术而被多排探测器探测到,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后获得不同断面的断层影像E.常用放射性核素99Tc m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正电子药物7.在SPECT脏器显像中,最理想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A.131IB.678.A.B.C.D.E.9.A.B.C.D.E.10.11.RIA12.A.我国B.我国C.我国D.我国E.我国13.A.14.核医学的定义是A.研究放射性核素的性质B.研究核素在脏器或组织中的分布C.研究核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理论D.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理论E.研究核仪器在医学的应用15.最适宜γ照相机显像的γ射线能量为A.100~300keVB.60~80keVC.511keVD.364keVE.300~400keV16.图像融合技术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病灶的阳性率B.了解病灶区解剖密度的变化C.了解病灶区解剖形态的变化D.了解病灶区解剖定位及其代谢活性与血流的变化E.判断病灶的大小17.脏器功能测定、脏器显像以及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共同原理是A.放射性测量B.反稀释法原理C.免疫反应D.示踪技术的原理E.运动学模型18.通过药物、运动或生理刺激干预以后,再进行的显像称为A.静态显像B.平面显像C.介入显像D.阴性显像E.阳性显像19.在注射放射性药物之前,应询问病人A.月经周期B.是否有小孩C.婚否D.是否怀孕或哺乳期E.性别20.一般认为,早期显像是指显像剂引入体内后多少时间以内的显像A.30minB.2hC.4hD.6hE.8h(二)B型题(1~3A.γ1.2.3.(4~8A.99Tc mB.4.5.6.纯?–7.8.发射?(9~12A.E.9.10.11.12.(13~A.13.14.15.检查心脑脏器的储备功能应行(16~20题共用备选答案)A.99Tc m–ECDB.99Tc m–MIBIC.99Tc m–MAAD.99Tc m-MDPE.99Tc m-DTPA16.进行肾动态显像使用的显像剂为17.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使用的显像剂为18.进行骨显像使用的显像剂为19.进行肺灌注显像使用的显像剂为20.进行心肌灌注显像使用的显像剂为(21~24题共用备选答案)A.发明回旋加速器B.分别开始用131I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C.核反应堆投产D.99Mo-99Tc m发生器问世E.获得了放射性核素99Tc m和131I21.1957年22.1946年23.1941年和1946年24.1931年(三)X型题1.以下哪些是核医学显像仪器A.γ照相机B.SPECTC.PETD.SPECT/PETE.CT2.以下哪些放射性核素可用于诊断A.99Tc mB.18FC.131ID.32PE.201TI3.以下哪些放射性核素的标记物可用于骨转移癌的缓解疼痛治疗A.188ReB.4.A.γC.5.A.D.6.A.γ7.RIAA.1.2.3.简述γ4.5.1.2.成。
核医学三基题库
![核医学三基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6aa43c34693daef5ef73d35.png)
核医学三基题库核医学一、名词解释——答案1、骨质疏松症: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着年龄的增加等比例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发生改变,使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下降,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的全身性疾病。
2、随机效应: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3、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4、精密度:是评估随机误差的一种指标,即在同一测定方法和同一条件下,对检测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值的一致性。
5、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基与相应的受体进行特异结合, 测定复合物的放射性活度, 从而对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
6、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RIA):放射免疫分析是基于放射性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待测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通过分离未结合的标记抗原,测定标记抗原与抗体复合物放射性活度信号,经相应的数学函数关系推算待测抗原的含量。
7、甲状腺热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多见于功能自主性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功能结节。
8、心肌门控采集:以自身心电图R波为信号触发采集心动周期心肌灌注的系列图像。
9、交叉失联络现象:当一侧大脑半球存在局限性放射性分布降低或缺损时,对侧小脑或大脑放射性分布减低,称为交叉失联络。
交叉失联络现象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疾病。
10、脉冲幅度分析器:脉冲幅度分析器有上下两个电压测定阈值,宽度称为道宽或窗宽。
只有当输入脉冲的幅度在窗的范围内时,脉冲幅度分析器才输出幅度恒定的脉冲给后级电路。
脉冲幅度鉴别器的作用是鉴别射线能量是否高于预定值。
11、吸收剂量:其表示物质吸收射线能量的物理量,含义是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平均能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戈瑞(Gray,Gy),旧单位是拉德(rad)。
12、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13、光电效应:光子把能量全部传给轨道电子,发射成为光电子。
14、湮没辐射:β+正电子与物质的电子结合,电荷消失,两电子质量转化为两个能量相等各为511 keV、方向相反的光子。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0534cc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2.png)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10、“闪烁”现象 (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答: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和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2、分子核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核医学考点总结
![核医学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eb0accaaea998fcd220e20.png)
核医学考点总结核医学考点总结08级影本四班【名词解释】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r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释放过剩能量的过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量各为0.5ll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
这种现象称为湮没辐射。
同质异能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但所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作用,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的部分或全部以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来,称为韧致辐射。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同位素:凡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彼此互称同位素。
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简称核衰变β衰变:原子核释放出β射线而发生的衰变称为β衰变。
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段距离,当其能量完全消失后,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相结合,转化为一对发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由于自身的衰变,其活度减少到原有值一半所需的时间称物理半衰期,简称半衰期。
放射性失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射线,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从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
靶非靶比值:指放射性药物在靶器官或组织中的浓聚量与非靶器官或组织特别是与相邻的非靶器官或组织中的浓聚量之比。
确定性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成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核医学名词解释总结归纳 考前必看笔记
![核医学名词解释总结归纳 考前必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07c52cdd4d8d15abe234ece.png)
核医学名词解释CCD: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象,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同时可见病变对侧小脑放射性减低,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疾病超级骨显像:全身骨骼放射性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集,软组织活性很低,骨骼显影非常清晰,双肾及膀胱不显影,称为超级骨显像,见于某些累及全身的骨代谢病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化学纯度: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活度站总放射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并释放出一种以上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放射性活度:放射性元素或同位素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用于机体内进行医学诊断或治疗的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核素: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的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甲状腺冷结节:甲状腺显像中,结节部位放射性缺损或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热结节:甲状腺显像中,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闪烁现象: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明显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又消失或改善的现象体外放射分析: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以结合反映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示踪剂,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对微量物质进行定量监测的一类技术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所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图像融合:通过不同显像模式获得的同一对象的图像数据进行空间配准,然后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各图像数据中所含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图像数据的技术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心肌可逆性灌注缺损: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见于可逆性心肌缺血。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名词解释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1fac160a300a6c30d229f0a.png)
1.核医学基本概念(名解填空)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2.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概念(选择、填空)①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②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③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处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3.半衰期(名解选择填空,必考)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数量和活度减少一半所需时间,用T1/2表示4.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国际单位是贝克(Bq)5.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6.SP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7.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8.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变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9.负荷显像:又称介入显像,指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10.核医学影像在医学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问答,必考)优势:可同时提供脏器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变化,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安全无创可用于定量分析不足: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任何脏器的显像都需使用显像剂11.本底当量时间:表示接受核医学检查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在一定时间内内受的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12.确定性效应:研究对象为个体。
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13.随机效应:研究对象为群体。
指辐射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相关的相应,不存在具体阈值,意味着低的辐射剂量也可能造成伤害(12、13,二选一必考)14.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15.外照射防护的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设置屏蔽(填空)16.固体废物的处理:放置10个半衰期17.甲状腺摄131 I试验大多数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131 I率极高,且部分患者可见摄131 I高峰提前的现象18.甲状腺静态显像显像剂:99m TcO4-19.甲状腺静态显像临床意义(问答)诊断异位甲状腺判定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在甲亢中的应用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关系辅助诊断甲状腺炎20.凉结节与热结节(名解填空)凉结节:称为低功能或无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降低,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热结节:称为高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21.心肌血流灌注显像①显像剂为99m TC—MIBI②正常断层显像分为短轴断层影像、水平长轴断层、垂直长轴断层③异常显像可逆性缺损: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固定缺损:运动和静息显像都存在分布缺损而没有变化22.心肌代谢显像①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剂为18F—FDG②血流—代谢显像异常图像灌注—代谢不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正常或相对增加,是局部心肌缺血但存活的标准灌注—代谢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呈一致性稀疏或缺损,是局部心肌无存活的标志23.心肌显像临床应用(问答)①冠心病预测: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概率约为40%~70%范围的群体,复合心肌显像的鉴别价值最好②诊断心肌缺血:准确评价心肌缺血部位、范围、程度和冠状动脉储备功能,还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提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早期诊断冠心病③诊断心肌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6小时几乎均表现为灌注异常,定位诊断灵敏度高,99mTc标记的心肌灌注显像剂适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濒危心肌情况进行准确判断④判断存活心肌:心肌代谢显像可有效判断心肌存活性,对决定冠心病患者是否该做冠脉血运重建术,对再灌注治疗疗效的评估有重要意义24.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25.PET/CT常用于肿瘤显像的显像剂:18F—FDG26.PET/CT肿瘤运用的适应症(问答)(1)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2)肿瘤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和治疗后疗效评价(3)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4)肿瘤患者随访过程中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5)肿瘤治疗后残余与纤维化或坏死的鉴别(6)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和生物学特征(7)肿瘤治疗新药与新技术的客观评价(8)已发现肿瘤转移而临床需要寻找原发灶27.骨显像①显像剂为99m TC—MDP②骨显像的异常显像及临床意义(意义只要说一个)(问答)放射性异常浓聚,见于恶性肿瘤、创伤、炎性病变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见于骨囊肿、梗死、缺血性坏死超级骨显像,与弥漫的反应性骨形成有关,见于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显像剂分布呈“混合型”,见于骨无菌性坏死、骨膜下血肿骨外异常放射性分布,见于局部组织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病灶③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名解)28.亲骨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常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因此这三种肿瘤也常被称为“亲骨性肿瘤”(填空名解)29.代谢性骨病: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30.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时典型改变呈“双轨征”改变31.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异常显像中最常见的类型,即在大脑原发病灶的对侧小脑同时出现血流灌注的减低。
核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核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8041cc989eb172ded63b738.png)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核素: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并处于同一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3.全身骨显像:是指给患者注射显像剂一定时间后,利用核医学显像设备(如γ相机,SPECT)的探测器沿患者体表做匀速运动,从头至足(或从足至头)依次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显像剂分布信息,组成一幅完整的前位和后位的全身骨骼系统影像4.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
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
5.代谢性骨病:是指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综合症,畸形性骨炎等。
通常弥漫性累及全身骨骼,并伴有血清甲状腺旁激素的升高以及骨转换率的增高。
6.甲状腺静态显像:口服放射性碘后,通过观察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分布,可判别甲状腺病变,即甲状腺静态显像。
7.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药品。
8.放射性核素纯度:放射性核素纯度是指放射性药品中所要求的放射性核素其活度占样品放射性总活度的百分比。
9.肾图:静脉注射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外应用肾图仪连续记录双肾的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以反应双肾血流灌注、肾实质功能及尿液排泄的的生理过程,称为肾图10.小肾图:双侧对比,一侧肾图正常,而另一侧肾图幅度明显减低,峰值差>30%,但曲线形态保持正常,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一侧肾脏发育不良。
11.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与物理衰变共同作用而致在生物体内放射性活性降低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12放射性活度: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核医学重点
![核医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17b67231126edb6f1a105a.png)
核医学重点总结核医学名词解释1.SUV—标准摄取比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中)是PET显像的一个半定量分析指标,反映了病变组织代谢的活跃程度。
:选定肿瘤组织中ROI计数除以单位体重中的放射性总计数SUV=肿瘤组织浓度(Bq/g)/注射剂量(Bq/g);SUV=1→放射性分布相同,当SUV>2.5→倾向恶性肿瘤2.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中)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次数。
国际单位:贝可 1Bq=每秒一次,旧制:居里 1Ci=3.7×10-10Bq3.电离(难)当带电粒子(α、β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形成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失去核外电子的原子带有正电荷,与自由电子形成离子对的过程。
4.同位素(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的同种元素称为同位素;它们是化学性质相同的一类原子。
5.光电效应(难)低能(<0.5Mev)γ光子将能量传给介质原子内层轨道电子并使之脱出成为光电子的过程。
带有动能的光电子继而又产生电离等,失去电子的原子通过产生标志X射线或俄歇电子回到基态光电效应在高密度物质中发生的几率较大,随γ光子能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在低原子序数介质中,如水、生物机体中几乎不发生。
6.同质异能素(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但能量状态不相同的原子。
7.生物半衰期(易)放射性核素经生物代谢作用从机体内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8.有效半衰期(中)是指放射性核素由于物理衰变和生物代(排)谢两者的共同作用,在体内的放射性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9.核医学(中)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并研究其机理的医学学科;广义则是放射性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其理论研究的总称。
10、治疗用放射性药物(therapeutic pharmaceutical )(难)能够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类体内放射性药物11、诊断用放射性药物(diagnostic pharmaceutical) (难)通过发出的射线显像或示踪,可在活体内直接观察到疾病起因、发生、发展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特征,用于获得体内靶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类体内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名词解释题库
![核医学名词解释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943af4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4.png)
核医学名词解释题库100题1.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它涉及放射性药物的应用、核素成像技术(如SPECT、PET)以及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个领域,例如通过PET - CT检查肿瘤。
2.放射性核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其中不稳定的核素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α、β、γ射线等),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像碘- 131就属于放射性核素。
3.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被特定的器官或组织摄取,通过检测其放射性来获取相关信息,例如锝[99mTc]标记的药物用于脏器显像。
4.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通过显像仪器(如γ相机、SPECT、PET)获取体内脏器或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信息的一种检查方法,比如用SPECT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5.γ相机:是一种核医学成像设备,它可以对体内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进行探测,将射线的能量和位置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形成二维图像,用于甲状腺、骨骼等部位的显像。
6.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是在γ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断层成像技术,它可以围绕人体旋转采集信息,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三维的断层图像,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病变位置和范围,对脏器功能的评估很有帮助。
7.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在体内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γ光子,探测器探测这些光子后经计算机处理重建出断层图像,主要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
8.PET-CT:将PET和CT两种成像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设备,它既能显示组织的功能代谢信息(PET部分),又能显示解剖结构信息(CT部分),使图像融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如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
9.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如β射线),对病变组织进行照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像碘- 131治疗甲亢就是典型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核医学名解和大题重点
![核医学名解和大题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1c701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1.png)
核医学1反向再分布:是指负荷显像为正常分布,而静息或延迟显像出现放射性缺损区;或者负荷显像出现的放射性缺损区,静息或延迟显像时其缺损区更为严重。
2.冬眠心肌:由于长期冠状动脉低灌注状态,局部心肌通过自身调节反应减低细胞代谢和收缩功能,减少能量消耗,以保持心肌细胞的存活,当血运重建治疗后,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
3顿抑心肌:指短时间内血流灌注障碍(2-20分钟)引起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恢复血流灌注后,心脏功能延迟恢复,恢复时间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长短和冠脉血流的储备功能。
4前哨淋巴结:是指首先直接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回流和转移的第一个或第一站淋巴结。
若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区域内其他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非常小。
5.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
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患者。
6“炸面圈”样改变: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呈明显“冷区”改变,而环绕冷区的周围则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异常浓聚的“热区”改变,即呈现“冷区”和“热区”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图像,称为“炸面圈”样改变。
7闪烁现象:是骨转移患者治疗中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现象。
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的几个月内,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病灶可呈一过性放射性摄取增加的显像,即“闪烁现象”,并不代表患者病情恶化,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体外分析:泛指以离体组织,血液或体液等作为生物样本,在人体外进行的,分析样本中成分或其含量的检测技术。
具体在核医学中,它是指有别于体内进行的放射性核素核素显像和核素治疗,在体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或反应杯中进行的检测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8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核医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12d88d5022aaea998f0ff6.png)
1.核医学基本概念(名解填空)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2.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概念(选择、填空)①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②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3.半衰期(名解选择填空,必考)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数量和活度减少一半所需时间,用T1/2表示4.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国际单位是贝克(Bq)5.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6.SP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7.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8.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变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9.负荷显像:又称介入显像,指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10.核医学影像在医学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问答,必考)优势:可同时提供脏器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变化,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安全无创可用于定量分析不足: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任何脏器的显像都需使用显像剂11.本底当量时间:表示接受核医学检查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在一定时间内内受的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12.确定性效应:研究对象为个体。
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13.随机效应:研究对象为群体。
指辐射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相关的相应,不存在具体阈值,意味着低的辐射剂量也可能造成伤害(12、13,二选一必考)14.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15.外照射防护的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设置屏蔽(填空)16.固体废物的处理:放置10个半衰期17.甲状腺摄131 I试验大多数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131 I率极高,且部分患者可见摄131 I高峰提前的现象18.甲状腺静态显像临床意义(问答)诊断异位甲状腺判定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在甲亢中的应用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关系辅助诊断甲状腺炎19.凉结节与热结节(名解填空)凉结节:称为低功能或无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降低,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热结节:称为高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20.心肌血流灌注显像①显像剂为99m TC—MIBI②正常断层显像分为短轴断层影像、水平长轴断层、垂直长轴断层③异常显像可逆性缺损: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固定缺损:运动和静息显像都存在分布缺损而没有变化21.心肌代谢显像①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剂为18F—FDG②血流—代谢显像异常图像灌注—代谢不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正常或相对增加,是局部心肌缺血但存活的标准灌注—代谢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呈一致性稀疏或缺损,是局部心肌无存活的标志22.心肌显像临床应用(问答)①冠心病预测: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概率约为40%~70%范围的群体,复合心肌显像的鉴别价值最好②诊断心肌缺血:准确评价心肌缺血部位、范围、程度和冠状动脉储备功能,还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提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早期诊断冠心病③诊断心肌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6小时几乎均表现为灌注异常,定位诊断灵敏度高,99mTc标记的心肌灌注显像剂适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濒危心肌情况进行准确判断④判断存活心肌:心肌代谢显像可有效判断心肌存活性,对决定冠心病患者是否该做冠脉血运重建术,对再灌注治疗疗效的评估有重要意义23.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24.PET/CT常用于肿瘤显像的显像剂:18F—FDG25.PET/CT肿瘤运用的适应症(问答)(1)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2)肿瘤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和治疗后疗效评价(3)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4)肿瘤患者随访过程中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5)肿瘤治疗后残余与纤维化或坏死的鉴别(6)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和生物学特征(7)肿瘤治疗新药与新技术的客观评价(8)已发现肿瘤转移而临床需要寻找原发灶26.骨显像①显像剂为99m TC—MDP②骨显像的异常显像及临床意义(意义只要说一个)(问答)放射性异常浓聚,见于恶性肿瘤、创伤、炎性病变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见于骨囊肿、梗死、缺血性坏死超级骨显像,与弥漫的反应性骨形成有关,见于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显像剂分布呈“混合型”,见于骨无菌性坏死、骨膜下血肿骨外异常放射性分布,见于局部组织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病灶③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名解)27.亲骨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常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因此这三种肿瘤也常被称为“亲骨性肿瘤”(填空名解)28.代谢性骨病: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29.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时典型改变呈“双轨征”改变30.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异常显像中最常见的类型,即在大脑原发病灶的对侧小脑同时出现血流灌注的减低。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0ad0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c.png)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1. 核医学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核技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学科。
核医学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激发放射进行诊断和治疗,利用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体进行成像和治疗。
它在肿瘤学、心血管病学和神经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放射性衰变以达到稳定状态。
放射性同位素广泛用于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如碘-131可以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锝-99m可用于核医学显像等。
3. 核医学显像核医学显像是核医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核医学显像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来观察某一特定器官或病变的功能状态,以提供诊断信息。
4.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是核医学显像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SPECT通过脑、心脏、骨骼等器官或组织摄取具有特定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然后利用专门的摄像仪记录其发射的单光子,进而获得该组织的功能和代谢信息。
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核医学显像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葡萄糖)注射体内,通过检测其正电子湮灭释放出的两个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反的光子,进而得知所研究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和代谢信息。
PET技术在肿瘤学、心脏病学和神经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6. 核医学治疗核医学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核医学治疗常用于肿瘤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
此外,放射性疗法还可用于疼痛的缓解以及某些炎症和疾病状态的治疗。
7. 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指人体或物体受到的辐射的能量传递量。
在核医学中,辐射剂量是衡量治疗或诊断过程中所施加的辐射量的重要指标。
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过量辐射的关键。
8. 核医学技术的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核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55805f650e2524de5187e76.png)
第一章核物理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元素(element)——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3、核素(nuclid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4、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5、同位素(isotope)——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6、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7、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8、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9、放射性衰变方式:1)α衰变;2)β- 衰变: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正电子衰变(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
10、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11、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2、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湮灭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 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γ光子与介质原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而发射出来,而整个光子被吸收消失。
r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哪些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13、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831200e683c4bb4cf6ecd197.png)
核医学期末复习材料
31. 凉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表现为放射性减淡区,结节功能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恶变几率较高。 32. 热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结节所在部位放射性增浓,结节功能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 瘤。 33. 温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与正常甲状腺影像相近,功能也接近正常组织,多见于良性甲状腺 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34. 过度灌注现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病灶周围可出现放射性浓集,局部脑血流灌注增 加但与其代谢状态不匹配。 35. 交叉失联络现象: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同时对侧小脑放射性分布也明显减低。 36. 再分布:缺血心肌在负荷试验时局部血流减少,摄取 201Tl 降低,影像呈现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但由于 201Tl 从缺血心肌的洗脱明显低于正常心肌,因而 3-4 周后缺血心肌的放射性活度接近正常的心肌,称为再分布。 37. 靶心图:将心脏短轴断层影像以极坐标展开成二维图像,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心肌各壁相对计数值的定量分析法。 38. 半排时间:一种常用的肾图参数,指从高峰下降到峰值一半的时间,正常<8min,尿路通畅时反映肾功能。 39. 单侧小肾图:异常肾图的一种,其较对侧正常肾图明显缩小,但其峰时、半排时间和肾图形态正常,可见于单侧 肾动脉狭窄。 40. 过度显像:又称超级骨显像,全身骨显像放射性摄取普遍显著增加,呈均匀、对称的异常放射性浓聚,软组织活性 很少,肾脏膀胱不显影或极淡。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和代谢性骨病。 41. 闪耀现象:患者对化疗、放疗或内照射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骨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显像显示原病灶区放 射性摄取却增高,范围甚至增大,称为闪耀现象,常见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治疗过程中。 42. 直接显像:示踪剂直接与肿瘤组织发生作用,经体外显像设备直接显示肿瘤组织特征的一类显像。 43. 高峰时间:从注射放射性药物到高峰的时间,正常小于 5min,平均 2-3min,峰时代表放射性药物的肾通过时间, 主要与尿流量有关。 44. 标准摄取比值(SUV):一个半定量分析指标,通过选定肿瘤组织中的感兴趣区计数除以注入到单位体重中的放射 性总计数,反映了病变组织代谢的活跃程度(SUV>2.5 倾向于恶性肿瘤)。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2d0ce2700abb68a982fb4b.png)
名词解释(百分之百涵盖率)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
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
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或/和能量的过程核素: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
可以表示某种院子的固有特征。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学特征。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而核能状态不同的核素。
激发态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衰变越快。
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和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剂量当量: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
单位为希沃特(Sv),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还和射线种类有关。
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最大容许剂量:经过长期积累或者一次照射以后对机体损害最轻也不发生遗传危害的剂量。
全年不能超过5雷姆。
天然放射本底:指原有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宇宙射线,环境中的放射性,体内放射性。
核素发生器:用特定的洗液将母体长半衰期核素洗脱后获得短半衰期子体核素的一种装置,称为母牛。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性结合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异性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最高结合率:又叫零标准管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要求在30~50%GFR:肾小球滤过率。
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
![核医学名词解释及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8983f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3.png)
核医学:是一门争辩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或生物制品进展疾病诊治和生物医学争辩。
在反映脏器或组织的血流、受体密度和活性、代谢、功能变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核医学的特点:1、安全、无创2、分子功能现象3、超敏感和特异性强4、定量分析5、同时供给形态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
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一样,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同位素:具有同样的原子序数〔质子数一样,即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一样的位置〕,但中子数不同〔即质量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原子核不稳定,它能自发放射出一种或几种核射线,由一种核素衰变为另一种核素者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的放射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削减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生物半排期:是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的作用,使其削减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有效半减期的概念: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使其削减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量等于原子核衰变常数与其核数目之乘积。
核医学中反映放射性强弱的常用物理量。
国际单位:贝克勒尔〔Bq〕旧单位是居里〔Ci〕,1Ci=3.7×1010B q。
分子功能影像: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与X 线、B 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核磁共振〔MR〕等检查截然不同,它通过探测接收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性示踪物放射的γ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这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构造,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供给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单光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锝-99m〔99m Tc〕特点:核性能优良,为纯γ光子放射体,能量140keV,T1/2 为6.02h,99mTc 是现象检查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核医学 名解和大题 重点备课讲稿
![核医学 名解和大题 重点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87246cb4daa58da0114ae2.png)
核医学显像出现的放射性缺损区,静息或延迟显像时其缺损区更为严重。
2.冬眠心肌:由于长期冠状动脉低灌注状态,局部心肌通过自身调节反应减低细胞代谢和收缩功能,减少能量消耗,以保持心肌细胞的存活,当血运重建治疗后,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
3顿抑心肌:指短时间内血流灌注障碍(2-20分钟)引起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恢复血流灌注后,心脏功能延迟恢复,恢复时间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长短和冠脉血流的储备功能。
4前哨淋巴结:是指首先直接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回流和转移的第一个或第一站淋巴结。
若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区域内其他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非常小。
5.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
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患者。
6“炸面圈”样改变: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呈明显“冷区”改变,而环绕冷区的周围则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异常浓聚的“热区”改变,即呈现“冷区”和“热区”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图像,称为“炸面圈”样改变。
7闪烁现象:是骨转移患者治疗中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现象。
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的几个月内,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病灶可呈一过性放射性摄取增加的显像,即“闪烁现象”,并不代表患者病情恶化,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体外分析:泛指以离体组织,血液或体液等作为生物样本,在人体外进行的,分析样本中成分或其含量的检测技术。
具体在核医学中,它是指有别于体内进行的放射性核素核素显像和核素治疗,在体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或反应杯中进行的检测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8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医学复习重点
![核医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d43d3f856a561253d36fcc.png)
核医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
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
常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
2.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3.阳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显像剂分布高于正常组织的异常影像(稀疏或缺损)“热区”显像,如急性心梗病灶、骨骼病灶。
4.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动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5.同位素:同一元素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
6.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
7.填空题:1.甲状腺结节类型分为温结节,热结节,凉结节,冷结节。
2.脑血流灌注显像(rCBF)的显像剂特点:99mTC-ECD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带电荷,脂溶性高,通过血脑屏障。
3.心肌灌注显像剂分为:静息显像,负荷显像。
4.肾静态显像显像剂:99mTC-DMSA;肾动态显像显像剂:肾小球滤过型--99mTC-DTPA(首选),肾小管分泌型--131I-OIH(经典)。
5.肝脏主要显像方法有:肝胶体显像、肝血池显像、血流灌注显像。
6.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适用于肿瘤病人,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
7. 核医学中国际制单位:Bq(贝克)惯用单位:Ci(居里)8.脑血流灌注显像适用于癫痫,TIA等疾病的诊断。
9.癫痫发作期显像表现:稀疏。
发作间期:增强。
简答题:1.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诊断肺栓塞时影像特点:肺栓塞早期即可出现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像结果不匹配,即出现局部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
2.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99mTC-MDP;原理:把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体内与骨的主要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沉积在骨骼内。
在体外用SRECT 探测核素所发射的射线,从而使骨骼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或生物制品进行疾病诊治和生物医学研究。
在反映脏器或组织的血流、受体密度和活性、代谢、功能变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核医学的特点:1、安全、无创2、分子功能现象3、超敏感和特异性强4、定量分析5、同时提供形态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
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同位素:具有同样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即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相同的位置),但中子数不同(即质量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原子核不稳定,它能自发放射出一种或几种核射线,由一种核素衰变为另一种核素者生物半排期:是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的作用,使其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有效半减期的概念: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使其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量等于原子核衰变常数与其核数目之乘积。
核医学中反映放射性强弱的常用物理量。
国际单位:贝克勒尔(Bq)旧单位是居里(Ci),1Ci=3.7×1010Bq。
分子功能影像: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与X 线、B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核磁共振(MR)等检查截然不同,它通过探测接收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性示踪物发射的γ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这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锝-99m(99m Tc)特点:核性能优良,为纯γ光子发射体,能量140keV,T1/2为6.02h,99mTc 是现象检查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131I是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
医用核素活度计:需要精确计量,是核医学科唯一的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
是用于测量放射性药物或试剂所含放射性活度的一种专用放射性计量仪器。
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活体内实现正常和病变组织显像的核医学检查法。
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与天然元素或其化合物一样,引入体内后根据其化学特性有其一定的生物学行为,它们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的主要机制为:1、细胞选择性摄取2、特意形结合3、化学吸附4、微血管栓塞5、简单在某一生物区通过和积存等。
由于放射性核素发射能穿透组织的核射线,用显像仪器能很容易在体外探测到它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及分布情况,并以影像方式显示脏器、组织或病变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功能情况,还可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对脏器的功能、代谢情况及某些受体功能状况做出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类型:1.平面与断层显像2.静态与动态显像 3.局部与全身显像 4.阳性与阴性显像5.静息与负荷显像6.早期与延迟显像(2h)7.单光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显像方法)与正电子显像平面显像:是将γ照相机的探头置于体表一定位置,采集脏器发射性分布而获得的影像,为脏器内放射性在探头投影方向上前后叠加的影像。
断层显像:是将SPECT探头绕体表旋转采集信息,或用PET在躯体四周同时进行三维信息采集,经处理并重建成横断、冠状和矢状断层图像。
静态显像:是将显像剂引入体内,待其在脏器、组织或病变内的浓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进行显像。
由于放射性在一定时间内变化不大,所以允许采集能满足统计学要求的放射性计数用以显像,故所得影像清晰、质量好局部显像的范围为某一脏器或躯体的某一部分;全身显像常用于全身骨骼、骨骼显像,寻找肿瘤转移灶或炎性病灶。
动态显像(dynamic imaging):是将显像剂引入体内后,随血流流经脏器或被脏器不断摄取和排泄、或在脏器内反复充盈和射出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的显像方法阴性显像(negative 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减低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静息显像(rest imaging)是受检者处于安静状态下将显像剂引入体内一定时间后进行影像采集的显像方法。
负荷显像(stress imaging)指受检者在生理活动或药物干预状态下将显像剂引入体内进行影像采集的显像方法,亦称为介入显像(interventional imaging)。
早期显像:是将显像剂引入体内2h以内进行显像延迟显像:是将显像剂引入体内2h以后进行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优点:1. 放射性核素显像为功能显像,它能反映脏器、组织或病变的血流、功能、引流、代谢和受体方面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2. 可以对影像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有关血流、功能和代谢的各种参数。
3. 某些脏器、组织或病变能特异地摄取特定显像剂而显影,这种显像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如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进行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RII等。
缺点:4.放射性核素显像所得脏器和病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影响对细微结构的显示和病变的精确定位。
优点:5.显像剂大多数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引入体内,属无创性检查。
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
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辐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主要是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来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照射卫生防护原则和措施:1实践的正当化2实践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脑灌注断层显像常用显像剂及特点: 99m Tc-HMPAO(15-20mCi); 99m Tc–ECD【双半胱乙酯】(20-30mCi)1.小分子;2.不带电荷;3.脂溶性高。
特点:脑灌注显像剂入脑量与局部组织血流量及脑细胞功能状态成正相关。
临床应用:精神神经心理疾病;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功能损伤定位、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价;偏头痛的定位诊断和疗效评价;锥体外系疾病的共济失调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诊断、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表现为发作期局部放射性增高,发作间期放射性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和功能受损范围的评价;脑功能活动的研究。
门控心室显像的原理及显像剂:静脉注射99m Tc-RBC心血池显像剂10-20min后,显像剂在血循环内达到平衡。
此时用病人的R波作为门控触发信号,启动相机进行自动、连续、等时的几百个心血池影像采集。
包括从舒张末期(ED)到收缩末期(ES)的全过程影像。
圈定左心室ROI,即可得到左心室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依此计算左心室功能参数。
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的参数正常值:收缩:射血分数(EF)正常(静息状态下)LVEF>50%,RVEF>40%。
;舒张:1/3充盈率;运动负荷试验绝对值应比静息状态值升高5%以上。
向心回缩的现象,表明心肌失去主动收缩舒张功能,是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的特征。
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原理和方法:201Tl或99mTc-MIBI静脉注射后能被心肌细胞摄取使心肌显像。
心肌细胞聚集的放射性多少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量正相关,称作心肌灌注显像。
静息状态下阳性率不高,介入试验[药物(潘生丁最常用)或运动负荷]可提高阳性率。
心脏负荷试验一般分为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药物为腺苷和双嘧达莫(潘生丁),是冠状动脉扩张剂常用显像剂及显像特点:目前常用的SPECT显像剂有201Tl(显像特点:再分布)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腈(99mTc-MIBI)(特点:与心肌血流量成正相关)影像分析:1、平面影像(不常用)2、断层影像;计算机沿心脏长轴重建短轴(SA)、水平长轴(HLA)、垂直长轴(VLA)断层影像。
可反映心肌各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定位也可定量分析。
3、靶心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断层图像的定量分析方法)4、异常类型及临床意义:冠心病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一般将室壁运动四种类型分为正常、运动低下、无运动、和反向运动(矛盾运动)心肌灌注断层:左心室短轴断层(环形图,显示左室各壁及心尖),垂直长轴断层(马蹄形,显示左室前壁、下壁、后壁和心尖),水平长轴断层(马蹄形,显示室间隔、侧壁和心尖)灌注缺损分类:(1)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一般代表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2)固定性灌注缺损或不可逆灌注缺损:是指静息和负荷显像比较,灌注缺损在部位、面积和程度上无变化,一般是MI的表现,尤其是程度严重的固定性缺损临床应用(冠心病重点要求):冠心病的疗效,诊断,预后诊断心肌代谢显像的基本原理: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心肌组织会选择不同的代谢底物以满足能量需要,葡萄糖是心肌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进入心肌细胞的最初过程与葡萄糖相似,但当18F-FDG被代谢为6-P-FDG后,由于不能近一步的氧化分解而滞留在心肌细胞内。
因此心肌细胞对18F-FDG的摄取能够反映心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情况临床价值: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F-FDG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的“金标准”磁共振急性心肌梗塞灶显像:发病两周内呈阳性影像。
用于鉴别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灶。
显像剂为99mTc-PYP.肿瘤的几种阳性显像剂:67Ga、201TI、99mTc-MIBI、99mTc(V)-DMSA18F-FDG是迄今为止唯一在国内外获得药政管理机构批准在临床常规应用的肿瘤代谢显像放射性药物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为葡萄糖代谢示踪剂微型(动物)PET,应用于研究临床应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恶性肿瘤分期与治疗后再分期;探查肿瘤原发病灶;放、化疗的疗效早期评价和监测;肿瘤放疗后或手术后复发与瘢痕组织的鉴别;疗效随访与肿瘤复发的诊断;根据代谢影像显示代谢活性区域辅助实体肿瘤放疗时肿瘤靶区的勾画;预后判断甲状腺10-32%;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降低,恢复期正常或增高。
甲状腺功能的体外测定—可核素的方法,可用于孕妇。
甲状腺相关激素测定主要是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总T3(TT3)、总T4(T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甲亢诊断和疗效监测TSH>FT3>FT4>TT3>TT4 ,结果判断是考虑血浆TBG(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浓度。
(2)甲减诊断和疗效监测 TSH>FT4>FT3>TT4>T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