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群体与社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群体与社群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群体(group):指“相互联系、彼此顾及且具有显著共性的多个人的集合”。
群体是个体有条件的特殊组合。
它有如下特征:明确的成员关系、持续的互动关系、共同规范、共同的目标导向。
2.群体属性(group attribute):群体属性就是对群体内部的个体间关系进行调节,以进一步影响和塑造群体成员的行为。
3.角色(role):指人们用以界定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各个岗位上所被期待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规范。
4.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当个体面临多种不同的角色期待时,就可能会产生角色冲突。
5.规范(norms):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6.地位(status):是指别人对群体中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的界定。
7.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指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工作时那么努力。
8.从众(conformity):社会心理学中,把在群体情境下,个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与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倾向称为群体从众性。
9.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10.群体绩效(group performance):群体通常会明确地告诉其成员为了完成群体的工作目标,达成群体的绩效目标,他们应该如何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产出水平。
实际的群体绩效是由个体成员努力效果的简单叠加+过程增量-过程减量得到的。
11.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一个生物学术语,它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1+1大于2。
12.社会促进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指当个人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由于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自己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13.群体决策(group decision):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一般是由集体中个人先提出方案,而后从若干方案中进行优选。
14.群体思维(group think):由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评价的现象。
15.群体转移(transfer groups):群体决策跟群体内部成员个人决策相比,更多出现更极端的决策倾向的现象。
16.虚拟社群(virtual community):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
17.品牌社群(brand community):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之间一整套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一种非地理意义上的专门化社群。
1.2 关键知识点
1.群体的功能
①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更强大的新力量
②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
③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
2.群体的组成要素
社会心理学家乔治·卡斯珀·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通过对群体的剖析,发现在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3个要素,即活动、相互作用和感情。
三者关系如下图:
图5-1群体组成要素示意图
资料来源:Homans G C. The human group [J].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51, 54(2):261-263.
3.群体的分类
群体的种类表现出多样性,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
①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②大群体和小群体
③共同作用群体、协作群体和协调群体
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⑤友谊群体和任务群体,其中任务群体根据群体或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抵制性群体、共同行动群体、交互群体
4.群体规范形成的四种主要方式:
①群体成员,尤其是领导所做的明确的陈述;
②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
③群体内部最初出现的行为模式;
④新成员所带来的其它群体的行为期望。
5.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①群体成员相处时间
1袁俊昌,《人的管理科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P753-769
②进入群体的难度
③群体规模
④群体中的性别构成
⑤外部威胁
⑥历史上的成功
6.影响群体间互动的8个因素:
①目标
②群体间的依赖程度
③任务及环境的确定性
④时间
⑤群体行为的选择性
⑥资源配置
⑦相对地位
⑧组织文化氛围
7.群体间互动的管理方法
①制定规则与工作程序
②划分等级层次
③明确任务计划
④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⑤联合型团队
⑥综合部门
8、群体决策技术
①头脑风暴法: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
其方法是,
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群体成员只管畅
所欲言,不许别人对这些观点加以评论。
②名义群体法: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的一种决策方
法。
像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
③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一种更为复杂,更费时间的方法,除了不需要群体
成员见面这一点之外,它与名义群体法相似。
④电子会议法:一种比较新颖的名义群体法与复杂的计算机技术混合的群体决策方
法。
它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参与决策的人员坐在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前;问题通过计
算机屏幕呈现给参与者,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输入面前的计算机终端;个人的意
见和投票都显示在会议室中的投影屏幕上或者是传递到其他人的电脑屏幕上。
9.群体决策相比于个体决策的优缺点
优点:
①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②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③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
④提高风险的承担
缺点:
①浪费时间
②从众压力
③少数人控制
④责任的推诿
⑤更关心个人目标
10.网络虚拟社群的特点
(1)虚拟性
由于虚拟社群得以形成的基础性平台只是一种虚拟的网络空间,也没有明确的地域观念,社区成员的互动是以电子交互方式实现。
(2)开放性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实时地、“面对面”地互动。
这不仅减少了人际交往和信息获取的成本,也延伸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3)人群流动频繁的空间
虚拟社群具有论坛、聊天、学习、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社区间自由流动。
第二部分章后练习参考答案
2.1 团队练习指引
团队练习1
1.如果群体成员的态度与情感一致又有明确的目标时,群体合作会更优越;如果群体成员的态度与情感不一致,而且工作本身又缺乏内在兴趣,个人竞争的成绩会更显著。
2.一个群体是否有强大的竞争力,首先取决于群体内部的竞争是否合理。
如果群体内部的竞争和合作是合理的,就会增加群体的竞争力,反之,群体就缺乏竞争力。
团队练习2
1.大家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团队协作和团队讨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团队工作方法,学会群体协作,定位自己的群体角色。
2.在操作本团队练习的过程中,首先,老师要严格把控时间;其次,每个小组人数要一致,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操作空间,小组的组长应由小组内部决定;最后,老师可与多位同事或相关专家提前确定专家意见表。
2.2 自我测试答案
回答以下有关群体的6个问题,将6个问题的得分加总后除以6,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个
群体的内聚得分。
将这一得分与练习开始时的赋值进行对比。
两者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如果相同,则表明对群体的感觉相当准确。
如果两者不相同,则需要分析对群体哪个部分运作的理解有误。
2.3 案例分析参考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介绍了罗辑思维如何打造自组织社群。
为了验证和发挥社群的威力,罗振宇进行了一系列“疯狂”的会员召集活动。
2013年8月9日,罗振宇做了一件很轰动的事,发起了一项“史上最无理”的会员募集活动:募集5000名发起会员及500名铁杆会员,前者的会费是200元,后者是1200元,期限均是两年。
价值160万元的5500个会员名额,却在6个小时宣告售罄。
12月27日,罗振宇又进行了第二波会员招募活动,在一天之内,招募两万会员,“揽”得800万元。
后来罗振宇又推出震动媒体的互联网出版实验——“不剧透物品清单、不提前预热、不打折销售、仅以推荐人的魅力人格背书为核心的图书报限量闪购活动”,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在90分钟内被抢光。
罗辑思维也会给会员组织相亲,女会员把照片和个人情况发上去,在社群中征集意中人,社群内互动是第一步。
第二步,做服务,比如说有会员从单位辞职了,想找一个下家,可以很快通过社群内发散到外部找到。
第三步,行动召集,比如许多会员想去哪儿旅游,谁家企业愿意给社群出钱,社群给谁出名,分分钟就筹集起来了。
后来,罗辑思维又推出了霸王餐活动。
罗辑思维通过结合当前节目主题将商家推广出去,同时商家为罗辑思维会员社群提供免费或者实惠的商品和服务。
结果,商家在通过这种形式获得广告效应,向店内导流,然后再形成线上线下一连串的口碑效应,遍布全国各地的罗粉可以尝到免费的大餐,而罗辑思维则付出了极少成本。
罗辑思维还提供了一个叫做“会来事”的交流平台,不少心怀梦想的创业者聚集于此,罗辑思维也因此从魅力的“点”升级为“线”连接的平台。
然而,也有人对罗振宇的社群运营模式产生了质疑和忧虑,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回顾罗辑思维一年来的实验,或许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社群本身的价值并没有激活。
第二、社群规模过大,其自身的组织和运作系统就比较难以建立,凝聚力可能会下降。
罗胖构想的10万粉丝社群,依托他个人的人格魅力能支撑起来,但社群经济自系统建立不起来。
第三,既然是实验,就要有数据、分析、跟进、反馈,这才是对这次实验负责任的态度,而不只是每次活动大家一起飙倍儿爽,事后一哄而散,缺乏持续性,缺乏优化改进。
问题:
(1)根据案例资料,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请您分析罗粉会员社群具有哪些社群特点?(2)除了文中所说的三点质疑和忧虑,您认为罗振宇的社群运营模式还存在哪些问题?(3)如果您是罗振宇,请就罗粉社群的未来发展和社群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谈谈您的想法及建议。
二、案例分析要点
1、罗粉会员社群具有哪些社群特点?
答:
(1)社群成员具有比较一致的价值观、共同兴趣。
(2)分工高度模糊化,目标生成自动化。
(3)组织忠诚度比较高。
(4)社群组织比较开放、包容,进出自如,没有较多的强制性规定和束缚。
2、罗振宇的社群运营模式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
(1)罗粉们也在利用自身的社群力量去寻求一些商业模式,目前来看,商业模式过于单一,且创新度不够,仅仅通过罗辑思维平台简单的卖商品。
(2)罗粉社群会员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群的未来发展,没有良好的准入机制和发展机制。
(3)罗粉社群的口号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然而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更多的应体现在思维上的自由,社群的经营运作不应过于自由。
3、请就罗粉社群的未来发展和社群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谈谈您的想法及建议。
答:
(1)在社群的发展上,应建立一定的准入机制,并规划好社群的发展机制,科学分析社群构成及运营数据,借用罗辑思维平台更多的让罗粉得到发展与发扬。
(2)突破仅依赖罗辑思维节目“卖书”的经济模式,更多开发类似“会来事”等交流平台运作创业项目,可以利用罗辑思维这个平台的影响力进行创业项目的众筹等。
第三部分教学拓展
3.1阅读材料
跟随“Improv Everywhere”团队体验群体性荒诞行为
查理-托德发起一些古怪滑稽令人无法意料的活动:商店橱窗前一同起舞的70名舞者;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乱窜的“捉鬼天师”;还有一年一度的不穿裤子乘地铁活动。
在TEDxBloomington,他展示了其“随处即兴”团队是怎么通过以上活动将人们聚集起来。
虽然搞笑,但是富有创意。
正如查理托德据说,孩提时我们爱玩,长大了,似乎忘记了玩,通过这种荒诞的群体行为,我们在社会的压力下,找回了快乐的感觉、释放了压力。
尽管有很多人评论“闲得蛋痛”,怎么没有人说“在工体为北京国安加油的人们闲得蛋痛?”
Improv Everywhere 是在2001年於纽约成立的非正统搞笑团体。
improv 意为即兴表演,随处表演随处搞笑就是这个团体的宗旨。
该组织组织过许多在公共场合执行的任务,像是停止的中央车站(Frozen Grand Central )、最棒的小学生棒球大联盟(Best Game Ever)、美食街的音乐剧(Food Court: The Musical)等等。
有些任务甚至动员了上百人的「特务」、飞行船等等。
不穿裤子乘地铁
纽约,一名男子走进地铁内,上身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下身穿着拳击短裤。
他站在车厢里看报纸。
列车驶入下一站,一名女子走入车厢,上身穿着羽绒服和羊毛衫,戴着围巾,下身穿着短裤。
她坐下后开始听iPod。
几站过后,在6号车厢里大概聚集了十几个只穿内裤的人,他们都互不相识。
车厢里的大多数穿着裤子的人起初盯着他们的腿看来看去,随后开始满脸狐疑地东张西望,接下来放声大笑,最后便开始与陌生人玩笑似地打赌:下一站会有多少个不穿裤子的人上车。
事实上,下一站上来一个卖裤子的人,一条裤子只售1美元。
在纽约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不容易。
在这里,“赤裸牛仔”(Naked Cowboy)每天都会身穿白色紧身衣,弹着吉他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游荡。
而内衣公司则派一些身穿内衣的男女模特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然而,Improv Everywhere的成员着实下了一番苦功。
“不穿裤子乘地铁”是该组织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的一年一度的行动,这只是Improv Everywhere策划的诸多行动中的一个。
Improv Everywhere的行动通常都经过精心策划。
那么,Improv Everywhere实施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什么?按照Improv Everywhere的创始人查理·陶德(Charlie Todd)的说法,其目的是“制造一些令人惊讶的时刻,从而使行动者在自己的余生里对其曾经做过的举动津津乐道”。
Improv Everywhere的行动地点几乎都在纽约市的大街和地铁里。
当然,这些行动不全是即兴表演,因为所有表演都经过了事先的精心策划。
但是,许多Improv Everywhere的创始人和核心成员在加入这个组织时,还在Upright Citizens Brigade剧院学习。
这所学校传授即兴表演技巧(他们引以为傲的是许多毕业生后来都效力于Saturday Night Live节目)。
Improv Everywhere的成员将许多在该学校学到的技巧运用到他们的表演中。
如果观众是不知情的上班族、游客或出门散步的市民,那么您必须做好应对任何反应的准备,最好是将这些技巧天衣无缝地融入到表演中去,以达到喜剧效果。
这就是improv。
2001年的一天晚上,查理·陶德和一群朋友流连忘返于各大酒吧。
那晚,他的朋友说他与音乐家本·弗尔兹(Ben Folds)有些许相像。
于是查理决定假扮这位音乐家以验证朋友们的话。
也就是在那时,查理产生了创立Improv Everywhere的念头。
这促成了他第一次成功的行动。
在酒吧里,查理接受了本·弗尔兹的仰慕者们的多次邀请,整晚免费畅饮。
他还被保镖领入了VIP房间。
而他的朋友则被认定偷了他的钱包,最终被赶了出来。
就这样,Improv Everywhere应运而生了:它为那些平凡人提供了舞台;它为那些为了在百老汇掀起狂潮而苦苦奋斗的演员提供了剧本;它竭力唤醒纽约市民冷漠的心并得到他们的关注。
这些事做起来并不像想像中那么容易。
根据查理·陶德在Columbia News Service的一篇报道中的说法,“要如此费尽周折才能使人们停下来关注你,真令人感到惊奇。
”
不穿裤子乘地铁确实是获得关注的一种好方法。
Improv Everywhere还组织过一场地铁惊喜派对。
在这次行动中,派对的参与者高举横幅,向其他乘客分发派对帽子,并且让所有人在扮演“寿星”的参与者于下站上车时一起下蹲并高喊“惊喜!”。
所有人齐唱“生日快乐”,参与者还供应纸托蛋糕。
另一场地铁求婚行动的形式与此类似,只是参与者让地铁乘客手举卡片拼出“嫁给我好吗?”的字样,而其中一个参与者在他的“女朋友”登上列车后向她求婚。
这个行动让一些女性地铁乘客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地铁是Improv Everywhere最偏爱的舞台之一。
但地铁并不是他们唯一的舞台。
该组织的一些经过最精心设计的行动在地面上进行。
在其中一次行动中,一位身着无尾晚礼服的参与者在麦当劳的洗手间里摆放了一张华丽的桌子,向上完厕所的顾客提供纸巾和古龙水。
Best Buy行动
2006年4月23日,Improv Everywhere的触角延伸到了一家位于曼哈顿的Best Buy商店。
80名参与者身着Best Buy员工制服—— Best Buy蓝色运动上衣和卡其裤——随意地站在商店里。
除了该组织一贯使用的隐蔽摄像机外,行动者陶德还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备用视频来源:利用Best Buy自身的演示产品。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带来空白磁带和记忆卡,然后将
其插入他们自己的摄像机和照相机。
”除了要满足非常明确的Best Buy着装要求(上衣束进腰带,穿黑色鞋子)以外,电子邮件中关于此次行动的指示还包括:“不要购物,但也不要工作。
如果顾客上前询问,需要礼貌接待,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帮助。
如果有人问你是否是Best Buy的员工,要回答‘不是’。
” 身穿制服的参与者人数远远超过真正的Best Buy员工人数。
有一次,一个参与者无意中听到一名警卫在对讲机中说:“偷天游戏!偷天游戏!”员工、警卫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最终连警察也来了,参与者的口径一致,他们都回答说:“我只是在等我的女(男)朋友。
她(他)就在电视机专柜那边。
”
参与者不主动与顾客搭讪,但是他们看上去跟Best Buy的员工完全一样,所以顾客常常向他们寻求帮助。
尽管想要即兴表演一下的欲望难以抑制,但参与者往往尽力为顾客指出正确方向(但常以失败告终)。
一位参与者记得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顾客:请问USB接口在哪里?
参与者:USB接口是什么?
顾客:是一种跟电脑有关的设备。
参与者:USB的全称是什么?
顾客:我不知道。
正在此时,真正的Best Buy员工健步上前并冲两人喊道:“她不是这里的员工。
”
Best Buy员工(对参与者):你无法帮助她!
参与者:哦,相信我,我不是在帮助她。
这80位冒牌员工在商店里逗留了超过一小时。
据几个参与者说,商店经理大发雷霆。
在行动正式结束前,就有几个参与者被警卫押出去了。
但是大部分参与者都设法留在了商店里,直到陶德示意他们离开。
Best Buy行动成功了。
“手机交响乐”行动
2006年2月,Improv Everywhere在一家名叫“The Strand”的书店上演了一场创意奇妙并经过精心策划的演出,即手机铃声交响乐。
“The Strand”书店很大,寄物处有大约120个储物柜,许多人到书店购书的时候都把手机留在储物柜里。
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其中一两部手机响了,大部分顾客连头也不抬,而是继续浏览书籍。
Improv Everywhere决定搞清楚如果寄物处有数十部手机同时响起,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但是不仅如此——所有手机将相互协调,铃声将在不同时间响起,形成“交响乐”的一个个“乐章”。
下面将介绍这个行动是如何进行的。
为了制造足够的骚动,以引起书店里人们的真正注意,他们需要许许多多的手机。
120个参与者带着他们的手机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这就意味着,其中60部手机将被放到寄物处,而另外60部手机将留在外面来拨打放在寄物处的60部手机。
当晚气温为零下9摄氏度,寒风刺骨,这群行动者站在离书店几个街区远的地方,并按照手机品牌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组都找到了一款手机铃声,并且将其预先装到该组内的所有手机中。
每组中有一半人将手机放到寄物处。
这一半人将他们的手机设定到适当的铃声,并把他们的手机号码告诉把手机留在外面的人。
然后这些人陆陆续续进入到“The Strand”书店,其中每个人都把手机放在包里,再把包寄放在寄物处。
而另外一半留在外面的人则准备在寒风中等待45分钟。
手机都在寄物处放好之后,由参与者担任的“指挥”同他的“交响乐团”一起在店外开始了交响
乐演奏。
所有这60位参与者分别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然后按照“指挥”的提示按下呼叫键。
之后,书店里的60部手机陆续响起铃声,人们纷纷寻声望去,只见被逗乐的店员正在努力搞清楚这些声音从何而来。
接着,音乐停止了……然而好景不长。
指挥依次示意三星手机组、诺基亚手机组、摩托罗拉手机组、Treo手机组以及LG手机组拨打电话,演奏出一曲由不同“乐章”组成的交响乐。
店员和顾客对这场演出的反应不一——有的人被惹恼了,有的人困惑不解,但是大部分人乐在其中。
此次活动的中心舞台——寄物处有两位店员,其中一位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脸上都充满笑意。
人群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理论:一部手机响了,由于故障或设计原因,其他手机也跟着响起来了。
寄物处的店员企图寻找“肇事手机”,最终却无功而返。
附近的一位店员说:“这简直就是大卫·林奇电影中的情节。
这太违背常理了。
”
而在书店外面,“指挥”正在指挥大家演奏最后一个乐章:
一曲将尽,我们越来越兴奋,直至每一组的每一个人都一再地重拨、重拨、重拨。
这样整整持续了三分多钟,直到最后,我像一名真正的指挥那样,挥舞双臂,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大的圈后落下双手,所有人都同时挂断电话,形成一声巨大的“休止符”。
几十部翻盖手机同时噼里啪啦地合上,那种声音真令人满足。
整部“交响乐”总共持续了20分钟,并且刚好适时地结束了。
书店经理正开始记下存放响铃手机的储物柜号码,忽然,一切都归于宁静。
陶德发出信号,于是店内的行动者开始撤离现场。
“手机交响乐”行动完满结束。
行为准则
尽管Improv Everywhere做过一些非常疯狂的事情,但也并未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
他们有一些行动准则,其中包括:
1.任何时候都不准泄露这是一场演出(即使行动已经结束)
2.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不要羞辱任何人——只实施“没有受害人的恶作剧”
最后一条准则往往不能做到。
比如说,在“史上最优秀特约演出”行动中,当演出结束几天之后,Ghosts of Pasha乐队发现观众是“假扮”的时候,他们感到万分尴尬。
乐队成员觉得自己好像成了笑柄(但是很快他们就不以为然了,因为他们的乐队出现在了音乐杂志《Spin》和《滚石》上,而且后来,一家唱片公司的艺人经纪代表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Improv Everywhere在Barnes and Noble书店实施“与安东·契柯夫一起阅读”行动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
在这次行动中,Improv Everywhere从大街上拉来了一名带俄罗斯口音的老者扮演契柯夫。
当一些索要这位俄罗斯作家签名的人后来发现安东·契柯夫已经于1904年去世时(可能从朋友那里得知,或者通过Google得知),他们觉得自己太傻了。
无论是否有人最终因为这些惊人举动而陷于难堪,大多数人都承认Improv Everywhere 的所作所为是一幕不错的街头喜剧。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该组织的行为被称为“规范违反”。
这些行动常显得滑稽可笑——他们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通常引人发笑),因为他们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预料的一切情况都背道而驰。
它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演员表现得好像所发生的事是完全正常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旧金山,喜剧演员吉姆·科伊尔(Jim Coyle)和梅尔·夏普(Mel Sharpe)在为一个广播节目进行街头采访时,就运用了类似的技巧,提问诸如“你是否从根本上反对携带动物并试图用它来产生音乐?”之类的问题。
他们表现得似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