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银器的工艺美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6
元代
特点:装饰图案上出现了游牧民族的生 活场景,
如意纹金盘(元) 高1.3厘米,宽16厘米,1959年1月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 藏。 金盘以四个如意云纹组成,线条为 捶揲而成的突起阳文,两下两上相互重 叠,盘心又捶出四个小如意云纹,形似 花朵,其余部位满饰錾刻缠枝花卉纹。 造型新巧,别具一格,如意云纹既是纹 样,又是构成器形的一个组成部分,使 装饰与造型合二为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7章 金银器的工艺美术
7.1 金银器的生产制作历史
7.1.1春秋战国时期:清新活泼
1. 特点:新工艺技术使金银器的数量、种类有了明显增 加;以装饰品为主;分布范围扩大。 2. 影响:南北不同风格的形成,为以后各代金银器在分 布范围、风格特点等方面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分布地区:宝鸡、咸阳和秦陵。 春秋:楚国最为发达。 战国:金银产量增加,金银制品增多。
动物纹金牌饰 西汉
7.3.3
魏晋南北朝时期
1. 特点:造型确立装饰愈加明显,用各种各样的“花形 金饰”,各种吉祥文字作装饰。装饰工艺向多 元化发展,为唐代金银器的成熟和繁荣作准 备。
2. 纹样:对异域美术品或装饰手法进行仿制,出现了 大角鹿纹样、走狮纹样等。
北齐鎏金龙
7.3.4
隋唐五代时期
1. 特点:造型精美、结构巧妙、装饰典丽。注重生活 化,及对外来装饰艺术的撷取。 2. 原因:善于总结、继承前人的成就,又吸收消化外来 文化中的丰富营养,创造出一种五彩斑斓、璀 璨夺目的新形式。 3. 代表: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共有金银器 270件,器物有碗、杯、壶、盒、薰球、钗、 龙等。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纹饰生动、活泼, 把动物形象、花草以及人物等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
7.2.5宋、辽、金时期:
1. 特点:以生活化为主,不同于唐代的是金银器已经具 有商品性,已全面走向市场。 2. 银器:造型以酒具和茶具为主,形体更加小巧,器壁 更加匀薄,花式造型变化更大。如杯盏就有五曲梅花 形、六曲秋葵形、八曲方口四瓣花形、十二曲六角栀 子花形、八角形和荷叶形、蕉叶形重瓣菊花形、桃 形、瓜棱形等等。
7.1.4 隋唐时期:绚丽多彩
1.原因:经济高度繁荣,王公勋贵竞相奢靡,对外贸易需 求量增大,使隋唐金银器在数量、工艺、装饰等方面都 达到了最高水平。 2.风格:重视吸取西方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艺术造型和装 饰手法。呈现西方化的风格,明显受到罗马——拜占 庭、波斯萨珊,乃至粟特等的影响。其中有杯、盘、 碗、筷、壶、罐、盒、匜、熏炉和首饰等。 3.工艺技术:钣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锤 打、刻凿等。 4. 制作:分官、私两种形式。金坑、金场14处,银场56 处。
7.1.2 秦汉时期:繁荣发展
1.特点:金银不再是青铜器的装饰,成为独立的金银 细工。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也受到西方风格的某 些影响。 2.分布:除了京师、咸阳、长安、洛阳以外,一般集 中于产地。 3.工艺:综合运用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 磨、抛光等多种工艺技术。 4.用途:除用于制造货币外,还用于制作精细工艺器 皿饰物或装饰其它质地器物。
金串珠 宝鸡益门村出土 长148厘米 春秋晚期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藏
金鸭嘴带钩 凤翔雍城马家庄宗庙遗址出土 长2厘米,宽2厘米,重20.7克 春秋晚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盘蛇金节约 宝鸡益门村出土 直径2.6厘米,高1.4厘米 春秋晚期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藏
鸳鸯金带钩 宝鸡益门村出土 通高1.5厘米,尾宽2厘米 春秋晚期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藏
7.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独具异域风采
1.种类:除制铸造货币、鎏镀佛像外,还用于制作各种工 艺品和装饰品。金银器增多。 2. 原因:统治阶级竞相奢靡,大量使用金银器物和饰 品。上行下效,民间也大量使用金银器。 3.金银矿分布:北方的鲁、陕、晋,南方的滇、川、赣、 苏等。
4.器物种类:纯金、纯银、镶金银的香炉、唾壶、匕箸、 杆杓、屏风、莲花、环钮、盘、杯、镜、带以及鞍、 鞭、刀、剑等。 5.国外流入中国的金银器:通过丝绸之路从拜占庭、波 斯萨珊等地传入造型特殊的胡瓶、盘、杯、碗等容器, 以及指环装饰品。
7.3.5
宋、辽、金时期
1. 特点:造型与装饰巧妙的结合为一起,使两者 相互体现,纹饰自然生动,格调清新典 雅,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风格特征。 2. 变化:商品化促使金银器适应市场需求和大众 化、世俗化的审美风尚。装饰纹样多以 自然生动的花卉瓜果、亭台楼阁、人物 小品和吉祥如意为主。
鎏金八角银杯
南宋 银质鎏金,高 5.5厘米,口径7.5~9.3厘 米,足径3.5厘米。福建 省博物馆藏。 杯身为八角形,器 壁双层,下接矮圈足, 亦作八棱形,杯心錾刻 《踏莎行》词一首。口 沿内壁饰卷草纹一周, 外壁为八幅连续画面, 表现新科状元宴饮游行 等场面,与杯心《踏莎 行》词内容相合。每幅 画面以凸棱间隔,上下 饰以方胜、卷草、如意 等图案,圈足上亦饰一 周卷草纹。
7.2.2
秦汉时期
特点:造型浑厚古朴,尽管金银器形体 较小,但仍有两汉造型艺术的宏 大气势。
金兽
西汉。1982年出土于江苏 盱眙,今藏于南京博物院。通 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 宽17.8厘米,重约9000克。 造型通体卷曲匍匐状,头 置于爪上,尾收拢于体侧。颈 部上方有三道项圈,头顶之间 有一铸造而成的环状提手。金 兽盘踞卧伏,虽形貌凶狠、瞪 眼张口,但因头部枕伏于前足, 反生几分祥和、温顺之感;颈 部的项圈表明它是驯兽或宠物 的身份。作镇魔压邪之用。背 部有纽,便于提携。整器以黄 金铸造,空心,是目前全国考 古发现金器中份量最重的一件。
7.2.6
元代
特点:生活日用器皿增多,造型简练,设计 巧妙,于规正中见变化。通过巧妙的 构图,营造一种极强的装饰效果,装 饰也向大型化和精细化发展。
银槎
高18厘米, 长20厘米,故宫 博物院藏,为朱碧山代表作品。 槎用白银铸成,槎和人物都 是先经过铸造,而后雕刻而成的。 银槎的造型奇特,槎身作松柏纹 理,其形如老树杈丫,银槎注重 人物神情的刻画,一道人道冠云 覆,长须宽袍,坐于槎上,左手 撑扶,右手持书作读书状,容貌 清瘦,神情安闲。银槎极具诗意, 它将中国传统绘画与雕刻特点有 机地融汇在这件艺术品中,说明 元代银工艺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 的水平。
7.2 金属工艺的造型艺术
7.2.1春秋战国时期
特点:造型灵动、轻巧,姿态优美,结 构稳定。 2. 元素:多以想象中的鸟兽作为设计元 素。
1.
鹰形金冠顶、金冠带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 墓出土,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冠高7.3厘米,冠带长30厘米,周 长60厘米,共重1394克。 冠顶呈半球形,上面饰有四狼噬四 羊的浮雕图案。顶部傲立一只雄鹰, 呈展翅向下俯视状。其身与尾部系 用薄金片打制成型,体内空。金冠 带由三条半圆形金带组成。冠带前 部有两条上下相接,未端用榫铆相 连。带的中段均作辫纹,两端或作 卧虎形,或作盘角羊形,或为马形。 此金冠顶和金冠带为战国时期匈奴 王的遗物,弥足珍贵。具有北方草 原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同时代 表了当时匈奴地区贵金属工艺的最 高水平。
7.2.3
魏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造型丰富多样,不仅受陶器、瓷器造型 的影响,而且受中亚、西域造型风格的 影响日趋明显。 造型特殊的胡瓶、盘、 杯、碗等主要是仿西方制造的。
7.2.4
隋唐五代时期
1.特点:造型设计以生活化为主流;功能以实用为主,实 用和审美相互融合;造型和结构上体现出合理的功能性 和科学性。 2. 风格变化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立国至玄宗开元前期:吸取西方工艺品中的制作 工艺、造型工艺美术与装饰手法,常呈现出西方的 艺术风格。 (2)开元后至宪宗以前:造型艺术多为外缘呈菱花或葵花 形的金花银盘。盘口的外轮廓是多度弧曲的菱花或葵 花形,线条弧曲流畅,规律、匀称而有变化,给人以 丰润华美之感。 (3)宪宗至唐末:品种多样,同一品种多种造型。
7.3
金银器的装饰工艺美术
7.3.1 春秋战国时期
1. 器物:主要是一些佩饰品和饰件。
2. 装饰手法:运用浮雕、镶嵌、錾刻等手法。 装饰主要体现在纹样和构图上。
7.3.2
秦汉时期
Fra Baidu bibliotek
1. 装饰:金银器制作以装饰品为主,装饰艺术超过 造型工艺美术。西方艺术对装饰风格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锤谍 金银器和掐丝金饰。 2. 图案:寓现实、祝福、意念于装饰图案中。 3. 代表:河北定县东汉墓,江苏邗江甘泉东汉墓, 湖南长沙五里碑东汉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金 银饰品。
鹦鹉纹提梁银罐(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 大口,短颈,腹圆鼓,喇叭形圆足盖。 腹两侧均以鹦鹉纹为中心,四周绕以折枝花, 形成圆形图案。盖顶中心为宝相团花,周围 饰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
赤金走龙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长4厘米,高2.8厘米。
7.2.7
明清
1. 特点:造型庄重、典雅、严肃。不追求实用和
审美的结合,不再保持材料的本色之 美。用宝石和玉作装饰,金光珠宝,豪 华至极。 2. 代表:北京定陵出土的金器。
清,口径10.5cm,底径9.8cm,高 17.1cm。清宫旧藏 银胎,侈口,大肚,台足。口、 胴呈十二棱形,每棱均弧面,两棱相 结处下陷,成三角沟状,与通常瓜棱 式菊瓣处理手法不同。
7.1.6 元代
1.特点:金银器在宋代的基础之上又有所发展。 2.原因:贵族统治着非常重视使用金银器。 3.种类:生活日用器皿,如碗、盏、杯、盘、 盒、壶等;各种首饰,有簪、条脱等;作为货 币使用的金银锭和金银条。 4.地区:除了京师,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
7.1.7 明清:华丽繁缛
1.特点:明代生动古朴,清极趋于华丽、浓艳, 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工艺细腻精致。 2.工艺:运用了编、织、盘、辫、码、拱等工 艺。 3.矿资源:明代民间银矿规模甚大。清代金矿发 展不大,主要银场在浙江、福建、四川和云南 四省。
金杯 唐茶具 高5.9cm、口径6.8cm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7.1.5 两宋:清丽典雅
1.特点:有铭款的金银器显著增多;造型优美,素雅大 方,小巧轻薄,纹饰风格趋向写实。 2.主要用途:衣饰器玩和佛像塑造。 3.规模:金坑、金场14处,银场56处。年收入金约1万余 两,银20万余两,主要供官营手工业之用。 4.西夏、辽、金:金银制品相当发达。用金银制作的马 具、饮食器、饰物和宗教器物达到较高水平。
蝉形轭端银钩首 秦陵铜车马坑出土 水平长3.55厘米,宽2.86厘米, 厚1.17厘米,重57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鎏金银铜马 汉 1974年河南偃师寇店出土。 高5.9厘米,长6.2厘米。
圆泡形金节约 秦陵铜车马坑出土 通高1.58厘米,径2.44厘米,重25.5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错金银伞杆构件 秦陵铜车马坑出土 长13.95厘米,直径2.6-2.7,壁厚0.13厘米。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高18.5厘米,白银质地。现藏 于陕西省博物馆。 造型仿效皮囊的形态,上面有 鎏金的提梁。提梁前有直立的小壶 口,鎏金的盖部为倒扣的莲花瓣形, 盖纽上系有一条细银链,套连于提 梁的后部。壶腹部两侧各装饰有一 鎏金的骏马图像。马儿前腿直立, 后腿曲卧,口中衔有一只酒杯,仿 佛正在翩翩起舞。由于采用了锤凸 成像技术,马的形象凸起于银白的 壶体表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显 得十分华美。舞马衔杯纹银壶构思 细腻,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给人 以富丽堂皇的美感。同时集中了锤 凸成像、鎏金等多种工艺技术,显 示出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杰出成 就。
银鎏金鸟禽缠枝莲纹蛤彀形盒 唐 口径6.6厘米 盒呈蛤彀形,银质,上鎏金; 盒外壁刻有鸟禽缠枝莲纹。造型设 计独特,图案精美。
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器 唐 高34.2厘米 1982年在江苏镇江出土,整个造型分简筒和伏龟 两部分。下部底座为龟形,采用写实手法,模仿自然 龟的造型,表现自然美的质朴;上部简筒则为圆柱体 ,表现几何形体的严整之美。此玉烛是用来盛放酒令 筹的,在国内是第一次被发现,无论造型设计还是纹 饰錾刻,都非常精妙,是唐代后期金银器中的瑰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