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用疫苗的作用机理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4:4-4-免疫学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阐述疫苗发挥作用的机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
3.认同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认同器官捐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疫苗发挥作用的机理。
2、教学难点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利用课本问题探讨进行导入。
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
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讨论: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其原因。
2、新课讲授一、疫苗教师提供疫苗相关资料:资料1: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方式之一。
天花疫苗取自一种被称作“牛痘”的活体病毒,牛痘疫苗的发现大大遏制了天花病毒的发作,降低了死亡率。
资料2:卡介苗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具有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加强巨噬细胞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活化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用于①肿瘤的辅助治疗;②预防结核病;③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及预防小儿感冒。
也用于治疗膀胱原位癌和预防复发,用于预防处于Ta或T1期的膀胱乳头状瘤经尿道切除术后的复发。
资料3: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
HPV预防性疫苗主要以具有天然空间结构的合成L1晚期蛋白病毒样颗粒作为靶抗原,诱发机体产生高滴度的血清中和性抗体,以中和病毒,并协助肿瘤特异性杀伤T淋巴细胞清除病毒感染。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与疫苗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疫苗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利用课件图片,对疫苗概念和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讲述。
二、器官移植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图片资料,建立器官移植的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的资料,学生阅读后讨论相关问题: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2.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3.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4.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
简述疫苗保护剂的作用机理
简述疫苗保护剂的作用机理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一般由病原体的逆境致病因子或抗原、佐剂以及其他辅助成分组成。
当人体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抗原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免疫反应,进而形成免疫记忆,以便在接触实际病原体时能够快速应对并消灭病原体。
疫苗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拟感染:疫苗中的抗原可以模拟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的过程,从而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这种模拟感染的方式能够让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但并不会导致实际的疾病发生。
2.激活免疫细胞:疫苗中的抗原可以被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吞噬细胞)识别和摄取。
摄取了抗原的免疫细胞会进一步处理抗原并将其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以激活整个免疫系统。
3.激活T细胞: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疫苗中的抗原能够激活特定的T细胞,诱导它们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
这些T细胞能够识别和杀伤感染了病原体的细胞,并通过产生细胞因子来调控免疫反应。
4.激活B细胞:疫苗中的抗原能够激活特定的B细胞,使其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
这些B细胞会产生和分泌特异性抗体,以中和病原体、阻断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或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清除。
5.形成免疫记忆:接种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形成对病原体的免疫记忆。
这意味着,如果接下来再次遭遇相同的病原体,免疫系统将快速识别并作出有效的应对,从而阻止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症状。
总结起来,疫苗通过模拟感染和激活免疫细胞,激活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反应,以及形成免疫记忆,从而达到预防特定疾病发生的目的。
通过疫苗接种,人体可以在没有实际感染的情况下获得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有效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疫苗的作用机制是一项复杂而有效的生物学过程,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疫苗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疫苗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疫苗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手段,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疫苗有很多种,这些疫苗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
一、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灭活病原体制备而成的疫苗。
灭活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免疫机制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灭活疫苗虽然通过灭活病原体去除了其致病性,但其仍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免疫系统产生对抗病原体的抗体。
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弱,需要定期接种才能够保持免疫力。
二、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不同,活疫苗是以能够感染人体的病原体为基础的疫苗。
通过接种活疫苗,人体会形成充分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另外,活疫苗还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机理。
对于一些需要常年预防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等,活疫苗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且长期产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然而,活疫苗也有其风险和限制。
活疫苗可以引发感染,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较为薄弱的人群,如孕妇、老人、免疫系统功能缺陷患者等,要特别注意接种活疫苗的安全问题。
三、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以病原体的一部分,如细胞壁、胶囊、蛋白等为基础的疫苗。
由于亚单位疫苗不具有完整的病原体,因此不存在致病性和感染风险。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病原体的某些特定结构部分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抗其他部分的病原体的抗体。
在生产亚单位疫苗时,可以选择性地筛选和提取含有病原体特定结构的亚单位,使得疫苗的免疫原性更加强劲。
由于其免疫原性高,亚单位疫苗具有快速免疫反应和长久免疫效果等优点。
四、DNA疫苗DNA疫苗是利用特定基因序列构建的疫苗。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将特定基因码注入人体细胞中,诱导人体细胞产生病原体特定蛋白结构,从而达到产生对抗病原体的抗体的目的。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疫苗,DNA疫苗具有相对较强的个性化优势。
由于使用基因信息进行制备,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原体特征进行定制,针对性更强。
总之,疫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免疫学的应用含答案
免疫学的应用(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一、疫苗1.概念: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3.实例(1)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2)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
(3)我国首个DNA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
4.特点(1)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2)记忆性: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
判断正误(1)疫苗只能用来预防传染病()(2)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记忆T细胞的产生()(3)抗原和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所以市面上没有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病毒()答案(1)×(2)√(3)×任务一:分析疫苗的本质、作用机理和接种资料:170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医生马丁·李斯特收到一封英国商人从中国寄去的信,信中描述了商人在中国看到的人痘接种过程:“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疱,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然后放入可能患天花人的鼻子里。
”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大部分可以自愈,死亡率约2%。
1.为什么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并痊愈?提示接种物中带有减毒的天花病毒,因此,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
但由于接种的天花病毒毒性已经减弱,被接种者完全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实现自愈。
2.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提示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具有抗原性即可),如蛋白质、多糖等。
3.请据图分析在接种天花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在接种过程中,免疫系统完成了对天花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针对天花病毒分化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天花病毒时能迅速作出反应。
4.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么?提示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
mrna疫苗机理
mrna疫苗机理mRNA疫苗机理引言: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mRNA疫苗成为了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mRNA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其机理和传统疫苗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mRNA疫苗的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一、mRNA疫苗的基本原理mRNA疫苗是通过使用mRNA分子来传递病原体相关的遗传信息,从而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应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mRNA是一种包含了蛋白质合成所需信息的分子,它能够被人体细胞的核糖体识别和翻译为相应的蛋白质。
二、mRNA疫苗的制备过程mRNA疫苗的制备过程包括三个关键步骤:转录、修饰和传递。
首先,科学家们将目标病原体的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分子。
然后,对mRNA进行修饰,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最后,将修饰后的mRNA传递到人体细胞内。
三、mRNA疫苗的传递和翻译一旦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内,它会被细胞的核糖体识别并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可以是病原体的表面抗原或其他与病原体相关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的合成会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四、mRNA疫苗的免疫应答mRNA疫苗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方式与传统疫苗有所不同。
传统疫苗通常是使用已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来激活免疫系统。
而mRNA疫苗则通过合成病原体相关蛋白质来激活免疫系统。
这种方式可以更准确地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提高疫苗的效果。
五、mRNA疫苗的优势和挑战mRNA疫苗相较于传统疫苗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mRNA疫苗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响应疫情的变化。
其次,mRNA疫苗不需要使用活病毒,减少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此外,mRNA疫苗可以激发强大而持久的免疫应答。
然而,mRNA疫苗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mRNA的不稳定性,制备和保存mRNA疫苗需要特殊的条件。
其次,由于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公众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知程度有限,需要加强科学宣传和风险沟通。
六、mRNA疫苗的应用前景mRNA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不仅在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望在其他疾病的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4.4免疫学的应用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免疫学的应用》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免疫调节的最后一课,侧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社会责任的担当需要重要概念及科学思维的支撑,因此,教材在每一个标题下分别设计了一个“思考·讨论“活动。
通过这样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意识,最终能理性的看待与此相关的问题。
”问题探讨’给出的情境是很多学生都遇到过的,通过对设计的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明确基础知识,并消除一些负面新闻。
正文“疫苗”和“器官移植”都是通过讨论问题,旁栏思考题等方式向学生普及基础知识,避免单纯的说教。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学生更希望用自己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新冠病毒的疫苗问题、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等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开始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关注,给与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空间,让学生提出自已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求同存异。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了解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的生物学依据。
2、理性思维: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3、科学探究:调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疫苗的种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4、社会责任: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教学难点: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学法1、讲授法、讨论法2、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向同学们介绍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天花,和在与它斗争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天花疫苗,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接种牛痘后的小男孩不会感染天花?这是因为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抗原成分类似,但是牛痘病毒的毒性非常弱感染人类只会出现红疹,通过接种牛痘疫苗后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抗体。
接种过牛痘的患者就不会再感染天花,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是消灭天花的开始。
那么什么是疫苗?疫苗有哪些种类?(二)讲授新课1、疫苗(1)概念:通常是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人用疫苗的作用机理
乙肝疫苗的作用原理是什么乙型肝炎疫苗由经过特殊处理过的乙型肝炎病毒制成,进入人体后可生成相应的抗乙型肝炎的病毒抗体,这些抗体会在人体内保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使以后侵入的乙肝病毒无法生存和繁殖,从而起到预防乙型肝炎的作用.乙肝全称叫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危害很大的疾病。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过程是乙肝病毒通过输血、打针等途径进入人体,然后都在人体肝脏繁殖后代。
乙肝病毒身上有一种特殊信号叫抗原性,可被人体免疫系统查觉到,免疫系统马上生产出一种蛋白质--抗体来消灭这些入侵病毒,可是这些抗体识别不出哪些是病毒,哪些是肝脏细胞,结果两者全都被消灭了,这样肝脏也就被破坏了。
先杀死乙肝病毒,但还保留它的抗原性,然后注射到人体内,这种被杀死的病毒所带的抗原性,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就事先在血液中巡逻,一旦有活的乙肝病毒进来,立即在它们进入肝脏前消灭它,这样,就会既保护肝脏,又消灭病毒,人体会获得预防肝炎的免疫力,达到预防肝炎的目的。
这种被杀死的乙肝病毒即乙肝疫苗。
T细胞疫苗的作用及其机理周洪伟姚榛祥T细胞疫苗(T Cell Vaccine, TCV)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的致病性T细胞。
其失去致病能力,但保持了活化致病性T细胞的免疫特征。
研究证明,把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或导致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制备成TCV,免疫动物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致病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
可以消除或减轻这些细胞的致病作用或反应能力,表现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和诱导同种移植物质延长存活。
对TCV 的研究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同种移植排斥反应这两方面,本文将围绕着这两方面对TCV的作用及其机理作一简要综述。
1TCV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作用1981年Ben-nun等[1]在研究由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 MBP)主动免疫诱导的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ecphalomylitis, EAE)时,从发病鼠淋巴组织中分离到一株MBP特异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该细胞转输给正常Lewis大鼠时,可诱发EAE。
请简述疫苗的作用机理
请简述疫苗的作用机理
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疫苗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病原体的分离、培养、灭活或减毒等步骤。
疫苗中所含的病原体成分可以是完整的病原体、病原体的部分结构或者是病原体的基因片段等。
这些成分在注射到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它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抗体、细胞因子等。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通过识别、定位和消灭病原体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而疫苗中所含的病原体成分可以模拟真实感染的过程,从而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具体来说,疫苗中所含的病原体成分会被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细胞(APC)识别并摄取。
APC会将病原体成分加工处理,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和B细胞。
T细胞是一种能够识别和攻击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而B细胞则是一种能够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
在接受疫苗注射后,T细胞和B细胞会被激活并开始分裂增殖,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这些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从而阻止其侵入人体细胞并促进其被免疫系统消灭。
而记忆细胞则可以长期保存
在人体内,一旦再次遭遇相同的病原体,就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反应,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疫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
人用疫苗的常用灭活剂
人用疫苗的常用灭活剂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疫苗的灭活剂疫苗的灭活剂主要有两类:甲醛和β-丙内酯(BPL),国内疫苗大多使用甲醛灭活,而国外多采用β-丙内酯。
1,甲醛及其37~40%溶液即福尔马林,甲醛对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都有破坏作用,但首先是使病毒核酸灭活——与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等含有胺基的碱基结合而使病毒核酸变性。
甲醛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的作用,可与病毒蛋白质的胺基结合而形成羟甲基衍生物或二羟甲基衍生物,后者再与酰胺发生交联反应。
病毒蛋白质因而变性,阻止病毒核酸的逸出。
甲醛对单链核酸最为有效,故常用于RNA病毒的灭活。
适当浓度的甲醛灭活病毒后,病毒抗原性、血凝性均不改变,故常用其灭活病毒制造疫苗,迄今应用的灭活病毒疫苗,约有50%以上是用甲醛作灭活剂,通常应用%~%~%浓度的福尔马林。
用甲醛灭活时间长,一般需要在37-39℃处理24h以上或更长时间。
并且灭活的效果易受温度、pH、浓度、是否存在有机物、病原体的种类和含氮量等因素影响,在研究中应引起注意;残留的游离甲醛,若随疫苗注入机体后,会产生制激性反应。
2,β-丙内酯(BPL)是一种杂环类化合物(C3H4O2),沸点155℃,常温下是无色粘稠状液体,对病毒具有很强的灭活作用。
作用机理:作用于病原体DNA或RNA,改变病毒核酸结构达到灭活目的,而不直接作用于蛋白。
1. 特点:直接作用于病毒核酸,保持免疫原性,强灭活效果。
β-丙内酯(BPL)直接与病毒核酸作用,而不作用于壳蛋白,不破坏病原体的免疫原性。
2. 极易水解,无残留,并且水解产物无毒无害。
大剂量β-丙内酯(BPL)虽是一种致癌物,但极易水解,在37℃水浴水解2h后消失,其水解为无毒性的人体脂肪代谢产物β-羟基丙酸。
另外,由于其能在疫苗液体中完全水解,不必考虑在成品疫苗中的残留。
3. 灭活时间短,缩短了疫苗的生产周期。
37℃仅需2小时β-丙内酯即可完全水解,灭活时间短,从而显着地缩短了疫苗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请简述疫苗的作用机理
请简述疫苗的作用机理
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诱导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从而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使得身体能够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疫苗的制备过程主要是通过提取病原体的一些特定成分或者是对病原体进行削弱或灭活处理,从而使得病原体失去致病性,但是仍然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而当人体接种疫苗后,这些特定成分或者灭活的病原体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并进入到机体内,从而引发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主要是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来实现的。
疫苗所包含的特定成分或者灭活的病原体能够模拟真实的病原体,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和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不受感染。
疫苗的作用机理还包括对免疫记忆的建立。
当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一些特定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在未来再次遭遇相同的病原体时,快速地识别并攻击病原体,从而防止病原体的再次入侵。
这种免疫细胞的记忆能力,使得疫苗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一次性的免疫保护,而是能够长期维持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
总体来说,疫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建立免疫记忆,从而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疫苗的研发与广泛应用,是人类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免疫学的应用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解析:移植的肾脏对于病人来说属于异体器官,属于抗原,病
人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破坏和排斥它,最终使它坏死,D正确。
2.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 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注射疫苗、 抗体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以控
4.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专家建议市民不要用脏手
揉眼睛、抠鼻子,这是因为( B )
A.该行为会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B.新冠病毒通过接触传播,该行为会增大感染概率 C.该行为容易使免疫第二道防线受损,增大感染概率 D.眼泪、鼻涕中有溶菌酶,该行为会破坏溶菌酶,从而增大 感染概率
解析:人体第三道防线构成人体特异性免疫,由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借助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完成,该行为不会导致人体 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会增大感染机会,A错误。
(1) 免疫排斥问题:应用免疫抑制剂。 (2) 供体器官短缺问题:加大自愿捐献器官的宣传力度;利 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组织、器官。
3.免疫诊断技术与人体健康
1.医生给一个肾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
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个
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里所提到的移植的肾属于( D )
研习2
器官移植
1.器官移植:医学上用正常的器官__置__换____丧失功能的器官,
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2.原理: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
—__组__织__相__容__性__抗__原__,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它们是标 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因此正 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 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
【课件】免疫学的应用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关疫苗的研制,开创了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的新 时期。巴斯德主要成就——巴氏消毒法、研制狂犬疫苗等。
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 天取样给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兔都会发病,但 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 家兔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 放置10~14天的匀浆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这时,如果 再给这些没有发病的、被注射了 “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 浆” 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也不会 发病了。
例如:卡介苗、牛痘疫苗、麻疹疫苗。
一 疫苗
3.疫苗种类:
(3)核酸疫苗: ①RNA疫苗: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mRNA导入 细胞,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②DNA疫苗: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方法,利用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与 载体连接制成。导入细胞后DNA先转录产生相应mRNA,再翻译产生相 应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例如:新型乙肝疫苗、禽流感疫苗等。
1885年,巴斯德将匀浆注射给一个9岁的被疯狗咬伤 的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后, 小男孩活了下来。这位 小男孩就是世界上第一位狂犬病疫苗的注射者。后来,巴 斯德制成了狂犬病疫苗,即过期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
巴斯德
一 疫苗
1.概念: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 具有抵抗力。
➢ 白细胞能够识别HLA,区分自己和非己,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不攻击自身细胞。
同种异型抗原的直接识别及其效应
二 器官移植
思考.讨论
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 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
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 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 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
影响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有哪些因素
影响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有哪些因素疫苗是一种源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并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剂,经由人工减毒灭火之后被注入人体内,激活自身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预防相应疾病的效果。
疫苗的主要作用机理就是使免疫系统针对注射入体内的病原菌产生保护物质,譬如抗体,而当自机体再次接触这种病原菌时,则会激发此前的免疫机制记忆,快速产生抗体来阻止身体受到外界病菌伤害。
然而疫苗注射之后,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之下会出现抗体无法产生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最终免疫效果,本篇文章即针对于此展开探讨。
1疾病对于免疫效果的影响人体的保卫系统和免疫细胞只有在健康状态下才能够准确识别外来伤害性物质,并激发出相对应的保护物质,保护身体。
当抗原物质进入到机体之后,抗原递呈细胞会对其完成一系列的识别、捕获、加工、呈递过程。
当抗原特异性淋巴T细胞与B细胞开始识别抗原,即意味着机体细胞已经进入了正常的免疫应答状态。
但如果人们在身体患病的情况下注射疫苗,机体自身存在病毒性疾病或正在感染疾病,则会使处于识别系统紊乱的机体无法调动起免疫应答功能,此外,病毒在侵入机体之后还会对于宿主组织、器官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机体患病,容易出现继发性的感染问题。
患病期间,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会受到干扰,自身免疫机能下降,更容易使病毒和细菌趁此机会引起组织器官的病变。
所以为了保障疫苗注射疗效,在接种疫苗之前,护士一般都会询问接种者相关信息,咨询患者是否有感冒或发热问题,要求患者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接种疫苗。
除此之外,某些疫苗存在禁忌人群,医护人员也需要针对于此种情况展开详细询问,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禁忌范围之内,否则可能会在接种之后不仅起不到相应的预防效果,还有可能会对于患者健康造成伤害。
2疫苗质量以及接种操作对于免疫效果的影响疫苗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医疗生物制剂,不同的疫苗种类和成分需要满足不同的保存条件和使用规范,接种时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有效使用日期。
疫苗的保存环境是相对严格的,不当的保存环境有可能会使疫苗发生质变,失去生理活性,无法发挥疫苗注射效果。
4.4 免疫学的应用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4章免疫调节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导学案主备人:闵锐课型:自主审核:高二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20.10.27【生命观念】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社会责任】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教学重点】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教学难点】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一、疫苗公元16世纪,中国人首先用人痘疫苗预防天花,为后来Jenner发明牛痘疫苗奠定了基础。
1、概念:通常是用________或________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作用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__,从而对________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3、传统疫苗种类(1)________疫苗:经甲醛处理后丧失致病能力、________或________的活菌或病毒。
常用的有卡介苗、牛痘疫苗等。
一般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
(2)________疫苗:将病原微生物________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________后制作而成。
常用的有百日破疫苗、狂犬疫苗等。
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需要多次接种。
【思考】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批判性思维】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么?4、疫苗的发展(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________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开创了科学地进行________的新时期。
(3)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人乳头瘤病毒(________)疫苗获得美国的批准。
(4)2018年5月,我国首个人和动物的________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这是新型的__________疫苗。
5、意义: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武器。
目前已拓展到非传染病领域。
【思考·讨论·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1.以某种你熟悉的疫苗为例,和同学们交流它的作用。
请简述疫苗的作用机理
疫苗的作用机理什么是疫苗疫苗是一种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预防感染途径而产生的免疫记忆的制剂。
通常由病原体的成分或其产生的蛋白质制成,可以通过注射、口服等途径给予。
疫苗的作用原理疫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模拟感染来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疫苗中的成分会模拟病原体的存在,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识别并攻击类似的病原体。
这样一来,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机体已经有了对抗它的免疫记忆,可以迅速进行应对,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疫苗的作用机制疫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记忆的建立疫苗中的成分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疫苗中的成分,并生成相应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这些抗体和免疫细胞会留下对病原体的记忆,以备将来再次遭遇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2. 抗体的产生疫苗中的成分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中和其毒性。
当真正的病原体侵入机体时,被预先产生的抗体能够迅速结合并清除病原体,防止其进一步繁殖和感染。
3. 细胞免疫的激活除了抗体,疫苗还可以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
疫苗中的成分可以被免疫细胞摄取,并通过抗原呈递细胞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
激活的T细胞能够杀伤感染细胞,进一步清除病原体。
4. 免疫的持久性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应答可以形成长期的免疫记忆。
这意味着即使疫苗的效果逐渐减弱,机体仍然能够保持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
这是因为免疫记忆细胞在机体长时间存活,并能在再次接触病原体时迅速激活免疫应答。
疫苗的分类根据制备方法和疫苗的成分,疫苗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杀死或失活来制备的。
这种疫苗包含的病原体无法复制和感染,但仍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
常见的灭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和百日咳疫苗。
2. 弱毒疫苗弱毒疫苗是通过减弱病原体的毒力来制备的。
这种疫苗能够在机体内复制,但不会引起严重的感染。
弱毒疫苗包括麻疹疫苗和黄热病疫苗。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2)RNA疫苗在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的蛋白质是抗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 RNA疫苗在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不是抗体,是能引
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是抗原。
免疫学的应用
活动1 疫苗 1.疫苗与病原体相比,有什么异同?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
【提示】疫苗与病原体相比,相同的是疫苗与病原体都具有抗原特性,不同
的是疫苗没有病原体的感染力。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 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 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类)及其产物制备疫苗。随 着免疫学、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 疫苗也已经在临床中使用。
课前预学区 明确目标 课前准备
目
课中导学区 情境问题 探究体验
录
课堂思学区 学习反思 评价检测
一、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① 灭活的 或② 减毒的 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作用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③ 抗体 ,从而对④ 特定 抗力。
传染病具有抵
3.传统疫苗种类 (1)⑤ 减毒 疫苗:经甲醛处理后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常 用的有卡介苗、牛痘疫苗等。一般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
3.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 提示 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 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 4.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 巴细胞减少,因此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提示 需要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使用免 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
疫苗免疫应答机理研究
疫苗免疫应答机理研究疫苗是一种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品。
疫苗广泛应用于预防传染病,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疫苗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疫苗的作用原理却鲜为人知。
本文将从疫苗的免疫应答机理入手,讨论疫苗的作用原理以及疫苗研究的未来方向。
疫苗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是因为疫苗所含的成分与病原体相似。
一般来说,疫苗包括病原体成分或者改造过的病原体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启动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这种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两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来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袭。
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激活T细胞来杀伤感染病原体的感染细胞。
不同的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机制是不同的。
例如,灭活疫苗(如流感疫苗)主要通过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灭活疫苗所含的病原体成分因为经过灭活,无法繁殖和传染,但是仍然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而活疫苗(如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主要通过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由于活疫苗所含的病原体成分是活的,能够在人体内繁殖和传染,因此能够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虽然疫苗在防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疫苗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疫苗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且多数疫苗的研制周期长、研究难度大,很难对疫苗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机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估。
因此,相关领域的专家一直在努力优化疫苗研究的流程,以便更好地理解疫苗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快疫苗的研究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防范疾病,疫苗研究已成为许多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疫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设计并开发更好的疫苗。
这需要借鉴疫苗免疫应答机理的基本原理,发展出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产品。
例如,在肿瘤治疗方面,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设计能够启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疫苗。
这种针对癌症的免疫疗法,既可以治疗患者,又可以减轻外科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法对身体的伤害。
免疫系统与疫苗研发
免疫系统与疫苗研发免疫系统与疫苗研发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系统,而疫苗则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下面将从免疫系统的机理、疫苗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研发方向三个方面探讨免疫系统与疫苗研发的相关内容。
首先,免疫系统是人体的自然天敌。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组成。
当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吞噬、分解和抗体的产生来消灭病原微生物。
免疫系统的核心是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巨噬细胞主要负责吞噬抗原并将其分解成小片段,然后通过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
而B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精确地识别和结合病原微生物,从而促使它们被免疫系统消灭。
其次,疫苗作为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
最早的疫苗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的牛痘疫苗。
他发现接种牛痘的人患上天花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提出了牛痘疫苗可以预防天花的观点。
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疫苗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研发也逐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常见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亡毒疫苗等多种类型。
这些疫苗通过模拟真实感染的方式,激活免疫系统,从而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以预防疾病。
最后,未来的疫苗研发方向将会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创新。
随着基因技术和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个体化医疗逐渐成为可能。
在疫苗研发领域,利用个体的基因信息和免疫特征定制疫苗已成为研究热点。
通过分析个体的基因组和蛋白组,科学家可以预测个体对不同疫苗的免疫应答,并据此调整疫苗的配方和剂量,提高疫苗的效力。
此外,创新的疫苗载体和输送系统也是未来研发方向之一。
传统疫苗的制备和输送方式存在一定限制,如需冷链保存、注射途径等。
而新型疫苗载体和输送系统可以克服这些限制,例如以微针、喷雾等方式给予疫苗,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便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疫苗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由经过特殊处理过的乙型肝炎病毒制成,进入人体后可生成相应的抗乙型
肝炎的病毒抗体,这些抗体会在人体内保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使以后侵入的乙肝病毒无法生存和繁殖,从而起到预防乙型肝炎的作用.
乙肝全称叫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危害很大的疾病。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过程是乙肝病毒通过输血、打针等途径进入人体,然后都在人体肝脏繁殖后代。
乙肝病毒身上有一种特殊信号叫抗原性,可被人体免疫系统查觉到,免疫系统马上生产出一种蛋白质--抗体来消灭这些入侵病毒,可是这些抗体识别不出哪些是病毒,哪些是肝脏细胞,结果两者全都被消灭了,这样肝脏也就被破坏了。
先杀死乙肝病毒,但还保留它的抗原性,然后注射到人体内,这种被杀死的病毒所带的抗原性,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就事先在血液中巡逻,一旦有活的乙肝病毒进来,立即在它们进入肝脏前消灭它,这样,就会既保护肝脏,又消灭病毒,人体会获得预防肝炎的免疫力,达到预防肝炎的目的。
这种被杀死的乙肝病毒即乙肝疫苗。
T细胞疫苗的作用及其机理
周洪伟姚榛祥
T细胞疫苗(T Cell Vaccine, TCV)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的致病性T细胞。
其失去致病能力,但保持了活化致病性T细胞的免疫特征。
研究证明,把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或导致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制备成TCV,免疫动物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致病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
可以消除或减轻这些细胞的致病作用或反应能力,表现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和诱导同种移植物质延长存活。
对TCV 的研究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同种移植排斥反应这两方面,本文将围绕着这两方面对TCV的作用及其机理作一简要综述。
1TCV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1981年Ben-nun等[1]在研究由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主动免疫诱导的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ecphalomylitis, EAE)时,从发病鼠淋巴组织中分离到一株MBP特异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该细胞转输给正常Lewis大鼠时,可诱发EAE。
若在转输前用X线照射或丝裂霉素灭活细胞,受鼠不发生EAE,相反却获得了对MBP免疫诱导EAE的抵抗力。
Zhang等[2]进行的一期临床实验表明,用灭活的MBP自身反应性T细胞接种病人后,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发病率、残废计分、脑组织病灶大小等指标均比对照病人有明显降低;且TCV接种病人外周血中的MBP特异的T细胞被清除后,其效应可长期持续。
文献报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佐剂性关节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非肥胖型糖尿病以及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动物模型中,亦观察到TCV的预防及治疗作用[3]。
2TCV诱导同种免疫反应低下的作用
同种器官组织移植后,受体免疫系统识别供体MHC抗原,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触发了同种排斥反应,其中T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把同种反应性T细胞看作是致病性T 细胞,制备成TCV并接种于动物后,可以诱导抗原特异性的同种免疫耐受或免疫反应低下。
Shapira等[3]将BN大鼠的皮肤移植到Wistar大鼠,取移植区引流淋巴结分离出T细胞,经ConA体外刺激增殖后灭活制备成同种抗原特异的TCV。
在术前第14天,第7天和术后第5天分别给Wistar大鼠接种TCV,结果显示移植的BN大鼠心脏存活明显延长。
国内研究亦重复出类似结果[4、5]。
淋巴细胞转换实验表明TCV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ConA 转换反应能力和同种抗原反应能力均显著降低;混合细胞培养结果显示TCV免疫小鼠的血清及其脾细胞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同种应答细胞的反应能力[5、6]。
TCV在诱导同种免疫低下中呈现了抗原特异和抗原非特异的双重作用。
因为实验发现TCV治疗,同样可以延长第三者同种器官组织移植物的存活期,但是用于免疫制备TCV 同一来源的移植物存活期却比无关来源的同种移植物的存活期明显延长[3、4]。
此外,TCV 的作用亦呈现器官或组织的差异性。
Papalois等[7、8]发现在大鼠移植模型中,TCV可以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却不能延长移植胰岛的存活期;在小鼠同种移植模型中TCV对移植皮肤亦无作用。
3TCV的作用机理
到目前为止,关于TCV的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到以下四方面的因素。
3.1抗独特型T细胞的作用:在克隆型调节网络(clonotypic
regulatory network)中有一群称为抗独特型T细胞(anti-idiotypic T cells),又称抗克隆型的调节性T细胞(anticlonotypic
regulatory T cells),可通过识别靶细胞TCR的克隆型决定簇来调节自身反应性T细胞。
这些专一化的调节性T细胞和它们的靶目标,即自身反应性T细胞一起,被认为是免疫系统内影像(internal
image)的构成部份。
TCV可能就是通过上调抗独特型T细胞来抑制致病性T细胞的。
Ben-nun等[1]发现只有用MBP特异的TCV才能诱导对EAE的预防作用,若用其他抗原特异性的TCV则无效。
进一步研究表明,用针对MBP不同表位的TCV免疫大鼠,只能使大鼠对相应的MBP表位诱导的EAE产生抵抗力[9]。
Sun等[10]从EAE康复鼠的脾细胞中分离出一株体外可溶解MBP特异性T细胞的抗独特型T细胞(SI细胞),其表型为CD4-、CD8+,它能有效地中和或缓解SI细胞体内的致脑炎性。
陈永良等[11]以同种特异TCV 免疫动物后诱导出对TCV特异的细胞增殖反应,该细胞能特异杀伤TCV细胞;如果将TCV 免疫小鼠脾细胞作为调节细胞,可观察到它能显著地抑制同种混合细胞反应,说明抗TCV-T 细胞的存在。
Linder等[12]发现经MBP特异性TCV免疫后的Lewis大鼠引流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具有过继对EAE的抵抗力的作用,而失去了该淋巴结的供鼠,同时也失去对EAE 的抵抗力。
提示过继淋巴细胞群中可能存在有MBP特异的抗独特型T细胞。
3.2抗活化型T细胞的作用:研究证明T细胞激活后,除了发挥其正常的应答功能外,还能为免疫应答提供下调信号。
其机理可能与活化T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诱导出抗活化型T细胞(anti-activated
T cell)有关。
Lohse等[13]证实体内存在对所有活化状态T细胞起反应的抗活化型T 细胞。
具识别靶细胞TCR以外尚未确定的细胞活化标记(如:粘附分子等),该类细胞介导的抵抗作用弱,持续时间短,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
文献报道,无关抗原或ConA刺激活化的T细胞制备成的TCV免疫动物后,也可以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3、4〕;细胞接种前必需用丝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将其活化,非活化的TCV无效〔14〕。
说明TCV的作用亦与其诱导抗活化型T细胞,下调免疫应答反应有关。
3.3抗活化T细胞抗体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均证明,TCV诱导了抗T细胞的体液免疫反应。
TCV免疫动物后,可明显抑制T细胞增生,阻止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或诱导同种移植
物的存活期延长;在动物血清中检测到抗TCV抗体(IgG)存在。
体外实验证明,TCV免疫后血清对同一克隆T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抗体包括有TCV特异性,活化T细胞的和正常淋巴细胞的特性。
细胞膜分子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它们的分子量大约为15KD,35/38KD〔15、16〕。
3.4Th1/Th2转换的作用:CD4+T辅助细胞(Thelper cell,Th)可分为Th1,Th2功能不同的亚群。
研究证明在EAE和胰岛素依耐性糖尿病中,Th1细胞功能亢进;而Th2细胞对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在同种移植免疫反应中,Th1细胞具介导排斥反应,而Th2细胞功能则与移植物接受有关〔17〕。
为此,Kakimoto等〔18〕推测TCV的作用机理除了前述因素外,尚可能与Th1/Th2转换有关。
4结语
经过十几年对TCV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资料。
在防治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初期应用结果表明,TCV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TCV已超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范畴,对诱导同种移植物接受的研究已获得了一定的动物实验资料;另外TCV作为一种实验的工具,将有助于对免疫调节网络的深入研究。
但是,TCV的临床应用仍有相当的距离;如何解决TCV免疫调节中的非特异性因素;以及对其作用机理的进一步阐明,都仍需广泛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周洪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外科400037)
姚榛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研究室)
流感疫苗的作用机理
“抗体”是人体抵御外界微生物的有力武器。
有两种方法可以获得对特异性流感病毒的免疫抗体,一种是感染流感,在感染的同时,人体也获得了针对某种特异性流感病毒株的抗体,当这种病毒株再次出现的时候,抗体就会起到保护作用,使人避免感染。
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人们首先被病毒感染,而且要承担流感发病的痛苦和健康风险。
还有一种既能保障不被感染,又能获得相应抗体的方法,那就是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就是把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被杀死的病毒株)输给人体的免疫系统,而这种被免疫系统视为“外来异物”的抗原就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达到预防和保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