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党校2013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_公共管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公共企业。政府部门专门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非政府组织、公共企业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可分为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和社会问题。
2.公共物品:产品和劳动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物品,其特征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3.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活动范围:(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企业)主要提供私人物品。管理目标:(政府)以公益性与公正为主;(企业)关注利润,以追求盈利为目标。资源来源:(政府)税收和预算分配;(企业)利润和投资收益。运行机制:(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市场机制。任用方式:(政府)选任、委任、考任的方式;(企业)聘用方式。组织形式:(政府)以层级的官僚组织形式为主;(企业)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为主。
4.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最重要的特征):主体—主体是代表性、公益性和公务性的有机统一;对象—公共事务的根本特
性是公共性;目标—实现公共利益;价值观—平等、正义、民主、责任;手段—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管理目标。
5.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共问题的确立—对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和共同性问题,采取措施,并加以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公共管理的最重要途径。公共权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行动准则和措施,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市场和公民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能;公共资源—对各种公共资源(人、财、物、信息等)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
6.公共部门的特征:公共性,管理公共事务,宗旨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资金来源和使用具有公共性,输出公共产品和服务;权威性,公共部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运用的是公共性质的权力;稳定性,组织体系和人员稳定;合法性,能够被公众自愿认同,从而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能得到公众的支持而不是抵触。
7.公共部门的功能: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于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这些只能由公共部门来承担;社会经济管理,由于市场缺陷,需要市场之外的强制力来调控宏观经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战略管理,由于环境的复杂多变,公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公共部门需要引入战略管理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实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必须获取和开发各类、各层次的人才,同时满足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8.现代政府组织运作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政府权力是公民让渡或委托于政府的,政府仅仅是公众的代理人,公民理所当然地拥有控制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有限政府原则,现代民主政府的权力是相对的、有限的,政府权力以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为其基本限度;分权原则,公共管理的复杂化和专业化,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法治原则,法治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政府权力的勘定和限制,是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护。
9.政府的职能:政府职能指的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表明了政府的行为方向和基本任务。政府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大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是统治阶级建立政府的根本宗旨,即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因此政治统治职能是政府职能的核心。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政府存在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与日俱增,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也愈来愈重要。
10.政府的职能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政治职能呈现出持续弱化的趋势,而政府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职能则不断得到强化,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趋势仍将持续下去。借助于制度和法律的手段,在全面提升政府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政府与外部市场、社会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价值取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政府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而市场和社会力量则相对弱小。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行政职能过大的局面,实现部分职能向市场和社会领域的分化:一是要将政府职能中应该由市场自我调节的职能归于市场
调节,政府负责市场体制的维护和制度建设,同时对市场失灵应有新的认识,市场机制运行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其客观原因,并不是任何市场机制的问题都要由行政手段来干预。二是积极扶持我国社会组织的成长,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社会性组织十分弱小,虽然今年来各种非营利性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增长,但多数运营水平不高,存在大量问题。要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需要政府通过职能改革,创建新型体制,积极扶持各种社会组织的成长,将原本属于政府的某些职能交给非政府组织和公共企业。随着大量的新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出现,政府应该有进有退,在此基础上实现政府从部分社会领域的有序退出。总之,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坚持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原则,坚持以法律、法规来保证巩固职能体系改革的成果,并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11.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和特征:指以政府和营利组织以外,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者和自治性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民间非企业组织和会员性社团)。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
12.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概括起来,应该是“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是指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应该包揽一切,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把市场能够做的事情交给市场,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移给社会自身来承担;政府规模必须缩减,人员必须精干,同时要明确政府机构及人员的职责范围,减少行政成本,提
高行政效率。大社会是指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政府给予社会更大的自主权,培育第三部门或非政府组织,让其和政府一起,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要建立社会对政府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为重要主体的、公共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共管理体系。
13.公共企业的含义: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平、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企业。公共企业为政府所以,属国有资产,具有高投入性和低利润性。
14.公共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法规的行为过程。
15.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环节:定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种执行手段,将公共政策规划的内容由观念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公共政策宣传;公共政策分解;公共政策物质准备;公共政策组织准备;公共政策实验;公共政策全面实施。
16.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定义;公共政策决定是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的认定。公共政策资源是指公共政策在执行阶段,政府以一定社会行为主体为诉求对象,运用国家公共权力解决一定社会问题的公共选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