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反思文学名词解释.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

三、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创作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发端之作。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代表作有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2.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创作并行,主要内容是包括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个方面,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3.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这类小说重视重叙历史,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作品富有深广的思想文化底蕴,摒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刘恒《苍河白日梦》

4.反思文学: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5.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桃花灿烂》、刘震云《一地鸡毛》。

6.朦胧诗派:朦胧诗派是一个联系松散的是个派别。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也没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难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的一个崛起的师群,他们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和鄙弃。。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有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

7.改革文学:改革文学面对"伤痕"和"废墟",呼唤城市、乡村的"现代化目标,蒋子龙以工业小说为主,取得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文学思潮是一个集中了很多作家的大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不为官方所肯定,而改革文学无论官方、民方都很瘦欢迎。改革文学表现出的冲击力很大,超出了文学爱好者的范围。从时间上来说,1979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为开先河的作品;但黄金季节是1981到1985年,85年到87年为落潮期。除蒋子龙外,其他改革文学的作品有《男人风格》、《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等。柯云路地《新星》是改革文学的高峰之作,它也给改革文学画上了句号。至此,改革文学也退出了最喧嚣的舞台。

8.探索剧:指8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意象富有求新精神和新锐特点的戏剧,他打破了日益僵化的戏剧旧有模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发挥创造者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戏剧在

内容和形式上展现了不同以往的艺术特点,崇高心灵的表现、追求哲理象征、注重叙事模式,是探索剧的共同审美特征。代表作家作品高行健《车站》、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等作品,在当时对文学、戏剧界产生较大反响。

四、简答题:

1.简述高晓声创作的意义。

(1)高晓声属于右派复出作家,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民问题有着切肤的感受,它衔接了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思考。

(2)艺术追求的共鸣与拓展,高晓声为绝大多数人写作,深切关注农民的命运,揭示农村的痛楚和悲哀,为农民书写时代的生活篇章。高晓声扩展了农民的形象系列,呈现出新时代下农民特有的精神气质,同时在矛盾中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发展前进。

(3)创作动机的传承与开拓。和鲁迅一样,为人生和改变人生也是高晓声的创作动机,因而他和轮训的作品在不同角度显示了主题的深刻性。

(4)创作风格的延展。高晓声的经历、命运和感情始终和农民交织在一起,统一而和谐。(5)高晓声以他"陈奂生系列"小说,勾勒出一幅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变化的历史画卷,对中国农民命运的揭示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2.谈谈对新写实主义小说的认识:

(1)特点:

①经验的日常性,日常生活经验成了小说的集中叙述经验。

②群体性表现在作家采取的相对中立、客观、冷静的叙述立场。

(2)缺点:

①众多个性迥异的作家都被归入"新写实小说"名下,外延的无限扩大维持着这个概念的空洞运转。②在叙事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出现之后,新写实小说提出的那些概念说明表露了它对叙事意义的无视

(3)情感的零度忽视了叙述者主体性的暴露

(4)对生活纯粹的还原忽视了语言层面的中介

(5)无视叙事,叙事话语丧失深度而趋于平面

(6)新写实小说的提出更像是商业思维进入纯文学领域的一个表征,它更多地与办刊策略、制造文坛热点等想法联系在一起。

(7)新写实小说并非铁板一块的思潮,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独特个性,不同作家也有不同的价值立场。作为一个流派、一个群体,新写实的作家们在精神层面上是不同的。新写实小说不是整合意义上的存在,不是审美精神层面的归类,它只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进行确定的一个流派。

3.简述导致寻根文学出现的背景及创作概括

(1)导致寻根文学出现的背景:

①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文化热潮为中国文学寻找文化之根提供了借鉴。

②文革结束后,中国作家放眼看世界,发现了当代文学的贫困,因而产生了深刻的焦虑,产生了不同的选择,一部分人开始尝试以中国文化之根铺设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桥梁。(2)创作概况:

①理论与创作并行。

②萌芽阶段:最早具有寻根色彩的小说出现在80年代初,以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为标志。③繁盛期:1984年寻根文学大规模出现,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有所提高,较有影响的是贾平凹《商州初录》(秦汉文化,陕西)、郑义《远村》、《老井》(晋地)、郑万隆《异乡异闻录》(东北边陲)、张承志《黑骏马》(北方草原)、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吴越、葛川江)、张炜《古船》(山东)、阿城《棋王》(云南山林)、韩少功《爸爸爸》(湘南文化)等。

④寻根文学在创作上,大致分为"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大类。(文化守成主义是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种思潮,它根源于我们对现代化文明社会的危机意识,力图沟通现代人与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