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技巧》课件
提高散文阅读技巧的方法
1 分析文章结构
通过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如开头、发展和结尾,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2 理解作者语言特点
注意作者在散文中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从中体会作者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
3 注意文章细节
留心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和象征意义,通过细致观察和思考,获得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如何应用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小品
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对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进行小品式的描写和表达。
散文韵文
通过韵律感强的语言,抒发情感和思考,使散文具备诗意和音乐性。
推荐的散文阅读材料
《散文的魅力》
一本介绍散文艺术的经典著作, 涵盖了多个时期和风格的散文作 品。
《百年经典散文选》
汇集了百年来的经典散文作品, 包括各个领域的名家之作。
《散文阅读技巧》PPT课 件
散文阅读是一种欣赏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通过散文的语言艺术,我们可以 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散文阅读的定义
散文阅读指的是阅读散文类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和散文韵文 等,通过欣赏其中的文字之美和表达方式,获得情感共鸣和人生感悟。
为什么散文阅读很重要
散文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通过欣赏不同类 型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多样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影响我的一封信》
一本收录了许多感人散文和人生 智慧的书信集,能给人以深刻的 启示。
1
阅读后思考
2
阅读完散文后,反思散文中的语言和表
达,思考作者的意图和与自己的关联,
加深体验。
3
选择优质散文
挑选有深度和内涵的散文作品,如名家 的散文集或经典的散文名篇,进行细致 文中的 感悟和思考,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4
文学作品阅 读专题之一
如何快速读懂散文
5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
生命表述得更彻底,更有诗意。
6
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 “ 形 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 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13
文章主旨如何表述
用了什么手法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 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14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 作品的背景、作者等,这些都是 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
15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 定的答题模式吗?经过摸索,探究历年 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 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19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
贵的;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 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
知身在何处的惆怅;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失 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二 标题
、 结
段意层意、归纳主题
构 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类
三
、 形象内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 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 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 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 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 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 以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专题12散文阅读-小升初高效衔接课件(共40张PPT)
小
升 初
散
语
文
复
习
文
阅
读
小 升
目 初
语 文 复
录 习
小 升 初 语 文 复 习
01 认 识 散 文
小
升
初
语
文
(一)明确概念
复
习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
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神聚
小
升
文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复
习
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
语言。 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宗旨。
一、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小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升 初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
文
复
”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习
。
(2)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 体现文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3)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小 升
如何阅读散文
初
语
初 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
语 文
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
复 习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
升 初
散
语
文
复
习
文
阅
读
小 升
目 初
语 文 复
录 习
小 升 初 语 文 复 习
01 认 识 散 文
小
升
初
语
文
(一)明确概念
复
习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
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神聚
小
升
文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复
习
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
语言。 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宗旨。
一、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小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升 初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
文
复
”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习
。
(2)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 体现文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3)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小 升
如何阅读散文
初
语
初 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
语 文
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
复 习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ppt课件
考题类型
1、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的 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以
及文中穿插性材料的作用。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知识点说明(阅读全品P119页)
1.思路:是作者在文章中围绕一个中心点,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表达思想内容的思 维过程。
2.结构:是指对材料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它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 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 者是决不乱走的。
——叶圣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
月星辰中,在梦中。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关键句
⑥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 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 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 就会行我走们和。时我间们如和同时一间对如伴同侣,一相对依伴相侣偎,相 依相偎着着,不,朽不的朽它的会它在会我在们我不知们不不觉知间不,觉间, 引领着引我领着们我一们直一走直到走地到老地天老天荒荒。。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 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
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指导1PPT课件
2021
13
⑧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 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 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 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保工人,及时 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 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 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2021
2021
8
③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 的气派,院里的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 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 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 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及时注意增 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 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 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 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 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 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2021
22
①银杏树:金黄的叶片如同层层黄金。
步调一致,说走就走 。
②柿树:黄绿相间的斑驳。
从不大红大紫的奉献精神。
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
3分
④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
⑤垂柳:早来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
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强勇敢。
失分原因是没抓关键词,没找到一种落叶区别于其它落叶的独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描绘了秋天各种树3分
木落叶,突出了秋天落叶的精彩,热
情赞美了落叶默默奉献,活得有价值
的圆满一生。 2021
21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特点 纷呈。请你把每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 理出来。(5分)
解析:本题是信息筛选题。针对2——6段内容,应 精读这些语段,抓住关键词句,找到一种落叶区别于 其它落叶的独特特征。如柿树落叶的奉献精神,法国 梧桐的抗争精神。
2024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深度解读(96张PPT)
(三)一线串珠:散文物象与结构
3.物象与结构手法 ① 物象安排在文章开头、结尾:起首尾呼应作用。 ② 物象安排在文章中间:起过渡、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等作用。 ③ 物象是文中着墨较多的内容:在文章详略安排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物象意蕴
分析物象意蕴
知识方法 1.题干关键词 特点、特征、品质、品格、精神;含意、内涵、涵义、意蕴、象征意义等。 2.解题思路 物象的意蕴丰富,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等,需要结合散文
散文类型——物象
(二)神与物游:散文物象与主题、手法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重在书写主体感受和情思。情缘物 起,寓意于物。虽然文章重在抒发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思考,但引发这 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散文中的物象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 触发点。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手法,是连接散文物象与主 题的关键手法。我们可以结合散文物象、手法,来理解物象是如何表现 主题的。
1.情景交融
② 因情写景,借景抒情。作者带着某种情感去观察景物,随着情感变化,似 乎看到的景物也产生了不同。即以情感为轴心选择与之契合度较高的景物进行描 写。将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关联教材: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所写北平之秋景物众多。作者选取了具 有悲凉之感的景物组合,如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微凉的秋雨等,来表 现对故都的思念与眷恋,皆因它们与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相契合。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 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 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 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 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 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 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 落受人尊重的长辈、九十四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散文阅读与鉴赏(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 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 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其次还要注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 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二、透析写作手法
第二讲 散文阅读与鉴赏
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一、理清散文的线索与脉络
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为线索的,有以故事情节展开为线索的,有与主题相 关的某事物为线索的。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 “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 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 《爷爷的芦笛》以芦笛的乐声为线索。
如冰心的《红莲》中的描写就使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毫不动摇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 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透析写作手法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针对散文阅读,考试中常考题型,如: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 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析 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 感情 典型题例: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 中具体例子分析它的作用。 答题模式: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 )表现手法,例如: 举文中相应表达方式的例子,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结合例 子填上对应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高尔基的《海燕》: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 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 飞翔!?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
25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灯火(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 (1)灯火可以用来照明;(2)灯火温暖着作者的童 年;(3)灯火寄托着祖母对作者的爱;(4)灯火给 了作者温馨。
❖ (4分,分条列举太好了,但1条无用,2、4是重复的) ❖ “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注意: ❖ 梳理全文,分出层次,提取要点,分条列举
21
❖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 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 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 (2)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 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 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22
❖运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便于直接抒 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7
❖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 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 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 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与 读者的距离。
❖文中多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仿 佛是与另一个人对话聊天,表现了作者对 祖母的怀念之情,并给读者亲切之感。
1分,不会使用术语,作用不全面
16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作者用了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 者的距离,听他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2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 (4分,分条列举太好了,但1条无用,2、4是重复的) ❖ “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注意: ❖ 梳理全文,分出层次,提取要点,分条列举
21
❖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 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 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 (2)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 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 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22
❖运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便于直接抒 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7
❖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 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 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 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与 读者的距离。
❖文中多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仿 佛是与另一个人对话聊天,表现了作者对 祖母的怀念之情,并给读者亲切之感。
1分,不会使用术语,作用不全面
16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作者用了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 者的距离,听他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2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现代散文阅读》幻灯片PPT
第二步:分析筛选出的内容,进展摘要。
〔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
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 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 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 伯牙 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 一〔般钟。子期〕能丝毫不差地感应他的琴声,神奇 地领悟他弹奏出来的情思
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 和感谢〞?
〔知音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 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 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大方激昂地 吟咏着:“巍巍乎假设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 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 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假设江河!〞对这变幻无 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 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 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 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谢?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 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 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慨“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
2.该句写出了在台州的冬天里家人相互牵挂其乐 融融的温暖亲情。
题型五:分析概括题
1.考察主要内容: ①概括事物的形象特点 ②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感情 ③概括文章某一局部的内容要点。 2.解题根本方法: ①划定设问区域 ②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 3.答题注意 ①明确设问范围:局部?整体? 局部整体兼顾? ②筛选中要看是否有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或段 落,不能合并的信息要自成要点。 ③把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
1、〔构造上〕引出后文谈李白的故 土, 〔内容上〕同时也针对李白故土 之争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李白的 心灵去探讨李白的故土; 2、〔构造上〕与文章最后一句相照 应,使文章构造严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课件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 解读:“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的含义。
时代性
痛苦
人格上的侮辱,政治上的迫害,沙皇的压迫,社会的压抑 群体性
力量
在被压迫被流放的日子里写作,表达自由的思想,反抗压迫。
回扣原文: ⑥③1到8米24哈年伊普洛希夫金斯遭克受村当前局我的们迫先害去,圣被山押寺解到院米拜哈谒伊普洛希夫金斯之克墓村,流…放…,挂他着在巨这幅里油完画成, 描了《画叶了甫风盖雪尼天·他奥与涅丹金特》士的决重斗要的章情节景。以…及…临是终因前为他她不看可透名了状奥的涅痛金苦只。是普在希追金求的环死绕因 从她来贵众妇说人纷身纭份,的显…要…与他虚说荣:,“而我那宁些愿正做是奴达隶吉,雅却娜永所远厌不恶愿的做。弄臣她的!感”情监真视挚、、流道放德, 政并的痛纯⑤⑥治苦洁不油他几上显、是画出年的性然去下身前迫情不寻面贵沙害坚仅找,族皇都忍仅死写却为,没是亡着具了虽有来,普有让不像自他希普火合人妻般是金希时格子的如的金宜受的爱战遗的却侮国不士言妻具辱热贞那:子有这情,样能“永样与还视出我久不进有的死入的可步人痛如宫魅忍的格苦归 廷力自受上已。舞。由,的经纪会思于、大念,想是事于堂赠,业他我里给因上奋的那普此的起力幅希种屡反量描金种遭了抗画“,沙!社普宫与皇”会希延其迫这的金近说害样舆待临诗。巨论终”人大。情的死的他景职 于务丹,特他士说的:“子我弹宁,愿不做如奴说隶他,是却被永当远时不沙愿皇做统弄治臣下!的”压普抑希和金黑是暗为窒了息维而护死人的格。的普尊希严金 是而被向来丹自特社士会挑的战巨的大。痛…苦…吞于噬是的他奋,起因反此抗他社的会死的也舆不论是。属他于并个不人是的去寻找死亡,他是 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
3、从主题来看。 (1)小说的主题:通过人物故事本身自然地显露出来,通过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来,让读者去体会感悟到,一般不能用议论和抒情 的语句把主题直白地表达出来。 (2)散文的主题:可以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直接地表达,也可以含蓄委 婉地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熟的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考点1:整体感知 明确行文线索 ,理清行文思路
• (’10昆明)19题: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 B处填写恰当内容。
事件
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
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 泉
作者感情 A
痛心 B
答题方法指导
•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 ……的事件 (景物)2、表现了(反映了) ……3、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 形散神聚
• 形:一是指内容取材上的海阔天空, 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生活情节,也可以 是一个极小的生活细节。
• 二是指形式的机动灵活,可以以一个 中心思想为中心,组织不完整的人物 活动及其他片段。
散文的“神”是作者的意图或精 神
• 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 走客观、外向的路,重哲理感悟,求 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
• 屁股决定脑袋。
一个人所处的地位(位置)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
• 走到哪个山就唱哪个山的歌。
到了哪个地方就按哪个地方的习俗来做事, 喻指人要因地制宜,适应环境,调整行事方式。
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
• 内容理解与概括
• 词语含义理解和表达效果
• 句子的理解和作用
• 修辞表达效果
• 文章结构的理解和作用
• (’10红河)24题: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 的表达效果。
•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 温呢。
• 答案: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 钱珍藏已久。
•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题时 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联系语境和主题作答。
•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 (’10昆明)20题: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
对选文第②段划线句进行欣赏。
• 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 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 一片树叶是一个鸟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 一首歌。
红河题答案及解析
• ①“无边”突出“旷野”的“旷”,“凛冽”突出 天气寒冷,前两个短语突出北方雪花环境的恶劣, “闪闪”既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形的描摹, 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而且切合雪花的特 点。②这些修饰语,充分表现了雪花同严寒斗争 的品格。
考点2:紧扣语境,品味词句
• (’10红河)24题: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 效果。
议论文阅读较容易找到规律,而散文阅读 往往成为“鸡肋”——不抓舍不得,抓了 又很难见效。
你能做对下面这个简单的题吗?
•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 • 小女孩的幸福是舔着两毛钱的白糖棒冰
幸福是甜蜜的,简单的,需要慢慢品尝。
找关键词 理解内在含义 调整顺序
散文阅读:有解读文本的真功夫,会总结答题规律
小练习: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 ——哲理散文即是此路。
• 二是在人类自身上着力,走主观、内 向的路,重人性开掘,求心里净化, 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
• ——叙事、抒情散文即是此路。
要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寻找 新鲜独特的美点。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极具张力,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 深入细致地品析语言,是欣赏散文 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重要考点。
• 标点符号的作用
• 行文思路的梳理
• 表现手法的作用
分值一般为:13——18分
• 文题的含义
• 体验探究
学会欣赏散文是根本
• 要透视散文的特点,把握作者的写 作意图。
• 要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寻找新鲜 独特的美点。
• 要准确地把握形式之美,审视构思 的独特魅力。
要透视散文的特点,把握作者 的写作意图。
散文阅读
复习方法总结
云大附中语文组
• 散文以其语言的优美、 含义的丰富、思想的真
切、主题的深刻成为阅
读考查的重头戏,是阅 读理解的最高要求。
有效性:散文阅读教学的软肋
• 1.考试 • 丢分多,且不知道为什么丢;老师讲过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丢。 • 2.复习 • 语文基础天天抓,作文有方法,说明文和
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让人明白一个道理: 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最积极,最充实的人生, 应该克服自足、克服惰性,要勇于将一次次成 功、一次次胜利华为新的起点,化为前进的动力。
3、感受语言的技法之美
• 例:“它是这样的清澈宁谧……这样 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 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泉 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风沙,难道 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 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 足迹,借他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 曾蜂聚过马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 一片污浊?”
1、探究语言的形式美
• 试想茫茫天地间风沙可以随时肆虐它,动 物可以吞噬它,虫子可以随时咬蛀它,依 米花在恶劣的环境下是脆弱的,然而它还 是挺住了。我想,它细小的茎脉里有火一 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它:开花,开花,热烈 而又坦然地开花!
•从句式上看,多用排比句,简洁明快,整齐美观, 朗朗上口,长短结合,合乎音乐节奏。从遣词用字 上看,准确生动,力避雷同,化虚为实,极富动感
作者思接千载,纵合美景,激活想象,相得益彰。 巧用修辞,善于联想,曲直、动静
相生相随。
要准确把握结构之美,审视构思的 独特魅力
• 1、理清线索 • 散文的线索要么以事为序,以时为序,以
空间为序,以情为序,以人物活动为序。
• 2、观照衔接 • 开头之妙、过渡之巧、结尾之精。 • 很多优秀的散文,在头、腰、尾三处有着
• 答案:A、伤感 B、喜悦
• 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线索 把握的考查。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 然后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并从中归 纳要点。一定要全面考虑。
课内例题: 《雪》的课后练习
• 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说说划线词语 的表达作用。
• 2、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 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灵……
2、感知语言的内涵美
• 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 准确恰当,朴实无华,清新 明丽,不加雕饰,率真自然; 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 言近意远。这就是韵味。
例:
• “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无论在人生或 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 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 我们拒绝或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 号。”
考点1:整体感知 明确行文线索 ,理清行文思路
• (’10昆明)19题: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 B处填写恰当内容。
事件
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
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 泉
作者感情 A
痛心 B
答题方法指导
•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 ……的事件 (景物)2、表现了(反映了) ……3、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 形散神聚
• 形:一是指内容取材上的海阔天空, 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生活情节,也可以 是一个极小的生活细节。
• 二是指形式的机动灵活,可以以一个 中心思想为中心,组织不完整的人物 活动及其他片段。
散文的“神”是作者的意图或精 神
• 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 走客观、外向的路,重哲理感悟,求 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
• 屁股决定脑袋。
一个人所处的地位(位置)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
• 走到哪个山就唱哪个山的歌。
到了哪个地方就按哪个地方的习俗来做事, 喻指人要因地制宜,适应环境,调整行事方式。
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
• 内容理解与概括
• 词语含义理解和表达效果
• 句子的理解和作用
• 修辞表达效果
• 文章结构的理解和作用
• (’10红河)24题: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 的表达效果。
•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 温呢。
• 答案: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 钱珍藏已久。
•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题时 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联系语境和主题作答。
•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 (’10昆明)20题: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
对选文第②段划线句进行欣赏。
• 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 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 一片树叶是一个鸟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 一首歌。
红河题答案及解析
• ①“无边”突出“旷野”的“旷”,“凛冽”突出 天气寒冷,前两个短语突出北方雪花环境的恶劣, “闪闪”既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形的描摹, 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而且切合雪花的特 点。②这些修饰语,充分表现了雪花同严寒斗争 的品格。
考点2:紧扣语境,品味词句
• (’10红河)24题: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 效果。
议论文阅读较容易找到规律,而散文阅读 往往成为“鸡肋”——不抓舍不得,抓了 又很难见效。
你能做对下面这个简单的题吗?
•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 • 小女孩的幸福是舔着两毛钱的白糖棒冰
幸福是甜蜜的,简单的,需要慢慢品尝。
找关键词 理解内在含义 调整顺序
散文阅读:有解读文本的真功夫,会总结答题规律
小练习: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 ——哲理散文即是此路。
• 二是在人类自身上着力,走主观、内 向的路,重人性开掘,求心里净化, 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
• ——叙事、抒情散文即是此路。
要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寻找 新鲜独特的美点。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极具张力,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 深入细致地品析语言,是欣赏散文 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重要考点。
• 标点符号的作用
• 行文思路的梳理
• 表现手法的作用
分值一般为:13——18分
• 文题的含义
• 体验探究
学会欣赏散文是根本
• 要透视散文的特点,把握作者的写 作意图。
• 要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寻找新鲜 独特的美点。
• 要准确地把握形式之美,审视构思 的独特魅力。
要透视散文的特点,把握作者 的写作意图。
散文阅读
复习方法总结
云大附中语文组
• 散文以其语言的优美、 含义的丰富、思想的真
切、主题的深刻成为阅
读考查的重头戏,是阅 读理解的最高要求。
有效性:散文阅读教学的软肋
• 1.考试 • 丢分多,且不知道为什么丢;老师讲过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丢。 • 2.复习 • 语文基础天天抓,作文有方法,说明文和
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让人明白一个道理: 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最积极,最充实的人生, 应该克服自足、克服惰性,要勇于将一次次成 功、一次次胜利华为新的起点,化为前进的动力。
3、感受语言的技法之美
• 例:“它是这样的清澈宁谧……这样 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 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泉 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风沙,难道 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 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 足迹,借他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 曾蜂聚过马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 一片污浊?”
1、探究语言的形式美
• 试想茫茫天地间风沙可以随时肆虐它,动 物可以吞噬它,虫子可以随时咬蛀它,依 米花在恶劣的环境下是脆弱的,然而它还 是挺住了。我想,它细小的茎脉里有火一 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它:开花,开花,热烈 而又坦然地开花!
•从句式上看,多用排比句,简洁明快,整齐美观, 朗朗上口,长短结合,合乎音乐节奏。从遣词用字 上看,准确生动,力避雷同,化虚为实,极富动感
作者思接千载,纵合美景,激活想象,相得益彰。 巧用修辞,善于联想,曲直、动静
相生相随。
要准确把握结构之美,审视构思的 独特魅力
• 1、理清线索 • 散文的线索要么以事为序,以时为序,以
空间为序,以情为序,以人物活动为序。
• 2、观照衔接 • 开头之妙、过渡之巧、结尾之精。 • 很多优秀的散文,在头、腰、尾三处有着
• 答案:A、伤感 B、喜悦
• 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线索 把握的考查。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 然后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并从中归 纳要点。一定要全面考虑。
课内例题: 《雪》的课后练习
• 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说说划线词语 的表达作用。
• 2、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 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灵……
2、感知语言的内涵美
• 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 准确恰当,朴实无华,清新 明丽,不加雕饰,率真自然; 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 言近意远。这就是韵味。
例:
• “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无论在人生或 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 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 我们拒绝或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 号。”